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指导

;

中职生就业指导(试用)教材

(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XXXX学校教学研究室

职 业

前 言

就业是民众生存之本。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市场调节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的导向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劳动者就业的思想意识,择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存在差异,一边劳动力资源过剩,一边大量的职业岗位劳动力匮乏,从这个层面上看,劳动者本身的职业能力与个人的职业欲望,在求职定位上形成一种偏移,尤其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在获取就业岗位后,岗位稳定率水平普遍较低。为此,我们在组织编写《就业与职业指导》教材时,就结合了当前中职学生,在就业定位导向上的偏移,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如何适应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组织编写本(试用)教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和对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务实的就业意识和寻求正确的就业自我定位。

本教材围绕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以就业定位为核心,教

育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要坚持“从操作工岗位做起,向技术岗位迈进,朝管理岗位努力”而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技能基础和职业理念。力图融知识性、实用性、训练性为一体,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找准自我位置,在最基层的职业岗位上去寻求自我发展空间与舞台。

本教材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遵循了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一方面强调学生应根据自已的个性特征选择企业,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正确认识自已职业能力找准自我定位。着眼于自身长期的职业发展,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开始,根据企业用人的特点训练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品质,消除职业无贵溅的心理意识。

二是配套学校专业开设的特定种类和学生将要进入职场的就业走向,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学生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熟悉企业的法律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如何才能真正做一个好的企业员工。

三是根据我国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残酷性,以及国家的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法律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校学习过程中和走上岗位后如何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如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利去实现自我就业定位。

四是选择部分在职业生涯中一些成败典型人物的职业人生案例,让学生能在其中领悟到,要在职业生涯中求得成功,必须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在坎坷起复中去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人身的梦想。 本教材由杨世元老师摘编。

XXX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

2012 10

目 录

第一章:就业与国家现行就业准入制度

第一节:就业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在建国以来劳动力就业经历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三节: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针„„„„„„„„„„„

第四节:就业准入„„„„„„„„„„„„„„„„„„„„„

第二章:职业心理趋向与心理转换

第一节:职业兴趣„„„„„„„„„„„„„„„„„„„„„`

第二节:职业性格„„„„„„„„„„„„„„„„„„„„„

第三节:职业能力趋向„„„„„„„„„„„„„„„„„„„

第四节:职业的取向„„„„„„„„„„„„„„„„„„„„

第五节:求职心理与角色转换„„„„„„„„„„„„„„„„

第六节:就业心理调适„„„„„„„„„„„„„„„„„„„

第三章:现代企业体制及属性

第一节: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国有企业„„„„„„„„„„„„„„„„„„„„„

第三节:股份制企业„„„„„„„„„„„„„„„„„„„„

第四节:中外合资企业„„„„„„„„„„„„„„„„„„„

第五节:独资企业„„„„„„„„„„„„„„„„„„„„„

第四章: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第一节;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第三节:企业法定组织机构——工会的职能与作用„„„„„„„

第五章:企业管理主要规章制度

第一节:企业章程„„„„„„„„„„„„„„„„„„„„„

第二节:考勤制度„„„„„„„„„„„„„„„„„„„„„

第三节:人力资源与劳动合同制度„„„„„„„„„„„„

第四节:财务管理及分配制度„„„„„„„„„„„„„„„„

第五节: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节: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第七节:市场营销及服务制度„„„„„„„„„„„„„„„„

第八节:企业物资出入管理制度„„„„„„„„„„„„„„„

第六章:企业文化

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七章:劳动法律制度

第一节:熟悉《劳动法》„„„„„„„„„„„„„„„„„„

第二节:《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劳动法》相关制度规定„„„„„„„„„„„„„„„

第四节:劳动者权益„„„„„„„„„„„„„„„„„„„„

第五节:劳动合同制度„„„„„„„„„„„„„„„„„„„

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订立、终止和解除„„„„„„„„„„„„

第七节: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案例解析„„„„„„„„„„„

第八节:劳动争议处理„„„„„„„„„„„„„„„„„„„

第八章:中职学生的能力评估与就职的自我定位

第一节:自我能力评估„„„„„„„„„„„„„„„„„„„

第二节:职业能力的定位„„„„„„„„„„„„„„„„„„

第三节:职业道德要求„„„„„„„„„„„„„„„„„„„

第四节:实践能力是职业成功者的根本„„„„„„„„„„„„

第九章:本校历届毕业生及部分普通人物成功、失败职业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六

案例七

案例八

第一章 就业与国家现行就业准入制度

小故事:

一位哲人有三个弟子,一个已经学了三年,一个学了两年,一个才学了一年。一天,学了一年的弟子问老师:如果现在就去谋生,凭着自已的智慧,他能和两个师兄做

得一样好吗?哲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

行进过程中每人摘一枝最大的麦穗,只能单向行走,并只能摘一枝。于是弟子们逐

一从麦田的一头出发了,学了一年的弟子刚走了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学了两年的弟子一直左顾右盼,等快到终点才发现,前

面几枝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只好摘了一枝相对大的。学了三年的弟子走了三分

之一路程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三分之一路程时,验证了当初的判

断是否正确,等走到最后三分之一路程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最大的麦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就业成功,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

自已的就业能力,实现美好的职业人生。

第一节 就业的概念

一、 什么是就业

就业,通俗地讲,就是得到职业、参加工作。从理论上讲,就是

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性劳动,从中获得

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根据这一定义,就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就业者必须符合法定年龄(16周岁),并具有与所从事劳相适

当的劳动能力,如体力、智力和技能等。16周岁以下的不能认定为就业,雇用16周岁以下人员从事劳动生产为非法用工,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二,就业者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是社会分

工的自然结果,提供的劳动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合乎社会道德的商品或

服务。行乞既不为社会性、提供商品也不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不是就

业;违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所谓的有些“工作”虽然也是提供某些服务,

但这种服务不符合社会道德,也不属就业。

第三,就业者从事社会性劳动的目的是要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所

以从事无报酬的公益劳动(志愿者)、集体组织的义务劳动、家务劳动不

是就业。

就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股

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社会组织中工作都是就业;自己在家

中加工或制造产品出售也是就业;进行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的是就业;出资开办公司并参与管理也是就业。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有职业,但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而临

时停工等原因暂时不工作的也是就业。

二,什么叫灵活就业方式

“灵活就业方式”,是指非正规就业,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就业形 式,也是我国正在创导的就业形式。它可划分为以下10种: 非全日制就业:是指正常工作时间少于全日制正常工作时数。也

就是说少于法定的、集体合同规定的或惯例的工作时间的就业; 短期就业 :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与劳动者签订有一定

雇用期限的短期就业合同。并在合同期内享受同工种人员的同等待遇和

报酬。同时接受企同样的管理和监督。 派遣就此:是指短期就业的中介机构与众多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务代

办合同,为其输送用人单位急需或所需的人才。 季节就业: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分季

节性所需的劳动力而从事的季节性劳动就业。

待命就业: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

酬等签订一份协议,其对工作时间不作规定,劳动者不需每天一班,而

是随叫随到,完成单位临时交付的工作任务。 兼职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已有一份职业岗位的同时,在不影响本职

工作的正常劳动和不违反国家劳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另外的用人单

位签订的又一份兼职工作。 承包就业:劳动者承包一项工作,与发包单位签订承包合同,以工

作量定报酬,生产工具和原材料也可以是由发包方承担,也可以由承包

方承担,这种就业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劳动者不接受发包单位

的劳动人事管理和生产指令,只受承包合同条款约定的约束。 独立就业:是指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而是与相关单位建立技

术、技能和服务关系,接到工作后独立完成,发工作量计算报酬。也称

自由职业者。 自营就业:是指劳动者自选项目、自筹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由此获得经济来源维持生活的就业形式。 家庭就业:是指劳动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在社会上找到稳定的工作,

因而依照他人指令在家生产,赚取收入的就业方式(如服装加工、织布、机械另配件制作、加工等)。

练习:一,为什么说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符合哪几种条件才叫就业?

