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通海县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及中长期目标 (2011--2020)

第一章“十一五”回顾 一、林业现状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南,玉溪市南部。据 2007 年森林资 源二类调查,全县国土面积 74074hm ,其中林业用地 42952.2 hm , 占 57.99%;非林地面积 31121.8 hm ,占 42.01%。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51.5%,活立木蓄积量为 252 万 m ,分别比 1997 年的 44.5%、165 万 立方米提高了 7%、87 万立方米,年均递增森林覆盖率 0.7 个百分 点及林木蓄积量 8.7 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及林木蓄积量的 双增长, 从而为通海县“生态立县” 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十一五”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及林 业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植树造林,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促进林业 的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大力植树造林。 共完成工程造林 57879 亩。 其中发展经济果木林核桃 26550 亩、 竹子 1 万亩, 珠防工程补植补造 5878 亩, 低产林改造人工造林 4084 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植补造 4957 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种

1

3 2 2 2

植业 3600 亩,特色经济林 2000 亩,征占用林地恢复造林 810 亩。 经检查验收,成活率均在 85%以上。完成四旁义务植树 238 万株。 实施抚育间伐 1260 亩,完成工程封山育林 6.5 万亩。 2、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为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 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 基本适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的要素市场,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和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 使农民得实惠, 生态受保护, 林业大发展, 通海县按上级部门的要求,于 2007 年 4 月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工作,到 2010 年 4 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林 改,全县应确权面积 62.77 万亩,实际确权面积 61.77 万亩,确权率 98.4%。确权宗地 7943 宗。全县有集体商品林 19.49 万亩,均山到 户 15.6 万亩,均山到户率 80.04%,集体林有 62.77 万亩,均山到户 55.58 万亩,均山到户率 88.55%,达到了省上的两个 80%以上指标控 制.集体公益林落实管护责任到户 38.19 万亩,村民小组与村民签订 承包责任书 32648 份.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集体林面积 3.55 万亩, 占集体林总面积的 5.66%。 3、加

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共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 15.18 万亩, 发生率为 6.1%, 防治面积 13.5 万亩,防治率达 88.9%,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森林防火 方面,全县共发生森林火情 21 起,火灾 6 起,过火面积 10654.3 亩,受害面积 1611 亩,受害率为 0.05‰;二是严格执法,维护林区 治安稳定。全县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 193 起,查处 193 起,查处率 达 100%,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同时 与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大力排查调处林权纠纷 223 起,涉及面积

2

30324.2 亩,调处 217 起,调处面积 29175 亩,起数调处率为 97.31%, 面积调处率为 96.12%。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结束了森林生 态效益长期无偿使用的历史,实施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 15.32 万 亩,省级重点公益林管护 23.3 万亩,强化了森林资源的管护。 (二)林业建设的经验 1、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将九个乡镇林业办从 原来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分离出来,成立乡镇林业站,属独立法人 事业单位;二是将森林公安局从原来的推公管理事业单位臵换为政 法编制,机构从股所级升为正科,人员编制从原来的 5 人增加到 8 人;三是将森防站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四是 把原玉溪市森林经济民警大队通海分队更名为通海县林业综合执 法大队。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职责,创新了机 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服务能力。 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破林业发展瓶颈 多年来因体制机制障碍和产权不明问题,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 业聚集,制约了林业的发展,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期 间,通海县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完成了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突破了林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激活了林业机制,充分调动了林农发 展林业的积极性。林改主体改革结束后,山林权属得到了明晰,林 农对林地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处臵权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保障,真 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极大地提高了林农经营山 林的极积性。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 加快了林业产业 化发展步伐。林农拿到林权证后,对山林资源十分珍惜,将其作为 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已成为林农 。 的自觉意识,许多林农不再把目光盯在砍伐树木上,而是千方百计

3

培育森林, 大力发展核桃、 竹子等特色经济林, 着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通过在林改

