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反馈测试

高一语文第一次反馈测试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审题人:彭欣欣 命题人:张雁平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碾坊(niǎn) 忌讳(wěi) 莞尔(wǎn) 紧俏(qiào)

B.陈抟(tuán)老祖 茨滩(cí) 胡诌(zhōu) 黑黝黝(yǒu)

C.涎皮(xián) 蒿艾(gāo) 嗤笑(chī) 渚(zhǔ)崖

D.焖菜(mēn) 颤(zhàn)抖 茶峒(tóng) 喁喁私语(yú)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 鬼秘 幽微 残羹冷灸 百无聊赖

B. 窈陷 俨然 走头无路 惊心动魄

C. 寒喧 歌颂 信口开河 九霄云外

D. 踌蹰 国萃 莞尔而笑 张冠李戴

3.选出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 )

A.呕心:形容费尽心思。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B.悻悻:怨恨,愤怒。 甘霖:指久旱以后的雨。

C.玄虚:指玄学所提倡的理论。 紧俏:(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

D.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摩登:现代的,时髦。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

甲、她未必知道她的__________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乙、第二天他老是___________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丙、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饭后_________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

丁、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_______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一.单选题(包括15小题,共45分,每题3分)

A. 悲哀 无精打采 兴趣 聚精会神

B. 悲愤 无精打采 兴致 专心致致

C. 悲愤 心神不定 兴趣 专心致致

D. 悲哀 心神不定 兴致 聚精会神

5.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B.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C.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D.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6.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大小官吏,起码要告诫自己,万勿因为钱财,而轻易就上贪官污吏的贼船。那贼船是上得下不得的。因为一旦上去了,就只能与贪官污吏们同舟共济了。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别墅和它的主人一样,显得那么质朴,这又何尝不是这位作家创作和人生的写照呢!

B.元月一日,1400名非常酷爱冬泳的人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82届“北极熊”冬泳活动。

C.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影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D.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保证。

8.选出下列语句一、二层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2)却可以算是一种国粹,(3)倘使背着周游世界,(4)一定会有人看,(5)但我想,(6)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7)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 (1)(2)//(3)(4)(5)/(6)//(7) B. (1)//(2)(3)(4)/(5)(6)(7)

C. (1)(2)//(3)(4)/(5)(6)(7) D. (1)(2)//(3)(4)/(5)//(6)(7)

9. 人物语言体现着人物的个性特征,下列人物的语言与性格特征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伶俐乖巧 质朴憨厚 老练谨慎 忸怩羞涩

B.忸怩羞涩 心直口快 质朴憨厚 伶俐乖巧

C.忸怩羞涩 伶俐乖巧 老练谨慎 心直口快

D.老练谨慎 忸怩羞涩 心直口快 质朴憨厚

10.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态度。

11.常见破折号的用法有:a.表示声音的延续;b.表示意思的递进;c表示语意的转变;d.表示注释说明;e.表示插说;f.表示引出下文。对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②“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

③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④“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A. ①a ②b ③d ④c B. ①c ②b ③e ④f

C. ①b ②a ③e ④f D. ①c ②b ③d ④c

阅读文段,完成12——15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

12.对“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埋葬了别里科夫,也就砸碎了束缚生活的桎梏,学校的老师可以从此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

B.埋葬了别里科夫,也就砸碎了精神枷锁,自由的思想,从此可以冲破禁锢的牢笼。

C.埋葬了别里科夫,学生们就可以告别古代语言,把古代语言放进历史的垃圾堆。

D.埋葬了别里科夫,城市的天空就会明朗起来,自由清新的空气,开始洋溢在人们身旁。

13.埋葬了别里科夫,人们为什么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指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人们受过作家屠格涅夫和民主主义革命者谢德林的影响。

B.别里科夫虽是使人讨厌,但他的死去,仍然使人感到有些忧伤。

C.那样的社会,令人感到窒息,人们表面上显露谦虚的脸相,实则却变得虚伪起来。

D.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旧存在,且势力十分强大。

14.“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不肯表露快乐的情感,是因为人们受套子压抑的习惯,还没有一下子改变过来。

B.人们都像别里科夫一样,变得阴沉乖戾起来,给自己套上了新的套子。

C.人们把快乐的情感隐藏在心底,独自回忆、独自享受着如同童年一般的快乐时光。

D.快乐的感觉是相同的,人们无须将快乐的感觉,张扬出来。

15、对“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别里科夫虽已死去,但其阴魂不散,他那种僵化的思想,依然束缚着人们的生活。

B.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的社会制度依旧存在、没有改变。

C.旧制度下,总是有维护旧秩序、旧事物的顽固守旧者。

D.表明别里科夫的死与社会状况的改善,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16.把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攘:偷的意思; 损:使减少。)

(1)是非君子之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翻译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小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注:挂花有春桂和秋桂。)

17.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悄无人声的幽寂。 三.鉴赏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6分,每题3分)

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雅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8.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辨证法。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9.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共6分,每题1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_____________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 ,不辨牛马。(《庄子·秋水篇》)

(5)____________ , ______;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四.填空题 (6小题共6分,每题1分)

五.阅读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6分)

