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煤层气抽采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专业建设负责人 ............................................................................................................................... 1

专业建设小组成员 ........................................................................................................................... 1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 2

(一)建设背景 ....................................................................................................................... 2

(二)建设基础 ....................................................................................................................... 3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 5

(一)建设思路 ....................................................................................................................... 5

(二)建设目标 ....................................................................................................................... 5

三、建设内容 ................................................................................................................................... 7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 7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9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11

(四)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 11

(五)专业文化建设 ............................................................................................................. 12

(六)专业群建设 ................................................................................................................. 12

四、建设资金预算 ......................................................................................................................... 12

五、改革举措 ................................................................................................................................. 13

(一)开展“实践先行,做学教一体”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 ......................................... 13

(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气田课堂、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 14

(三)实施双师工程,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 14

(四)实训基地建设 ............................................................................................................. 14

(五)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 15

(六)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 ......................................................................... 15

六、保障措施 ................................................................................................................................. 16

(一)组织保障 ..................................................................................................................... 16

(二)制度保障 ..................................................................................................................... 17

(三)经费使用及保障 ......................................................................................................... 17

七、预期成效 ................................................................................................................................. 18

(一)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显增强办学实力 ......................................................... 18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 18

(三)“双师”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 18

(四)第三方评价制度建成,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 18

八、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 ............................................................................................................. 18

(一)建设进度 ..................................................................................................................... 18

(二)预期绩效 ..................................................................................................................... 19

(三)绩效考核指标 ............................................................................................................. 20

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负责人

韩贵金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副研究员、副院长)

陈洪明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高级工程师,经理)

丁德全 (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书记,教授)

专业建设小组成员

田润年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高级政工师,副书记) 刘玉明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人事部长) 杨士华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副教授,教务处书记)

陈信明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副研究员,教研室主任)

刘景利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系主任)

杨 伟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李英斌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张亚莉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政工师)

陈国强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李文强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刘冬梅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廖凤英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孙金凤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孙建华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王仙之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王 丽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张 彬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齐学军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副研究员)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我国天然气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迎来热潮

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供应量的增长始终跟不上消费量的增长,天然气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性转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难以大规模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不断在以价格杠杆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是常规天然气总量的5倍,与常规天然气相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广、储量大,是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保障。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煤矿安全“第一杀手”,同时也是一种强烈温室效应气体,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天然气,具有高效、低耗,绿色、低碳,低污染的特性,现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前景。

国家将煤层气作为独立能源列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出台了打破专营权、减免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开发利用;正在重点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2005年以来,中石油、中联煤、晋煤、亚美大陆等在沁南展开煤层气产能建设;截至2010年建产能合计20亿立方米,日产气400万立方米;已建连接西气东输支线(中石油)、潘庄-晋城市输气管线(晋煤集团)和端氏-博爱输气管线三条煤层气输送管线,年输气能力达到45亿立方米。外国石油公司也在高调参与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数字化整装煤层气田

开发煤层气,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国务院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安全环保等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举措。2010年2月22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蒋洁敏总经理指出,要坚持煤层气业务是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这一业务定位,坚持“十二五”末商品气量达到40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快煤层气业务发展,使中石油成为煤层气业务技术主导者、标准规范制定者、业务发展领跑者。

2009年9月,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负责开发的我国第一座整装煤层气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华北油田公司“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山西沁水煤层气田

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在华北油田30多年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到“十二五”末,华北油田将在晋南沁水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数字化煤层气大气田,煤层气累计建成产能42.06亿立方米,年产气量40亿立方米,成为“绿色中国石油”在山西的领航企业。

华北油田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是中石油下属单位中拥有煤层气矿权面积较多、业务开展较早、成效显著的单位之一,是集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科研、新技术推广于一体的核心企业;已开发建设的我国首座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可以进行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远程启停井、远程井站视频监控;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处理、集输基地。