中深入排查调处林权纠纷,林地、林木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得 到进一步解决,减少了涉林纠纷隐患,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3、试点低产林改造,提高林份质量,增加林主收入 针对部份林地虽然立地条件较好,但林份质量差,效益低下的 情况,我县采取林主自愿、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加强监管的办 法进行低产林改造试点,取得了“四个有利益” (以四街镇大寨村 为例) 一是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及林份质量,大地增绿。改造 : 前,虽然大寨村林地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土壤肥沃,但林份 质量差,林木稀疏,每亩只有 5~7 棵生长较差的树木,树龄为过 熟林,林下被杂草、荆棘等覆盖,多年未生长幼树,已不具备天然 更新能力,林地白白浪费。通过改造,现每亩有 250 株左右柳杉, 且生长良好,平均树高已达 6 米左右,胸径 6 公分,极大地提高了 林地生产力及林份质量。二是有利于增加林主收入,提高群众造林 护林积极性。大寨村低产林改造共采伐林木 563 吨,每吨中标价为 284 元,共计收入 159892 元,采伐后用于造林的支出 78500 元,积 余资金 81392 元。积余资金村委会用于修沟、修路等村公益事业。 同时再过 5 年左右, 经改造所种植的柳杉就必须进行林木抚育间伐, 到时也能为林主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三是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向 产业优势转化。通海县森林资源存在“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 的状况,实施低效林改造,是有效实践“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 展生态化”的林业工作方针,通过砍伐林分质量差的森林,资源转 化为产品,为林主创造了收入,同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高标准 种树,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加了森林资源。通过改造,把森林这一 可再生资源用活,做到越砍越多,越砍越好,永续利用,促进资源

4

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四是有利于促使群众从只注重采伐向既注重 采伐又重视种树的观念转变。 以前, 群众更多的只注重向森林索取, 只注重采伐林木,为我所用,致于采伐后种树的问题就交给林业部 门。低产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在这种“只砍不种”的观念指导 下,采取“砍好留次”造成的。通过低产林改造,采伐林木使林主 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又通过督促造林,使群众意识到 所造林木就好比自己田地里的庄稼,只有管好了才会有收益,于是 “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 ,促使群众从只注重采伐向既注重采 伐又重视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的观念转变,这一观念的转变,必然 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创新经营机制,促进林农增收 按照“生态

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我县在坚 持林业大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林业生态、经 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途径,做到了“四结合” :把加强植树造 林、森林资源管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眼利 益有机结合起来;把林业生态建设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把 林业生产与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 5、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 是 林 业 执 法 体 系 逐 步 完 善 ,调 整 充 实 了 森 林 公 安 、乡 镇 林 业 站 、 林 业 综 合 执 法 大 队 。 实 施 了 《 通 海 县 通海县林业 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实 施 办 法》 、 《通海县林木采伐管理 暂行规定》 、 《通海县林木采伐管理程序及所需材料说明》 等规章制度, 清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从 而 完 善 了 林 业 执 法 、 服 务 体 系 。 二 是 狠抓森林防火“四网、两化”建设,即森林防火通讯网、瞭望 网、预测预报网、隔离网及扑火机具化、扑火队伍专业化建设,有效 地增强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三是调整充实森林病虫害

5

防治机构,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 治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各 项防控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的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林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到目前为止,通海的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但与之相 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林权登 记管理、木材及林产品检验检疫、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评估、 森林资源收储、林业科技与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2、林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层次低 据 2007 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通海县的林业用地、森林覆盖 率、林木蓄积量近年来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现经济林面积为 2245.3hm 。资源增加了,但林业产值却很低,2007 年,全县农业 总产值为 106356 万元,林业产值仅为 305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2.87%。 “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象严重。 通过调查,通海林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 量的木材被低价值消耗。通海县森林资源年生长量为 12 万立方米, 消耗量为 4 万立方米。所消耗的木材 80%以上被作为薪柴、烤烟柴 被消耗;二是果园经营粗放,效益低。全县现有果树资源总面积 2245.3hm ,其中有一定规模 ,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只有高大乡的 401hm 柑桔,亩产值达 1000 元以上,最高的达 7000-8000

元/亩,形成 了高大乡的支柱产业。其余 1800hm 左右的果园在“自给自足”小 农意识的支配下,采取了“自生自灭、靠天吃果”的粗放经营,效 益极其低下。

6

2 2 2 2

3、纯林过多,森林的抗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是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纯林占 全县森林资源 81.77%,尤其以云南松占绝对优势为 73.42%,阔叶林 仅占 11.5%,混交林占 6.73%。 4、自然灾害威胁森林资源安全 通海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防控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进 一步加强,因此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不容忽视,森林火灾, 有害生物入侵,森林病虫害等都严重威胁森林资源的安全。特别是 被称为“云南松癌症”的云南松纵坑切稍小蠹虫的危害日趋严重, 全县发生面积达 4 万亩左右。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 2005 年通海县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 从此结束了长期 以来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截止目前为止,通海县共实施 重点公益林补偿工程 38.62 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 59.9%。其中: 国家重点公益林 15.32 亩,省级重点公益林 23.3 万亩。补偿标准为 每亩每年 5 元,远不能反映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因此导致林农对公 益林管护的积极性不高。 6、宜林地面积小 据 2007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通海县宜林荒山面积仅有 9406 亩,占林地的 1.46%,面积小,造林空间不大。 7、职工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自 1999 年以来,通海林业局在 10 余年的时间里仅 2009 年录用 了 1 名大中专毕业生,导致职工年龄偏大,梯次搭配不合理。县林业 局现有职工 74 人,平均年龄为 39.7 岁,其中 40 岁以上 39 人,占 全局职工的 54.2%。加之近年来林业科研、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严重 不足,导致职工知识老化,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到位。特别是近

