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灯肉莲花的由来研究

秀山花灯之肉莲花的研究

一、秀山花灯的分类,及派系

二、秀山肉莲花与花灯的关系

三、秀山肉莲花的表演形式

四、秀山肉莲花的由来

五、秀山肉莲花的现存问题

第一、 秀山花灯的分类及派系

秀山地盘虽然不大但是她的花灯戏却有着同的类别和派系,在土家和苗家的土地上一种纯朴归真的民族话剧给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增添了许多韵味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花灯是怎么一回事?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 花灯的分类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坐落在渝东南与湘西北黔东北接壤,那里自古以来就有小成都之称,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大坝子,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纯朴的土家人和苗家人。秀山境内有一种叫做花灯的民间艺术,虽然秀山地域不大但是这种艺术却有着很多种类别。这种小域多形式的艺术差异其实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因为秀山与贵州湖南接壤,在不同的地界会融合不同的当地及其周边民族的文化,这样就造就了这种小域多形式的艺术形式。

秀山花灯主要有这几大类别:花灯二人转(唐坳、溶溪、隘口、清溪)、双花灯(洪安、梅江、管庄)、花灯群舞(县城、)、花灯戏(溶溪、高田、毛坡)、肉莲花(唐坳)。 花灯二人转:这是秀山花灯的主要表演形式。从表演中幺妹子和赖花子的地位看,它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流行的"二人转",而是具有地地道道二人跳"门斗转"的特点;是对"跳团团"的继承,是男的围着女的转、丑的围着美的转、矮的围着高的转。女的、美的、高的在中心地位,以"双脚并立回正身",保留着明显的原始女性崇拜的特点。

双花灯:即由二男二女(二丑二旦)同时歌舞演唱。主要用来表现热闹、喜庆等较大场面,如《双采茶》、《大闹红灯》、《闹华堂》等,就是用双花灯形式来表演的。有的地方在表演中加入了"花子打岔"、"翻厂子"等表演和民间杂技艺术,从而增添了热烈氛围和乐趣。 花灯群舞:是从"花灯二人转"发展而形成。是近30多年来专业文艺工作者辛勤研究探索的结晶,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也是与新时代衔接得最密切的一种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是由二女二男、四女四男、多女多男来进行表演的较大型的花灯歌舞,演出要有专业舞台。

花灯戏:秀山民间传统的花灯戏,又称"单边戏",也称"花灯歌舞戏"、"花灯小戏"。一般无布景,演员装扮也简单,情节简单,演出时间短。有生、旦、丑三种角色,内容多以表现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剧目为主。

(二) 花灯的派系

1、 一花灯的舞蹈形式分

二人转戏,是秀山西南的地区与贵州接壤的几个乡镇(唐坳、溶溪、隘口、清溪)为主,称为思南派,当地人认为他们的花灯起于思南。

双花灯,是秀山南部的几个与湖南接壤的乡镇(洪安、梅江、管庄)为主,称为南派。

花灯群舞,主要以县城为主,称为花灯寨派。

花灯戏,是秀山西南的几个乡镇(毛坡、高田、溶溪)为主,称为毛坡派。

肉莲花,以唐坳乡小兰村花朵坡简式为主,称为日月公母灯派。

第二、秀山肉莲花与花灯的关系

肉莲花是秀山花灯的一支,也是最具特色的一支,它是由外来舞蹈与秀山花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花灯形式。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都是在与其他文化和艺术不断的融合和取舍而得以发展的,秀山花灯也不例外,肉莲花本是思南民间舞蹈,在清代咸丰年间,由土家族小伙子冯殷汉在贵州思南做短工时学得,后将该地的歌舞带回家乡演出并进行改编。直到上世纪50年代,“肉莲花”的表演一直都在塘坳乡小兰村一带流行,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中断至今。

冯殷汉将思南的肉莲花的舞蹈和音乐带回家乡与秀山的花灯巧妙地结合形成了新型的花灯式的肉莲花,它的表演形式也是独特新颖的。

肉莲花”的表演与花灯班子一起搭建组合表演,这一表演形式仅塘坳有。班子一般由12人组成,为一旦二丑(旦角称幺妹子,为男扮女妆),举日月公母灯两人,演奏乐器三人(锣2人、钹1人),另四人专门负责场外演唱。

在日月公母灯下,两名丑角光着上身,围着旦角边唱边跳,同时以双掌拍打自己的手肘、头、肩、腋下、胸、小腿等部位,发出响亮、清脆的啪啪声(意为拍掉晦气和病痛)。旦角则作为配角,手持花灯扇,穿插于丑角之间。整个表演,旋律优美上口,唱词诙谐风趣,场面热烈欢快。

