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结题报告范文

[导读]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浙江杭州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311600) 邵振云

【摘要】“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结合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调查了学生做学习笔记的现状,研究了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的几个方面因素,阐述了重建做学习笔记这种学习方式的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笔记 初中 学习方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课堂笔记的现状。观察现在的课堂,我们初步抽样调查了解了我校学生320 人(初一、初二、初三各两个班的学生)对某学科的课堂笔记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关情况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学生不会记课堂笔记。从初步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用笔记本在课堂上做学习笔记的人数不是很多,约占15%左右;较多人数是在教课书上进行记录,约占65%;还有近20%左右的学生上课时很少做记录或要么不做记录。

1.1.2 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记课堂笔记。主要体现在有些学生即使课堂在记录,但只是机械性的在记录课堂笔记,成了“搬运工”,老师上课讲什么他记什么,记录的内容没有条理性,抓不住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进行记录,老师要检查哪里才赶着记录一下,否则就不记。一些学生处理不好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矛盾,上课听得很有趣却不能及时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以至于知识的掌握经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业时经常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

1.1.3 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过程中,能经常翻看学习笔记的

学生人数不到10%。而其中,有课堂笔记本的学生能翻看和利用课堂笔记的同学所占的比例较高。从另一层面可以看出,学生会不会利用课堂笔记是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1.1.4 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用课堂笔记本记录而且课堂笔记又比较完整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约占90%。课堂笔记记录在书本上的学生,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约占50%。而课堂笔记记录不全或几乎不做笔记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不足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1.2 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因素分析。

1.2.1 新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体系已有较大的差异,以新课标科学教材为例,淡化了知识的系统体系,而更突出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情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新课标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初中科学在学习“力的存在”内容时,教材首先给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场景图片,如,小树被风吹后弯曲了、压力将铝板压成锅、手压矿泉水瓶变扁了等四幅图,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并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第一个结论,接着又是四幅场景图,再归纳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这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被丰富的生活场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视我们这节课必须落实的几个科学原理。新课标的要求是最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这几个科学原理去解释生活实践中、自然界中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类似现象。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遇到类似的现象时,却记不起或无法准确地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新教材的实施,使课堂的“活动”更丰富了,但是学生要想把本课时中的科学原理主干知识理出来并记录下来的时间减少了,记录的条理性和完整性难度增加了。

1.2.2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标实施近十年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观上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过程的“活动”性和“互动”性、探究性,课堂的时间有限,我校多年来实施了每节课40分钟制度,上午

第三节课后有4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识。短暂的课堂40分钟时间中,学生记录的时间势必受到挤压,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课堂上进行记录所必须的时间。以致于我校许多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上课时到底要不要学生记录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怎么样让学生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之类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课堂笔记这一学习环节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从“教”转向“学”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校是一所山区(县级)市的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初中,教学班级31个,学生数1700余人。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质量兴校、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选择合适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及教师本身的不断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动中,一般情况是较多的关注教师“教”的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的情况。这样经常会导致了研究问题的片面性,导致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片面认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时,除了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即“教”的行为过程中,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即需要转向“学”的研究。在“学”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度体现在其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的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

“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1.4 重建“课堂笔记”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观察,学生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开始很难适应课堂学习。小学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比较“活泼”,也比较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而升入初中后,课程数的增加,日常学习的知识容量增多了,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作业量的增多,中考压力的加入,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出较多知识的输入。在这种现状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不太可能当堂巩固。在做作业或检测习题中也经常反应出知识的不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调查案例之一: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画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上课时老师会通过探究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归纳出若干条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按要求上课时进行了练习。但是课后的作业中或检测中,我们又会发现许多学生画出来的平面镜成像图却达不到要求,

