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之罪:长平之战赵括并非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以赵括军败,40万赵军降卒被秦军坑杀,赵括蒙上“纸上谈兵”的羞辱。

长平之战真的是因为赵括只会死读兵书不会打仗而导致失败的吗?但实际上,即使秦军主将白起摆在赵括的位置上,白起也打不赢长平之战。因为长平之战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双方将领的军事才能,不在于秦赵两军战力,而在于秦赵两国君主,在于两国国力。

长平之战的诱发因素: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被秦国隔绝,上党被秦国占领是早晚的事情。韩国上党守冯亭不愿意上党归属秦国,派使者给赵孝成王赵丹,说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

韩国的地,成了秦国口中的肉,现在给你赵国?很明显这是一块烫手山芋。

赵孝成王赵丹没有拿定主意要不要冯亭献的上党,于是咨询大臣。

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应该接受,理由是上党已经被秦国视为囊中物,成为秦国土地是早晚的事情;韩国不把上党给秦国,而给赵国是嫁祸行为;赵国偷秦国的桃子,秦国不会甘心;秦国水路到上党,有地利。

但赵丹、平原君赵胜、赵禹等都认为:发动百万军队打一年仗都不一定攻下一个城池,现在白白得到上党十七个城池,干嘛不要?

格局太小的悲剧!赵丹于是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对于赵豹关于秦国不甘心失去上党而攻打的告诫,赵丹没有任何的防备对策。

从长平之战的诱发因素而言,赵国失去了长平之战的道德优势。

战争的第一阶段:秦国左庶长王龁攻取上党,并和在长平的廉颇军交战,赵军战败,裨将茄和四尉战死,失去两个堡垒。这个时候,虞卿劝说赵丹派重使以重金,和楚国、魏国联盟对抗秦国。赵丹不听,却派出贵族郑朱为使者到秦国谈和——你偷了人家秦国成果,现在大家打起来了,你却来谈和?

结果秦国隆重的招待赵国使者郑朱,其他国家一看,秦赵两国谈和了,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最后秦国拒绝了赵国的和谈。赵国自己关闭了合纵抗秦的机会。

战争的第二阶段:秦军数次次击败赵军。廉颇不得已,只能坚壁不出。赵军不出,秦军也没仗打了。赵丹看见廉颇打了几仗都是败仗,现在还不敢出战了,于是大怒,派使者责备廉颇。同时秦国丞相应候范睢派人在赵国散步谣言,说秦军怕的是赵括,不怕廉颇,还说廉颇不出战是准备投降。

本来就不满意廉颇,加上秦国的谣言,赵丹不听蔺相如等人,甚至赵括母亲的劝告,坚决以赵括为长平赵军主将。

赵丹以赵括替换廉颇,本意就是要赵括出战,迅速取胜。而赵括出任主将,必然不能再像廉颇那样坚壁不出战。赵国开始不耐烦长平之战,速战速决已经是赵丹的首要战略。作为主帅,赵括只有主动出战这一条路。

战争的第三阶段:赵括担任赵军主将,秦国秘密以武安君白起为主将,而把第一、第二阶段的秦军主将王龁变更为裨将。秦国严守白起为主将的消息,而赵国无人知道秦军主将升级了。赵括还在以王龁为秦军主将制定作战计划,寻求与秦军主力决战。因此赵括对于秦军的诈败,以为秦军真的是败走,从而乘胜追击进入秦军的包围圈。

在包围圈中的赵括,这个时候才真正显示出军事能力和领袖能力。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断绝,陷入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但赵军没有惊恐,也没有军变,而是在对秦轻兵作战不利后,筑造壁垒坚守等待赵军援兵。

秦昭王听到赵军粮道断绝的消息,亲自去河内郡发动十五岁男子都去长平帮助隔绝赵军粮道和赵国援军,所有援助人员还没去长平战场就先赐爵一级。这意味着白起布置的包围赵括的包围圈兵力严重不足,只能就近发动人员支援。

但赵国却没粮食了,向齐国请求援助粮食。齐国不肯。长平赵军被围46日,粮食、援军什么都没等到。

战争的第四阶段:外援是没有了,只能自己突围。这个阶段,赵军已经没有战胜的可能了。赵括把赵军分四队,攻击秦军壁垒,试图突围。经过四、五次的突围尝试,赵军都不能突围。赵括亲自率领锐卒出战,被秦军弓箭射死。赵括死后,赵军没有主帅,只能投降。

长平之战,可以这样说:赵国偷秦国的土地,秦国打来了,却不想打,实在不得不打了,又想速战速决。

赵国换主将,秦国也换主将。赵国换主将,是为了出战,速战速决;秦国换主将,是为了歼灭赵军。

赵括陷入包围,秦王亲自到河内郡支援,并给参战人员赐爵;而赵王无动于衷,没有粮食,没有援军。秦昭襄王比赵孝成王更有魄力。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是第一次国君在战争时亲上前线支援。

如果秦军主将是王龁,那么赵括的战略、战术是没有问题的。在上党山区,秦赵两军对峙,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秦赵两军阵地战。

但秦军主将是白起,那么赵括的战略、战术就需要修改了。赵括战略是正确的,但对象错了。白起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但两军对决,无法歼灭赵军,胜负难说,即使胜,也是惨胜,秦军损失也大。

但白起不是要秦赵两军决胜负,而是歼灭赵军进行灭赵。因此白起进行军事冒险,面对赵括的决战战略,敢于在山区采取包围战略:仅以三万的兵力在后方分割包抄赵军。如果没有秦昭王亲自发动人员支援,一旦让赵军打通粮道,秦军只能被迫与赵军决战。

