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分析

玉门镇学区2014-2015学年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为检验课堂教学水平,了解新课改下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玉门市教育局于7月7日组织了小学六年级语文测试。

一、基本情况和试卷试题特点

本次语文教学测试玉门镇学区参加考试人数为47人,平均分85.34分,优良率87.23%,及格率97.8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试卷命题旨在考察学生语文素养及学生在学习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和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试卷从基础知识与技能、积累运用、快乐阅读、习作展示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测。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体现了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总体来说,本次试题题型多样、涉及面广、难易适中,是一份科学合理的试卷。各部分试题各具特点:

(一)基础知识与技能少而精

基础部分涵盖了“看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读音、形近字辨析、判断正误、按要求写成语、修辞、句子训练”七个内容,注重了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学生课外知识运用能力方面。

(二)积累运用灵活开放

俗话说:“积沙成塔,积水成河”,可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学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试卷上积累运用包括了“课文知识积累”和“灵活运用古诗词”两个部分, 其中,课文知识积累中有选择、有重点的设计题目,考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重点篇目的理解和积累,同

时又考察了与作品相关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为了展示学生的能力,试题中的古诗词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如: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就在古诗中收到启迪,家长们常用“———————”来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从丰富的语言、文学积累中调取相关的名言警句、经典诗词、古典名著来作答,这种灵活性的试题,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快乐阅读重能力培养,更重思想教育。

本次试题中《永远坐前排》一文的阅读设计综合了拼音、关联词、成语理解词语、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几个方面,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做了一个综合的检测,学生六年以来的语文学习形成的能力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较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课内、课外的积累,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同时,这篇文章优势一篇积极上进的范文,通过阅读使学生既了解了名人,又从名人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巩固

这道试题里包含了三个主题10道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拼音、字词、句子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的要点,试题灵活,综合性较强,学生得分率较高。失分主要是字音的辨别、同音字的辨别、及修辞手法的辨别这三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抓住知识易错点、易混点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含糊不清。

(二)综合运用

这道题包含了课内必备课文的检测和课外的日积月累。从阅卷情况看,课内积累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没有失分,但部分学生虽然有所积累,但记忆含混,错别字较多。课外积累考察了学生对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经典诗词、对联、古典名著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从答卷来看,市直学

校学生明显比乡镇学校学生积累的多,得分率高。这道题充分检验了城乡学生在海量阅读方面存在差距,也检验出课改理念在城乡之间落实的差距。

(三)开心阅读

这一部分包含2个阅读材料,1个课内阅读,1个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填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课外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从卷面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较差。如:第2、3、4、5、6小题部分学生答得不好。学生失分原因在于:一是阅读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甚至读不出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就急于写答案。二是学生的课外积累,知识储备有所欠缺。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努力做到读、悟、用、说、写等形式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四)习作

本次习作包括一份留言卡和一篇作文。留言卡不超过50个字,是对学生用精炼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没有失分。作文是通过一件事表达出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个生活道理。从阅卷情况看,多数学生理解题意,能从平时生活中搜集作文素材,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感受,来表达自己明白的一个生活哲理或懂得的一个道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几乎没有“跑题”现象;少数同学语言生动,选材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较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当然,部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语言积累不多,写不出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

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二是写作技巧欠缺,条理安排上鲜有创意,存在记流水帐的现象,有的作文层次不清,内容太杂,没有主题;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评价监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及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本次监测的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扎实基础,促进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课标》强调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更应该充分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字词句段的训练应贯穿在各学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仍然不要忘了识字写字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对易读错、写错的字教师要给予细心指导,严格要求,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培养习惯,终身受益。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看了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老师们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以及喜爱阅读、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

(三)加强阅读训练,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老师们要有意识地、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培养积累词句段的习惯。积累语言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的语言材料。《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课标》的这些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充分重视、认真贯彻。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教师要要求学生背诵经典诗词、名篇名段、名言警句等,这些积累对学生将后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用笔说话”。作文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需要”是作文个性化的前提,当表达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会真正去写,才会觉得作文是一种快乐。因此,习作应尽量与孩子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老师们在作文指导时应重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鼓励学生“用笔说话”,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方法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直接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只有两者的和谐结合,学生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生动的佳作来。

再回首,成绩已是过去,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只要我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们相信,广大语文教师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提素养”的教学理想。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