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农村信用社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变化为例,从农村信用社流动性变化、经营效益、农村资金供求等方面分析近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农村信用社的实施效果,旨在为决策层提供翔实的信息资料,实现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目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农村信用社;实施效果;实证分析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5-0069-03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央行采取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为了解货币政策实施效应,我们对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系列紧缩性调控措施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影响较大。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历经10次调整,累计上调5.5%,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利率经过6次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达到4.14%,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到7.47%,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从对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调查情况看,货币政策累积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地减少了可用资金,流动性收紧明显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小步快跑”式的调整,冻结资金逐次增多,直接冻结全市农村信用社资金7.4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应缴存款准备金16.16亿元,有效地减少了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引起超额准备金、备付金余额的比率大幅下降,资金流动性得到了有效控制。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共有10个法人机构,截至2007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134.7亿元,超额准备金为1.6亿元,比年初减少1.3亿元,下降44.8%;备付金余额(不含法定存款准备金)15.8亿元,备付金率为11.73%,比年初减少1.22个百分点,下降9.4%。   从整体上看,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可用资金,流动性得到明显控制,但对单个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部分信用社已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情况。通过调查,全市10个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中,新蔡、正阳、泌阳县联社资金依然充足,目前备付金率分别为20.3%、19.5%和15.3%,而平舆、驿城区、遂平和汝南县联社备付金率分别为4.3%、6.4%、7.1%和8.3%,已不同程度地感到了资金紧张。据汝南县农村信用联社反映,该社已感到资金流动性困难,备付金余额已由年初的1.4亿元下降到0.9亿元,备付金率为8.3%,比年初下降了5.28个百分点,要保持日常业务营运,最低需要资金0.8亿元以上,备付资金仅能维持正常的支付结算。   (二)对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有限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缩小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97.4亿元,较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长20.7%,同比多增6.4亿元。农村信用社放贷冲动依然强烈,贷款总体规模增长较多,但增长的势头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下有所减缓。1至12月份,农村信用社贷款环比增长速度先扬后抑,总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4月份增长速度达到3.25%,5月份以后增速开始回落,7月份贷款增长率下降到0.39%,12月份出现负增长,下降2.18%。可以看出,通过连续加息等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信用社投放贷款产生了一定的压力,遏制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   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冲动依然强烈,引起贷款增长势头减缓的压力不完全来自紧缩性货币政策,还受制于贷款规模管制的压力。一是新增贷款超过全年计划投放数。2007年,全市农村信用社计划新增贷款14.3亿元,10月份实际新增贷款16.7亿元,已超出计划2.4亿元,实际新增贷款占比为116.8%,其中,遂平、驿城区、汝南、泌阳、西平县农村信用联社均超过了100%,遂平县信用联社达到259.8%,驿城区信用联社达202.6%。二是超过了存贷款比例规定的警戒线。全市农村信用联社中,上蔡、汝南、平舆、驿城区存贷比例超过75%的最高警戒线,其中驿城区信用联社存贷比达77.77%,超出2.77个百分点。   (三)降低了部分资产盈利能力,压缩了利润增长空间   经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全市农村信用社新增冻结资金7.4亿元,可用资金减少,限制了资产运用程度,相应减少了农村信用社的收益能力。按照农村信用联社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上浮100%的标准,实际可执行利率为14.94%,假设新增冻结资金7.4亿元全部运用出去并且能够按时收回,农村信用社可获取1.1亿元贷款利息收入,而按现行法定准备金利率1.89%计算,只能获得0.14亿元的收入,仅此就减少利息收入0.96亿元。同时,从理论上来说,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大于贷款利率调整的幅度,加大了筹集资金的成本,压缩了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增长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四)贷款结构得到改善,农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在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双重压力下,迫使农村信用社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压缩低收益和短期限资产配置,逐渐增大中长期贷款的比重。2007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中长期贷款与各项贷款之比为13.9%,比年初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年增长率为66%,同比增长100.8%。农村信用社为保持资产稳定性,控制流动性风险,增加了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资产结构相应得到改善。但从贷款总额和农业贷款的变化来看,农业贷款比重出现了相应减少的趋势。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75.5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增长15.4%,同比多增3.4亿元,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但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比年初下降了3.5个百分点,比同期下降了4.5个百分点。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下和信贷规模双重管制下,农村信用社为减轻资金头寸紧张的压力,不断压缩贷款增量,提高信贷资产价格,加大了支农贷款成本。相应减少了支农贷款的投放,加剧了信贷资金供需矛盾。从我们对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看,贷款利率执行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调整的次数和浮动幅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联社简单地以贷款期限按一定比例上浮,有些联社则按服务对象、行业、信用等级和贷款方式,制定不同的上浮比例,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均在基准利率的1.3~2.3倍之间,信贷资产价格总体水平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如驿城区信用联社为控制信贷规模快速

