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课题研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数学教研组申报了一个研究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目标教学实验》,简称“新目标教学”(?)。鉴于学校新教师较多,如何促进教师尽快适应环境、提高研究能力教学质量,数学组和英语组准备进行“新目标”教学实验,下午召开个培训会,临时让我从课题研究的角度给点建议。

说起目标教学,想起十多年前所接触到的“目标教学”。那时候所理解的“目标教学”就是上课的时候必须先挂出写有教学目标的小黑板,假如没有小黑板,就不是目标教学。记得95年参加全省教学能手评比的时候,挖空心思的想:这目标究竟要不要?不要的话可能说我教学理念落后,用的话,机械呆板,最后采用讲到哪里就出示那条教学目标的办法。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目标”由“小黑板”变成了“多媒体”,但依然摆脱不了形式化的倾向。

现在想来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后来逐渐领会到,目标教学,并不是形式上的“小黑板”,而是一种目标意识,也就是老师不仅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对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明晰,并且要及时评价、了解学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新课改了,过去对智育目标的重视转向了三维目标的统一。那么对于“新目标教学”,我始终不甚明白其含义。我更愿意直接用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来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既然开展“新目标教学实验”,只好谈点自己的理解——所谓的“新”应该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接轨,也就是在目标中必须重视三个维度。相比来说,十多年前所开展的目标教学是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为理论基础,颇有些大工业生产的意味,因为它过于重视了智育的目标,忽视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过程本身的价值。而开展“新目标教学”,就必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对于如何评价与检测知识之外的目标,这是很困难、也正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课题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内容应该有很多。比如,选题,制定课堂方案,这些工作在前期已经由课题主持人和相关骨干老师完成(但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于研究方法,也应该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明确的,但也可以根据研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问题解决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但在中学开展研究,我们更多的应该采用行动研

究法进行。对于课题研究,理论的阐释老师们并不太需要,所以就结合实际谈点观点供大家参考。

1.责任明确,细致分工,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重点在于课题负责人和相关骨干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工作,对课题研究中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心中有数,分工明确。目前来说,有了总的申报书,但不等于课题实验计划,计划必须是周密的、详细的、具体的,包括总的课题计划,还有具体项目的计划。比如,不同年级,目标肯定会有区别,就需要分年级制定计划,年级中每个人也有相应的工作,负责人就要统筹安排,完成好计划的基础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有关量表、题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评价方案的制定,甚至具体到不同环节如何制定目标与落实,最好分工到人,便于落实。假如没有明确的分工,可能每个人都很忙碌,每个人也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最后任务完成不好。

2.搞好课题培训。

课题研究如何开展,不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就能自觉主动干好的,需要经常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当然是围绕着课题开展进行,可以是理论上的培训,也可以是实践层面的培训。

理论上的培训可以像今天这样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也可以向大家推荐书籍、文章进行学习。但更多的还是依靠自我培训,因为集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自我培训也就是自主学习,看书,查阅资料,网上阅读等等,都是自我培训的重要形式。

除此之外,大型或者小型的教研活动是很重要的培训形式,比如组织不同层面的听课研讨活动,尤其是听课后的点评、交流,是很好的形式。

通过培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老师们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比如,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目标的制定是不是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可以改进?人员搭配是否合理,评价手段是否科学?影响该实验的因素有哪些?……只有培养老师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具有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当今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

3.关注细节,有机整合

课题研究牵扯的内容很多,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具体到参与课题研究的个人,不能都去关注大事。可以想大事,但要做小事。比如目标的设置

问题,课题方案中已经有了总体的研究目标,但具体到每位老师,就要设计你每个学期的目标,一个单元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并且,要列出其中的知识目标是什么,相关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与目标相对应的,课堂的评价问题,作业的评价问题,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等,编制相关的评价量表,作业题,都要考虑细致,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如何评价必须要思考,否则的话,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目标教学的层次。

除了关注细节,更好主意各方面的有机整合,使之很好的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比如,各个研究环节的整合,各个研究内容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课题内各教师之间研究方法的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整合……只有真正关注细节,并注意各方面的有机整合,让教育科研真正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才会使得教学与科研不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整体。

4.团结协作,形成科研型集体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必须是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开展课题研究就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合作。在研究过程中,资源的共享、方法的分享、智慧的分享等都很重要,使之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成功。课题主持人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可以在协调组织方面多做些工作,让全体老师都参与进来,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打造科研型团队和教研组。

比如,在过去的教科研中,初三数学组在潘老师的带动下,全组老师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共同研讨,所以,老师们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频频获奖,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突出,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也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大家的责任能力才不断增强,研究能力也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就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每个人都是研究型教师。

5.重视反思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就要及时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比如,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检测的方式是否恰当,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都要及时思考及时改进。作为老师,尤其是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情况,应该及时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总结;对于一个阶段的工作,也要进行阶段的反思。

反思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宏观上来进行反思整体实验的情况,更要关注到细节,所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在这里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要反思小问题,越小的问题也容易得到改善,比如,对课堂作业的评价,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等等很小的问题,都是需要反思的。

6.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还要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积累,不要等到最后总结的时候才开始整理资料,那样的话,就会出现“造”材料的情况出现。或许你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及时积累资料,到了最后又拿不出来,只好造。所以,平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并整理归类。

资料的收集中,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体会、相关的作业,可以是老师的评语,师生的交流,问卷调查等内容,还可以是学生的获奖证书、老师的获奖证书,老师的反思日记等等,还有研究的相关资料,如培训的学习材料,工作的计划,目标的制定等等。

为什么要积累资料,我想,很多老师感觉结题的时候需要材料,这没错,但更重要的,老师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积累各种数据并进行分析,而不是造出一串所谓的数字进行装模作样的分析,形成一份所谓报告。也就是说,我们做研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是为了一纸证书,而是切切实实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用事实说话;同时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通过总结使自己的研究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也让自己的工作始终充满了挑战与乐趣,而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让原本应该是不断创新的工作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也是消除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希望老师们还要多学习多读书,通过读书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深度,通过研究增加自己生命的跨度和广度,学会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提上生命的高度。

临时想到这些,仅供老师们参考。

(以上是10月25日下午,英语、数学两个学科关于“新目标”教学实验的培训会,临时让我给老师们讲一讲开展实验应注意的问题,中午的时间匆匆列了几条,下午用了半个多小时简要的讲解,此为会后的整理,算是备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