3.煤层气产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华北油田煤层气开发走在全国前列,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保证。目前,该分公司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主要来源于部队退转和油田综合服务处转岗,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而且新作业区还在不断开发,以正在开发的郑庄作业区为例,预建9亿方产能规模,还需要400多名职工。在煤层气田商业化生产运营中,从事一线煤层气生产的岗位操作人员严重不足,而从事煤层气采输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为紧缺。

企业调研中,分公司、晋煤集团等煤层气开发企业都希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要熟悉煤层气抽采和集输等生产过程,并能够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对学院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煤层气抽采技术专门人才,明确表态给予配合支持。分公司等企业对煤层气抽采技术专门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体现了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基础

1.学院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共建专业

2009年,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对华北油田及国内其他煤层气开发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到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决定开办煤层气相关高职专业,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2010年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开始招生。虽然学院已有多年石油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但是,煤层气高职教育新专业在我国没有开办先例,学院领导班子和专业建设团队按照现代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毕业生适应煤层气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要求的工作能力。

2.数字化整装煤层气田建设需要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人才

分公司在山西沁水建设的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采用煤层气集抽采、处理、集输、远程数据采集传输、远程监控于一体国内领先的配套技术;学院对接分公司生产岗位和先进技术设置相关专业,服务于国家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明确专

业培养目标要适应煤层气抽采和集输等相关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需要,更准确地将专业定名为“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并确定该专业为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经向华北油田公司申报,《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开发》立项为公司重点研究项目,并获得立项批准,2011年,该立项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批准。

3.依靠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巩固学院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依靠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来维系和巩固。校企合作的体制包括组织机构及其组成方式、权限职责、利益关系等;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委员会章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能、责任和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定期开展活动,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机制包括合作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经过合作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证工作推动、落实、纠错、评价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发挥学院与企业各自在人才培育、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现场教学及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校企相互促进,使煤层气田开发、生产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

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能够保证企业、学生、学院各方的利益。

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体现在五个方面:

(1)选优录用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其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能够直接上岗;

(2)企业接受学生现场教学,学生文化素质高,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3)学院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

(4)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企业队伍整体素质。

(5)青年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提升企业活力

学生的利益不仅在于培养就业上岗的基本职业能力,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院的利益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引入企业文化和先进管理理念,提升专业内涵,优化“双师”师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的良好声誉。

4.学院与企业共建专业、合作育人的主要工作内容

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主要进行了以下6方面内容:

(1)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共同进行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

养计划;

(2)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和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3)共同建设了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和校外生产型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地资源,创设适宜的课程实施条件;

(4)共同制订了现场教学管理制度并实施管理,在企业“做中学”的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运行;

(5)共同制订了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

(6)建立了校企互相兼职、共建共管课程教学、岗位培训和技术合作开发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本着服务和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区域特色与行业统筹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探索校企合作育人长效发展机制;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建立“气田课堂、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建设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行业企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建设,探索形成基于双赢模式的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形成高职教育特色和行业特色,突出“气田课堂、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师资水平显著提高,双师素质教师达95%以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2.具体目标

(1)创建“气田课堂、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在创建“气田课堂、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与行业企业协作办学,建立校企结合、工学并举办学机制。学院在现有招生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未来五年的用工需求状况,探索华北油田公司“先招工、后入学”

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新模式。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试点,扩大对口招生比例,探索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分级”培养的职教发展新机制。

(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石油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三老四严”、艰苦奋斗素质。

(3)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巩固现场教学成果,实现 “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营造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口,学生毕业即能就业上岗。

(4)实施“多证书”重能力的特色教育

推进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以煤层气抽采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常规教学与职业岗位培养体系的融合、贯通与对接,将“采气工”、“集输工”、“输气工”、“井下作业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能力、考核内容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配套教材,合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职业技能培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校企合作开展科技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等措施,转变教学团队的教育观念。建设形成一支在煤层气抽采领域内实践能力强、积极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教学质量与水平高、结构合理、敬岗爱业 “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在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14名校内骨干教师和2名企业骨干教师,从煤层气生产企业聘请1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企业专业带头人,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养。并对校内1名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技术培养。校内骨干教师每年需深入企业挂职锻炼3-6个月;50%的专任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总课时量需达到专业核心课程课时的70%。