该垂直的没垂直,该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画虚线的画成了实线,要求实线的却画成了虚线。批阅作业中也发现,其中部分同学能完整无误的画出来。调查中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在课后作业中能完整无误地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做到的同学,除了上课认识外,他将上课老师的绘图完整地记录在了笔记本上,“晚上回家做作业时虽然有点忘记,翻看了一下笔记之后,就把上课老师讲得内容都想起来了(学生原话)”。部分同学虽然上课时同样按老师要求进行了绘图练习并且当时达到了要求,但是课后作业中还是有错,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复习一下上课时所画的图,回答说,“上课时我画在草稿纸上的,回家做作业时,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学实例,体现出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不要记笔记的思考以及怎么样记笔记、记在哪里等问题的思考。

纵观我校历届毕业学生中,但凡学习优异者,多数在三年初中学习过程中,其各科学学习笔记整整齐齐。反观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则其有学习记笔记的习惯者,难觅踪影。调查案例之二:王乐枫是我校2010年初三毕业的学生,进校时年段内部排名约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排名一直进步,初三时基本稳居年段第一,中考时,以建德市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杭州高级中学地区班学习。她的成功之处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学科都有完整的学习笔记。初三总复习时,她经常拿出从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课堂笔记进行回顾和复习。平时上课中,只要是老师讲的新知识、课堂知识的扩展应用以及变形应用,无论老师是上新课时讲的还是在分析作业时补充的内容,你几乎都可以在她的笔记本中到。再追综调查我校异地建校的十几年中,历届中考的诸多“状元”们,无论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高原(市中考状元)、还是徐文(市中考状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发现,他们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笔记都未曾与他们分离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作学习笔记的习惯,同时在做学习笔记过程中,整理学习思路,总结知识要点,并从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如高中以致于大学的学习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用。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们选取“课堂笔记”改革作为校本研究,是从本校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现象为出发点,从学生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师教学角度上看,可以帮助老师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让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本校的现实教学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讲课形式、

讲课语速、课程的行进速度、课堂中的“活动”量与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比例等。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的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推广的闪光点。 2 从教师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学习笔记的教学观念。教学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是否做学习笔记的影响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师上课作记录要求较严,其教学班级的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的比率就比较高,而部分教师则较为忽视,其比例则相对较低。要培养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老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本身明确了课堂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才会要求学生去做笔记。

2.2 建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制度。本课题的研究建议,教师在接班的第一课即初一新生入学的始业课中强调,上课必须记学习笔记,同时让学生进入初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上课要做笔记,懂得如何做笔记,以及做了笔记还要会使用自己的课堂笔记。

2.3 改变某些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记课堂笔记。为便于学生课堂记录,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行设计和改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有条理性,课件的设计同样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讲课时的速度合理,使学生记录的速度跟得上讲课的速度。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提示学生哪些内容要求记下来课后再次复习的等等。

2.4 定期检查,巩固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在学生养成做学习笔记的初期阶段,做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笔记达标情况,哪些学生的笔记较为完善,指出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漏记、错记或误记。对于课堂笔记比较好的在班里进行展示,给其它学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评比,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比,也可作为部分学业成绩指标。优秀的课堂学习笔记,给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并可在班级或学校橱窗进行展示。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环节对建立课堂笔记习惯以及学生的整个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从学生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在目前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如何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习惯和方法的对策,我们可以从“记什么”、“怎么记”、“怎么用”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3.1 “记什么”—— —让学生了解课堂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新课标下,初中各主要课程的特点不同,课堂笔记的内容不尽相同。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学习笔记应该记哪些内容。如,语文要记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思想、字词句的理解等;英语要记课中的某些

单词或词组的特殊用法及例句等;数学课、科学课要记其中的基本原理、典型例题、新的解题思路、新的拓展应用等。要明白以认知体系为主的课,要记什么内容,以方法体系为主的课又记什么内容等。

