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区联合指挥部驻地确定

2月1日,本轮军改迎来第三弹,五大战区调整组建完毕。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等五大战区公开亮相,原来的七大军区正式成为历史。

新设立的战区与原来的军区除了名称不同,还有何区别?数量减少了,职能有什么变化?

◎从七大军区到五大战区,联合指挥部驻地已确定

从原北京、沈阳、济南、南京、成都、兰州、广州七大军区,变成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后,区域当然有所调整。据了解,目前五大战区的联合指挥部驻地都已确定。东部战区机关驻南京,南部战区机关驻广州,西部战区机关驻成都,北部战区机关驻沈阳,中部战区机关驻北京。

除了区域变化,战区的职责也做了些调整,这一点,从新臂章的变化上也可见一斑。以往的七大军区臂章,在军区字样之下,图案是交叉的钢枪;而新的战区臂章,图案中则混合了钢枪(陆军)、飞翅(空军)、铁锚(海军)、导弹(火箭军)等。

这个细节也体现了战区和军区的本质性差别,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言,战区将是“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可以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控制”。

跟以往七大军区内的军种合同作战指挥等工作都有军区负责不同,军改后,五大战区并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而是调整组建了相应的战区军种机关(如战区陆军机关、战区空军机关、战区海军机关等)来管理;战时军队动员、省军区管理的工作分给了军委国防动员部负责,军种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军队建设等则交给5大军种领导机构负责。

战区,就像胎儿与母亲间的脐带一样,在“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中扮演着中枢纽带作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通过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进而指挥各部队,缩短了流程链条,提高了作战效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七大军区到五大战区,司令员的职数减少了,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战区司令眼前的任务就是直接领导各战区内的军队改革。他们都有哪些特征呢?

全是“50后”。从年龄上看,战区司令全部出生于1950年后,平均年龄62岁。其中,最年轻的是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生于1956年。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和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均生于1954年,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生于1955年,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生于1952年。

交叉任职。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系从西部地区“换防”东部地区;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系从北部地区“换防”南部地区;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系从东部地区“换防”西部地区;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系从北京北上。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是唯一由正大军区副职晋升而来的司令员,此前韩卫国任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异地交流既能让交流的干部吸收其它单位的经验,又间接贯彻了“五湖四海”用人原则。

看重实战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习近平曾多次引用过的古语,也是自古军队选将用将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在五大战区的主官中,至少有刘粤军、王教成、赵宗岐参加过边境作战,都是从基层战士做起。这三位将领统辖的,则是东部、南部和西部战区,直面东海、南海、西部边界等地。

◎为什么要划设五大战区:有利于联合作战指挥

为什么要把七大军区变成五大战区?

为什么要把七大军区变成五大战区?昨天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在答记者问时明确回答: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

按照军委副主席许其亮的说法,现代战争的基本形式就是“联合作战”,其实质则是通过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协调,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威力,协调一致地夺取胜利。因此,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战区的定位是“本战略方向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能够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控制。以前由七大军区一并承担的军种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军队建设等则交给5大军种领导机构负责。这样职责分工更加明确,指挥权更集中统一,有助于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