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陈宏亮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2)06-0007-05

  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是指这个群体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占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3%。①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计算,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②据此推算,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总数300万。新生代农民工数字庞大,但党员数量偏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中党员占比,管理好这支庞大的党员队伍,是当前基层党建决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课题组于2010年7月19日至2011年8月20日,选取深圳、广州、武汉、北京、上海、合肥、杭州、苏州、昆山、青岛、安庆、淮南、阜阳、成都等农民工流入流出集聚地的车站、社区、企业和农村,分别对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城乡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当面发放问卷共1535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共1412份,有效率95%。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调查问卷》分别为995、114份。本文即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现状做出总体的客观判断,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成机理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力求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高,但党员比例低

  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社会保障程度相对较高,生活相对安定,对现状较为满意,其综合素质普遍高于一般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35%;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占27%,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7%;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占92%,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6%;95%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只流动1—3个地方,而一般新生代农民工流动4个地方以上的占37%;享有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分别占47%、57%、27%、60%,分别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3%、20%、19%、26%;33%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有满足感,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6%。

  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占比却很低,只达到3%,与发展壮大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客观要求形成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期间很少有机会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入党较为困难。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普遍是外出务工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部队党组织、学校党组织入党,只有个别是外出务工以后入党。高校毕业生党员是大多数,占58%;其次是农村党员和转业军人党员,分别占21%和17%;外出务工后入党的只占到4%。调查显示,87%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务工期间入党很难或比较难,47%认为递交入党申请时找不到党组织,54%认为党组织不乐意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入党,50%认为党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事不重视或无所谓。新生代农民工预备党员转正也很困难。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读书时成为预备党员,走上社会后无法按程序办理转正手续,以至于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访谈中发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预备党员对此很烦恼,甚至认为已经自行退党。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机会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极大地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党认同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78%没有接受过党组织的谈心,72%没有考虑过入党,甚至有4%根本不打算入党。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面临断代的危险。

  2、政治参与积极性高,但参加组织生活频率低

  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更愿意运用制度化手段实现利益诉求,权利意识较强,对政治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较为热心,比较善于人际交往和沟通,城市融入性较高,其政治参与积极性普遍高于一般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当权益受到损害时,81%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会想办法维权,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0%;打工期间仍然坚持参加家乡选举、议事等活动的占49%,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4%;参加过务工地选举、议事活动的分别占33%、37%,分别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5%、18%;30%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与城市居民保持经常的接触,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9%;认为城市打工经历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占62%,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1%;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主要受学校教育和工作环境影响的分别占47%、67%,分别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31%、19%。

  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频率却很低,甚至有的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与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热情形成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组织关系归属杂乱,缺乏教育和管理。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长年在产业间、区域间流动性地务工,多数党员的组织关系不能随之转移,组织关系多种归属。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组织关系,大部分放在家乡党组织,占44%;其次是务工地党组织,占19%;再次是流动党支部,占6%;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占2%;将组织关系带在身边的“口袋党员”占11%;高校毕业生党员中有21%的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学校。由此造成相当一部分党员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成为“边缘化”党员。38%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与家乡党组织没有联系,46%与务工地党组织没有联系,41%基本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甚至有4%感觉组织生活没意思而不愿参加。由于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也就很少有机会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更谈不上参与党内事务。69%务工期间看不到党员远程教育课,79%务工以后没上过党课。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党内活动出现空当。

  3、精神文化需求高,但党内关怀激励低

  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普遍有理想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视学习充电,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进取心,高度认同民主、平等、开放等价值观,其精神文化需求普遍高于一般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打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占33%,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2%;希望通过培训获得技术性知识的占66%,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7%;经常读书报的占33%,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9%;经常读技术类刊物的占57%,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19%;赞成民主、平等、开放的分别占,50%、70%、37%,分别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5%、35%、17%;认同团队协作和个人能力的分别占73%、50%,而认可别人的帮助和运气的分别只占3%、3%。