3.2 “怎么记”—— —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如何记笔记也有许多的方法或技巧。例如,老师可能帮助或指导学生课堂笔记的一些方法:常用的字词可以用符号表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某些学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固定的词组(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词组),可以指导学生改用一些固定的符号进行记录,加快记录的速度,减少记录的时间。课堂笔记要记的松一点,不能为了节省本子而把一页记得密密麻麻。每一页笔记要留一定量的空白,至少要保持三分之一的空白,以方便修改和补充,新课时不可能把某一知识点或原理的应用讲的面面俱到,许多拓展因可能在作业本或单元测试卷中再出现,新课笔记中的留空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上课时要正确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解决好相互之间发生的冲突。不能因为一节课忙着抄课堂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的内容。

3.3 “记后用”—— —让学生提高课堂笔记的使用效益。学生记录了学习笔记以后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学习笔记。教学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会“记笔记”,但不会使用笔记。如果说课堂上是为了记录而记录,或许就会进入事倍功半的境地,这些同学记完了,下课了笔记本就睡大觉了。同时,我们在教学调查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许多闪光之处,如,同学会把课堂笔记分为三阶段:“课堂实录阶段”、“整理笔记阶段”和“补充完美笔记阶段”;也有学生会把“笔记本越记越厚”,到总复习时,又把厚厚的笔记本“越记越薄”;有些同学在笔记本中有红黑等色笔做上不同的标记或重点难点划线等,这些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优秀学生的笔记方法。

4 结束语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课题研究中的许多案例都可以证明,学习成功者与记课堂笔记及充分利用课堂笔记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吕健.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笔记

2 牛晋平. 如何养成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好习惯,2009.9

3 卓莉红. 教会学生做初中语文课堂笔记,2012.1

“对学生小组合作中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六年级组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作文水平差异的现状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训练内容,可学生作文水平却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差异:有的学生词语丰富,说话出口成章,用词贴切,表现出很好的语文素质;有的却笨嘴笨舌,搜肠刮肚,半天说不清一句话,词语的积累十分贫乏;有的学生说话、写文章语言生动、具体,善于打动听众、读者;有的却语言生硬、单调,使听众、读者感觉味同嚼蜡;有的学生文章内容厚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有的却内容单一,辞不达意,读了半天却不知所云;有的学生作文构思奇巧,文笔流畅,思路广阔,表现出见多识广的知识功底;有的学生却思维狭隘,对事物的认识肤浅,文章极其浅显平庸„„

2、形成作文水平差异的原因

形成学生上述作文水平差异的原因,一是和传统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前都要“审题”、“立意”,然后“选材”、“布局”,最后动笔“写作”。这简单、机械的程序化作业,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无法体验作文“一吐为快”的愉悦。他们只好千篇一律地按照“审题”、“立意”的标准和框架去编造作文。这样的作文,学生无法感受自由表达真实情感的体验,只是把作文当成了一件枯燥的“技术活儿”。二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阅读的积累和领悟有厚薄深浅之别;三是作文训练的途径未能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学生各自为阵,孤军奋战,未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故难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课题的产生

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作文”这一课题。“小组合作中作文能力培养”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互相满打满算思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缩短学生间存在的差距,达到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种适应时代要求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这一方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组合作作文” 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的细化和补充。将其细化,使其操作性更强,将其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反过来对其理论进行补充、完善。

2、实践意义

(1)研究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作文”的开展,就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口语交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平台。在合作中实践、学习中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研究的深入。

(2)研究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而且还包括思想的提升,情感的纯化,意志的冶炼,习惯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解放,自主意识的觉醒,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创新精神的弘扬。只有个性得到极大张扬的人,其蕴藏的潜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走向社会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才能为社会多作贡献。“小组合作作文”通过学生合作实践,合作作文的途径,极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极力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唤醒学生蕴藏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以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

(3)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作文”是有别于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要用这种方法施教,必须破除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小组合作作文”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只重结果”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4)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组合作作文”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选材,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作文,共同赏析,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作文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研究的依据