火中凤凰 陈启文

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它经过你,而到达你生命的每一角落,把一身的风尘洗得干干净净了,你才可以走在先生踩出来的脚板印上,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 或许这就是凤凰了。那条先生孩提时代走过不止一次的河街,那一幢幢面对河水依旧不动声色地伫立着的吊脚楼,那五彩斑斓涂染过千万苗家儿女鲜血的鹅卵石,那河上的渔船和渔船上沐着细雨的鹭鸶,都是湿的,像是先生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湿而且亮,一如鸟儿圆圆的眼睛,永远都怀着某种神奇的使命。没有他深情的注视,我们永远也发现不了湘西土地奇

异而黑暗的美。我们也不会知道在地球上还有一个叫凤凰的小小山城。

一个远道而来的好奇的看客,风景的。沿着先生字里行间欢乐和眼泪的脉络,走进那座带天井的院落,不仅仅只有岁月沧桑后的感慨,还闻得到婴儿的味道。一百年前,那个刚从母腹中钻出来的婴儿,也是在一个雨天里降生的。在那个比最黑的黑夜还要黑的夜晚,只有他的哭声、母亲幸福的眼泪和那些雨水是明亮的。现在我就站在他降生的那一间房子里的那张老旧的雕花大床边,隔着窗棂,看着檐外的雨水。一滴雨从天上落到地上最终在无数的雨点中溅成一朵水花,消失了,这一漫长的过程只是瞬间的一闪而已,没有人能够看清楚。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

但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那颗小小的心,它跳着,以一派率性而为的野气,依然跳到各处去听,去看,去嗅闻。回龙阁也是那个从塾中逃到太阳底下同一群小流氓游荡的野孩子爱去的地方。离阁楼不远,那几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还长在那里。那个小男孩,似乎还藏在某一棵大树上,我们看不见他,却听得见雨中蝉儿的叫声。蝉儿握在他满是水珠子的手心里,呦呦鸣叫,叫得让你的脚底不住地打滑。先生在年届八旬之际,回到凤凰,在那几棵大树下沉默地站了许久,他是再也爬不上那些树了,但先生很沉重地一步一步登上回龙阁,像赴一个约会。我不知道他看没有看见过另一个自己。上来后,他只在自己膝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接着一声长长的叹息,一句话也没说,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和那个在被雨水泡染过的田塍上乱跑的他,已经隔着万水千山。其间的距离,我们自然是无法走近的。但是你可以独倚阁栏,朝岁月的两端打量。这是一条河的长度。

有很多东西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了,针铺门前那个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磨针的老人,皮靴店里的皮匠,南门河滩上那个杀牛的屠户,还有长满青苔的石板街上那些用单刀、扁担决斗的苗人、土家人,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河流率领着层出不穷的人们在岁月里风尘仆仆,没有人会感觉到生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一个尽头滑去,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时,所有的人都不见了。但河流也并不因为缺少了他们而变得消瘦,她又养出了一条条豹子般勇毅的汉子。河边的女子也依旧长势喜人。一双双娴熟于织网、撑船的手,依然在滩上、水里忙碌着。在青山绿水中摆渡的也依然是一个从从容容的女孩子,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与其说是坐她的船,不如说是坐坐昔日的岁

月。其实谁都知道她并不是在另一条河流上弄船的翠翠。

我又看见了先生曾经看见过的一头小白山羊,站在河边岩嘴上饮水。沱江很清,清得看不见水,清得能看见水的灵魂,和那美丽生灵的一个倒影。河水带走了很多,但有些东西是不会随滔滔不绝的河水一同流逝的,那些与河流有关的性格,他会永远留驻于你的生命里,化作血气与梦想,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这是无法在河流之外找到的。

雨压低了声音。仿佛每一滴雨都睡熟了,但依然在落。我正在走进一种很深的寂静中,浑身都已湿透,已不知身在何处。世界总在风流水转,凤凰每五百年浴火重生一次。其实在雨中的凤凰古城经历了一回,又何尝不是一种涅槃。多少年来我的生命早已没有了流动的感觉,现在它终于又流淌出了一些色彩。每走一步,便听见胸膛内哗啦一响,我又清醒了过来。在这一刻,我悟到我也是真实地活着的。

20.第一段中说:“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这里所谓的“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三段中说“我们绝对不是来看风景的”。那么,作者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倒数第二段说“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请根据有关文意,对这种“最本质的精神”进行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本文以“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一句开篇,即交待了自己是冒着微 雨来沈从文的故乡访问的,也暗示自己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雨”的洗礼,从而眼睛和灵魂都变得明净了。

B.本文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不时插入对沈从文童年生活以及沈先生作品情节的回忆,使得现实与历史互相转换,生活的写实与人生的感悟交替穿插,既增强了文章的容量,又造成了文章情节的波澜起伏。

C.第三段中说“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这些话意思是说沈从文先生童年时代曾被关押过,受到过残酷虐待。

D.第五段中说“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这是含蓄地指出湘西人由于地处偏僻,因而思想还是有些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缓慢。

E.结尾一段,作者照应开篇,总结了在湘西沐浴风雨以及实际接触湘西山水、湘西精神的感受,也由衷地表达了一种源自和沈从文的人格与精神相比后的深深自责。

六.拟标题 (共6分) 24.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来。要求:正标题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

成立于1997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2000年4月送交文部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137处明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七.句子改错题(共6分)

25.下面这段话有3处毛病,请修改。6分

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②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③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⑤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改错:

序号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序号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序号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

写出一定的波澜。

①出乎意料的一件事

②疙瘩是这样解开的

八.写作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0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