三.中职学校推荐学生就业的岗位,是否属“灵活就业”?为什么?

第二节 建国以来我国劳动力就业经历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家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农业大国,85、6%的人口在农村,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确良14、4%,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在新中国建国以前是多受战争仓伤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农、林、牧、渔业生产长期处于原始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属地主阶级所有;工业生产也是长期停滞在传统的和手工业生产的历史阶段,生产资源属官僚买办和资本家所有。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就业生存,都受雇于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资料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过程中,没收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在完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运行体制后。劳动者就业就形成了以产业划分的自然的,产业内生死更退的自然就业方式。

第二阶段,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者的就业,全部实行了政府统一的计划分配体制,并将劳动者以“农业”和“非农业”进行了就业的划分形式,即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同时进行了“知识”和“非知识”层次的划分形式,即干部、工人、农民。干部由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分配;工人由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分配,农民由土地集体所有的集体生产组织进行分配;城市商业服务业劳动者按照工人的分配运行体制分配;农村商业服务业、城镇街道服务业的劳动者,按照集体所有制形式由县、区级地方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按计划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确立,我国的劳动者就业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劳动者就业,用人单位的选才,都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双向选择。由原来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就业体制,转向为市场互动调节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并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练习:

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农民子弟想进城就业有哪几种途径? 二, 三,

第二节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针

一, 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目前,我国劳动力在结构上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总体上是供大于求,这必然导致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劳动者形成巨大的压力。一些所谓的热门行业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岗位有限, 如各行业的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以及公务员等,应聘者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各行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脏、苦、累的岗位又出现了乏人应聘的状况,如高级模具工、数控操作工、高级焊接工、钣金工、炉钳工、看火工、铸造工、锻造工、清砂工等等。这些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一方面是劳动者本人受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使普通劳动者和低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同时也能成为劳动者提升职业素质的强大动力和认识职业无贵溅的道理。

2006年11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中科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的主题报告中明确表示: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未来的四大趋势是:

一,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将长期存在。今后几年,按年经济增长保持8%的速度计算,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也在1300万人左右;

二,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到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关停破产后涉及的职工(含集体企业职工)760万人;

三, 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问题更加突出,技能人才

短缺现象尤其严重;

四, 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转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每年新增高校毕业生达70万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人左右。

田部长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将采取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来不断地解决就业矛盾。

练习题

一,

二,

三,

二 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

个人自主就业 个人自主就业就是劳动者按照社会需要和自已的愿望,选择最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能力专长的职业,或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或其他形式的劳动。

市场调节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是指在劳动力市场充分发育的前提下,以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满足双方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不生产领域、部门和岗位在经济利益上的客观差别,这就决定了只有市场调节就业,才可以保证劳动者的就业公平,并在客观上迫使劳动者本身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政府促进就业 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政策是: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国家采取措施,为国民进行就业服务,比如对失业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等。

——国家确保劳动者公平就业,使劳动者在就业时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歧视。

练习

一, 二, 三,

第四节 就业准入

一、 就业准入制

所谓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劳动法》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据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5月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明确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如果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责令 用人单位限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再上岗。这项规定还同时确定了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技术工种。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锅炉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防腐蚀工。 ○农林牧渔生产人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 ○商业、服务业人员

营业员、推销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鉴定估价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冷藏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调洒师、营养配餐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锅炉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眼镜验光师员、眼镜定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新产品维修工、照相器材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秘书、公关员、计算机操作员、制图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练习:

二,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要求,是从事某一职业在知识、技术技能方面的起点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也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术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其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赴国外就业办理技术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要运用的特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水平;学历文凭主要反映了劳动者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的证明。一个劳动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历文凭,就很能难达到一定的职业资格水平;而一个劳动者如果只有学历文凭,就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才能掌握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才能具备从事特定职业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技能清洁工平。

国家职业资格分为5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其中前三个为技能层面的职业资格,后两级为技术层面的职业资格。各级别的职业风涵分别为:

初级——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中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 高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的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

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式面有所创新;能指挥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所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试试看:

学习本节后同学们对照一下,弄清自已所学专业与自我学习现状和进程毕业时可能达到哪个等级?

试问你的现有职业能力符合哪一个等级标准?原因何在?

三 职业技能鉴定

要获取国家职业资格,就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种根据国家法律法

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由政府直接组织或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基于技能水平要求而进行的考核活动,就是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包括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前者一般采用笔试的方式,后者一般采用在生产现场加工典型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试题一般来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或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和相应的教材来确定,记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根据2003年国家公布的全国劳动力统计数据,我国年满16周岁以上的

劳动力人口为9,9亿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口5,7亿,城市劳动力人口4,2亿,1996年——2003年全国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及取得证书人数分别为:

1996年——280万;1997年——320万;1998年——330万;1999年—

—380万;2000年——450万;2001年——520万;2002年——650万;2003年——670万。总计约3500万人,已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力人口只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53%。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我们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的,一

项重要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手段。

劳动者申报职业技能鉴定,必须明确申报等级,各等的申报条件一般为: 初级——学徒期满的在职人员或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中级——必须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并连续工作5年以上,或以中等技能为培训目标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高级——必须取得中等职业资格证书7年以上,或者是经过正规高技能培训合格的人员;

技师——必须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8年以上;

高级技师——必须在技师岗位上任技师工作5年以上。

议一议

一个在职业岗位上不全心、不精心的人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吗? 你认为你现在的职业能力应定在哪个位置最合适?

第二章 职业心理趋向与心理转换

小故事:

池塘里的青蛙十分向往大海,大鳖说:“我带你们无能为力吧,那儿不知比这

里好多少呢。”青蛙第一次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

的怀抱,却被一个海浪打回海滩,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便叫青蛙趴在自已的

背上,背着它向大海里游去。

青蛙逐渐适应了大海,能自己游上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渴了,但它喝

不下又苦以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支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

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看来,我还

是要回到我的池塘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园”。

这个故事是说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适合”应有该说有自

我条件的、有自我能力的,这个故事说明:没有自我的实际能力和适合自我条件的

处去,再好的职业也不是属于自己的乐园。

.

第一节 职业兴趣

一、 职业兴趣的作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时的“好”就是爱好,“乐”就是在爱好的基础上乐意去做,两者说的者是兴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职业举世趣则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某个职业或工作所抱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追求。职业兴趣对人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职业兴趣会引导代关注、喜欢某种职业,然后接受并胜任这种职业。其次,职业兴趣不仅可以使人的智力和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之在职业活动中情绪高涨、大胆探索、富有创造性。第三,经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从事有兴趣的工作,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期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倦;相反,如果从事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不但效率难以提高,而且容易厌倦疲劳。第四,一个人如果有多方面的职业兴趣,那么当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时,就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胜任新的工作。

职业兴趣与职业成就之间有着不可分害的关系。对此,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朗的研究结论是“职业能力与职业兴趣的关系恰似摩托艇的发动机与驾驶员的关系。发动机相当于能力,它决定小艇的速度;驾驶员

则相当于兴趣,它决定小艇的方向。小艇前进的距离便是成就,这种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与驾驶员的综合作用”。

练习

一,

二,

三,

二、职业兴趣的形成与品质

职业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和职业实践中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人们对职业的兴趣有如下特征:

第一,对职业的兴趣从15岁开始逐渐固定,而14岁前则动摇不定;

第二,当社会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职业兴趣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第三,男女之间的职业兴趣差异往往在14岁左右表现出来,并且成人化趋

势明显;

第四,职业兴趣一旦形成,具体的兴趣对象可能经常变化,但总的兴趣类型

则不易改变;

