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变化介绍

30年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脚步

关键词:西安 30年 变迁 国际化大都市

1981年的1月,我出生在了古城西安,这个在泱

泱华夏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的城市。对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我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仅以此文记录30年我眼中西安的发展变迁。

一、忆往昔。 西安市,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

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80、90年代的西安和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处

于待发展阶段,城市构架比较小,以钟楼为中心,以东、南、西、北大街为主干道,城市主要集中在环城路、二环路以内,当时,满大街跑着“长辫子”的电车和大量的自行车,城市中运动休闲的地方以

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劳动公园、儿童动员、动物园为主。文化方面,当时以贾平凹、陈忠实、路遥为带领的一批有才华的作家在我国文坛上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西安饮食以羊肉泡馍、肉夹馍、饺子宴、锅盔、葫芦头、肉丸胡辣汤、蜜枣甑糕、石子馍等陕西特色饮食为主;商业百货商场由钟楼饮食店、前进鞋帽店、大庆商场等逐步发展为民生百货大楼、唐城百货大楼、开元百货大楼;夕阳斜照,静静的照在大雁塔、照在古城墙、照在帝王陵上,古朴的西安,以他特有的节奏和方式蕴育着古城的发展……

二、看今朝。

1、发展步伐。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

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

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

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筹办了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开发区(基地)是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2、科研教育。

西安目前已初具科技发达、创新力强城市规模。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西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

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业测试中心44个。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列全国第一。全市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国第一。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号、六号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臵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

3、环境变化。

近年来,西安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备,城市道路、绿化、供气、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条件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已发展为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城市。城市燃气普及率97.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日供水能力达到17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在北方城市率先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通过实施“大水大绿”和“蓝天碧水”工程,重现“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2%,2009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4天。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已成为人们休闲居住、投资创业的向往之地。

4、资源结构。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

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东有

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

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

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地方文化。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是中国戏曲

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宗教信仰。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长安,已有1900多年的历

史。西安现有佛寺百余所。在中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唐代鉴真受业于此〗、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其他寺院如青龙寺、兴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奘圆寂后葬在该寺)、草堂寺(有印度僧人鸠摩罗什舍利塔,还有西安八大景的草堂烟雾)、隋仙游寺(白居易《长恨歌》写于此)、藏传佛教寺院广

仁寺(曾是班禅行宫)等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

年的历史。全市现有道教宫观27所。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该宫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全真教派的发源地),临潼老母殿,户县财神刘海故里,户县钟馗故里遗址。

基督教从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西

安市现有基督教礼拜堂点138处。建于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西侧,

该寺现仅存一古塔。目前影响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礼拜堂、东新巷礼拜堂等。

天主教16世纪传入中国,我市现有天主教堂点94处。影响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县通远镇天主教堂、周至县天主教总堂、户县围棋寨天主教堂、户县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岭户县境内还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圣场所-十字山等。

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传入西

安,有1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清真寺21所。影响较大的寺院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7、旅游资源。

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古

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唐大明宫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8、第三产业。

西安主要现代休闲景点、购物点、小吃街,大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骡马市步行街、康复路、粉巷、德福巷、回民街、小寨等等。康复路和轻工业批发市场是西北纺织品、小商品的集散地。购物商场有世纪金花、中大国际、巴黎春天、长安国际(长安美美)等。购物超市: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人人乐、华润万家、家乐福、卜蜂莲花(原易初莲花)、TESCO乐购、大润发、民生家乐(晶众家乐)、新一佳。

汇集了凯宾斯基大酒店、金花豪生大酒店、喜来登大酒店、城堡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等特色酒店。西安近年来融会贯通,由原来的本地小吃特色,更加汇集了鲁、川、粤、闽、苏(淮扬)、浙、湘、徽等菜系,丰富多样。各种娱乐、酒吧、KTV、茶艺等也已分散、集中地形式带动着西安的消费经济。

10、数据枢纽。

西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拥有光纤、

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手段,覆盖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数字西安”正在建设之中。西安电信宽带多媒体城域网已经覆盖西安城区90%以上的区域和郊县40%以上的区域。

11、交通枢纽。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余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现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总共为36万平方米。 机场设计能力为年飞行1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高峰小时32架次航班保障能力。2011年机场旅客吞吐

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为西部地区最多的城市,不仅是通往中国西部的重要门户,更是连接西北地区与全国其他区域的中心枢纽,中国主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我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民航总局规划的七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

西安铁路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正式运营。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火车客运站。郑西高铁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西宝客运

专线、大西高铁正加紧建设中,预计2013年通车。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

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正式通车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西安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发展已初具规模,一个充满自信的城市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前进……

三、望未来。

西安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目前西安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努力前进着。不过,看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欧洲的巴黎、伦敦,亚洲的新加坡、东京,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调整。

1、立足西安实际,准确定位,培育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魅力与活力的体现,也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其最主要特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从西安的实际出发,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优势,结合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山水环境基础,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塑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这种定位是一个加速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2、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先要聚集周边的资源要素,然后才能发挥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把强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尤其是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提升开放水平。西安由于是内陆城市,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0%左右,西安应以国际港务区为平台,以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等为抓手,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外资,利用西安自身的优势,强化品牌意识,培养自己的品牌景区、名牌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增强旅游的参与性,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商贸、金融、咨询服务、通讯、交通等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化建设步伐,经济发展支撑在产业。西安

要发挥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加快西安经济规模的扩张,提升产业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以“四区一港两基地”为载体,以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为重点,以优势企业集团和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同时,积极规划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西安走向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经济基础。

5、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先导,建设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西安科技优势,依托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重点实验室、工业研究院等,建设高新技术研发集聚地和产业化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力度,发展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国际

化培养模式,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

6、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于长远规划,制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使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系统、对外交通与信息通讯达到国际一流程度。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足以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城市环境,发挥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

依据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可以看到西安与国际化大都市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也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利的区位条件,所以西安有实力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西安人定能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奋发向上,一定能将未来的西安建设更加美好。

2012年8月1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