“小组合作作文”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组合作作文”这一形式凸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主体论”这一教育思想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作文”也是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做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作文教学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否认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而另搞一套,而是对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4-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作文”就是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活动的具体化。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我校提出了“小组合作作文”这一课题。“小组合作作文”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互相拓展思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缩短学生间存在的差距,达到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作文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从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习作的心理

规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作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掌握的写作信息,在争论和比较中达到习作材料选择“最优化”的目的。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作文的教学原则。

2、小组合作作文教学中学生发展的研究。

(1) 学生知识的发展研究。

(2) 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研究。

(3)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研究。

(4) 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研究。

3、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4、小组合作作文激励评价的发展研究。

六、研究的目的

1、认识性目的

(1)细化和补充“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2)深刻认识“合作学习”的教学能力;

(3)更新作文教学的观念;

2、技术性目的

(1)形成营造小学作文教学宽松、和谐氛围的方式;

(2)构建“小组合作作文”的教学模式;

(3)形成作文教学中“自动选材、作文、评改、鉴赏”合作交流的有效形式;

3、实效性目的

(1)发展学生的作文素养

A、作文能力的培养达到《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要求;

B、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C、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2)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

(3)带动学校其它学科教学研究的开展

七、研究的原则

“小组合作作文”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立足解决全体学生的发展,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它所遵循的原则有:

1、探索性原则: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兴趣。

2、平等原则:“小组合作作文”倡导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设宽松活泼的创造性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自主选择原则:学生是作文的主体,让学生学会选择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因此,应当使学生更像是学生选择和自己认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

4、动态性原则: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处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求证,克服学生思考问题时消极心理定势,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个性发展原则:“小组合作作文”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创造个性的树立是小组创新教学的终极目标,注意差异发展,分层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6、开放性原则:有开放性,才有选择性,才有灵活性,才有思维的活跃性,

小组合作作文才会富有成效。

(1)合作时间的开放:由课堂扩展到课余。

(2)合作空间的开放:由教室扩展到学校、家庭和社区。

(3)合作内容的开放:由写作本身扩展到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养成。 (4)合作要求的开放:广度、深度上可以有所不同。

(5)合作方法的开放:不同的小组、个人可以采用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6)合作方式的开放:可以个人独立写作,也可以小组集体研讨,还可以全班交流。

(7)成果形式的开放:合作成果可以用最能充分展示内容的形式来表达。

七、研究成果概述

(一)认识性成果

1、小组合作作文”是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选材,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作文,在合作中修改,在合作中赏析,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细化和补充“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加速写作的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习作,乐于合作。使学生明白写作是最有个性、最需要感情投入的,最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而单纯的“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搭架,学生写;老师批改,学生抄”的注入式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使其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针对现在学生的作文现状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方式,我校的“小组合作作文”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细化和补充,这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3、更新作文教学的观念。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听话、说话、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作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其它几方面的能力;再从学生学习的难度来看,尤其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因此如何借助于听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借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习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我们围绕区级课题“小组合作作文”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时间,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合作”训练为切入点,以合作促说,以合作促写,以合作促评,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与模式。

(二)技术性成果

1、初步形成三种合作小组分组模式

①异质分组:把智力、能力、认知风格接近的学生分散在各组,使各组学生的综合力平均,在竞争中处于同一起跑线。

特点: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依据:合作的前提就是平等。组内异质更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优势,为集体负责,参与竞争。

②同质分组:把智力、能力、认知风格接近的学生分在一组。

特点: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依据:更有利于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③动态变换分组:根据学生地域的不同,智力、能力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但是,小组成员应相对固定,有利于合作学习切实的开展。

2、构建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相机分组——提供材料——自主活动——口头作文——落笔成文——多边评析——自由展示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的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和合作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

①结合生活创设情境:这样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②借助演示创设情境: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鼓励操作创设情境:可以分组或独立操作,教师组织、指导并参与其中。