第五,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形成影响最大。

职业兴趣品质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兴趣的对象、兴趣的空间、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和兴趣的可行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职业兴趣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的表现为个人职业兴趣品质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有的人对社会科学感兴趣;有的人对写作、设计等智力操作感兴趣,有的人对维修、加工等技能感兴趣。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类型,一个喜欢发明创造的人如果从事文秘工作便会苦不堪言。同样的道理,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如果从事推销工作很可能一事无成。这种兴趣品质上的差异,是人们选择不同职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兴趣对象的差异 有的人偏重于物质生活需要,因此就比较倾向于职业的工薪待遇;有的人偏重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就比较倾向于职业的社会地位;有的人可能对某种职业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有的人则可能对某种职业活动的目的、任务或产生的结果感兴趣。

兴趣空间的差异 有的人兴趣广泛,对许多事物都趣味盎然,乐于探索;有的人兴趣比较单调,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对除此之外的事都不感兴趣。

兴趣稳定性的差异 有的人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种活动的兴趣很浓,如痴如醉,但很难持久,过些间就被另一种活动的兴趣取而代之。有的人则不同,兴趣持久稳定,数年甚至数十年有增无减。

兴趣效能的差异 兴趣的效能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兴趣能够产生效果,包括就业准备和求职行为。它取决于兴趣的性质,如果是出于乐趣,作用力较大,会积极热情,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职业理想。

兴趣的可行性差异 有的人职业兴趣脱离客观条件,过于浪漫,往往想得好,做不到。有的人的职业兴趣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因而很容易心想事成。

三、职业兴趣的类型

世界知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先生将人的职业兴趣划分为6种基

本类型:

现实型 喜欢现实性的实在的工作,也称“身能取向”或“机械取

向”。这类人能常具有机械技能和体力,喜欢户外工作,乐于使用工具和

机械设备。这类人喜欢从事同事务而不是同人打交道的工作。他们真诚、谦逊、敏感、务实、朴素、节俭、腼腆。

研究型 喜欢各种研究性工作,这类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数学和科学

研究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解决问题,喜欢从事同抽象的观念而不

是同人或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的逻辑性强、好奇、聪明、仔细、独

立、安详、俭朴。

艺术型 喜欢艺术性工作,这种兴趣取向型的人往往具有某些艺术

技能,喜欢创造性工作,富于想象力。这1人通常喜欢从事同抽象观念

而不是同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较开放、好想象、独立性强、有创造

性。

社会型 喜欢社会交往性工作,这类人通常喜欢周围有别人存在,

对别人的事很有兴趣,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难题。这类人喜欢从事同人而

不是同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有责任心、善于合作、富于理想、热情、友好、善良、有耐心

企业型 喜欢诸于推销、服务、管理类型的工作,这类人通常具有

领导才能和口才,对金钱和权利感兴趣,喜欢影响、控制别人。这种人

喜欢从事同人和观念而不是同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喜欢交际、敢干

冒险、精力充沛,乐观、和蔼、细心、抱负心强。

常规型 喜欢传统性工作,这种人有很好的数字和计算能力,喜欢

室内工作,乐于整理、安排事务。他们往喜欢从事文字、数字打交道的

工作,比较顺从、务实、细心、节俭,做事利索、有条理、有耐心。

练习

一,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有什么关联没有?为什么?

二,各人的职业品质是建立在什么基准之上?

三,结合你的职业能力,你喜欢哪一种职业兴趣类型?

第二节 职业性格

一、 职业性格倾向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勇敢与懦弱、轻信与多谦逊与傲慢等词语,都是描述人的性格特征的。

一般来说,性格本身无所谓好与坏。比如勇敢的人可能比较鲁莽,懦弱 的人可能比较随和,谦逊的人可能比较圆滑,傲慢的人可能比较自信。总之,任

何性格都有两面性。也就是说,某种性格特征可能既有好的一面,也可能有坏的一面。一个人的性格更适应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在职业活动中与职业匹配的程度,我们称之为职业性格倾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性格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好的一面,避免坏的一面呢?关键要看这种性格特征在何种场合下面对何种事物。 例如:

管理或营销工作就需要从业者“健谈”。如果是一名汽车司机,“健谈”就是一种消极的性质特征,经研究表明,“健谈”的司机比“内向”的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高好几倍。 根据自己的职业性格倾向来选择职业与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来选择职业相比,有时性格选得更为重要。因为能力不够,还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通过实践来优化,而要改变自己的职业性格倾向则困难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性格倾向不能改变。比如,一个粗心的人长期从事文字校对工作,也会因职业的缘故而养成认真细致的作风。只是他为之付出的努力要比本来就认真细致扔人大得多。换句话说,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如果与自己的秉性不合,那么工作起来就有点像逆水行舟;而如果能顺着自己的性格去从事合适的工作,则就会如鱼得水,也就更容易取得职业的成功。

二,职业性格类型

职业性格类型根据人的性格差异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性格类型。

1, 从职业对应的角度分为四类:

敏感型——精神饱满,好动不好静,办事喜欢速战速决,但谨慎不够,行为有盲目性,有时情绪不稳定,这类人最多,约占40%,适合的职业包括行政人员、保安及一般职业。

情感型——感情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不喜欢单调生活,爱感情用事,对新事物感兴趣。这类人占25%,适合的职业包括演员、导游、护士等。 思考型——善于思考,有比较成熟的观点,生活、工作有规律,时间观念强,做事严谨、精确,但有时比较刻板,不够灵活。这类人占25%,适合的职业包括技师、财会人员或统计、审计查案人员等。

想象型——善于想象,喜欢憧憬未来,勤于思考,有时富有激情,但容易我行我素,不易合群。这类人约占10%,适合的职业包括科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作家等。

2,按照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分为两类:

内向型——兴趣集中于自身内部世界,富于想象,不善言谈,喜欢安闲,有的比较孤僻,遇事不愿他人提示或帮助,非极熟悉的人不轻易相信。

外向型——兴趣集中于外部世界,开朗、好动、善于交际,容易信任别人,不拘小节,能将自己强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喜欢经常做不同的事情。

3, 按照人的独立性程度可划分为两类:

顺从型——喜欢按别人的意见办事,按常规办事,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负责而不愿自己做主。

独立型——自尊、自信、喜欢自作主张,自主决策,敢干负责,应变能

力强,喜欢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4, 按人的气可分为四类:

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

动,反应迅速具有外向性。这类人对要长期细致的、专心的、宁静的工作很难胜任。

活泼型——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打交道,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与情绪容易交换,具有外向性。这类有不适合从事过分细致、单调、机械性的工作。

安静型——稳重、反应缓慢,喜欢沉默,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但

较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向性。这类人工作范围较广,因为他们自制力很强、镇静不急躁。

抑制型——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较为孤僻,具有很高的耐受性,

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这类人可以胜任兴奋型的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如检验员、化验员、机要员、文字录入员、校对等。

练习

一,职业性格来自于哪些方面?

二,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有何关系?

三,你认为哪一种职业性格类型符合自己的性格?