增长,于10月份第二次调整了贷款利率(3月份调整一次),一年期一般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调整前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倍为10.65‰,调整后上浮2.1倍为12.757%o,贷款利率上调2.1个百分点,超过了基准利率5次上调的累计幅度;而一般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上调的幅度更大,一般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前上浮2倍,调整后分别上浮2.2倍和2.3倍。通过提高贷款资产价格,加大了农户、企业贷款成本,部分农村信用联社基本停止了对企业发放贷款,在控制贷款增量的同时,相应减少了对农业贷款的支持力度。贷款满足程度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汝南县农户贷款满足率只有40%,比年初下降了近50%,基本不对企业发放贷款;驿城区农户贷款满足率为85%,个体工商户贷款满足率为40%至45%,企业贷款满足率只有15%到20%之间。   (五)存款增长速度减缓,农信社组织资金难度加大   在收紧流动性政策的背景下,居民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了从储蓄向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具备第三方存管和基金公司资产托管人资格,在同业竞争中劣势比较明显,部分储蓄存款流向商业银行,并通过商业银行流向股票、基金市场。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122.8亿元,同比少增1.2亿元,降幅为92%,在4月、7月、8月、10月四个月份出现了当月储蓄存款负增长的现象,六个月份出现同比少增的情况。股市、基金赚钱效应对储蓄资金有较大的吸引力。从储蓄存款当月负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出,正是股市、基金最为活跃的时候,而物价上涨引起的负利率水平扩大,使得居民在房市、股市的投资增加,分流了部分储蓄存款。另外,驻马店市受灾严重,夏、秋两季连降暴雨,积水成灾,农民收入减少。据汝南信用联社反映,汝南县由于水灾引起几个乡镇花生、玉米绝收,农民支出存款用于生产自救和小麦备播。再者,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居民消费价格增长速度,居民即期消费意愿增强,加大了组织资金的难度。   (六)对整体经营效益影响有限,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减少农村信用社利息收入,缩小了利润增长的空间,为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经营和盈利模式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近年来,在专项央行票据资金支持的引导下,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收息能力大大增强,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使农村信用社保持了较高的盈利增长水平。农村信用社为主动适应紧缩性调控政策,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方式,确定经营重点,扩大经营范围,提高资产质量,增强了抗御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基准利率上调后,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要高于基准存、贷款利差缩减的幅度,对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短期内呈现出同比大幅增长的态势。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实现盈利17897万元,同比增加9331万元,同比增长109.16%,1至12月份中,有5个月盈利水平同比增速超过100%。      二、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建议      央行出台的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流动性过剩的调控,从总体上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调控效果,但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如何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及其带来的资产价格膨胀等问题,依然是货币政策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要和其他政策配套实施   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高点,存款准备金率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仅靠收紧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并不能达到控制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目的,而且操作过于频繁,这种“小步快跑式”的调控方式降低了存款准备金使用效力,也对银行业特别是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通过6次加息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投资和投机需求,目前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有价无市”局面,买家对市场后期发展观望心态加重,房价呈现回落趋势。但连续的加息政策在流动性过剩依旧的情况下,很难改变目前石油与食品的供需状况,难以达到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同时,连续加息势必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美联储不断下调基准利率,使人民币与美元利差的大大缩小,弱化了加息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控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货币政策调控中,要把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调控效果。   (二)加大差别调控力度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从全国形势看,存在着信贷投放过快、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一直是当地经济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背景下,对其发展更加不利。因此建议,在加强存款准备金制度和贷款利率浮动差别调控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差别政策调控力度,面对区域性和结构性问题,在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体现差别金融调控的政策取向,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进入经济欠发达地区。   (三)鼓励和引导储蓄转向消费和投资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当前在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同时,应继续强化货币政策与财税、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的结构性调整措施,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消费信心,增强居民即期消费需求。同时,拓展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目前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金融工具十分有限,主要以选择国债、股票、基金、储蓄、保险等投资为主,使大量资金沉积在银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因此,要大力支持金融创新,加快推进QDII进程,投资国外资本市场,从而借助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疏导过剩的流动性。   (四)中小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加强流动性管理   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研究当前市场发展规律,提高对市场前景预测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研判能力,正确把握政策导向,坚持选择兼顾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的经营策略,采取多种渠道增加经营收入,控制“非农”贷款投放,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积极开发具有独特创意理财产品,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同时,要强化流动性管理,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使资产负债流动性相互协调匹配,放弃一味追求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做法,根据自身资金供求特点,将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贾 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