  但是,党内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关怀激励的力度却很低,党员作用难发挥,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权利义务虚置,精神生活贫乏。调查显示,53%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表示没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和温暖,38%表示没得到党组织的激励和关怀;33%没参加过支部选举,44%没给党组织提过意见和建议,54%没参加过民主评议党员活动;51%基本不参加家乡的选举、议事等活动,30%基本不参加务工地的选举、议事等活动。精神空虚造成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产生消极心理和情绪,孤独感占53%,无助感占40%,无望感占23%;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有意或无意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道德和价值取向混乱模糊。对于“如果有一位老人跌伤并晕倒”问题,10%表示“别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3%;3%表示“不管他”高出一般新生代农民工2%。甚至组织观念淡化,对党的感情疏远,功利主义。40%表示困难时不会找党组织寻求帮助,45%入党目的是为了方便工作和就业,甚至有5%产生退党想法。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精神和情感出现“真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形成流动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难以融入务工地党组织

  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户籍在农村,党员组织关系在家乡的农村党组织。但是,同一般新生代农民工一样,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从小上学读书,毕业后进城市务工,其职业目标、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活动范围等,都锁定在城市,客观上需要并应该参加城市党组织活动。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农村身份,以及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制度规定,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党组织关系很难顺利地转移到务工地。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组织关系转移到务工地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首先是不了解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占50%;其次是在务工地找不到接收的党组织,占29%;再次是转接组织关系的程序麻烦,占24%。尽管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关系、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就业农民工进城落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城市党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存在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对于城市党组织是否能够从形式到内容接纳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形成了“两不找”状态。调查显示,59%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表示务工地党组织没主动联系过自己;52%表示自己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务工地党组织;66%表示没参加过务工地党组织活动。虽然有19%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了务工地党组织,但实质上仍然不能像一般城市党员那样参加组织生活。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在务工地发挥党员作用有诸多困难和障碍,首先是没机会参加当地社会活动,占62%;其次是缺乏当地党组织的支持,占41%;再次是不被当地市民接纳和认可,占31%。

  2、基层党建条块分割,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成为“盲区”

  受城乡二元体制和条块分割体制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分类为农村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两大领域,而城市基层党建又细化为社区党建、企业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多个党建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没有归口,成为“盲区”。尽管各领域都实行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但条块分割导致各人只扫门前雪,各抓各的责任区;尽管中央和地方党委出台了一些流动党员管理政策规定,但缺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具体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没有明确的硬性工作任务,也就成了可抓可不抓,想抓没抓手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吸收优秀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激励、关怀和服务工作,都处在“几不管”状态。调查显示,如果有新生代农民工想入党,42%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找不到党组织递交申请,49%认为家乡党组织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不方便,27%认为党组织因为怕麻烦而不愿培养。对于转移组织关系,29%认为在务工地找不到接收的党组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作用的发挥,45%认为城乡两地党组织都不重视他们发挥作用。

  3、管理方式和手段僵化落后,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特点和需求

  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党员管理体制的影响,党员的管理主要是静态的、突出监督、缺乏关怀与服务的管理方式。新生代农民工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农民工的代际更替而产生的新兴群体,其中的党员队伍是这个新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具有新生性、时代性、农民性、工人性。③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党委在创新党员管理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向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方式的转变。但是,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的组织和领导,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的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党员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新情况提出的客观要求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务工以后组织关系滞留在家乡、学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分别占21%、11%、2%,而组织关系转移到务工地的只占到13%。很多人认为转接组织关系的困难,首先是不了解办理手续,占50%;其次是在务工地找不到接收党组织,占29%;再次是转接组织关系程序繁琐,占24%。认为当前党员学习的困难,首先是没人组织,占59%;没有时间,占48%;其次是没有资金,占38%;没有场地,占34%;再次是内容不吸引人,占21%。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创新,占46%;其次是工作不主动,占34%;再次是服务意识弱,占29%;甚至不管不问,占13%。调查还显示,38%表示没得到党组织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从而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党员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对策建议