(6)加快本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做学教”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条件,包括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相应的软件、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项目资料和网络教学条件)和配套管理机制。

(7)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制订具体的成绩评定细

则。建立企业、社会机构、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发展状况及对教学体系的反馈等作为主要内容,动态评价优化和改进专业教育教学。通过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带动我院相关专业建设。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1)将“气田课堂、学做合一”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的切入点和特色

煤层气专业建设小组在对国内煤层气产业发展背景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中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发展岗位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多方面,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调研,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学院是国内首先开设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没有可供借鉴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熟方案、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

(2)在工作中教学

学院和企业签订“现场教学协议书”,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制订现场教学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的学习是工作本位学习,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在已经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中高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来完善对口招生学生班的课程体系,使得完善后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加实用化、职业化,能够体现出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和系统培养内容。

并进一步以煤层气行业为依托,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规划建设“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职业教育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煤层气行业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纽带,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拓展就业渠道,增强整体实力。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资源共享、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煤层气行业培养更好、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1)定期举行实践专家研讨会,细化典型工作任务

在我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德全教授的指导下,学院继续组织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学生现场教学、现场考察和课程开发工作,开展专业教师座谈、学生座谈、企业技术人员座谈,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

建立实践专家研讨会制度,组织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教学团队进行培训研讨,分工执笔起草、共同研讨修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和开发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专业教材。

“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成果以及专业教师在煤层气田现场调研获得的分析数据和资料,是课程设计的宝贵资料。通过整理、完善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描述方案,并集体研讨、转化为专业的课程体系方案。

1)将典型工作任务排列组合,确定主干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有在煤层气田现场教学期间的学习部分(工作本位学习),也有校内学习部分(学校本位学习),各门课程的两部分比重和要求各有不同;每门课程的校内学习部分,有的内容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一体化教室进行项目化教学,有的内容主要在传统教室学习。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要有机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有企业评价内容。

2)组成单元课程建设小组,制订单元专业课程开发建设计划(见表2-1)。确定学生在煤层气田相关岗位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的仿真工作项目,并完善所需的项目实施条件。对暂时不能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可暂以讲授为主,在逐步改善现场教学和校内实训基地条件的过程中推进课程开发。

表2-1 专业课程建设计划表

单位:万元

3)根据国家教育法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得到的职业能力标准、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开设必要的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以及机电类和地质类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基本技能训练,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保证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不追求单设理论课程成体系,一体化课程也是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

4)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来确定项目课程建设的双负责人及特色教材主编、副主编,共同设计项目课程,编制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教学方案,编制教材编写大纲。

(3)努力实现现场教学、现场情境学习预定的培养目的

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气田课堂、学做合一”,即将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堂设在煤层气田,在岗位工作中学习;专业课程都应在“气田课堂”中有学习性工作任务,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都应该是明确的,在编制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时必须明确表述。

在气田课堂的教学中,专兼职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提出一些独立完整的“项目”,从设计到实施、检查评价,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要鼓励学生自己分析所遇到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习情境要超越当前的和特定工作任务,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要探讨“为什么”、“如何改进”,重视探究性学习,鼓励自主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通过现场相关工作,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欲望,为学校本位的学习做好铺垫。

专业的现场教学指导文件和相关课程标准及教学实施文件要对上述现场情境学习的目的和落实措施要表述清楚、准确,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健全管理文件。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根据专业带头人培养与管理制度,从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聘请1-2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养。同时,对校内已有的专业带头人进行专门培养,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外培训等途径,使其迅速成长。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既能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发展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又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既有高水平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在行业企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国

内同类院校知名专家。

2.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在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14名校内骨干教师和2名企业骨干教师,校内骨干教师需深入企业挂职锻炼3-6个月;50%的专任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兼职教师授课的总课时量需达到专业核心课程课时的70%。

