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王国维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最早见于《左传》,到《史记·赵世家》才有详细记载。由于两书所记差异大,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情节上做了不少改动。在元杂剧基础上,后被改编为京剧、潮剧、秦腔、话剧、豫剧、越剧、晋剧等剧目。亦有改编为小说、电影等作品。

《赵氏孤儿》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题材的大悲剧。它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后, 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具体情节曲折复杂,矛盾冲突激烈。它先写春秋时期贤良的文臣、晋国上卿赵盾遭到武将屠岸贾的陷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屠岸贾怕给自己留下隐患,一定要斩草除根。赵盾的儿子赵朔是附马,也被杀,赵朔妻子因为是公主,且身怀有孕,屠岸贾不敢随便加害,但将公主囚禁,并密切监视公主,只要孩子出世,立即处死。同时还派将军韩厥守住大门,如果有人敢盗走孤儿,诛灭九族。公主生下儿子后,为了救出赵氏孤儿,医生程婴冒险将孩子放在药箱,带出宫。公主为保密而自杀。把门将军韩厥搜出了孤儿,但他是个有正义感的将军,又被程婴冒死救孤的精神所感动,不但放走程婴和孤儿,而且为表明心迹也自刎而死。之后屠屠岸诈传灵公之命,要杀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在这种情况下,程婴无法逃匿,即使逃匿,也要祸及全国婴儿。危急之中找到原是晋国大夫的公孙杵臼商量,程婴决定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恳请公孙杵臼抚养赵氏遗孤。公孙认为程婴比自己年轻,更适宜承担抚养赵氏孤儿的责任,于是把程婴的儿子要来冒充赵氏孤儿,再由程婴到屠岸贾处告发公孙私藏赵氏孤儿。狡猾的屠岸贾对程婴有所怀疑,程婴以“自己一是为救晋国婴儿之命,二是怕自己绝后”巧妙回答,狠毒的屠岸贾要程婴去对公孙行刑拷打,程只好忍痛而为。屠岸贾当面将程婴的儿子剁为三段,公孙也撞阶壮烈而死。程婴从此被屠岸贾视为心腹,并将程的“儿子”——赵氏孤儿收为义子,由此程婴遭到不明真相的晋国人民的唾骂,但他始终默默忍受着强烈的痛苦和仇恨以及人们的鄙视。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氏悲剧的始末画成一幅长卷告诉他。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

屠岸贾并将之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剧中的戏剧冲突可谓激烈、曲折、绵延和复杂。作品通过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讴歌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但他们性格的完成,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还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本身的内心矛盾加以凸现的,也就是这种连环性质的戏剧矛盾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感人。例如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孤,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还有就是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亲手将假冒赵氏孤儿的程子剁为三段,这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赵氏孤儿的矛盾冲突还体现在政治斗争方面,正如“【南吕一枝花】屈沉杀大丈夫,损坏了真栋梁,被那些腌屠狗辈,欺负俺慷慨钓鳌翁。正遇着不道的灵公,偏贼子加恩宠,著贤人受困穷。若不是急流中将脚步抽回,险些儿闹市里把头皮断送。”中所写,君王的昏庸使得黑暗的政治斗争更为激烈,赵氏一族的灭门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所导致的惨案。阿英提出:“这里所说的‘赵家’,虽指的是赵盾,实际上还是影射宋朝”。周贻白也认为“《赵氏孤儿》一剧虽为传写古事,或另具用心,至少他借历史题材发挥他的理想,赵宋既为赵氏孤儿的后裔,则以之代表汉族,意极明显”,许建中认为“纪君祥用这个在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有独特意义的故事创作《赵氏孤儿》杂剧,表达自己在元初的现实情怀,确有抒发民族情绪、激励民族意识、弘扬爱国热情的重大意义”。文学是现实的反应,从一定意义上讲,元剧《赵氏孤儿》又是宋朝宫廷矛盾斗争的曲折反应。

针对戏剧冲突发展到极致,法国戏剧理论家安托南·阿尔托所言“极致一种奇特的阳光,一种具有异常强度的光,在它的照耀下,难以置信的、甚至绝对不可能的事物突然变成了正常环境。”在冲突发展到极致之际,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才会凸显出来,并且经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变得光彩夺目。忠奸的冲突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的冲突,正义力量的悲壮牺牲震撼人们的灵魂。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便在第三折,可谓高潮迭起、一波三折啊!先从程婴和屠岸贾之

间告发与猜疑的冲突展开,接着是屠岸贾与公孙杵臼之间逼供与拒招的冲突,而当决定由谁来抚养孤儿的时候,又发生了程婴与公孙杵臼之间的冲突,最后则是程婴内心的冲突,亲自举报忠诚公孙杵臼并杀死自己的亲身骨肉,在这么短的一个折子里集中了如此多的主要情节和矛盾冲突,不禁让人记忆尤深也更加富有舞台效果。

万颖认为《赵氏孤儿》是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并从戏剧冲突、语言风格、心理投射、悲壮色彩这四个方面具体阐析了《赵氏孤儿》的悲剧性。还提出赵、屠岸两家的纠葛超越了文武不和、忠奸斗争的范围。屠岸贾要杀尽晋国婴孩这就使得仁人志士的斗争具有了解救人民危难的正义性质。

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结语抒尽一代史学大师纵贯千古的良苦用心。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歌德也曾评价说:中国作品中有“结了晶的人性”。它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结同西方人文主义者关于生存与死亡价值抉择的思索一样,震撼着人类的灵魂。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