第三节 职业能力趋向

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训智能特征。有的人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说明他有惊人的记忆能力;有的人出口成章,说明他有极强的语言能力;有的人运算敏捷,说明他有过人的数学能力。人的能力是在生活、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真情来的,并在生活活动中得以表现,如空间想象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控制能力等。

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也是不相同的。有的职业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服务人员、交通警察、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等;有的则要较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如解说员、导游员、营业员、教师等;有的则需要较强的想象力和综合力,如各种设计人员、创作人员、导演、策划人员等。

职业能力一般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

一般能力是完成项工作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是在某些职业活动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特定的操作技巧能力、特定设计绘画能力或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等。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是相互联系的,从事某种职业既要有一般能力,又要有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特殊能力又是对一般能力的强化。在两者之中,思维能力是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所有的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是所有能力 的核心。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就思维能力而言,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擅长

抽思维,有的人擅长具体行动思维。如果要根据这种思维类型来考虑职业的话,擅长形象思维的人适合创作、表演等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擅长抽象思维的人适合财会、化验等理论性较强的工作,擅长具体行动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机械装配、修理等动作技能方面性工作。

二、职业能力的三个层次

从职业活动的角度讲,人的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特定能力 表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和岗位上的能力。他们的数量很大但适用范围很窄。特定能力主要体现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各种职业中。在职业学校中,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培养这种职业特定能力上。 通用能力 表现在每一个行业或者相近工作领域的,存在一定共性的能力。它的数量尽管少于特定能力,但适用范围却要宽得多。比如机械加工类工种都需要一定的识图与制图能力,营销服务服务类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人际沟通能源等。通用职业能力可以使我们具有更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

核心能力 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性适用性的能力。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姿多彩的能力,在深层次上也仅仅由几种核心能力构成。特定的能力只是显露事物的一角,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则显露 的是事物的主体。相对于特定的能力和通用的能力,核心的能力往往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更重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

根据国家劳动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制定的标准,核心能力分为8项: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学习)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有能力。

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灵活地选择不同层面的能力作为重点。但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往往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所以必须特别重视。

三、人的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经过接受教育和社会实践,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努力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人的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比如先天失明的人 难以形成绘图等职业能力。先天失聪的人难以形成演说等职业能力。但那种认为职业能力是先天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现代生理医学表明,人的遗传因素的原始差别并不大,即使是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人,也可以借助于机能的补偿作用, 因某一方面的能力受到抑制而使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遗传因素只能提供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可能性,而绝不能预定或决定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

境。良好的家庭氛围、严格的学校教育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人发展职业能力的动机,并提供相应的形成条件。比如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和层次;社会环境则主要影响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评价和体验。但是,环境毕竟是外部因素,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反而对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

(三),实践活动的影响

一切职业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职业活动的要求。所以,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人的实践经验,报考国家高一级职业资格时,也有专业工作年限的限制,这些都说明了实践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四),个人主观努力的影响

个人的主观努力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因。任何职业能力都不能不学自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努力,一分才能。许多人尽管天资平平,但由于后天的勤奋,最终取得很大的成绩。比如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失明、失聪,却奇迹般地学会了英语、法文、拉丁文甚至希腊文,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见,(勤能补拙)确实是至理名言。

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知识对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一方面,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能力作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广泛而牢固的知识又是促进职业能力获得与提高的条件,所谓“心灵”才能“手巧”,尤其是心智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更需要有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

练习

一,能力测试:

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文秘人员,最后有四名应聘者进入最后的测评。公

司发给每位应聘者一堆资料:资料中有公司的宣传材料,有财务报表,有一些

外来的、公司上级机关的和公司内部的通知、文件,甚至还有一些客户发来的

传真。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将如何处理这些材料?

二,

第四节 职业的取向

一,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做

出决定和行动的原则和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和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

职业价值观是关于什么职业才是“值得追求”的一种看法。从世界

观和人生观的角度看,马克思在中学时写的《青年选拔职业时的考虑》

中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职业价值观:“在选拔职业时,我们应当遵循的主要

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样校读

书时,就确立了为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奋斗的人生追求。这些伟

人后来都用自己辉煌的职业革命生涯印证和实践了青年时代的选择。所

以,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当自觉地树立国家需要至上、社会

利益崇高的基本职业观念,把国家需要、社会利益和自身条件有机地结

合起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从而为在以后的职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

特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心理学家对人们的职业活动提出了13价值观类型:

成就感——提升社会地位,得到社会认同;希望工作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对工作的完成和挑战成功感到满足;

美感——能有机会多方面地欣赏周围的人、事、物,或任何自己觉得

重要且有意义的事物;

挑战——能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通常舍弃传统的

方法而选拔创新的方法处理事物;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工作能够避免焦虑、紧张和恐惧希望能心平气和地处理事物;

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希望能够金钱买到的东面;

独立性——工作中能够有弹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

度高;

爱家庭、人际关系——关心他人,与别人分享,协助别人解决问题,寻人慷慨;

道德感——与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及工作职责不冲突,并能够紧密结合; 欢乐——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结交新朋友,与别人共处,一同享受美好时光;

权力——工作中能影响和控制他人,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安全感——能够满足基本需要,远离突如其来的变动;

自我成长——能够追求智能上的刺激,寻求更完美的人生,将工作与自

己的智慧、知识及人生体验的提升紧密联系;

协助他人——感到自己的付出对团队有益,别人因你的主动合作而受惠

颇多。

虽然在“国家需要至上、社会利益崇高”这样一些基本观念上我们的

看法是一致的,但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各人的

情况的不同,对待具体职业的态度还是有所区别的。这就需要每个在得 失之间做出选择。比如,你是倾向于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呢,还是喜欢合作性较强的工作?了解了自己的价值观,就可以理解在有些问题上你为什么和同学的看法有些出入了。同时,以此为基础来考虑职业问题,就可能会使结果更合自己的心愿,从而在以后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得更成熟、更理智、更客观。

二、职业取向测评

职业兴趣告诉我们想干什么,职业性格告诉我们适合干什么,职业能力则诉我们能干什么。一个人如果清晰地了解这些,那么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就有了一个初步客观、明确而理智的认识。这种认识,我们称之为职业取向。 职业取向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的选择,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这如同打仗一样也需要“知已知彼”。“知已”就是了解自己与职业有关

的各种特征,其中最重的就是兴趣、性格和能力倾向等职业心理,从而知道自己想从事哪些职业,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能否干好这些职业等。“知彼”就是了解有关职业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所需求的个性心理、能力素质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如果对这两个方面都心中有数了,那么择业时就有可靠的依据,就不会盲目追求所谓热门的职业或高薪的职业,就业时就不会四处碰壁而无法“入行”或者“入错行”了。

“人最不了解的往往是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格言都道出了人认识自己的难度,也道出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地进行职业取向测评。测评的主要 方法自我测评和职业测评。

自我测评 自己按照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工具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从而有助于自己对职业潜力和职业方向进行较为准确的认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科学业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思维类型:文科成绩较好的则说明自己在形象思维方面可能有优势;理科成绩较好的则说明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生产实习成绩较好的说明自己更擅长具体行动思维。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比来了解自己的能力状况;比如在校园活动中自己总是能支配他人并能获得他人的配合和支持则说明自己的组织能力较强;在征文活动中总能获奖则说明自己的文字能力较强;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则说明自己的职务技能较强等。

我们前面所做的一些“试一试”,也是一种自我测评。自我测评的优点是方便灵活;缺点是随意性较强,准确性不够。

职业测评 人才中介机构、职业咨询公司、职业指导人员或用人单位

运用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和方法对职业者各方面的职业心理倾向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告诉他适合做什么工作或不适合做什么工作。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完善和用人观念的改变,我国职业测评逐渐流行起来。比如国家录用公务员就单设“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性”测验,各地政府就算管理部门也大多设有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以指导求职者有效地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等。职业测评由于技术性很强,所以需要训练有素的职业指导(咨询)人员或

者人力资源专家主持并解释测评结果。

情境体验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自己在一个岗位上,或者通过模拟的工作岗位来进行实际的生产劳动,表现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职业的岗位内涵,进而验证自己是否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潜质。

进行情境体验的途径主要有: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假期打工、创业尝试。

例如,学校组织各专业进行的专项课题实习、实训。用产品制作的课件实训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体验,以检验专业能力适用性;

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采取以各种兴趣、爱好为内容的体育竟技、娱乐歌舞、花样游戏、课题演讲、专题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人际关系重要性、体能要求在职业中的地位,语言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作用,以提高学生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适应能力; 另外,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假期打工等等,都是用于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练习: 一, 二,

第五节 求职心理与角色转换

一, 不良的求职心理 求职就是根据自身条件、意愿,结合社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专长发挥