  1、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重视农民工党建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流动党员管理政策规定,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党建工作逐渐进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视野。2008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将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到“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的高度;201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流动人群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以上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人讲话精神充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打破过去的条块分割局面,纳入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大格局中。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④基本要求,建立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信息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办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调查显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认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党组织是重视的,占50%,也有一部分认为党组织并不重视,占18%,甚至相当一部分认为党组织对此事无所谓,占32%。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关键,首先是本人重视不重视,占58%;其次是务工地重视不重视,占31%;再次是家乡党组织重视不重视,占11%。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关键,首先是新生代农民工主动不主动,占53%;其次是流入地党组织主动不主动,占31%;再次是流出地党组织主动不主动,占16%。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落实。

  2、加大吸收优秀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工作力度

  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既不能简单地将任务推给农村党组织,也不能单纯地依靠务工地党组织,必须实行“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⑤的办法。调查显示,认为方便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党组织,首先是务工单位党组织,占36%;其次是家乡党组织,占29%;再次是流动党支部,占21%;最后是社区党组织,只占14%。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是组织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城乡基层党组织都应该有所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对于何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虽然多达59%认为家乡党组织培养积极分子不方便,可认为方便的也占到41%。但是,对于入党联系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倾向性很明显,认为合适担任新生代农民工入党联系人的,首先是务工地党组织,占33%;其次是身边的党员朋友,占33%;再次是家乡党组织,占29%。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是一项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的艰巨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机动灵活的工作方法。调查显示,33%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难度很大;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困难,首先是“两推一选”,占45%;其次是入党程序复杂,占27%;再次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入党热情不高,占24%。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党组织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首先是通过各种手段与新生代农民工经常保持联系,占66%;其次是经常向党员群众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占53%;再次是指派专人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占41%;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记录,占34%。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预备党员转正难问题,首先是务工地党组织负责考察,占54%;其次是家乡党组织负责转正,占49%;再次是建立预备党员转正记录,占32%;适当放宽转正期限,占25%。

  3、不断探索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

  流动党员活动证是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好方式,要加大发放力度。同时,简化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使每个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可以及时地落脚到一个基层党组织,最大限度地杜绝“流失”党员的存在。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特点,灵活安排组织生活。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方便参加组织生活的党组织,首先是务工单位党组织,占52%;家乡党组织,占51%;其次是社区党组织,占28%;再次是流动党支部,占21%。新生代农民工党员认为方便采用的组织生活方式,首先是亲自参加,占38%;其次是电话,占45%;再次是网络,占38%;手机短信,占17%。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改进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方便采用的学习形式,首先是运用网络,占86%;其次是运用微博,占45%;运用视频,占34%;再次是运用手机短信,占21%。认为应当丰富学习内容,首先是融入技能培训,占72%;其次是融入心灵关怀,占65%;再次是融入商务信息,占48%;融入就业指导,占48%。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的不同情况和实际困难,区别对待,灵活处理,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办法。新生代农民工党员交党费的方式,可以采取外出务工前预交或返回后补交的办法,特殊情况下可以委托别人代交,甚至可以缓交或免交。对于长年不交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党组织首先要强加管理和服务,及时批评指正;特殊情况的可以不预追究,作退党处理时应慎之又慎。要增强激励关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首先是家庭能够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占60%;其次是希望党组织提供为务工地或家乡作贡献的机会,占50%;再次是希望参加务工地党组织生活,占47%;以及本人得到务工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占37%。

  [收稿日期]2012-07-18

  注释:

  ①2010年7月19日至2011年8月20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研究》(批准号10BDJ033)课题组,选取深圳、广州、武汉、北京、上海、合肥、杭州、苏州、昆山、青岛、安庆、淮南、阜阳、成都等农民工流入流出积聚地的车站、社区、企业和农村,分别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党员和基层组织工作者,进行了三份不同内容的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不经任何个人和组织转手代劳,当面发放《问卷之一》《问卷之二》《问卷之三》共1535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共1412份,有效率95%。本文中所有“调查显示”所列数据,均为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另有说明的除外。

  ②全国总工会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0年6月21日1版。

  ③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第9-18页。

  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第9-18页。

作者介绍:陈宏亮,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陈宏亮(1960—),男,淮南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