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数学课外阅读 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丰富数学课外阅读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很重要也很急迫的课题。课改时代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时代,也是更加关注学习有效性的新时代。而丰富数学课外阅读就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习效率;现实社会生活;跨学科;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积累”和“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有时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单凭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信息量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还得依托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从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从小学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常常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怕动脑筋,怕做数学作业,考试成绩较差,让教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感到头痛。老师和家长往往把这部分学生列为“差生”。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眼中的这些“差生”,往往差在对数学题意的理解上。同时,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丰富数学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那么数学课外阅读具体能能对数学学习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课外阅读让数学超越现实,从历史中寻“根”,实现趣味教学

如果在课堂上单单靠教材文本知识,是远远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的。事实证明,当学生知道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将会使学生兴趣昂然。比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给出推导证明,学生也能够掌握。但是,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去了解“圆周率”产生的经过,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并会产生大不一样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适当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前摄取一些有关的典故、背景或名人趣

事,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知道了数学知识的取得是如此曲折动人,就会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不同层次扩展。如果他知道, “圆周率”的精确度已经超过小数点后面几千亿位了,甚至有人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面几万位了,学生们一定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努力从各方面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又如我们班凡是数学不好的学生谈到数学、数字,就觉得枯燥乏味,头痛提不起任何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从数着手,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学生都纷纷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数”的交流:古巴比伦数字、古中国数字、古罗马数字等图片展示及文字说明,让学生穿越时空步入历史,亲历了一场数的演变史。学生感言颇多:“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是这样演变来的;读了这么多的课外资料,第一次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古国。”一场阅读拯救了学生厌恶数学的情绪。

二、 课外阅读让数学课堂超越教材,实现教材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小学数学一旦脱离了它的母体——社会和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难怪学生怕数学了。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互相促进。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活环境,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起推动作用,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例如,上面讲到的“百分数应用”、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名数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社会生活开展课外阅读,以实际社会生活经验来推动课外阅读并掌握其知识点,以课外阅读来加深对实际社会生活的了解。又如关于10的分与合,通过学生对数学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拉拉手,三七三七不分手,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的朗读和颂唱,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多位数大小比较的儿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谜语,如:“一减一不等于零(三)”、“讨价还价(试商)”、“七六五四三二一(倒数)”等等。让学生逐步觉得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启发学生多阅读一些看似与学习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读物,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再让学生拿出来交流,来感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到我们个人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数学解题时,还要根据小学生缺乏自然和社会常识的特点,应结合习题讲解提示有关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帮助学生加以认识。例如,对于类似“铁矿石含铁量为60%”、“盐水中含盐量为50%”等问题,由于学生对铁矿石的成份和盐水中的含盐量的概念不清楚,解题时只好凭自己的感觉列式解答,其错误率高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常识,认识习题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知识,为他们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阅读让数学超越学科,实现不同科目间的自由组合。

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的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四、课外阅读让课堂超越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在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乐于接受、有数学价值的题材,给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向学生推荐相关合适的课外书籍,如数学名人的有关资料、《趣味数学》、《计算技巧》、《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读本》等课外阅读丛书,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通过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广泛地阅读,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进一步走近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学生严重缺乏“咀嚼”知识的过程和乐趣,只剩下吞咽知识的烦恼。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让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来感受数学之美、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