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给女儿的信:"养子防老"的不道德

2009-01-04 | 给女儿的信:“养子防老”的不道德

“养子防老”的不道德

给女儿的信

陈志武

2008年6月1日,刊登于《FT睿》中文杂志2008年7月号

陈晓、陈笛: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过几年就要离开我和你妈妈,去上大学、独立生活。今天,你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写信,你们不一定看得懂,但写下来,等你们的中文更好些后,或许还可再看。在此之际,我还是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我们当然会希望你们总在身边,所有的爱自己子女的父母都会这样想,只是,你们不要管我们的愿望如何,只要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我们就开心。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这种保险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这种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不会让我们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会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真的不愿成为你们未来职业追求、生活追求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这是什么意思呢?设想一下,假如我和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你们未来收入的一份是我们的,

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 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所以,不只是我们已想法买好养老金、保险等,而且,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应该为自己买好养老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之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为什么非得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自己一辈子的经济自立、不能通过“养子防老”呢?为什么不能强迫子女“孝顺”、回报父母呢?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应该超越利益诉求!我想说的是,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没出生前你的孩子就无选择地担当了众多责任,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 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中国儒家强调的“孝顺”是一种强加的义务,这种义务淹没子女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强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驱动而至。 当然,我要强调,如果你们是出于爱小孩、出于对人情的热衷,那么,在有了小孩之后,你们就必须为这种爱的选择付出代价,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对养育小孩、供他们上学有完全的责任,你们有义务把他们养大成人,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他们自己的人,享有不属于你们的独立人格,更不是你们的产权,他们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些,是因为如果你们不想承担这种责任义务,你们完全可以选择不生小孩,并同时利用金融市场安排好自己的未来养老等。这种选择权和责任的匹配,对你们公平,对没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兴地说,我和妈妈对你们没有压力,平时要你们好好学习、要进取向上,不是因为我们有所求,而是完全从你们自己今后的幸福着想,因为我们爱你们,你们生活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说实在话,我们今后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经济支持,也不会拿你们未来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们的专业选择、职业追求、生活道路,我们会尽我们的判断给你们参谋,但是,这些参谋判断完全是基于对你们的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利益,因为我们对你们只有爱护,没有我们自己的利益诉求。

希望你们今后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过养子来防老,而是给孩子以自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你们的爸爸。

2008年6月1日于耶鲁大学。

谈谈自己对陈志武“养子防老”不道德观点的几点看法

2009-05-14 08:24

2009年新年第一天上班,看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的一篇《给女儿的信:“养子防老”的不道德》,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情深意切,很受感动。大意是自己老了有能力养活自己,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对孩子的爱超越了养儿防老的利益,这应该是新的价值观。我担心自己理解的是否对,不敢曲解别人的观点,同时我认为这是个好文章,作者是个父亲的好榜样,所以文章我附后供大家参考。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我非常同意陈老师的这种自立观点,相信我作为一个即将为人父的人凭现在的能力也能做到。但这恰恰是我担心的,从社会的角度尤其是中国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来说,这不仅是观念上的冲突,而且也在经济上难以实现。 人类繁衍、生存、发展至今,无论东西方,社会稳定的背后是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遵从的习惯或者文化,从西方人尊重个人价值的角度看,中国人这种养儿防老的制度安排有点不人道,总觉得把孩子当成一种工具。我认为这里面多少有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我相信爱无国界、种族之分,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对孩子成长从物质到精神帮助有很大区别,但对孩子的爱都是100%。我个人觉得文化上最大的差异是,西方人讲究个人独立,强调个人的一生,中国人讲究家庭和睦,强调的是个人作为家庭一员的一生。

首先,养儿防老的观念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来传承。其实从个人角度看,我和陈老师一样,反对养儿防老。早在1996年我写过一篇关于农村人口增长与养老社会保险之间关系的文章,在文章里我认为养儿防老是最早的一种保险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都会面临养老的问题,为什么在农村都集中在养男孩的防老模式上了那,这直接导致农村人口过多增长和男女比例失调。从社会养老保险上看,国家是有责任的,农村的老人没有各种保险养老,不靠养儿子防老靠什么?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险和福利的完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相信不仅这种观念会越来越会消失,而且农村人口过高的生育率也会下降。这就是养儿防老观念消除的社会层面问题。

其次,中国人从文化角度理解的“养儿防老”。我加了一个引号,我认为东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不同,中国人更多的是家庭因素,现在即便是农村,又有多少父母是养儿防老,他们和城里人一样,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翅膀越硬,越飞越高。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现在常年在外,一年回不了一两次家,父母啥时怪过我们?所以养儿防老从道德上或从实际上都不存在。

再次,中国人和西方在养育孩子方面存在差异,西方人很惊讶中国人怎么在18岁孩子独立了父母亲还在大包大揽,把自己的终生积蓄放在孩子的大学教育和住房上,这个原本在西方人看来是自己的养老金呀。从权利和义务对等角度看,中

