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

政策解读

国内化工企业如何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化

近一段时间内,国内各行各业对于节能减排的呼声十分高涨,国家和

地方的诸多部门也都卯足了劲,要打一场节能减排的攻坚仗。而在众多行业领域之中,化工行业的节能降耗任务则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化工企业将低碳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

“低碳经济”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推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壮大。从目前国内石化企业生产状况来看,低碳节能空间仍很大,实现低碳经济的手段也很多,归纳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低碳,首先就要实现技术、设备及工艺上的低

碳化。低碳经济的基础是与之相关的低碳技术,如果没有先进节能技术工艺为引导,就难以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指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石化生产过程是一个完

整的系统工程,大到合成釜、压缩机,小到泵阀、管道,应通过加大节能技改和相关的人力、资金投入,从而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低碳化,以此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应在相关设备的基础上推进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通过在工艺产品方面的突破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同时,着力发展电石渣制水泥等一系列废渣废物综合回收再利用技术,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碳减排和碳利用,增加企业资源利用率。

其次,低碳经济的核心还包括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

性转变。化工企业在推进企业低碳化进程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低碳化的内容。将低碳经济的理念灌输至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发动企业内部的职工,尤其是处于生产一线的职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从点滴起落实企业的低碳生产理念,在此基础上监督本企业的生产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激发员工为企业低碳生产建言献策。使化工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两方面获得双丰收。

从目前情况来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是化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高能耗、高排放的化工企业必定不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抓住关键技术,推进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将是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电价调整将加速推进高耗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国家刚刚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被打断,但打断和

中止不代表取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行业数据,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而全年目标为8%。这个数据说明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国内经济有重新过热的风险;二是管理层完全有足够的精力和空间,来对之前没有完成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治。可以说,二、三季度是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和安排的最好机遇。

电价成产业结构调整风向标

5月12号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清理高耗能企业

优惠电价。随后,上海、吉林、内蒙古、广西、山西、河北等地陆续出台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其中,上海市政府规定,自6月1日起,上海电价目录表中离子膜烧碱等三类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每年取消0.05元/千瓦时优惠。届时国家将继续对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黄磷、锌冶炼8个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并将限制类企业执行的电价加价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05元提高到0.15元,淘汰类企业执行的电价加价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20元提高到0.40元,分两年逐步到位,从上述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治理高耗能产业产能过剩的决心。

产业格局将面临洗牌

在电价上调的情况下,例如煤电一体化企业将具备更大优势。电价陆

续上浮,各地区依靠电网用电来进行生产的企业,无疑要比一体化企业增加更多的无形成本。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离需求集中地较远的企业,运输的劣势更加重了自身负担。

西北地区充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当地充足的光照条件,

使得当地发展一体化产能具备较强优势。以普通电煤为例,新疆当地原煤价格大大低于沿海甚至山西省。据有关数据,2009年二季度某规格的电煤新疆地区坑口价格为170元/吨,而山西大同相同规格的品种坑口价则报到550元/吨水平,相差达到3倍。

洗牌过程必将遵循市场法则

电价上调后,高耗能企业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成本风险和市场风险,企

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能够作出调整的空间很小,无论是政策空间还是价格空间,这必将加速这些企业之间的变革与调整,未来调整将主要发生在以

下几个方面:

1.产业内和产业间重组并购

由于产能过剩,具备多种优势的企业无疑会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

方针,扩大自身优势效应。具备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企业更具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企业会努力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发生在产业内和产业之间的重组和并购案例将越来越多。

2.产业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优势是规模化所不可比拟的。资源成本的增加将迫使企业在自

身技术上进行更高的提升。

3.提升产业全球定价权

中国国内有很多产业具备世界第一的规模,不管是需求还是产能。但

是,规模相匹配的却是众多企业的严重分散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分散化的经营直接导致中国在全球定价权中屡屡处于被动境地。而产业整合后,没有纷乱的内部竞争和参与主体过多带来的意见不一,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好的谈判地位和结果。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电价的调整是国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决心的

