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专科)

1.什么是供求定理?(自测P42)

答:(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2.分析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自测P41)

答:(1)需求变动是分析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即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需求的变动。

(2)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指整个曲线,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点。所以,需求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整条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表明需求增加;向左下方移动,表明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上一点向右下方移动,表明需求量增加;向左上方移动,表明需求量减少。

区别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是为了理论分析的需要而人为地作出的。在现实中实际上很难区分需求与需求量。

3、理解均衡价格的含义和形成。(自测P42)

答:

4.如何理解“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这个俗语。

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所以价格与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销售量减少的比率更大,造成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率更大,故总收益增加。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薄利多销这一现象。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所以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销售量减少的比率更小,故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率更小,造成总收益减少。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谷贱伤农这一现象。

5.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书P93~94)

答: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用来表示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

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6.分析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答:(1)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既定;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2)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PxQxPYQYM (1)

MU

PxxMUPYYMUm (2)

上述(1)式是限制条件。(2)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7、序数效用论如何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自测P82)

8.简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及其要点。

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研究的是生产中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不断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9.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书P153)

答:(1)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厂商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3)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生产会对厂商造成亏损,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

(4)只要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时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成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10.简述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答: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都是先递减后递增的。它们在图形上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相交之前,SMC小于SAC,SAC递减;在相交之后,SMC大于SAC,SAC递增;相交时,SMC等于SAC,此时SAC最低。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相交之前,SMC小于AVC,AVC递减;在相交之后,SMC大于AVC,AVC递增;相交时,SMC等于AVC,此时AVC最低。

1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书P199)

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线的供给曲线。

12.简述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书P264~266)

答:(1)含义

1)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特征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决定因素

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这里要研究的是物质资本。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13、凯恩斯是如何用总需求不足解释周期性失业存在的原因的?(自测P261)

14.用粘性工资理论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书P289)

答:(1)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短期内,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2)粘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企业根据预期的物价水平决定工人的工资。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的水平,即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上升了。工资的增加使企业实际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就业,减少生产,总供给

减少。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相反,如果以后实际的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折水平,即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工人的名义工资仍然不变,但实际工资水平却下降了。工资的减少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增加生产,总供给增加。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仍是同方向变动。

15.用利率效应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书P284~286)

答:(1)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2)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把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

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

16.简述乘数原理。

答:(1)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2)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之比就是乘数。如果以a1a。 1c

(3)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要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剑”。

17.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书P299)

答:(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相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2)技术进步会使一国经济潜力提高,这就体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随着长期限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也向右移动。这三条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新的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仍然不变。因此,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这说明从长期来看,提高经济潜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是至关重要的。

18.用紧缩性缺口分析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书P344~345)

答:(1)周期性失业又称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2)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19.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书P348~349)

答:(1)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2)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可以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相当稳定,或者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并不大。

(3)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无法正确预期的通货膨胀。此时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此这时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首先,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其次,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20、如何理解内在稳定器的含义和作用?(书P383)

21.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书P387~388)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

(2)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3)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是货币供给量,它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改变贴现率和改变准备率。

(4)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

(5)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22.简述财政政策的含义,内容及其运用。(书P382)

答:(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