国人把原本属于养老金的钱都给孩子了,即便要求养儿防老也是应该的,虽然很少有老人主动这么做。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家庭文化渐渐成了一个养老问题上的制度安排。就是老人把自己的收入非常大的部分给孩子,给孩子积累一个好的环境,老了的时候依靠孩子;中国孩子相对西方孩子享受更好的家庭环境,当他有孩子的时候同样遵循父辈们的做法,把同样大部分钱留给自己的孩子。

最后,从中国家庭的老人养老来看,中国的老人喜欢的是三代同堂、共享天伦的家庭生活方式,甚至把替孩子养孙子、外孙当成自己的责任和快乐。这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福利等社保。

总的来说,陈志武老师从对孩子无私的爱,到批评“养儿防老”的老人不应该有自私的角度(确实有些老人有)都是对的,孩子的确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有三个问题还是值得探讨:

第一,陈老师做为一个成功人士,有足够的钱可以不依赖孩子。但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还有城市的低保人群,老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尤其是在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的压力下,不依靠中国家庭来分担这些重担和压力,相信只依靠年轻人,大部分年轻人达不到生活幸福甚至个人稳定。经济危机下国家鼓励抱团取暖过冬,那么我也相信,以家庭为单位比个人为单位这种制度安排,无论从中国传统还是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来说,更能让中国人达到相对比较满意的生活;

第二,中西方的观念尤其是家庭观念都存在太多的不同,也许陈老师作为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在西方生活很多年了,如果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父母,他们把孩子做自己养老的工具,对孩子的婚姻干涉可能不对,但是做父母的我相信没有私心,主要还是为孩子本身好,是为他们的幸福而考虑,认为中国父母这些举动都是为自己的私心不全面;

第三,陈老师是做为一个父亲在说话,尤其是40多岁的父亲,但问题是那些到退休年龄的老人,他们真正的需求,尤其是东方家庭文化的老人,70、80岁更愿意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是他们人生晚年的重要精神内容。另外,陈老师作为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做出很大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撇开其他不谈,相信越晚退休对整个社会、国家都是一件好事和福音,即使退休仍会心系天下,笔耕不辍。但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退休之后的生活毕竟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有股精气神支撑,家庭是个很重要的支点。

“养子防老”并非不道德

评“专家” 2009-06-04 07:00 何亚福

几个月前,我在网上看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写的一篇文章《给女儿的信:“养子防老”的不道德》(以下简称“陈文”,曾发表在《FT睿》中文杂志上)。当时我虽然不赞成陈文的一些观点,但考虑到陈志武教授是我尊敬的一位经济学家,况且陈文并没有明确支持强制计划生育,因此当时我不打算写文章批驳陈文。然而,近日我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计生支持者转贴陈文,并在回贴中攻击农村夫妇

超生是为了“养子防老”,是不道德行为。因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批驳陈文。

陈文说:“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

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陈教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这种保险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这种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

陈教授作为成功人士,并且居住在美国这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健全的国家,说自己不靠子女养

老是可以的,但不知陈教授是否知道: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障的,也买不起长期护理保险,农民只能靠养子防老。如果农民没有儿子,难道你要农民老了之后只能等死?如果不得不靠子女养老,就是“不道德”?

陈教授不靠他的女儿养老,认为“养子防老是不道德的”。陈教授说这种话,从他的女儿的角度来看,

他是很高尚的;然而,从他的父母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公平的。设想一下:如果陈教授的父母要靠子女养老,那么陈教授说“养子防老是不道德的”这种话,等于是说他的父母不道德。

在此我要说明一点:我自己也不打算靠自己的孩子养老,但我决不会说别人“养子防老”是不道德的。

中国的《婚姻法》一方面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你可以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但你无权指责别人行使他们自己的合法权利。

陈教授说:“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原来,陈教授还是要靠别人来养老

的。养老院护工虽然不是陈教授的孩子,但却是别人的孩子。你说依靠自己的孩子养老是不道德的,我想反问:难道你依靠别人的孩子来养老就是道德的?