7

年来危害日益严重的小蠹虫防治方面更是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科技 支撑。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优势、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优势 1、各级政府重视,思想认识统一。近年来,加快林业发展得到 中央、 省、 市、 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从领导到群众都充分认识到了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 要性,对林业改善生态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 认同。因此,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通海县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冷热不分明,具有优越的光热资源,有 利于多种森林植被的生长。 3、通海林业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和治理经验。通过全县人民多年 来不懈努力,通海林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 彰

,通海的山已基本绿了,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林业工作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下一步林业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教兴林的氛围正在形成,林业科技的含量正在提高。近年 来,我县十分重视科教兴林工作,认真贯彻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开 展林业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力度,先后 取得了省、市林业科技成果 16 项,林业科技含量有了很大提高, 科技兴林的氛围正在形成。 5、林业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盛世兴林, 教育为先, 人才为本。 通海林业注重狠抓人才强林战略, 促进人才、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现全县林业系统共有职工 107 人。其中公务员 26 人(县级);专业技术人员 52 人;技术工人 29 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 13 人。大专以上

8

学历的有 49 人。 二、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前 所未有,这是林业生态体系建成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七大”所 形成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 那就是强调关注民生, 以人为本, 搞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 记强调:“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 求,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坚持不懈、年 复一年地抓好。”国家林业局党组也作出决定:“全面推进现代林 业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 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 多样化需求。”通海县也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二是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林业提出的要求前所未有。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 共同关注的焦点,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量,主要途径有两个:第一是直接减排,第二是通过植树造林吸 收二氧化碳间接减排。直接减排,是十分重要的,是必须完成的,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 直接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相当长时期的首要任务,直接减排的空间十分有限。如 果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间接减排,不但可以在不影响工业发展的情 况下实现减排目标,而且还可以赢得外交工作的主动权和更大的发 展空间, 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土绿化进程, 维护生态安全, 实现减排、 发展、生态三赢的目标。 三是维护能源安全为林业创造的发展空 间前所未有。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危 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天然气可开采的年限为 50 多年,石 油可开采的年限为 70 多年

,煤炭可开采的年限也只有 200 多年。 专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

9

的 40%以上。而发展生物质能源最主要的还要靠林业,这必将为林 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带来的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的地位明显提高 了,林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明显扩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 济社会的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业和社会的影响力必将越来 越大,越来越深刻。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工作由部门行为 真正变为政府行为,林业行业的事真正提升为政府的事和全民的 事,过去中央提出的为主的林 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建设 最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和和谐通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立 县”战略的顺利实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局部利益与全 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生态建设与杞麓湖生态 治理相结合; 坚持管好公益林、 放开经营性人工林; 坚持科技兴林、 依法治林。 第四章 发展目标 (一)森林资源培育及林业生态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施工程造林 7.8 万亩,年均造林 15600 亩, 森林覆盖率年均递增 0.4 个百分点,到 2015 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3.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业产值达到 4000 万元。到 2020 年,完成工程造林 9.1 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5.5%, 生态环境

11

明显改善,林业产值达 5000 万元。 (二) 、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1、森林火灾控制在每年 6 次以内,受灾面积 585 亩以内,受 害率 1‰以下,火案查处率达 80%以上。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主要是基本控制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传 播,测报准确率 84%以上,成灾率 14.7‰以内,无公害防治率 80.5% 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 98%以上。 3、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控制森林消耗量,实现森林资源生长量 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林木蓄积量年均递增 6 万立方米,到 2015 年,总蓄积量达 282 万立方米。到 2020 年,总蓄积量达 322 万立 方米。 4、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进 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5、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大对林区热点、难点问题排查、调 处力度,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防止事态扩大,严厉打击破坏森 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不发生群体 性上访事件。 第五章 发展重点项目及布局 一、重点项目及空间布局 1、 “十二五”实施杞麓湖径流区封山育林 6 万亩,到 2020 年实 施封山育林 8 万亩。预计投资 560 万元(70 元/亩) ,主要分布在河 西镇、秀山镇、九街镇、杨广镇、四街镇。 2、十二五” “ 实施杞麓湖径流区中幼林抚育间伐 5 万亩, 到 2020 年实施 7 万亩。预计投资 700 万元(100 元/亩) 。主要分布在河西 镇、秀山镇、九街镇、杨广镇、四街镇。 3、 “十二五”实施杞麓湖径流区低效林改造 5 万亩, 到 2020

