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 | 两水交汇的风景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订阅我们!

搜索微信号:dili360或中国国家地理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道风景:泾河与渭河交汇处,两水一清一浊,清晰的分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这种风景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过它们的成因并不只是水清水浊那么简单。

我国甘肃永靖县境内,洮河与黄河交汇处,水面上出现了分明的黄、绿两色分界。图片右侧,河水青绿色的是黄河——这里地处黄河上游地区,还未进入黄土高原,河水还比较清澈;左侧浑黄的是洮河,因为它穿越了陇西黄土地区,裹挟了大量的泥沙,在这里反而客串了“黄河”。

河水颜色谁来定?

两条河汇合到一起,如果两股河水的颜色差异比较大,水流交汇处就会形成一条分界线,如果这条分界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又绵延很长,那就形成了“泾渭分明”这种风景。

此类风景的先决条件是,相汇的两水颜色要有足够差异—通常是一个黄一个绿,有时也会是一边深、一边浅。

水的颜色与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经黄土地区,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流经红土地区的,就会形成“红河”、“赤水”。除了泥沙,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国外比较著名的“泾渭分明”出现在南美洲第一大河—亚马孙河上。流经巴西城市玛瑙斯时,亚马孙河的一大支流内格罗河汇入,于是河水变成一边黑、一边黄,中间有条非常鲜明的分界线。

巴西玛瑙斯附近,亚马孙河水色偏黄的干流与水色发黑的支流内格罗河交汇,形成十几公里黑白分明的水带,非常壮观。

亚马孙河的干流,侵蚀了河道的土壤和岩石后被染成了浅黄色;而内格罗河却因上游融入了太多腐烂的植物落叶,造成水体富含黑褐色腐殖质,整条河水都染成了可乐一般的色泽—葡萄牙语中,“内格罗”就是黑色的意思,这条河就叫“黑河”。两水交汇时形成了十几公里黑黄分明的交界线。

美国科罗拉多峡谷中,一条蓝色的溪流汇入深色的科罗拉多河,由于两条河水量相差悬殊,溪水很快被河水冲散、稀释,而没有形成明显的“泾渭分明”景观。

哥斯达黎加,一清一浊两条溪流汇集到一起。河水流速快时,内部会有很多方向不稳定的“湍流”,湍流越多,河水混合速度越快。

“势均力敌”才造景

是不是两条水色不同的河,交汇时都会“泾渭分明”呢?不一定。

两股颜色不同的水流交汇,总有一个相互掺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时水流过几米、几十米就“不分你我”了,有时则能“齐头并进”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依然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以及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两河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绵延很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那么水流的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

以上说的是两条河水量相当的情况。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会很短,而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在河流入海口,也经常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河流所含的泥沙,把蓝色的海水染黄了一大片。

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很多地理、地质景观能保持百万年不变,但是泾渭分明的景色却常常发生变化,时大时小,时有时无。

原版的泾渭分明的“景点”是在陕西西安郊外、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的诗句—成语就由此而来。然而往后历代至今,都有不少好事者亲自去实地考证,谁清谁浊却一直争议不休,甚至有人说泾河与渭河并不分明!

为什么呢?原来泾河、渭河是否清浊分明,与河流汛期、河道环境变迁有着密切关联。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但每当雨季,山洪会把大量泥沙冲刷入泾河,短时间内泾河含沙量会比渭河高得多。这时如果到泾渭交汇处,就会看到二河“同流合污”,甚至泾河比渭河更浑浊。

重庆朝天门码头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大多数时候,嘉陵江水清,长江水浊,在宽阔的江面形成长长的分界线,造就了经典的“泾渭分明”风景(上图);但有时嘉陵江上游暴雨,洪水会把大量泥沙冲到水中,这会让嘉陵江水短时间里颜色变得比长江更深(下图)。

泾河与渭河交汇处,由于污染、上游河道附近开发等原因,“泾渭分明”现象已经不太明显。图中左侧“黄水”是泾河,右侧“黑水”是渭河,并流几百米后就再看不清分界线了。(摄影/单之蔷)

近年来,渭河因为上游排污问题,河水也从黄色变得发黑。而泾河也因为上游河道附近开发,河水变得浑浊。泾渭交汇处,不再是一清一浊,而是一黑一黄,几百米后就分不出彼此了。

本文选摘于《博物》2014年12月刊

撰文/包发 张航

订阅2015年杂志在微信中订阅“2015年《博物》杂志”赠博物城市生活手册一本,礼品随1月杂志一起邮寄,寄送方式为邮政平信,微信订阅免邮费。下单成功之后虚拟发货,按起订时间每月按时邮寄。《博物》每月26号出刊,出刊之后邮寄杂志。如果发刊超过20天未收到,请拨打会员专线 4006521360。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杂志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