或许你会说:“护工是我花钱雇来的,不是要护工无偿为我服务的。”然而,钱本身并不等于社会财富,

用钱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也需要当时的劳动人口提供。如果钱本身就等于社会财富的话,那么一个国家什么都不用干,就专门印钞票好了!一般来说,产品和服务并不能保存几十年。举例来说,一个年轻人今年生产了一万公斤粮食,但他消费不了这么多粮食,因此他打算把一部分粮食储藏起来,等几十年以后他老了再吃。但几十年后,他储藏的粮食早就变质了。这位年轻人变老时,他吃的粮食仍然是当时的劳动者生产的,而不是他几十年前储藏起来的粮食。

有人说:“我在年轻时多挣一点钱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将来年老了就有养老金了。”然而,养老金制度

不过是社会化意义上的“养子防老”,本质上仍然是年轻人养老人,只不过不是具体的某子养某老,而是众多的“子”养众多的“老”罢了。当你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如果创造财富的年轻人比领取养老金的人还少得多的话,那么你的养老金就会大大贬值了!养老金换来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产品和服务是由当时的人创造的,并不是在你缴纳养老金的时候创造的。因此,你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但所有老人则必须依靠所有年轻劳动人口来共同养老。

推荐:中国人还得靠“养儿防老”

编者按:中国的人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莱因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他将《纽约时报》的一篇有关“中国人口危机”的报道文章给了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的高辉清博士,建议关注此问题。高辉清博士遂与美国全球观察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麦凯诗合作此文,对这一问

题给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前不久中国政府在甘肃、青海、黑龙江等15个经济较为落后省份的农村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解决男女比例失调问题。这显示了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出现新的动向。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延续至今,几乎成了中国实施时间最长、效果也最为明显的一项政策。

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保持目前的趋势不变,中国的人口数量高峰将出现在2035~2045年间,达到15.5亿左右。其后,人口增长将很快出现负增长。如果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这种负增长就将一直保持下去。即使在生育率回升至更替水平,负增长时期也将会延续40年之久。以后,才会恢复零增长,实现相对静止人口。

应该说,从人口增长的角度看,这些数据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不错的蓝图。按这条道路走下去,等我们的下一代长大成人时,困扰了中国几代人的人口问题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

但是在描绘这幅蓝图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虽然将不再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烦恼,但他们却不得不为养老问题而烦恼——在他们成人的时候,将有一个数量非常大的老人群体需要他们来赡养,按照现在的养老制度和水平,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纽约时报》前不久前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将面临着一场人口危机,它将在自己还没有变得富裕的时候就将变老!

也许美国《纽约时报》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老龄化问题确实存在。其实这是一个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不惟独中国,这是一场世界性的通病,许多国家在未来30年老龄化程度都将明显加剧。

今年5月,日本政坛大地震,一些内阁要员(包括为日本引入两党制的代表人物)纷纷辞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养老金方面出了问题。欧洲也出现同样的事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Prof. Klein)曾提醒: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因人口增长减缓而获益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却是因为人口增长减缓而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拖累了经济,使日本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竞争优势。

但与中国相比,日本至少有一点非常幸运的。那就是,日本很好地把握了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一段人口负担较低、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分的(即“人口红利”丰厚的)黄金时期,加速经济的发展,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尽管如此,当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的时候,日本经济还是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潭,时间长达10年之久。

社保体制可否解决老龄化?

现在,许多人在谈到应对中国老龄化现象的时候,总是强调社保基金的建立,似乎只要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来了,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这种看法实际是片面的,因为建立和健全社保体系固然重要,却并不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法。

原因是任何国家如果要想从容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都需要具备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它必须首先变得富裕。否则社保基金数量再大,到时候也买不到多少东西。

而且老龄化不仅仅是个养老问题,比如说,老龄化将导致青壮年成为家庭经济来源和国家安全所需兵源“相互竞争的稀缺资源”。

美国学者Valerie M. Hudson, Andrea M. den Boer在一本名为《亚洲剩余男性人口的安全启示》(《Bare Branches: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Asia's Surplus Male Population 》)的书中指出:由于在中国一个家庭只让养一个孩子,所以许多妇女就会利用超声波技术有性别选择地生育,结果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国际上平均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05:100,但在中国却为118:100。这就意味着30年后将有几千万适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这些精力旺盛的“过剩”人口会危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社会养老,还是养儿防老?

纵观各国在赡养老年人的问题上的解决之道,只有两条:一是由社会来养老,二是养儿防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由社会来养老是指建立各种保险基金,以存量的积蓄来为未来埋单,只有在国家变得富裕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彻底的解决之道。而养儿防老,则是以未来增量的扩张,来支付当时养老的费用。

可以预计,尽管中国经济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在未来20-30年后的老龄化高峰之时,中国尚不太可能已经积累出足够的财富。那么养儿防老至少应该成为重要的一个支点而不能偏废。

目前,已有多项调查表明,中国年轻父母(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生育愿望平均还不到2个。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必然还将继续下降。

那么当前政府就应当考虑,在不会改变逐步减少人口的总目标之下,适当调整人口政策。 补充日期: 2004-09-22 22:25:07

两点存疑

一直以来,放宽计生政策有两点存疑。

一是担心就业问题难解决。

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世纪性难题,但并不完全是人口过多的过错,如果想通过减

少人口的办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是治标不治本。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人口密度在中国最大,然而那里也恰恰是劳动力最短缺的地区。由此可见,中国解决就业的根本之道是在于经济的发展。