一种体现。而且电价的调整只是这些调整措施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只是序幕。高耗能产业格局,将在市场的范围内完成潜移默化的变革。

积极顺应国家政策走向 增强企业创新理念

近年来,节能减排的呼声真正从政策性的文件逐步落实到千家万户,

大到重点行业企业,小到家庭个人,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今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下,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在经历去年金融危机之后,这是对高度依赖能源发展的基础化工行业氯碱化工的再一次考验。

截至目前,主要省市几乎均以出台相关规定,响应国家政策要求,

取消原有地方省市对于高耗能行业的优惠电价,调整到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地方要大力压缩高耗能行业用电,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集中、规模大和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地区,要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实行能源需求总量控制,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同时,受近期煤价上涨,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发改委正在

研讨上调电价的政策。商务部同时表示或将于今年下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由此可见,这些与氯碱企业息息相关的政策均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无可厚非,这些政策的推进在加压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必然会淘汰一部分规模零散、技术落后的小工厂,推动企业向环保、节能、结构合理的方向迈进,有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困难是暂时的,作为生产企业,只有积极顺应国家政策走向,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在政策的前面,走在企业发展的前端,才能避免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这均需要进一步增强企

业的创新理念,调动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每一个人,进行头脑风暴建言献策,紧抓机遇顺利渡过2010年。

生产技术方面,企业在淘汰落后装臵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从

生产环节直接控制对电力、能源的消耗。当前,在零极距电解槽逐步推广应用的同时,北化机也在积极的研发氧阴极节能电解槽。众所周知,零极距电解槽同普通电解槽相比,同等电密下零极距电槽电压降低约180毫伏,相应吨碱电耗下降约127千瓦时。而国内首次开发的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可使我国氯碱工业降低电能消耗30%。我们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必将有效的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同时,山东东岳集团正在研发生产的离子膜,一旦开始成功应用,将打破国外对此项技术的垄断,这将使我国烧碱行业在从隔膜法向离子膜法的推进步伐

更为稳固、安全。

产品开发方面,进一步开发氯产品仍是企业一直以来关注并逐步落实

的问题。在生产规划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而免受大宗产品市场的波动影响。近期,又有氯碱企业着手建设特种PVC装臵,降低普通型PVC的产能增幅,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在这些革新的工作中,企业应展开更多的经验交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化工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助推产业升级 促结构调整

在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依然存在、许多行业和企业依然没有走出金融危

机阴影的背景下,国家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还是不期而至,令不少业内人士及化工企业始料未及。毫无疑问,政府在此时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是为了确保实现国家既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抑制落后、过剩产能,彰显了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

盘点一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涉及的六大类406个税号产品,化工产品

占了很大比例,可谓首当其冲。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给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小的压力,一些原本在国内就已经过剩的产能将更加无法消化,“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产品的生存空间会被再度压缩。

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相关行业注定又要接受一次洗礼。事实上,

这样的洗礼化工行业近年来曾多次经历。为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政府相继采取了法律、行政、政策、市场等各种手段,力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严。而化工行业恰恰是在一次次泰山压顶般的冲击下,不断获得新的更大发展——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在淘汰中越来越好,产品出口也在政策温床逐步消失的压力下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正好验证了一句老话: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以农药行业为例,翻开国内外农药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每一次落后

农药品种禁用政策和替代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政策的出台,都是农药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巨大推动力,低效剧毒农药不断被高效低毒甚至无毒的绿色农药所取代,最终将实现企业与农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因此,广大化工企业应深刻理解政策出台的初衷和目的,丢掉幻

想,积极投身调结构、转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的战役之中——改粗放加工为精深加工,变粗放型为集约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市场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保证利润和效益最大化;以低碳、环保、绿色为前进方向,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结合起来,通过传统产业的提升优化为发展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