这种形式就是花灯戏,花灯二人转等形式与思南肉莲花的舞蹈音乐歌曲相结合的新型花灯。

其歌舞乐曲特点:“肉莲花”舞蹈粗犷、豪放,节奏感、韵律感极强,充分显示了土家族舞蹈形、神、劲、韵的美。歌词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即兴之作,又有师承相传,歌物唱景,赞人颂事,寓意深长。摘录部分个词如下

告秉告秉真告秉,告秉两旁看灯人。

愿看灯的站两旁,不愿看者进绣房。

上打雪花来盖顶,下打古树来盘根。

芭蕉树上千条路,棕树脚下万条根。

问浑路来路又远,盘浑根来根又深。

天堂大堡小南村,打个拜拜秀山人。

一打蛤蟆来跳井,二打童子拜观音。

三打桃园三结义,四打四季大发财。

五打五子登科早,六打六合又同春。

七打天上七姐妹,八打神仙吕洞宾。

……

上头安齐云南转,下头安齐北京城。

安得长土好跑马,安得宽田好放鱼。

还有金银有用处,修房造屋与儿孙。

前头修起朝府门,后头修起晒花亭。

左边修起恩(鹦)哥嘴,右边修起转角楼。

……

生得金童十二对,生得银女十二双。

后来儿孙高中举,皇榜高中中头名。

……

从这些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愿,也可以领略到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歌舞天赋,这些个词全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多数是即兴创作的。

第二、 秀山肉莲花的表演形式

“肉莲花”的表演与花灯班子一起搭建组合表演,这一表演形式仅塘坳有。班子一般由12人组成,为一旦二丑(旦角称幺妹子或者花姑娘,为男扮女妆),举日月公母灯两人,演奏乐器三人(锣2人、钹1人),另四人专门负责场外演唱。

在日月公母灯下,两名丑角光着上身,围着旦角边唱边跳,同时以双掌拍打自己的手肘、头、肩、腋下、胸、小腿等部位,发出响亮、清脆的啪啪声(意为拍掉晦气和病痛)。旦角则作为配角,手持花灯扇,穿插于丑角之间。整个表演,旋律优美上口,唱词诙谐风趣,场面热烈欢快。

(一)道具及其角色

日月公母灯,用竹丝做成日月模型添以彩纸,做成日月灯笼内臵旋转灯或者固定灯(与走马灯类似),在外围用彩纸编制吊链(彩纸卷筒和剪花,用丝线串连,纸筒两端各有一个剪花。)然后将灯笼挂在小竹竿上,竹竿的顶端有少许的竹叶。所用到的其他乐器有:锣、钹。

幺妹子,手持彩帕,头戴花布,身着裙子。一男子扮演,这与当地的风俗有极大的关系(女子不能与男人共舞或者共处还有就是女人不能参加社交活动)。

二丑角,装饰简单,光着上身,头缠丝帕,脚踏草鞋,赤手空拳。

(二)演出前

在演出前,道具即日月公母灯和锣、钹先要供奉在灯堂内,灯堂一般设在花灯传人家中。每日焚香祭拜。

在这期间女人是不能进入灯堂的,小孩子也不能进入,只有成年男子才有资格在启灯之前享受观灯的特权。

(三)出灯时间

在土家人苗家人眼里每年的年初是他们最重要的日子,就像朱自清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个好的开头一年大吉,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所以出灯时间是大事,不能马虎大意,出灯是由定时的,每年的正月初二是出灯的第一天。第一天出灯一般只在自家或者是在自己的寨子上,不会出很远的。正月初二每家都要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锣、钹不绝于耳,花灯调子响切每家每户。

为什么会选择正月初二出灯是有讲究的,正月初二是大年的第二天也是当地人的到大年的第二天,第一天祭祖几天,第二天就是花灯开篇。他们认为花灯会给他们带来好运的,也足以看出花灯在土家人和苗家人心中的地位了。

自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止日月公母灯会走遍各家各户,给各家各户带去好运。

(四)出灯演出

从正月初二起,花灯就开始演出了,花灯式流动式演出,每家每户的串门,但是不是任何人家都去的。首先要看你是否接灯,接灯与演出也是有讲究的。

1接灯是有讲究的。

(1)将一条凳子放到堂屋上面点上蜡烛,放上纸钱与香,有的或多或少放上一个红包。(这叫堂屋等)