③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引发探求真知的兴趣。

④通过讲述创设情境:如讲故事,讲述精彩事件等。

⑤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等有声有色的声象创设情境。

⑥现场表演创设情境:如老师或学生或师生对事件经过进行现场情境再现的表演等。

⑦实施游戏创设情境:通过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⑧利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勾起学生无穷的想象或对往事的回忆。

⑨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可单幅,可多幅;可写实,可抽象,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习作要求:

学生在进入一定的情境之后,教师相机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和目的,或出示作文的命题、半命题,以及作文在选材、布局、习作上的注意事项,以便小组合作作文时有章可循。教师的点拨适可而止,不能过细过滥。有时甚至就是没有任何要求的自由习作,没有主题,文体自由,让学生乘兴随意发挥。

⑶相机分组:

合作作文前,教师通过调查、摸底,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作文水平,根据其作文能力将其分为“强”、“较强”、“较差”,再按分组策略或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或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控,并选出习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主持组内在不同课程资源中活动的安排,材料的收集、整理的中心发言等。

⑷提供材料:

大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提供习作素材。

①学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②家庭、社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③书报、影视、网络中搜集的材料。

⑸自主活动:

学生在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时,组员可以进入角色进行即兴表演,对一些事物可以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整个过程中当然可以大声嚷嚷,拍拍桌子,跺跺脚,让整个教学充满游戏成分,使其合作充满乐趣,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⑹口头作文:

在小组活动时,对组员的言行举止的描绘,对当事人当时的心理的揣摩,口头作文其描述的语言要认真打磨,做到“精雕细琢”。最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作文的布局谋篇,议论作文的开头、结尾,习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当场口头作文,其他组员再进行评议、补充。

⑺落笔成文:

通过口头作文,已经形成了作文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组员在组长的带动下,动笔把文章写下来。可以人人动笔,可以由组长执笔,组员边叙述边评议,互相补充,也可以由每三个人合作一篇。

⑻多边评议:

成文后,组员轮流在小组内朗读,同时,大家进行评议、修改,使文章得到进一步的润色和完善,使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小组选出的优秀作文在组内交流,在全班交流。通过自我评改,学生评议,师生赏析,指出其优缺点,组员再次修改,使习作逐步完善,对个性色彩浓烈的学生习作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⑼自由展示:

小组合作作文最终以集体创作的名义在全班朗诵欣赏,可办成手抄报、墙报展示。可向学校校报、红领巾广播站推荐,还可以向各级报刊投稿,甚至在网上展示其习作。

3.习作评价激励化。

在实验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由怕说怕写,不愿说写到乐说乐写,自觉地多说多写的飞跃。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1)分数激励。根据学生原先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策略。后进生的习作,永远不打不及格的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后进生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奖励分数,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则要求其有创新、灵活的写作手法才能给予高分数。

(2)评语激励。我们把评价贯穿到构思阶段、口述阶段、书面表达阶段。在各个阶段,都要求师生共同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3)成果激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合作习作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习作成功的激励功能,师生共同分享成果的快乐。我们各班采取了以下办法:①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习作在班组学习园地、黑板报和学校橱窗、红领巾广播站发表。②投寄有关报刊杂志社,文章发表后大力宣传、表扬。③编辑出版展示我校学生优秀习作成果的学生习作集。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小组合作作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提高

(1)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

“小组合作作文”这一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在交流、争论的过程中获得写作方面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写作能力。在学生一次次写作成功的愉悦体验后,他们会更加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下表是六年级某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对作文兴趣方面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这完全可以说明实验前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着多大的差异。

(2)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每个实验班的同学有前期与后期的差异日趋明

显,到了实验后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运用语言能力、写作能力都明显高于实验前期。

3、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小组合作作文”提倡的学习方式,正是为了让孩子们适应将来的合作社会。“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方式中,小组的预期目标已经成为小组成员的共同追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的目标,更要达到小组的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互相交流、帮助和支持,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吸收同伴的智慧。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优良风气的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和提高。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课堂环境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的火花和灵感。我们创建的小组合作作文探究形式使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近也引发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因合作探究而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4、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作文探究避免了班级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的机会处于“旁听”的现象,为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在学习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学质量相应也得到了提高。

