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解性默写

诗词理解性默写

2011-04-21 14:52:42| 分类: 诗词默写填空|字号 订阅

1、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人们总喜欢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诗 来赞美春雨遂人心愿,适时而降。

3、人们在谈到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时,总是忧心忡忡,禁不住感叹道:“相煎何太急”(请用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填写,如还能用周恩来为“皖南事变”而作的一首诗中的名句填写的可加1分)周恩来诗的名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4、古人有关湖光山色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句明写“山”的句子 ,写出一句未带“山”字但确实写了“山”的句子 。

5“诚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德,正如——(名人)说的

1、《论语》十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乡思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1.《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

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0.《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⑾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古诗文陶冶了我的情怀,我和孔子对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白了加强修养的艰巨性;

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而感受到丰收在望;

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我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