的职业岗位的行为过程。

不良求职心理对成功就职是有害的。职业指导专家把常见的不良求职心

理分为三类:

一是求职目标与现实发生矛盾或冲突;二是求职时缺乏主见;三是对自

己缺乏信心和勇气。每一类都有多种表现,其中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调整的不良心态有以下几种:

过于自信 这类同学因为自己有某方面的长处,如技能突出、专业走俏、

成绩优秀、善于交际等,求职时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表现得过于自信、自以为是,甚至目空一切,结果很可能错过良好的机会而难以实现求 职目标。

案例连接„„„„„„„„„„„„„„

毕业生小巧,因在校期间各科成绩较为突出,在毕业应聘时认为自身的条件优

越,在某公司招聘时初试、笔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而很快将要接受公司老总亲自主持的面试了,面试前,她想:老总面试只不过是做做样,走走过场而已,自己肯定会被录取的。所以,面试的时候,小巧显得一点也不在乎,根本不管老总在说什么,随随便便地应付老总对她的问话,甚至随意地打断老总的谈话。渐渐地老总的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盲目攀高 对求职者而言,人人都向往著名的公司企业、优厚的薪酬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这本无厚非,但如果有一味的攀高心理,求职时就会好高骛远,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如果求职者偏偏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就不愿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岗位做起。这种攀高心理带有浓郁的个人主观意念,理想化成份太多,不切实际,所以一般情况下很难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望。

执拗心理 有些同学在规划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就业条件后,一定要等待目标岗位出现,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这就使求职的范围大大缩小,导致求职成功的机会减少。

自卑畏缩 能够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对每个求职的同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少同学由于缺乏训练、性格内向或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挫折,便轻视自己、忧虑过度,甚至对求职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在招聘现场胆怯,或徘徊于招聘单位之间忧郁不决,或慌乱草率地递上材料等。

过度依赖 随着市场化就业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不是“关系”而是“胜任”。但仍有部分同学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父母或亲朋好友出面,找工作不成问题,因此产生依赖心理,将求职责任转给了父母亲戚,自己只是待在家中静候“佳音”。

盲目从众 有的同学缺乏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的认识比较肤溅,所以

求职时更多的是听别人的意见,看他人的行动,或盲目追求热门地区,或盲目追求热门行业,或盲目追求热门单位。人云亦云,互相攀比,以致不顾自身实际,不能扬长避短,从而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别岗位。

试问同学:

假若你现在求职,是否会出现上述某种心理现象?如果出

现,则可能出现上述哪些现象?你将如何应对?

二、正确的求职心理

不良的求职心态对求职是有害的。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

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提升求职的能力水平。

主动适应,敢于竟争 现代社会,竟争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不但促进和引导着社会的进程,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人生。任何人

都不能脱离人群而独立生存和发展,所以也就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生存

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面对社会,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自主适应,适应由于

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责任、要求和压力,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竟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我们求职就业的基本法则。

正视挫折,积极进取 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在当代社会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方面,市场经济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战,也蕴涵着一次机遇;另一方面,挫折也是提示我们,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事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要打有准备之战,这样,一旦挫折来临,就能够正确对待,并以锲而不舍的态度积极进取,直到求职成功。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一次求职就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小了。

案例连接„„„„„„„„„„„„„„„„

某学校毕业生张凡对汽车维修工作非常感举世趣,某汽车修理厂本来

就没有招收新员工计划。而张凡同学找到该修理厂,要求做一个该厂的汽

车修理工人,该厂的老总说:“我们现在人手已够用,不再招用新工人。”

张凡同学说:“我一直向往你们这个厂,也爱好这个职业,想借你们这个

厂来实现我从事这份职业的梦想。只要你能接纳我,让我来试试看,我到

你厂里来不要任何待遇和报酬,生活费用和住宿自理,如果在我的工作中

给你们造成任何损失由我个人承担,保证不给你们增添任何负担。只当是

借你们这个平台让我体验一下我的选择是否正确。你们认为我能干事就将

我留下继续做下去,如果我做不好或的确不适应,你们随时可叫我走人。”

该厂老总被他的一席话打动,决定把他留下来。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实践,

老总的心振撼了,到年终老总不断留住了他,而将一年的报酬按照在职员

工的标准全额补发,同时授予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注重发展,淡化待遇 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拔比如是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是追求优厚待遇还是注重能力发展。对此,我们不妨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待遇应放在次要的位置,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能够置身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哪怕是一个小的公司,我们的视野、机遇及前景都会有更大的空间,我们就有可能随其成长而成长,随其发展而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试问同学:

你现在对就业是怎样的思考?你的求职心理是属哪一类

型?

三,实现角色的转换

(一),角色与角色的偏差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所谓角色,就是人在社会中拥有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和规范。比如学生就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决定了其行为必须受到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不则我们就会说:你不是个学生吗?

工作中,同样存在角色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工作角色。它是指一个人身处一个职业岗位,就要受到这个岗位的职责约束,进而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个角色,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岗位的职业责任、

社会责任的同时并存,一个人会同时具备多种角色,并角色与角色之间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在转换。比如,现在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子女,在路上是行人,在电影院是观众,。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会扮演很多工作角色:实习生、学徒、员工、同事、被管理者、管理者„„这些角色的内涵远比在学校、家庭时扮演的角色复杂得多。能否适应这些新的角色,对提高我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角色对人的约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必须的行为;第二是允许的行为;第三是禁止的行为。

必须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通常关系到角色职责的履行和角色的社会形象,而充许的行为一般不影响角色基本职能的完成,是否可去做视其情况而定。比如一个餐厅服务员,周到热情为宾客服务,就是服务员角色必须的行为,而怠慢宾客甚至与宾客争吵就是禁止的行为,至于在宾客用餐过程中,是否与宾客开一个幽默的玩笑,则可视情况而定,在双方融洽的情况下就是一种充许的行为。

初次就业者由于角色意识不强,或对角色的理解不够,容易产生一些角色偏差。这些偏差主要有:

第一,角色冲突。当一个人改变原来的角色,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时,新旧角

色之间会发生矛盾,即角色冲突。比如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很容易

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不自觉地用一个学生的眼光和处世方式对待

工作中的人和事,从而引发矛盾。

第二,角色错位。就是行为处世超越了自己的角色范围。比如作为一个同事

随意评价甚至指责其他同级同事的工作。这种角色的错位很容易引起

他人的反感,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三,角色泛化。由于一个人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不同角色规范之间可能出

现相互干扰的现象。比如,一个人是车间的质量检验员,又是车间的

安全员,因为工作中常常将这两种角色的职责相互混淆,从而造成工

作效率不高甚至失误。

以上三种类型的角色偏差,都会影响对职业环境的适应,必须引起高度

的重视,要通过各种措施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缩短“角色距离”,最终实现由学生角色向工作角色转换。

(二),工作角色的主要特征

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者,角色转换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学生角色与工作角色的差别较大,这种差别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方式的变化 从学生到职业人员,首先产生了活动方式上的变化。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外界给予的活动方式,习惯于输入;而职业人员的活动则要求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劳动。这种从接受到运用、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是一个重大的活动方式的改变。因此,有些同学就会感到一时难适应。即使是一些在学校里比较出色的同学,也经常在这样的变化中感到手足无措。这就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快适应新的活动方式,是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员角色转

变的一个主要方面。

社会责任的增强 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转变,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活动的技能。整个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职业人员,则以工作实践为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两种责任的履行所产生的后果也是有所区别的。学生职责履行得如何,主要关系到本人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培养的程度;而职业责任履行得如何,则关系到所在单位的产品、营销、管理、经济效益以及方方面面,影响较大。