5、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九、课题的反思

小学生“小组合作作文”的策略研究表明:小组合作作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力,让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作文的学习中不同年级在实践中的差异问题。

2、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作文学习关系的进一步处理问题。

3、小组合作作文学习应该有新的突破点。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应扩大“小组合作作文”的合作范围,那就是要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广泛合作和共同参与,将研究中的合作广泛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形成合作作文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所有的参与者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将合作作文的学习深化拓展。

一个学期来,小学生“小组合作作文”研究始终得到了学校教研组的有力指导与帮助,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作文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我们的研究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困惑,任道而重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加强研究与实验,一定会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日趋完善、丰富。

附:1、学生作品集。

2、摘录学生发表作品照片。

3、教师反思3篇。

4、教师论文3篇。

5、课题阶段性小结。

《有效组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

总课题名称:《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子课题名称:《有效研修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选题:《有效组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负责人:肥西二中 李祖友

研究人员:李祖友 张健民 (中途调离) 赵贤清 孙永年 吴善祥 胡思山 徐昌云 徐永春谢守年刘登山及全体教师

结题报告执笔:吴善祥

课题研究背景:

2009年7月,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研究开始。我校开始进校课题实验研究。

“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成长靠学习”,教师的发展要依托于学校,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培训,注重校本研修。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如何激发老师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也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恰好与我们的需求一致,所以我们积极进行课题的探索研究。

为了搞好这个研究工作,我校按照肥西县教育局总课题组的要求,组织教师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研修学习,突出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参与问题解决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有效研修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确定我校的研究题目为《有效组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目标如下: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使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同时,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

(三)通过有效研修的研究,进一步培养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四)以下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创新之处:抓住新课改的契机,适应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追求,结合校本教研,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遵循“研修一体化”、培训与教研互促、统一部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统一的原则,确立“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的工作思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实施,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在实践中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

2、探索集体研讨同伴互助式的研修方式。

3、探索专家引领的研修方式。

4、围绕学校特色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修方式。

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研究进度及实施步骤是:

本课题研究将按照“先总体再分开后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先从总体上研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研修;再分“教师自我研修”、“校本研修”和“分类研修”进行研究;最后结合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研修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我校的需求,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我校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研修策略在当前的发展和新成果,为构建新的研修模式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在下一步的研修中推广。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宣传发动(2009年7月-2009年10月)。

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我校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发动的效果。筹建校本研修专门网站。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 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5、筹建专门的网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周期内,重点研读五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著,展开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学习和研修 。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提高有效研修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我校有效研修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重点探讨各科有效适合我校校情的有效研修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在有效研修的研究中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提炼撰写并且分析有效研修范例,学校形成有效研修的论文集。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研修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3、组织有效研修案例分析研究会,定期开展活动,探讨在有效研修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6、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7、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8、做好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日常收集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2010年7月-8月)。

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所有参加研究的老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有效性、成果的针对性。学校召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做到及时补缺补差。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9至12月)

在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及时表彰先进。

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与学校校本研修相结合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紧紧围绕目标,按照既定的研修内容展开。

1、探索在实践中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

(1)开展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就是“对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每课教学后写教学后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从备课、上课等多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想法或者办法。每学期写教学总结、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课例、随笔等。我校教师在一年的教学研修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后记、反思,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2)组织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故事,在讲述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表达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个人的实践知识。教师叙述的故事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实践,追求的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叙事的过程就是教师反思的过程。在校本研修中,我校积极推动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每学期还结合师德演讲、教学经验交流等开展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在一年的研修中写了几十篇教育叙事,有多篇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

