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 201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科学内涵

1.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观”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1]。鲍尔丁认为,消费不是经济系统的“最后活动”,只有废物处理才是关键环节。经济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正好像遨游在茫茫太空的宇宙飞船一样,要使该系统持续下去,就必须保持物质平衡。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灭亡。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展了以减少污染危害为主要目标、以末端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环境保护,进而发展为以“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的环境保护,开始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被各个经济大国所重视,并逐渐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2.循环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循环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实就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2]。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输入、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的完整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水平的 3 倍多;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5%,被列为世界十三个主要贫水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资源严重短缺,且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撑了 GDP 翻两番[3]。到 2020 年,要实现 GDP 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产品—污染物达标排放”是环境保护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做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则是将环境与经济行为科学构建成一个严密的和封闭的循环关系。在这一体系中,资源与产品之间在符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关系支配下,实现了生产废物的最大减量化、最大利用化和最大资源化。

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性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展潜力丧的背景下形成,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和谐,消除资源环境在经济增长中的“空心化现象”,使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新型发展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全面拓展,使经济增长、人口控制、资源拓展、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社会进步等和谐一致、协调同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它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实现合理的发展[4]。

如果中国继续沿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粗放型模式,必然对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循化经济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