全面独立的要求 从学生到职业人员角色的转变,要求我们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和经济生活的独立同时开始的。进入职业活动后,有了劳动报酬,我们在经济上就不依赖于父母。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是一个标致,它表明家庭乃至社会对我们提出了全面独立的要求,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自我管理的人生新课题。多年来,学生在学习上有老师的指导,在生活上有家庭的帮助,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中。因此,一旦被割断依赖,要求完全独立的时候,不少同学便有一种蹒跚学步时摇摇摆摆、重心不稳的感觉。做一件事不知该从何下手,做一个决定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独立性较强的同学,就就能较快地适应新角色的要求;而一些习惯于依赖的人,就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种种问题。

(三),角色转换的方法

为了尽快适应职业生活,彻底实现学生角色向工作角色的转换,特提出如下指导建议:

接受上岗培训 许多企业都会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认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评价标准。

对新员工来说,参加企业的这种培训是了解企业、融入企业的最佳途径;对企业来说,培训一方面加快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了解新员

工以便合理使用新员工的一个有效方式。所以,新员工对这种培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园文化是不同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文化并试图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即企业的价值观)、制度文化(即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文化(行为风气,如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协作精神)、物质文化(各种硬件的优化,即经营场地的地役优化、设备工艺的先进优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参考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强制性,尤其是制度文化,如果在感情上不能接受,势必影响自己对企业的认同。

遵守劳动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纪律是任何社会组织正常运转和

发展的保证。作为新员工,必须牢记各种工作纪律,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被企业所接受。劳动纪律的含义比较广,包括准时上下班、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参与各种活动 除了正常的工作外,企业还会组织各种娱乐、捐助、谈心活动,这些活动都应积极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接触熟悉企业中各个部门、各层次的人员,为以后同他们打交道奠定基础。

适应管理者行为的风格 企业各级管理者一方面有着体现自己个性特征的行为风格,另一方面也有传承、体现着企业文化。作为新员工应当学会适应,如果试图改变这种风格,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只有主动适应这种风格,才更能为管理者所接受。

认识自己的岗位状况 第一,要认识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要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个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第二,要认识自己的岗位在部门中所处的位置,不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以一种合作的态度使自己成为本部门工作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并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技能层次和工作方式符合岗位工作要求。另外,为了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初次就业者应该学会自觉调整心理状态,争取赢得大家的认同和先锋赞赏等。职业适应的标志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形成了被人承认的职业定位,建立了新的良好的生活状态,并由此开展积极的职业生涯。

试问同学们:

你在学校班上担任过学生干部或学生会干部吗?请谈谈哪个角色最为成

功?哪个角色最为失败?为什么?如果你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你是一个

纯粹的学生你认为你的学生角色当之无愧吗?

第六节 就业心理调适

对人的心理健康与活动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他们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个人需求矛盾和目标矛盾与现实实际相脱节而产生,主要表现为:

(一),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视现实。

(二),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三),有较强的自我意思,但缺乏把握自己的能力。

(四),渴望竟争,但缺乏竟争的勇气。

(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难以决断。

学生择业中的心理矛盾表明了学生心态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两面个方面,其中积极因素占主导,只有当学生处在心理矛盾之中时,他们才会寻求解决的办法,寻找心理出路,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展趋向成熟。这就为教育引导学生一,常见的心理矛盾 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是因过度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矛盾冲突,

调整心态和合理择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心理背景。

二,常见的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在认识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且本人对此又缺乏意思的状态。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

(一),抱怨政策,崇尚自由;

(二),互相攀比,强求平衡;

(三),过于自信,盲目乐观;

(四),盲目随从,缺乏独见;

(五),都市情节,挥之不去;

(六),急功近利,讲求实惠;

(七),拉拢关系,迎合恶俗;

(八),首次就业,事关终身。

对于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我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要积极引导,并予以“澄清”,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就业指导方针,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依靠自己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要通过就业与职业指导消除误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和择业,面对现实与人生。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它是由于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的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有:

(一),情绪障碍

1,焦虑

在择业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主要是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择业理想等问题引起情绪烦燥、心神不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正常的择业。

2,急躁

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出现忧心如焚、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同时,盲目随从,一旦发现不如我愿,又后悔莫及。

(二),自我认知障碍

1,自卑

自卑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或生理缺

陷的学生。这类同学在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尤其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仅使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己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2,自傲

这部分同学自认为高人一等,傲气十足;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各方面条件也不错,应该有个好归宿,在择业就业时,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对用人单横挑鼻子坚挑眼,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幻想代替现实,在就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反差时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情绪低落、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三),人际心理障碍

1,怯懦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同学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学生。

2,冷漠

人在冷漠时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逃避现实、缺乏斗志。当一些同学因在就业中受到措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同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薄,意志麻木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恢意冷,决意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特殊表现就是逃避,不再想去争取机会。

3,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则是违背社会行为规范,适应不良社会倾向的行为。一些学生因某些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缺乏应有的品德与全性修养,可能发生各种的问题行为。常见的有逃课、损坏公物、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或进行不良交往、过渡消费、嗜烟、嗜酒等。问题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顺利实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违纪和违法犯罪而受到制裁。

四,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从社会环境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才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直来越高,可供中职生选择的岗位有限。 2,家庭因素。从家庭期望看,多数家长对子女所寄予的期望值过高。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份既有面子又舒适而收入较高的工作,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3,学校因素。从学校角度看,有部分学校师生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那么高的职业能力和效高的境界,有失学校的声誉。

(二),主观因素。

1,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就业时一般是在16—17岁左右,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人, 多幻想、好冲动,接受事物快,自我意识强。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生理与心理发展明显不同步,再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每个

人的生活体验又有差别等因素,因而其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心理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因为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非常单纯的想象,缺乏理性化眼光,在对自我评价上,有的同学则以为自己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便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就业择业时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也有的学生过多地看到的是社会的阴暗面,择业时过分依赖家长、老师、或走后门,缺乏主动进取和善抓机遇的心理准备。

五,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就是要求我们的同学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自我

职业能力和现实就业市场实际,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的适应现实的改变过程。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方向、自我掌握知识的深度,了解社会的需求状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确定职业期望值,在择业时要以自己所长,择社会需要,以实现职业理想。

同时,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学生认识价值观的重要成分,它与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虑荣攀比等心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错误的择业观约束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应加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结合。

中职生要摆正位置,不卑不亢。既然我们当初慎重的选择了读中职,今天就不应该后悔。正确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巅峰并非只有一条,社会建设需要诸多的“钢”,(即博士、硕士等高级管理人才),但同时不可缺少“铁”(即中专、中职、高职等初、中等人才)。钢是铁炼成的,没有“铁”是炼不成“钢”的。两者缺一不可,“铁”终究会炼成‘钢’的。所以中职生不应有自卑感。莫愁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1,自我反省。中职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是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等等。

2,社会比较。中职生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1),要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的人比较,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

(2),要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来认识自己。

(3),要通参加社会活动,从社会活动的结果分析来评价和认识自己。 3,心理测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 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测验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三),积极的就业心态

为了消除在就业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不仅要学会心理调适,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1,正视现实,敢干竟争

(1),正视现实。正视现实是就业和择业时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正视现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正视社会、正视自身。

(2),正视社会。社会现实是客观的,既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虽然,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阴暗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会尽可能地地给我们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外部环境,将为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

地,有利于我们的发展与成才。

(3),正视自身。常言道:知人为聪,知已为明;知人不易,知已更难。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不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实际的目标。正视自身,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如思想表现、知识状况、各种能力、身心素质等。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有助于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

(4),敢干竞争 善于竞争。随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日趋完善,为中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也充分体现了劳动力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遇,敢于竟争,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要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竟争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面试时情绪轻松自如。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要做到善于竞争,还要做事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锻炼出较好的口才,交流时口齿伶俐、表述清晰。

六,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中职生在就业前,一般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心理准备:

(一),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要正确地选择职业,就必须及时转换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已当成是一件正在供别人选择的商品,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尽快地适应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的角色,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现实,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并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全面衡量、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生理特征,用现实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才能有可能在求职时扬长避短,从而避免盲目求职或期待过高、好高骛远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

(三),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产生萎缩甚至恐惧的心态也是很正常,关键是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丧失信心,失去开拓新生活的勇气。

(四),做好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自学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心理准备。

我们每个同学有了上述的心理准备,就能够轻松自余应对用人单位的挑选。

试问同学:

你学了本节课程以后能真对自己现在的就业择业心理是怎样?