(2)放一凳子在街檐上面仍然臵办以上东西,表示这家人刚有哀事(死人)。(这叫街檐灯)

2、演出也是有讲究的:少数民族对于自己的风俗是很讲究和在乎的,不能乱来。

(1)演出时要先了解这家人的情况。一般有:老人,幼儿,婚丧嫁娶等情况,如果有老人唱花灯调的时候就得唱《祝寿篇》;如果有小孩在读书就得唱《状元郎》或者《十子进科》,如果刚死人就得唱《二十四孝》等

(2)如果遇到龙灯就更麻烦了,演出人员就得和龙灯对才了,一般会出现龙缠灯。遇到这种情况花灯演唱者就要唱二十调,求得龙的解脱。其实这是龙灯人和花灯人在互相找茬。一般会是龙灯输局告终,但是每次龙灯与花灯相遇就会有一场格斗。

(五)辞灯

辞灯是在正月十五者晚上,当最后一次出等回到灯堂。演出人员吃过元宵,烤了火,就开始辞灯了,在灯堂外的坝子里把日月公母灯烧掉,意在将各家各户的愿望待会天上以祈求神人的庇护,辞灯时人们演员会围着火苗跳肉莲花,高唱花灯曲。

第四、 肉莲花的由来

肉莲花的由来主要研究的是它的产生和传入秀山的时间。

(一) 肉莲花的起源

“肉莲花”起源于清朝,由沿河县沙子场土家族民间艺人杨通朝所创。

杨通朝年轻时是个“灯迷”,因家境贫寒,缺少劳力,他出去唱灯往往耽误农活,妻子十分厌烦,百般阻挠。杨通朝不得出门唱灯,心急如焚,于是不吃不喝,装起病来。家里为他求神问卦,冲傩还愿,求医找药,都无济于事。这天妻子又愁眉苦脸地走在求医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风风火火的棒小伙子,问:“杨嫂,杨哥病好了吗 ? ”杨嫂答:“哪会 ? 毛病越来越严重哩。晓得撞着哪家人的鬼哕 ? ”“我倒有副好药,不晓得你依不依。”“小兄弟,只要他的病能好,我什么都依。”“你只要能让大哥唱灯,他的病马上会好。”老伴焦急地问他啥病 ? 老汉说:“周身酸痛,怕是要跳跳花灯,才能好哩 ! ” 杨嫂并不情愿,不过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她回家将小伙子的话讲给丈夫听后,又心疼地说:“你病了这些天,不吃不喝的,怎么跳 ? ”,劝丈夫休养几天再去。杨通朝为了表明自己的病好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一条短裤,赤着身子,就围着妻子拍胸、拍腿、拍手臂,噼里啪啦从头到脚边拍边跳。打击声惊动了隔壁邻居,乡亲们都跑去看,见杨通朝打着赤膊,双手在身上有节奏地拍打,便问他:“喂 ! 你搞啥 ? ”“我在打肉莲花。”他随口答道

(二) 传入时间

1、 “肉莲花”第五代传人冯大金介绍,在清代咸丰年间,土家族小伙子冯殷汉在贵州

思南做短工,后将该地的歌舞带回家乡演出并进行改编。直到上世纪50年代,“肉莲花”的表演一直都在塘坳乡小兰村一带流行。

2、 又有一传说是:赶马人从这里路过因看到这里的人们好客,便把自己从沿河学到的

肉莲花也叫十八响交给了当地的人们。

但是当地人更趋向于前者。

第五、 肉莲花现存问题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地的改变着世界,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开始凋敝,人们被现在的高科技产品所吸引将民族瑰宝臵之于事外,使得很多民族文化和艺术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花灯也不例外,花灯也正在走向它的末日。

小时候还能看到跳灯人,再后来电视机电脑,外出务工等等因素导致花灯走到了灭迹的边缘。特别是现在的青年对民族文化不注重,没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在肉莲花第五代传人冯大金介绍之他以后没有人在想学肉莲花了,他很困惑,也很担心。他担心肉莲花将会在他这里灭种,但是他说道“这我也没办法,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因为人们都需要现实的金钱,学这个已不能挣钱而不能升官,是没人能甘愿学的”。的确现在人们为了房子车子忙碌终身,哪有闲暇的时间搞这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花灯呢。

我们不说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它能不能再继续存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据了解现在在塘坳乡小兰村能完整将肉莲花演出的只有三个人,他们已经是六七十的老人,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现在只有一个脑袋还在泥土外面。不知哪天就连脑袋也全进了泥土,是不是肉莲花也会随之而进入泥土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