12

年实施 8 万亩。预计投资 1120 万元(140 元/亩) 。主要分布在河西 镇、秀山镇、九街镇、杨广

镇、四街镇。 4、 “十二五”实施珠防工程 5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2 万亩,封 山育林 3 万亩。到 2020 年实施 7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3 万亩,封山 育林 4 万亩。预计投资 880 万元,其中,人工造林 600 万元(200 元/亩) ,封山育林 280 万元(70 元/亩) 。主要分布在河西镇、秀山 镇、九街镇、杨广镇、四街镇、高大乡、里山乡。 5、 “十二五”实施石漠化治理 4 万亩,投资 1400 万元(350 元 /亩) 。主要分布在河西镇、秀山镇、九街镇、杨广镇、四街镇、高 大乡、里山乡。 6、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十二五”实施退耕还林 0.8 万亩。 预计投资 208 万元。主要布局在杞麓湖径流区,坡度 25 度以上水 土流失严重地区和高等级公路沿线。 7、义务植树。计划”十二五”完成义务植树 200 万株,到 2020 年完成义务植树 400 万株。预计投资 1000 万元。布局在全县九乡 镇。 8、林果及特色产业。计划“十二五”新发展核桃 1 万亩,到 2020 年发展核桃 1.3 万亩,使林果面积达 4 万余亩, 产量达 2000 余 万公斤,产值“十二五”达 4000 万元,到 2020 年达 5000 万元。 预计投资 390 万元。布局在全县九个乡(镇) 。 9、重点公益林补偿工程。 “十二五”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建 设 76.6 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 116.5 万亩,到 2020 年实施国 家重点公益林 153.2 万亩, 省级重点公益林 233 万亩。预计投资 2697 万元。布局在全县九乡(镇) 。 10、小蠹虫综合治理工程。近年,以小蠹虫为重点的森林病 虫害较为严重,计划进行综合治理,主要以秀山为重点,辐射秀山

13

周边地区,带动全县的小蠹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预计投资 1000 万元。 11、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围绕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林火阻隔系统、通讯和扑救系统进行建设,预计投资 916.15 万元。 布局在全县九乡镇。 12、标准林业站建设。预计投资 300 万元,布局在全县九乡 镇。 13、资源林政管理信息建设。预计投资 300 万元。布局在县 林业局及九乡镇林业站。 14、 森林公安改扩建业务技术用房 660 平方米。 预计投资 138.6 万元,布局在森林公安局。 15、视频网络建设。预计投资 5 万元。布局在森林公安。 二、林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14

玉溪市林业“十二五”及中长期重点工程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实施范围(布局) 河西镇、秀山镇、九 街镇、杨广镇、四街 镇 河西镇、秀山镇、九 街镇、杨广镇、四街 镇 河西镇、秀山镇、九 街镇、杨广镇、四街 镇 河西镇、秀山镇、九 街镇、杨广镇、四街 镇、高大乡、里山乡 河西镇、秀山镇、九 街镇、杨广镇、四街 镇、高大乡、里山乡 杞麓湖径流区、坡度 25 度以上水土流失

严重地区和高等级 公路沿线 全县九乡镇 “十二五”建设主 要内容 杞麓湖径流区封山 育林 杞麓湖径流区中幼 林抚育间伐 杞麓湖径流区低效 林改造 人工造林、封山育 林 石漠化治理 建设规模(或任务) 中长期 (2016 十二五(2011-2015)规模。 年-2020 年) 规模 杞麓湖径流区封山育林 6 万 亩。 杞麓湖径流区中幼林抚育间 伐 5 万亩。 杞麓湖径流区低效林改造 5 万亩。 2 万亩 预计投资 (万元) 备注

1

封山育林

560

2

抚育间伐

2 万亩

700

3

低效林改造

3 万亩

1120

4

珠防工程

造林 1 万亩, 人工造林 2 万亩, 封山育林 3 封山育林 1 万亩。 万亩 石漠化治理 4 万亩

880

5

石漠化治理

1400

6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0.8 万亩 义务植树 200 万株

208

7

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 200 万株

15

1000

玉溪市林业“十二五”及中长期重点工程表

序号 工程名称 8 9 10 经济果木林 重点公益林管 护 林业有害生物 治理 重点火险区综 合治理 标准林业站建 设 资源林政管理 信息建设 视频网络建设 森林覆盖率 林木蓄积量 282 万立方米 实施范围(布局) 全县九乡镇 全县九乡镇 全县九乡镇 “十二五”建设主 要内容 种植核桃 国家、省级重点公 益林管护 建设规模(或任务) 种植核桃 1 万亩 0.3 万亩 预计投资 (万元) 390 2697 1000 备注