这就是国君之间的对战了。赵丹若是举赵国治理,全力打通长平粮道,援助被困40万赵军,秦军被迫与赵军决战,赵国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更不用说保存实力,抽身退出。

很多人都认为赵括进攻秦军被围,就认定赵括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实的军事能力。这是赵括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制定的正确战术,与能力无关。赵括在粮绝被围的情况下,坚持46天,最后还全力试图突围。军心不乱,还能出击,难道这不是赵括能力的体现。

另外,我们可以从google卫星地图看长平之战的地形,来体会白起的疯狂、赵括的坚韧。

第一张:长平的地利位置:箭头中间圆圈处(以下图文均有百度战国吧网友justuslian制作

第二张:长平的具体位置

长平是在山上中间位置,现今晋城市和长治市的中间的高平市。韩国上党就是山脉中的一条峡谷。占领了上党,翻下山就可以进攻赵国首都邯郸。

可以看出白起想要歼灭长平赵军的意图了吗?也就是说为什么白起要坑杀赵国40万降卒。因为消灭了长平赵军,赵国军力空虚,翻下山去就可以直取赵国首都邯郸,灭了赵国。

天才的疯狂!一场由王龁和廉颇对打的攻防战,在军事天才白起的眼里,已经成为了灭赵之战。而赵国还傻乎乎的。

第三张网友制作的 由长平进攻邯郸路线图

虽然进军路线依然山路艰险,但长平赵军已灭的情况下,赵国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兵力阻挡秦军攻取邯郸。

第四张 赵括进军图

图中 高平市旁边的圆圈处就是赵军在长平驻军处、粮仓所在,地势平缓。A点圆圈处,是王龁设置用来迷惑赵军的空粮仓,现名为空仓岭。白起就是在空仓岭假装与赵括决战,假装败退,引诱赵军进入图片中A点后方S331公路图标的山谷中。这个山谷只有前后可以通行,左右都是高山绝壁,根本无法大规模突围,只需要少数兵力防守即可。

白起的战法就是:在A点处诈败引诱赵括进入山谷,秦军在图中S331处堵住赵军,以2.5万兵力封锁A点处山谷入口,5千骑兵在A点圆圈和圆圈的赵军长平驻地之间地带巡回隔绝圆圈处赵军对被围赵括军的运粮和援军,两侧山上以少量兵力包围。

白起以和赵军差不多的40多万兵力,实现了以同等兵力包围歼灭的战役。

第五张 赵括被围地形图

第六张 赵括被围地形图 再放大

典型的口袋,围困40万人不成问题。秦军2.5万人在S80点附近依靠险恶地形堵住,秦军重军在胡底乡方向的谷口堵住。赵括前方是秦军重兵,并且修建有壁垒防守;回路却是易守难攻的险地,加上秦军也会跟进追杀,两头作战。左右两方是山。这个地方真的是死地。

这个包围圈下,只有被围赵军和来援赵军一起攻打峡谷入口的3万秦军才有可能突围,甚至反败为胜。

总结来看长平之战,政治上:1、赵国在开战之初,就和秦国谈和,而非合纵抗秦,失去了合纵抗秦的机会

2、秦国掌握战争的主动性:谈和、反间、秘密换将

3、两国对战争支持差异:秦昭君全力支持,甚至亲上前线动员,丞相出千金作为反间费用;赵孝成王赵丹希望速战速决,没有举国作战的准备,也没有了解到秦国的真实行动或意图。

经济上:1、秦国通过水路运粮很方便,秦国国力比赵国强

2、赵军被困,赵国无粮,齐国不借粮草,赵国国力弱于秦国

军事上:1、赵括还是以常规攻防战心态,以王龁为主帅的秦军进行战术布置,认定秦军还是争夺上党、决胜负的常规攻城战。

2、白起为主将,以战神的眼光看待整个长平之战的大格局:灭长平赵军,即可灭赵国,将原来为争夺上党的常规攻城战,变为具有灭国性质的战役。

3、赵括不知道秦军主将为白起,是赵括被围的关键因素。赵括自信有能力击败依靠山地作战的秦军,即便是以赵军骑兵的劣势。事实上,假如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和王龁的对战,赵军取胜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从赵括被围后,赵军的作战能力来看,赵括的军事能力也很杰出。

4、赵括被围,并不是长平之战的胜负关键。赵括坚持46天,军心不散,战力依然。逼得秦昭王不得不亲自上前线发动人员支援。如果没有秦昭王发动人员支援,赵括有很大可能打开包围缺口,获得粮草和兵力支援,白起的歼灭战就无法完成,长平之战胜负未知。但赵国没有举国作战的决心和意愿。

长平之战在赵括被围后,已经不是白起、赵括两人之间的军事能力问题,而是秦赵两国举国之战的问题。

也就是说长平之战有两次性质的转变:由王龁、廉颇争夺上党的攻城战,变为白起围歼灭国战,再变为秦赵举国之战。这已经是秦赵两国国力和政治支持角逐的战争:秦军围得助,秦国胜,围不住则败;赵军能突围,赵国胜,不能突围,赵国败。

5、白起的计划是属于天才的疯狂,正常人是不敢这样做的,即便有地理上的优势。以基本相等的兵力围歼敌方,成功率太低。

6、若赵括没有战死,以40万的困兽恶兵,白起还能坚持包围多久,赵军又能坚持多久?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最后结果会是赵括投降秦军吗?

总而言之,以长平之战的胜负来评价赵括是纸上谈兵,学不致用,既不公平,也不符合赵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长平之战由夺地,变为灭国战,再变为举国之战。军事能力,已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白起的军事天才,在于包围赵军;赵括的军事能力,在于稳定军心,防守突围。秦昭王发动河内郡人员隔绝赵军外援才是长平之战的关键。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