选拔和培养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并通过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技术交流以及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建立健全专任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考核、评估制度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形成激励机制。采用培训、培养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职业素养、应用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逐年递增,到2013年达到95%以上。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制度。现有专任教师是在学科化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能力,难以实施好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定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之迅速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建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每年轮流选派3-6名专任教师脱产到煤层气生产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挂职锻炼,鼓励其余专任教师半脱产到企业承担技术创新或实践锻炼,3年内使得该专业100%的专任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历。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互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兼职教师动态管理体制,与煤层气生产企业紧密合作,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其中包括1名行业知名专家,逐步建成拥有30人的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定期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能承担本专业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参与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尤其是引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成为真正“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表2-2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一览表

单位:万元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在华北油田公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在华北油田公司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建立完整的煤层气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已经建立的樊南、樊北、郑庄、成庄、中央处理中心五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联系华北油田长治煤层气公司、中联煤层气公司、晋煤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

(四)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根据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学院的企业办学优势,强化服务行业意识,增强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围绕华北地区、华北油田煤层气行业的煤层气勘探、开发、集输等业务需求,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产品开发与升级、工艺改造等科技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职工进行在岗培训与技能鉴定;充分利用专业教

学资源优势为相关单位提供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为同类院校和中职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师资培训。从而提升本专业在行业、企业和同类院校中的影响力。

(五)专业文化建设

以“立足油田、面向行业、贴近经济、服务企业”为指导思想,以“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为特色,我院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文化是一种积累、沉淀、共识的文化意识,它是整个专业师生自愿接受、并共同遵守的专业价值感和核心价值观,对专业中每一个成员都形成一定的牵引力,给他们潜移默化的指导与规范,并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将校园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合,逐步形成“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勇立潮头、科技领先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自我加压、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的煤层气专业文化;将专业文化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六)专业群建设

通过2年的建设,以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为基础,带动油气开采技术、钻井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四、建设资金预算

表4-1 煤层气抽采技术 专业建设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

五、改革举措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精神,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

1.如何建立符合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定位与改革目标分析 3.改革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实; 6.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改革; 7.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

针对以上在改革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的主要办法如下:

(一)开展“实践先行,做学教一体”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与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研究煤层气行业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要求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人

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与行业企业间合作的内容,创新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方式。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范围和规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立“企业工作站”,开展科技合作,培养双师队伍,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实现教室与生产现场的融合,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和共赢的局面。

(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气田课堂、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开展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煤层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由此归纳出本专业职业能力行动领域。构建基于煤层气抽采过程的课程体系。

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改革的全覆盖。依据煤层气采输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立各学习情境,把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内容,并按照完成该项目或任务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四阶段工学交替方式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兴趣性。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实施双师工程,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1、双师型教师培养

按照双师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要求,校企共同制定《教师企业兼职的聘用与管理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工作站”、“晋煤集团蓝焰公司工作站”等企业工作站,实施专任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骨干教师培养

按照煤层气行业要求和学院骨干教师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共同制定2012年、2013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出台骨干教师培养政策,在培训进修、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互聘互兼机制,与合作企业共建专业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与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校企共同制定《关于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义务和待遇,建立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人数达30名,兼职教师上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四)实训基地建设

华北油田公司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人才的需求,决定支持学院建设煤层气专业

和城市燃气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煤层气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已经在分公司挂牌,分别分布在樊南、樊北、郑庄、成庄、中央处理中心五个“教学工厂”,明年还将扩展到长治地区等新的开发建设区块。

(五)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主动参与煤层气生产企业技术改造

依托煤层气采输技术专业优势,密切与煤层气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力争在2年建设周期内为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不少于2项,科研服务到帐资金年均35万元以上。

2、积极开展对相关院校及企业人员的社会培训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培训。为相关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培训;为中石化、中石油企业在岗职工提供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学生第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的成人学历进修教育。两年建设期内,力争每年完成培训200人日以上,年均培训收入5万元以上。

