对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几点思考

  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的性质、内容、范围、指导方针、根本要求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发展与安全相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力推动下,3年多来,全国各个方面积极响应,中央和军委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不少省市党委、省市政府、省军区推出了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意见;不少市县主动作为,编规划、抓产业、促融合;市场方面,反应也非常热烈,各种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展会、论坛、军民融合技术大赛随处可见,热火朝天。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就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这些年,我们既参与国家和军队一些重要咨询活动,也经常到各地调研,深以为,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梳理,对于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面,谈几点看法: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

  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军民融合,根本目的是强军,富国与强军相结合,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目标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之中。由此可知,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大局,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以党和国家的意志来推进实施。

  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秘密。特别是在存在战争和战争威胁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是国家的最高机密。只有国家最高层次的领导者和军队的统帅部,才能准确地判断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战争威胁,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而正确的决策,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我们国家,坚持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绝对领导,是由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序地推动,才能真正积蓄国家的战争能力,成为拱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另一方面,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是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的重大创新,是人民战争思想在和平时期的创造性应用。但是,具体纳入什么,怎么纳入?必须从战略全局上来考虑。因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虽然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特殊的一部分,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武装力量集团。因此,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我们的理解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容、要素,比如:国防的基础设施建设、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场建设等,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体系,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建设,不搞两张皮、重复建设,把国家的战争力寓于人民群众之中,形成国家经济社会一体的战争动员潜力、军事斗争准备的能力。一旦有事,能从容应对。这就需要党和国家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作出决策,分头实施。以一份投入收国防和经济社会两份效益。这是利国、利军、利民的长效战略之举。

  以国家军事战略需求为牵引

  筑牢军民融合的基石

  现在很多人都说:军事需求不明确,军民融合难以推进。我们认为,军事需求应分为两个层次:战略性需求和战术上的需求,也可分为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明确这两种需求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对军事需求的理解就比较清楚了。

  所谓国家军事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战略任务及实现的目标。比如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确定的是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实行近海防御,这就给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提出需求,像“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大力建设“三线”企业等等,就是这一战略需求的反映。由此可见,军事战略需求,涉及军制改革、布局调整、力量重组等诸多重大方面。当前,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打赢主要来自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战略决策。这一国防和军事战略的确立,意味着我们整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要向东、向南方向转移,主要应对来自海上的战争威胁,对其他方向,加强警戒和防范,警惕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者,在多个方向同时发难。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中央、中央军委,首先进行了军制改革,决定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指导方针,撤销了七大军区,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划分了战略任务;在国防建设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国防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了安排,实施了南海填岛等重大工程。可以预计,随着这一军事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新质力量建设等各个领域,都会进行布局调整、结构重组,以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的需要。

  所谓战术性需求或当前需求,是指为满足当前军事斗争准备而提出的需求。战术性需求也是为战略性需求服务、为实现战略性需求创造条件的。比如当前很多人热衷的军转民、民参军,是军民融合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从民参军来说,实质还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一个补充,但同时又是国防科技工业充分吸纳民间高新技术与产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十八大以来,军委装备发展部及各军兵种,加大了在民间直接�购的力度,调动了民企参军的积极性,但其采购的数量和品种都有限,且多为维修保障类产品,而主战装备和平台类武器,要大幅度放开是不可能的。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视野和眼光,要着眼于国家军事战略的需求,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把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军民融合是篇大文章”,要求“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还要形成有战区特点的军民融合新格局。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军民融合这个大战略、这篇大文章,事关国家整个发展与安全的大局,这个大战略的实施、这篇大文章的展开,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深刻的变化。   国家主导与市场运作

  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两大保证

  由于军民融合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大局,必须在国家主导下进行。这是因为:国家军事战略及其内涵,在一定的时期,是绝对保密的,而实现这个战略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建设,在经过精心谋划后,则需要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公开。比如:为实现国家的军事战略,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布局调整,以积蓄国家的战争潜力,这些重大决策,只能由国家作出,其实施由国家主导。在我国,则由党中央作出决策,军队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实施。党中央已经决定要组建国家和省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主导全国的军民融合工作。

  由于我国各地战略地位、资源禀赋不一样,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内容和任务也会不一样。我们绝不能把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仅仅理解为引进几个军工项目,落地几个军工企业,而应从本地在全国、战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与军事需求相适应的各类项目。比如福建龙岩市,既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又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是我党、我军党魂和军魂的奠基之地,为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我们向中央建议,建设龙岩军民融合政治工作创新示范区,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带,集教育、体验、旅游为一体。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二次古田会议后,国防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党校,把龙岩作为教学基地;各种夏令营活动纷至沓来,各省市组织党员、干部到龙岩训练培训,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也活跃了龙岩的经济。这就是说,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估本地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优势,做强做优做大与国家战略相联系的事业,是促进军民融合战略落地的要招。

  国家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主要途径,也是依靠全民力量办国防的重大举措。大量民营企业迫切踊跃参与武器装备建设就是很好的明证。但由于国防事业的特殊性,一切都需要谋定而后动,大轰大嗡、运动式的办法,是不可能持久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国家主导下市场作用的范围和内容,规范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市场秩序。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现在确实有很多民营企业研发出了不少高新技术产品,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有的突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看了着实叫人欣喜,深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正置身于一个逐渐强大的科技、工业基础之上。但这些产品和技术怎样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现在是明路不畅,企业找人托关系,花钱参加名目繁多的对接会、展览会,但效果甚微。因此,大开明路,规范市场,是使军民融合这条路走得正、走得宽、走得远的关键。

  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大市场。我们相信,在中央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成立后,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筑牢国家的安全基石,建设起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责任编辑:罗志荣)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