11

全县九乡镇

12

全县九乡镇 县林业局及九乡镇 林业站。

国家重点公益林 76.6 万亩、 省级重点公益林管护 116.5 193.1 万亩 万亩 四大体系 四大体系建设 四大体系建设 建设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基础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林火阻 基础设施、 林 施、林火阻隔系统、 隔系统、通讯和扑救系统建 火阻隔系统、 通讯和扑救系统建 设 通讯和扑救 设 系统建设 标准林业 标准林业站建设 标准林业站建设 站建设 资源林政管理信息 建设 视频网络建设 资源林政 管理信息建 设

916.15

300

13

资源林政管理信息建设

60

14 15 16 合计

视频网络建设 53.50% 55.50% 322 万立方米

5

11236.15

16

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

一、资金筹措 林业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营造适宜人生 存和发展的优良环境的重大使命。 因此, 林业建设主要以各级政 府投入为主, 辅以地方群众投工投劳。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公 有制林业,改善投资环境,放宽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投资领 域和经营形式,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经营 业主、境外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等非公有制投 资主体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经营。林业资源培育、保护、林产品 开发等,可以通过改制形式流转给个人经营,也可采取

承包、拍 卖、租赁等方式面向社会招标经营。 二、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林业“十二五”规划完成后,将净增森林面积 5.5 万亩, 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 56.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 2020 年,将 净增森林面积 6 万亩,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减少水土流失。 据相关研究表明, 每公顷有林地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 2.2 吨, 那 么 6 万亩林地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量为 8800 余吨;二是具有保 水效益。1 亩林地可蓄水 20 立方米,6 万亩森林相当于一座 120 万立方米的水库;三是净化空气。1 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 1 吨二 氧化碳,释放 0.7 吨氧气供 980 个成年人一天的呼吸。6 万亩森 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 4000 吨, 释放氧气 2800 吨, 392 万成 供 年人呼吸;三是可以吸纳粉尘,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1 公顷森 林一年可吸滞粉尘 36.4 吨,6 万亩森林每年可吸滞粉尘 14 万吨; 四是能降解有毒气体,起到“天然防疫员”的作用。森林除了吸

17

收人类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外,还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 氯气、氯化氢、氨、臭氧等有害气体,使空气纯净。总之、林业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使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进一步 增加,强化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 育物种、贮碳释氧、吸纳粉尘等多种生态功能,使我县生态环境 得到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 “十二五”的实施,将产生以下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实施退 耕还林工程, 使林农增收 2383 万元; 二是森林蓄积增加 20 万立 方米, 森林潜在价值增加 8000 万元; 三是新增林果面积 1 万亩, 水果产量从 1024 万公斤提高到 2000 万公斤,产值从 2830 万元提 高到 4000 万元,把林果业培植为山区林农的一大增收点; 3、社会效益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通海县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发 展有较大影响,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增加,水土保持增强,流 失减少,减少了泥沙入湖,净化了水体,一定程度上延缓杞麓湖 的衰老进程,改善湖的调节功能,生态安全性提高,人民生产生 活条件改善,土地肥沃,投入成本下降,产出上升,农业转向无 公害产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林果等林业项目的实施,增加了 山区农村增收致富路, 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协调发 展, 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 顺利实施。 三、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1、政策措施 (1)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

18

前所未有, 在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 林业的地位明显提高了, 林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明显扩 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 林业和社会的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林业工作由部 门行为真正变为政府行为, 林业行业的事真正提升为政府的事和 全民的事,过去中央提出的和部门第一责任人具体抓的政策 机制。从目前单一的防火目标责任制,变为包括绿化造林、森林 防火、 病虫害防治等在内的各级领导林业管理目标责任制, 从政 府行政首长到主管部门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 作 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要内容之一。 3、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不断加强森林公安和林政执 稽查队伍建设,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

20

极推进森林、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 林业,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完善和 落实林业税费政策。 加强森林公安和林政稽查大队机构建设, 为 进一步加大涉林犯罪和林政违法的打击力度, 有效保护我县的森 林资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加强林业职工的学习、培训力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加速林业发展的需要, 实施人才 强林战略。

2010 年 10 月 28 日

2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