你的择业心理误区你知道吗?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三章 现代企业运行体制及属性

小故事:

在我国封建时代女孩的婚嫁全靠父母之命和媒说之言,女孩长到十几岁就不能

出门长期呆在家中听从父母的教诲,操练缝补刺绣等持家技能。一位王姓农家有一

位眉清目秀小女年方十八岁,被一员外家相中,而员外家的几位妻妾生养的都是奇

貌不扬女孩,员外的一个小妾生下了员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男孩,员外想让王家小

女做他唯一儿子的妻室,就托媒人上门提亲,王家父母听说员外相中了自己的女儿,心理满是高兴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员家的这个小童。当王氏小

女进门后方知她所嫁之夫是一个小孩。为此,小女则变成了自己小丈夫的保姆,一

天天盼望他长大。后来,员外的一个家丁小伙暗中爱上了她,家丁小伙为了能得到

这位美貌的姑娘,一心想除掉这个小丈夫。一天家丁小伙就带这位小男童出去玩耍,玩到一个小河边,小伙就产生了小男童溺水身亡计策,将小男童推下了小河后,再

回员外家报信,等家人敢到时小男童则已一命巫乎。于是这位年轻美貌女子就只能

终身守洁,痛苦一生。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中职学生就业的对象是企业,我们必须了解企业,

我们所就业的企业就是我们将来生活工作的家园,我们如果不了解他,盲从他就不

可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工作生活都会不快乐。则“改嫁”离他而去,跳槽。

第一节 企业的概论与特征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指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法定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并根据自身的经济和物质条件,依照法定的程序组织发起,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的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它的目的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营利和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是国家、投资者(老板)、员工和社会利益的综合体。国家依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税收、调节社会成员的经济分配;投资者(老板)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营利为自己获得利益,并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企业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自身的劳动报酬以解缮自我的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社会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企业的特征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企业员工依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的各项活动均属于授权委托行为。即企业法定代表人(老板)以劳动合同的形式、企业法定文书任命的形式或以法

定代表人书面委托的形式确立;

(二),企业是一个独立社会经济组织,企业主要领导人或老板必须按照国家《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国家工商管理机关批准注册,方能成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三),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法人,独自地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四),企业所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社会的需要;

(五),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试问同学:

你就本节的学习知道什么是企业吗?知道企业是干什么的吗?

第二节 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的投资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有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它是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的;

(二),它是由多数人组成的组织体;

(三),依法设立,法律确立认其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国有企业是个特殊的企业,除上述定义中所明白揭示的以外其特殊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国有企业要执行国家计划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管理(调控社会经济的职能)。对于有些重要行业和产品,明知在一定时

期内不能营利,也要或者说更需要国家投资来开办此类企业,而等到以后其能够营利或盈利率较高时,民间社会愿意投资了,这时候国家则往往可以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些领域。

(二),国有企业虽然说是一个组织体,但只有或者主要为国家一个出资人,这不同于合伙、合作企业和一般公司,也不同于私人独资企业。国家作为企业出资人,一般不不由最高国家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而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各级有关国家机关或其授机部门,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负责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

(三),国有企业同所有其他企业一样都必须依法设立,但它们所依据和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国有企业依据和适用国家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的特别法,虽

然它们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国有企业法同一般企业法比较,在企业设立程序、企业的权利义务、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关系等方面,规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设立的法律程序比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国有企业往往享有许多国家给予的政策性优惠和某些特权,如某些行业经营的垄断性、国家财政扶助、信贷优惠以及在资源利用、原材料供应、国家订货和产品促销、外汇外贸等方面的优惠,亏损弥补和破产时的特殊对待等等。但同时也受到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性限制,一是要优先保障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满足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要求,有时利微或无利也得经营等;二是国家对其他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其组织和活动的一般规则,要求守法和照章纳税,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需要政权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许多方面,国家(其代表者)要以自己为一方主体,同企业和企业中有关各方直接发生各种法律关系。在国有并实行国营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四),国有企业作为法人同一般法人比较,也有其特殊性,凡法人都应拥有独立财产。一般企业法人对其财产拥有所有权,国有企业(这里指国有独资企业)对企业财产只享有经营管理权,而无所有权。除法人条件上的这一区别外,在所属法人类型上,国有企业也有其特殊性,法人通常可分为公法人与私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等。一般的企业法人属于私法人、社团法人和营利法人。

国有企业却兼具有不同类型所有法人的特点

国有企业则兼具有公法人和私法人类型的特征:它由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或授权部门进行管理,在国有并国营情况下,还委派工作人员进驻企业主持生产经营活动;它分担一定的国有管理职能,但又不同于国家机关专司某种国家管理为本职,它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的组织与活动所适用的法律具有公法性,但许多私法性质的条款和一般企业法的许多基本规定也适用于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又兼具有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特征;它是一个组织体,具有(人的团体)特性,但又并不必备(两个以上出资人)的条件而全部由国家出资,体现在国家拔付(投资)的“特定财产为中心”这一财团法人的性质;但它具有社团法人“对于人的团体赋予权利能力”的特征,又有财团法人“对于供一定目的(用于生产经营)的财产赋予权能力”的性质;它有一定的人为其成员,但作为成员并非股东,它具有最高权力机关,但并非股东大会,它的权力机关有一定的决策权,但非为全权,许多重大事项必须经国家主管机关决定,此外,社团法人

的设立须有两人以上的合同行为,国有企业不具备这一要求;财团法人限于公益法人,不具有营利性,但国有企业兼具有两者特点。

国有企业兼具有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特征:它一般有营利的目的,但往往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有些国有企业从开办就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或其他国家政策,为了国民经济总体和长远发展或其他方面的国家和社会利益;营利法人不仅仅有营利目的,而且以其利润分配于其他成员,而国有企业在实行国营时其利润则上缴国家。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企业,但是一种特殊企业;是法人但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法人,如果注重国有企业营利性一面,减轻其政策性使命,扩大它的生产经营

权,放宽和改善政府对它的干预管理,则国有企业更象企业(更接近于一般企业的各项特征),作为法人,它更接近私法人、社团法人和营利法人。反之,则国有企业更象国家机或其附属物;作为法人更接近公法人、财团法人和公益法人。 二,国有企业的不足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国有企业的不足之处还不容忽视;

大多数国有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支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另外,因国有企业对自主品牌的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多年来为外国公司生产贴牌产品,同时对国内企业造成市场空间的压缩,影响了中国民族品牌产业的发展。

练习:

一, 什么叫国有企业?

二,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三,国有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什么?

四,国有企业的弊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

一、股份制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股份制企业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通过发行股票或由股东认购企业股份募集资金建立的法人企业,股份制企业对生产要素(企业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实行联合占有、联合生产经营,并按照投资入股份额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 股份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股票或股权证书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与红利,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管理;

(二),建立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人选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三分之二的董事同意聘用,总经理主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股份企业具有风险承担责任,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承担;

(四),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二、股份制企业分类

股份制企业一般分为两类

(一),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投资者(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以发起的方式设立,发起人即股东认缴出资全额,股东人数限于两人以上50人以下,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

(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发起人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度,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设立,发起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两人以上200人以下,其中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三、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按照法定的程序设立,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独立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不断地调节企业的产品结构,来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体现了企业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企业的管理结构由行政治理结构中解脱出来,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完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体现了企业投资主体的社会化和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企业的代表,充分地体现了投资人的意愿,体现了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建立,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

试问:

一,什么是股份制企业?什么是有限责任? 二,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的什么人物? 他的权利是谁赋予的?

