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的基础教育任务就是把孩子当作一颗优质的种子,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文明素养的同时,锻造他们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幸福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

--题 记 在北京的多半个月,可能是我教育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日子,特别是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凌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义。她用极其朴素的话语阐述了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怎样通过培养孩子的习惯而成就其一生的真谛,再一次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实质论”分析的淋漓尽致,使我感触良多,思虑万千。

素质就是在接受所有的教育后沉淀下来并在表现平时言行中的东西。据不完全统计,高素质人才的标准有128条,所有学科知识总和仅占44条,其余都是个人能力、人际关系等,几乎每一方面都与习惯密切相关。而作为培养学生多方面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的父母、教育者由于盲目追求成绩,在给自己制造压力的同时更给孩子带来了近乎于毁灭性的打击。新华社有过报道,银川一位13岁的女孩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自杀,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期末考试没有考好,担心因为自己是差生而白白花费家里的钱。这样的事例令人不寒而栗,其无疑是

教育最为惨痛的失败,而事例背后所影射的道理或许我们都懂,只是很多人却因过多负面的担心而不愿也不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优秀品质的孩子,我想,无非以下两点。

一、用好习惯锻造好人格

关于人格问题,有过太多血的教训。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西北赛区第一名学生在被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期间因犯故意杀人罪锒铛入狱,被判11年。同样,复旦大学投毒案至今仍历历在目。这些鲜活的、优秀的生命就这样一个个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在花样的年华殒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但悲哀过后,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于成长在童年、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应该有五个指标,分别是有求新求异、勇于探索的品质;有仁爱之心;有负责任的态度;有自制力、自我管理和自控力;有尊重他人的意识。而这些,都要从小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

一个实验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澳大利亚科学家让中澳两国孩子在大、小两份巧克力中选择,若选大份,孩子必须等15分钟,若选小份,可以马上伸手,但必须先摇响桌上的铃铛。80%的中国孩子等不及了,都摇响了铃铛,吃上了小份的巧克力,但66%的澳大利亚孩子选择了等待。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孩子能不能为了更大、更重要的利益而克制暂时的欲望,可结果却令中国人汗颜。研究结果发现,凡在这种实验中能等到15分钟以上的

孩子,长大后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都更强,更有作为,甚至学习成绩更好,这就是心理教育中的延迟满足,是治疗孩子自制力差最强有力的心理方法。

或许,和小学生谈人格,无异于纸上谈兵,因为幼小的心灵无法体会到这样抽象的词。这个时候,习惯便代替了人格,可以说,小学期间形成的良好习惯是将来完整健全人格最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用小细节成就大习惯

俄国教育家有一个论断,他说好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如果你有了好习惯,会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话说白了就是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坏习惯让人麻烦不断。

凌惠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坐也坐不老实,一会儿开冰箱、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又临窗眺望,写作业需要很长时间。妈妈无奈之下向一位心理学专家请教,专家向她支了两招。第一招:观察。于是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写一小时作业要站起来7次。第二招:引导。根据观察结果妈妈有效地与儿子进行了交流,达成了一小时缩减站起来次数的协议,并施以微小的奖惩。一个月后,孩子成功将站起来的次数控制到3次以下;三个月后,孩子不经意间便戒掉了这个坏习惯。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他精辟的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约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抓住了生活中的微小细节。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年代,那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管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要让他们获得多么好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时刻把孩子当作一颗优质的种子,让他们在幸福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东西。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