而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上看,人力资源则是第一要素。世界银行(1996)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测量各国的财富,结果发现,人力资源毫无例外地占有的最大的比重。如北美地区为76%,西欧地区为74%,东亚地区为77%,中国这一比重也为77%。

尽管这一方法和结果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它已足以说明一点:人力资源是巨大的国民财富,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来源。

二是担心国家养不起太多人口。

上世纪末,国内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同一课题研究,即中国的土地上到底承载多少人口。基本结论是:最大人口容量为15亿~16亿左右,超过18亿,就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其中一个主要理由是因为存在着资源约束。

但是在考虑长期性问题时,资源约束论往往是不可靠的,甚至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可以说,在人类发展的史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资源约束。实际上,日本和韩国能够在拥有非常微薄的资源的情况下,养活比中国密度高得多的人口。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问:为什么美国经济如此发达?答:美国得天独厚,资源丰富,人口又少,焉有不发达之理?又问:为什么日本经济如此发达?答: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不发达行吗?这个笑话说明了强调资源的约束也许是个“伪命题”。

退一步说,人口太多和就业不足确实都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与“未富先老”可能带来的麻烦相比,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 (详情请见《经济》杂志9月号)

(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麦凯诗:美国全球观察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来源:《经济》杂志

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

来源: 理财周报 发布时间: 2009年05月18日 10:08 作者: 吴少春

理财周报特约专家资深理财顾问 吴少春/文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认同的朴素真理。时至今日之中国,至少农村仍未摆脱这种局面。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养儿防老"这条不归路。显而易见,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的方式,主要还是靠道德伦理来维系,虽然现在的法律方面有儿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但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而且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因素,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个人收入和工资的增长要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投资品的回报。所以,养儿防老是合理的投资。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

回事呢?

我们还是以科学数据来说明吧!

还是以前两期的主角王思窈为例,2003年开始工作,当时25岁,月工资2000元,社会平均工资1727元,以后收入按照8%每年递增,而社会平均工资按5%递增,并且它们每年增速减缓,而且到思窈退休时,中国经济估计将进入发展减缓的阶段,我们假设以后的增长速度平均为2.25%。思窈55岁退休,共工作31年,则她的工作总收入是295万左右,平均年收入是9.5万。

养儿:40万投入换来830万收入

思窈27岁结婚,30岁生子,假设儿子23岁开始工作,此时思窈已经53岁,很快就要退休了,此时她已为儿子投入了40万。按照数据模型推算,当时社平工资为7323元,考虑到他初入职场,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竞争也比较激烈,思窈儿子的个人工资收入假设略低于社平工资为6000元,同样按照年8%递增且每年增度减缓,到60岁退休,共工作38年,则思窈儿子的工作总收入是830万左右,平均年收入是21.8万元,详细情况可从下面的曲线看出:

从模型计算可以得出,因为有很好的理财观念,在思窈儿子55岁时,已经积累高达355万以上的资金(当然,这个数据没有考虑前期用于购换房、购换车的首付和其他财务目标和额外费用的支出),看起来似乎很不错!

从前两期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思窈的养老金缺口多75万-218万之间(考虑配偶的收入,我们假设只需要60%就够了,即45万-130万),似乎不需要自己去积累,可以从儿子那里得到养老的补充,是不是这样呢?

子欲养而力不足

答案肯定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我们排除儿子的道德风险,有钱一定会赡养父母的。但从表格不难看出,儿子想孝顺也力不从心啊!从思窈55岁退休到70岁期间,儿子面临的几个重大的财务需求,保守数据将超过100万,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得到思窈的财务支持呢!特别是在思窈60岁前,儿子有高达50万的财务需求,而这个时候却恰恰儿子是赚钱最少的时候,扣除日常开销和费用,孩子也仅仅积累了14万多,"啃老族"啃定了!

因此,在70岁甚至80岁之前,思窈的补充养老要靠儿子,似乎不太可能!再往后孩子进入养老阶段了,更加没办法了!

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在目前的"421"型的社会家庭结构中,从以前的多养少变成少养多局面,孩子的压力显然已非自己能力所能承担的!

其次,最不能控制的其他因素如孩子失业、能力大小等,都会导致养老靠儿子的目标处

于一个极为不可控的位置,让自己的优质年老生活成为空中楼阁,太可怕了!

回到前面的话题,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养一个儿子,也许只需要40万的投入甚至更少,得到的总收入却是高达830多万,似乎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呵呵呵,但别忘了,在孩子漫长的人生路上,孩子同时也是一个超级的消费者!或许,他的收入还不足以养活自己呢!

因此,对于养老这样的刚性需求,与其依靠"养儿防老"这样一个并不靠谱的来源,还不如积极调整好自己的理财规划,提前做好自己养老的规划,这才是上上之策!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