第四节 中外合资企业

一、中外合资企业的概念

中外合资企业就是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是指由我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属称中国合营者)和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属称外国经营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中国境内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由中外合营者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盈利、共担风险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进步能取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国家通过以合资的形式开办企业,可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为我国的经济

发展服务,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提高民族工业整体进步服务。

国家通过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流入,可整体提高国内企业的

市场竞争意识和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引领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不断提高我国民族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二、中外合资企业的特征

综上所述中外合资企业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中外合资企业是由中外合营者按出资比例共同投资,企业资产为

中外合营者共同所有;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既有外国合营者的股权,同时外国合营者也参

与经营管理,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合营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的企业,是一个多国企业或称多国公司;

(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根据合同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一般有一定的合

营期限;

(四),中外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其管理体制实行的是董

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五),中外合营企业是在中国境内按中国法律设立的,它是中国法人受

中国法律管辖;

中外合营企业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属于股权式的合营企业,国家

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国有化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的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试问同学: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中外合资企业吗? 请你绪述一下中外合资企业有哪些特征? 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五节 独资企业

一、独资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独资企业---顾名思义是个人出资创办的企业,从理论上解答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企业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独资企业是我国现行经济运行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它的掘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

力量。

个人独资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具备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不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归投资者个人所有,这里指的企业财产不仅包括企业成立时投资人投入的初始财产,而且包括企业承续期积累的财产,投资人是个人独资企业财产的唯一合法所有者;

(三),投资人按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是个人独资企业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当投资人申报登记的出资不足以清偿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所负的债务时,投资人就必须以其个人财产甚至是家庭财产来清偿债务;

(四),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尽管个人独资企业可以取字号,并可以对外以企业的形式出现,而这种形式也只是自然人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属于自然人企业范畴。

二、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区别:

(一),出资人不同,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只能是一个自然人;个体工商户既可以由一个自然人出资设立,也可以由家庭共同出资设立;

(二),承担责任的财产范围不同,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在一般情况下仅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只是在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才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而根本《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如属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则由家庭财产承担。

(三),适用的法律不同,个人独资企业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设立;个体工商户依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设立;

(四),法律地位不同,个人独资企业是经营实体,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个体工商户则不采用企业形式。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是否进行了独资企业登记,并领取了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三、外商独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简称外资企业,它不同于个人独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可以是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外商独资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外国经营者利用自己的资本依照中国的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

(二),外商独资企业不同于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外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外商独资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外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其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不组成法人组织的外资企业,可以采取合伙和个人独资的形式,这里的合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共同出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法律依据类推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个人合伙和企业联合的规定。

试问同学们: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独资企业有所了解了吗?你知道独资企业和外

商独资企业的区别在哪吗?

第四章 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及管理职能

一辆汽车从乙地驶往甲地有500百KM的路程,汽车一定不能出现故障不则就会途

中“抛锚”,而一辆汽车是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及车身系统构成,动力系统中还有供油系、冷却系、润滑系等等,这些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正常地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才能使汽车顺利地驶向目的地。如果某一个系统中的一个锣丝或一个管道出现松动或故障,这辆汽车就不可能驶向目的地。

一个企业也如同一辆汽车,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个组织管理环节必须实现它

的正常运行,一段某一个环节出现不协调或阻碍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行,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严密的管理组织机构去实践它的功能,以达到其科学合理的组合实现其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要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经营目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硬件条件,如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和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物资条件,即具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要素。二是软件条件,企业要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及其机构,并按照各自的职能,实施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以其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管理一般的组织形式分为权力机构、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和基本生产经营机构三个部分;

权力机构主要是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投资方向、法律制度、中高层人事选聘任免、审查批准经营权人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及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及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一般情况下企业以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形式履行权力职能。

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主要是对企业在整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财、物、产、供、销以及服务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以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完全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以总经理办公会、各职能部、处、课、科(室)的组织形式履行其职能。

基本生产经营机构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通过使用、管理、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资料在其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领域中的功能,为企业创造出最低廉、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这类企业组织机构一般为分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以及直接面对客户、顾客的部门、网点。

按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处于的职责地位划分,也是三个层面:即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基础管理层(基层);

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分别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国家法律认定的企业某一法定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即: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企业的中级管理层分别是:部、处、课、科(室)正副职负责人;分公司、分厂、车间正副职负责人;监事会成员;以及企业法定组织中的副职人员(即:。纪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副书记)

企业的基础管理层分别是:部、处、课、科(室)一般工作人员;生产工段、班组长;生产调度员或生产主管、综合主管、物资管理员、QTC内审员、产品检验等。

训练:

你所在的班级在学校管理体系中属于什么层面的组织?你的班

主任是学校的哪个层面的管理者?

按职责大小划分校长属于哪一级的管理层?

第二节 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通常情况下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按照专业职能、精炼高效的原则设置;一般情况下按照以下几个体系分级设置和各职能的划分:

一,生产管理指挥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生产调配,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动力资源分配;

二,技术管理研发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产品配方调制,产品研发;

三,产品营销服务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产品仑储管理,广告策划宣传,市场调查,订货配送,营销网络及服务网点管理;

四,人力资源劳资分配管理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员工的招聘及培训,员工劳动关系的确立、解除、终止,劳动法律制度的执行与监管,工资集体协商与员工劳动争议调解,岗位劳动时间确认,劳动保险、劳动分配标准制定与审核,员工劳动技能鉴定;

五,财务基建管理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年度预决算,日常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与调度,产品及服务成本核算,企业的资产(含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企业税赋的结算与管理,企业投资、证券与管理,企业投资在建工程的资金拔付与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的融资、资本募集与管理,企业的利润核算分配管理,;

六,生产供应保障体系

其主要职能为:原燃材料分承包商的考察、招投标,合作项目的协商与文件签署,战略储备基地的培植与建设,物资仑储与配送计划的编制、实施,在途物资的管理;

七,法律顾问团队

其主要职能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受到侵害时,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向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或行政仲裁机关提起诉讼;

试问同学:

你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后,你知道你毕业就业的招聘应该由企业务部门

具体负责吗?为什么?

你在一个企业做了有一段时间了,可你现在想离开这个企业

跳到另一家企业去,那么应该找企业业哪个部门办理离职手续?

第三节 企业法定组织机构——工会的职能与作用

一, 企业工会组织的概念

企业工会是中国工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企业工会是依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由企业职工自愿结合在企业依法设立的职工群众性组织机构,是每个企业必须设立的法定组织机构。同时具备有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基层工会组织,可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并参与企业的民主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活动。

二, 工会的职能

工会组织按照《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具有以下四项职能:

(一),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

(二),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改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园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社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而作出自已贡献;

(三),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

(四),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在上述的四项职能中维护职工合法权利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中华人民

共和国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商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 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三, 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会的地位

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而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只有通过中国工会这一群众性组织来团结和动员全国广大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二),工会组织的作用

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维护职工政治权利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调节社会矛盾,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二,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即维护国家政权作用)

三,在企业中支持企业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企业建立协商机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举精神,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科学的发展。

第五章 企业管理中的主要规章制度

小故事

乞丐是唯一不受任何制度约束的人群,享受着绝对的自由生活,他

确遭路人所歧视。一天,乞丐的同伴在一起聊天说:“我们现在是自

由,但没有人能听我们支配,你不去找别人就没人给我们饭吃,我

们就会被饿死。你看皇帝该多好有吃有喝又没人约束,暨享受绝对自由又吃得好喝得好,当皇帝该多好!“另一一个伙伴说:“你错了,管皇帝的人太多了,有天管、地管、臣民管、他不为臣民谋利益,臣民就会造反起来反抗他,甚至杀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