2、探索集体研讨同伴互助式的研修方式。

(1)建设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的环境和机制

我校在几年前即制定了校本研修制度、教研组学习制度、年级组业务研讨制度,在2007年底对这些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建设了一个有利的集体研讨机制。除了正常的校本学习、教研组集体学习以外,我校还规定了教师外出学习反馈制度,即教师外出学习回来要将带回的资料和学习心得在教研组内对老师们进行再培训,与大家共享。

(2)教研组集体研修,同伴互助

我校年轻教师居多,在研修意向上,希望集体研讨交流的意愿比较强烈。据此,我们采取了集体研修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每学期初,我校组织老师对所教教材进行分析,同年级组的老师共同研讨,规划本学期教学,再根据各自班级情况备课教学。在教研组集体研修中,每学期初每位老师针对自己情况提出本学期想要研讨的内容,各年级组综合意见提出本年级想要探讨的问题,教研组再综合提炼,制定出本学期教研组集体研修的方向。 这种研修模式让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既分工又合作,彼此鼓励相互帮助,在完成共同任务中奉献彼此的经验教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在实践中学会实践,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探索专家引领的研修方式。

专家引领主要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引导和提升既有理论指导,也有实践指导。专家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我校根据自己的研修需要选择专家,之前进行充分沟通,请专家根据我们的需要来作报告,作指导,使教师的研修落到实处。比如:我们请了县教育局罗伟局长、肥西中学凌士兵副校长到校给老师讲座,我校课题组主要成员李祖友、张健民、吴善祥、胡思山等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也给老师们做了讲座。 课题研究的收获:

在一年的课题研修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

教师都渴望自己的专业水平快速发展进步,有效研修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研修的内容正是源自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来自教师实际需求,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学校发展问题,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有效研修的积极性和热情。与以前的学校苦心安排、教师敷衍应付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修活动,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一起讨论,商讨解决办法。学校和教师研修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外部控制驱动转为内在积极自觉,学校能够因地制宜组织研修活动,建设学习文化,开发研修资源,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校园文化。

2、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

我校在几年前即制定出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但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发现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在这次有效研修课题活动中,我们对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不仅严格了研修制度、考核制度,还对每学期全体教师和每位教师的研修进行规划,在学校行事历中细致安排,使得我们的研修落到实处。

3、探索出适合我们肥西二中的有效研修模式

(1)在实践中自我反思的研修模式

教师研修主要是行动研究,研修问题源于实践,强调在行动中研究,边设计,边实践,边观察,边改进,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我校教师一年来写下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反思、随笔等作品,每个人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不断反思中进步非常快。

(2)集体研讨同伴互助式的有效研修模式

在一年多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初步摸索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集体备课研修方式,归纳出“一备”、“ 二说”、“ 三议”、“ 四改”、“ 五上”五步备课研修法。通过这种研修方式,老师们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同伴的智慧,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一年的研修实践中,我校的张海林、朱卉卉、沈毅敏胡昭鹏等老师受益尤其明显,在教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进步和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有效研修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注重了培训(缺乏对实践问题关注)与教研(缺乏对教师成长的关注)整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参与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反过来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学校不断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研修活动中不断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一年的研修实践中,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步很大,已经有多人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在县教学评比中获奖,学生成绩也获得很大进步。

4、实证成果

① 有效研修网站:链接是:http://blog.sina.com.cn/youxiaoyanxiu ② 教师成长记录袋

③ 一年来教师的有效研修成果集(含发表的论文)具体见后面附的统计表。 ④ 各小组有效研修的总结

⑤ 部分教研活动(含集体备课和开放开拓性试题研究)

在有效研修实践活动中,我校老师还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教育教教学工作中写了大量教学随笔、论文、案例、反思等,现在已经汇编结集。这些沉甸甸的收获都证明了我校老师有效研修的成绩。

另外,我们还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并制作了电子版,在学校网页上开辟了有效研修课题专栏,记载我校有效研修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在一年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部分老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有少数老师教育理念陈旧。甚至有的老师不能按时完成课题下达的任务,资料的积累不科学等。

肥西二中《有效组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 2010年9月28日

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

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

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