(六)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

依据学院重点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本专业“气田课堂、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完善系部、专业室二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系部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两个系统。依托合作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加强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

1、建立课程开发的评价系统

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行业咨询,确保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相对应,使课程设置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校友联盟、用人单位收集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数据,对意见和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调整课程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系级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系级相关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等。

(2)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系教师教学质量考评队伍,加强对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强化信息反馈和对相关教师督导。

(3)进一步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和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活动,使教学检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兼职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教学及管理情况,加强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对学生现场教学的管理监控。通过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保证校外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做好与校外基地的协调,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训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与实训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的共同体。

3、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邀请中石化、中石油及其相关煤层气开发公司等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需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煤层气抽采技术重点专业的建设,我们成立了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的重点专业建设组。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加强本专业建设,确保各项建设内容保质按时完成。

组 长:韩贵金(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副院长)

副组长:陈洪明(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经理) 成 员:刘景利(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

陈信明(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教研室主任)

田润年(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副书记)

刘玉明(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人事部部长) 杨 伟(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李英斌(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张亚莉(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政工师) 陈国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李文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刘冬梅(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廖凤英(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孙金凤(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孙建华(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王仙之(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王 丽(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张 彬(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杨爽月(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

(二)制度保障

结合合作企业的相关制度,根据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原则》、《项目化课程及教材开发管理办法》、《厂中校暂行规定》、《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方法》、《现场教学管理办法》、《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三)经费使用及保障

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在建设期间,学院将采用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聘请第三方(社会公认的审计机构)对建设中的资金使用与项目进行评估和审计,最终出具以“审计报告”供验收使用。

同时为保证煤层气抽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将采取国家财政拨款、省财政配套和学院自筹资金配套的方法,确保专业建设资金有保障。上级财政所拨的专业建设费用将建立单独帐户,并按照上级相关建设政策和制度专款专用。同时学院配套资金和企业参与资金也按计划使用到位。

学院将成立由院长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院各重点专业建设。学校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现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制订详细的分项目、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开展预算管理,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对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基本建设等的资金投向实行全过程监控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完全用于项目建设,并产生最大效用。

学院专门成立项目监控小组,全程监测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调整意见和解决措施。当项目初步完成时,由学院先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项目建设监控小组进行检查、验收,直至达到建设方案所预定的目标。

七、预期成效

(一)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显增强办学实力

校企合作制度更加完善,行业企业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优秀兼职教师、建设实训基地、应用先进技术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强。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专业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系统育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构建柔性化教学运行机制,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三)“双师”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形成完善的专任教师培养机制,“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形成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管理制度,建成数量不少于30名、相对稳定、专业结构合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学时比例达到70%以上。

(四)第三方评价制度建成,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建立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对毕业生发展轨迹跟踪调查,将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八、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

(一)建设进度

(二)预期绩效

1、2012年预期绩效

(1)引进1名煤层气专业新教师 (2)5名以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3)聘请10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授课 (4)5名以上专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5)完成专业调研报告 (6)完成岗位专业能力分析

(7)建立煤层气抽采技术实训中心使用管理制度

(8)《煤层气井站运行与管理》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与学做教一体化改革 (9)建设《煤层气采输设备使用、维护与保养》和《煤层气井站运行与管理》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2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10)编写2门课程的校本教材

2、2013年预期绩效

(1)8名以上教师取得双师证书 (2)5名以上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3)聘请10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授课 (4)5名以上专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5)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6)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计划 (7)《煤层气井站运行与管理》建成院级精品课

(8)《煤层气采输设备使用、维护与保养》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与学做教一体化改

19

(9)建设《煤层气井完井与井下作业》和《煤层气采输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处理》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2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10)编写2门课程的校本教材

(11)建设煤层气设备维护实训场地和煤层气抽采仿真实训室

(三)绩效考核指标

20

2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