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年就业质量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 录

一、学校简介 ............................................................................................................................ 1

(一)办学历史 ....................................................... 1

(二)办学实力 ....................................................... 2

(三)发展前景 ....................................................... 4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 5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 5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 7

(三)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 7

(四)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 ........................................... 9

(五)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地区流向分类 ................................. 10

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 12

(一)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及反馈 ................................. 12

(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及反馈 ......................... 13

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 15

(一)落实三大工作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 15

(二)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提供不竭动力

.................................................................... 16

(三)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 17

(四)以评促建,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和层次 ......................... 18

五、就业工作的展望 .............................................................................................................. 19

(一)强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工作观念, 提高毕业生“就业力” ... 19

(二)积极开辟就业市场,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 19

(三)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 20

一、学校简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广东省属本科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

学校地处南方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茂名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江泽民同志曾两次来茂名视察并题词:“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茁壮成长。

(一)办学历史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4年在广州石牌创立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6年1月,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名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随后,学校先后改名为广东省石油学校、华南石油学院、广东石油学院、中南石油学院、广州石油学校。1965年9月学校迁往茂名市,改名为广东石油学校。1985年在保留广东石油学校的同时,成立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其后于1992年改名为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划转为广东省所属。2000年3月,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创办于1970年的广东茂名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茂名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5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历经历届师生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共为社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

会培养了12万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等大中型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并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办学实力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油化工资源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茂名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等一批省级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

学校现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系、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实验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20400多人。

2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学校现有教职工约11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共547人。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有一批教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各类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陈新滋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尚合院士、薛群基院士,中石化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50多人担任学校客座教授;8位“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及“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学校重点学科顾问。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面向国内外社会办学。成立了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63家董事单位组成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董事会,与其中的茂名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太原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20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法国高等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师学院、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国(境)外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外办学交流合作面拓展到亚、欧、美、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合作内容包括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和师生交流等,选拔学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3

生以“3+1”或“3+2”模式到境外合作院校留学。2013年学校成功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首批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于2014年7月到校。

(三)发展前景

“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深入实施“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规划建设单位,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本科院校。

4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共有毕业生6199名,其中本科生3775人,专科生2424人(详见表1)。

表1 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5

6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10日,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35%,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9.36% ,已就业人数 3751人,专科就业率为99.34%,已就业人数2408人。近年来,在毕业生总人数逐年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我校总体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见图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图1 2011—2013年总体就业率情况

(三)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69.01%)、国有企业(8.56%)和教育单位(8.69%);专科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是民营企业(57.65%)、教育单位(20.63%)、国有企业(7.24%)和升学(6.29%)(详见表2、图2)。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国有企业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分别有206人和321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教育单位以中、小学校为主,分别有328人和1279人;本科毕业生的升学高校

主要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暨南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7

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专科毕业生的升学高校主要有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湛江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

表2 毕业生就业签约的单位性质统计表

图2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图

8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四)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

表3 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统计表

图3 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构成图

如表3、图3所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有“教育/培训/咨询”,所占比例为29.55%,其中专科生所占比例高达53.67%,本科为14.07%;其次是“石油化工/石油生产”,所占比例为15.21%,本、专科比例分别为15.21%和15.22%;“零售批发/生活及商务服务”行业所占比例为10.31%,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9

本、专科比例分别为11.81%和7.96%;“IT/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所占比例为9.49%,本、专科比例分别为13.14%和3.80%;“房产/建筑建设与安装” 行业所占比例为8.52%,本、专科比例分别为11.58%和3.75%。

(五)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地区流向分类

表4 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地区流向统计表

图4 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地区构成图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92.16%),其中又以珠三角地区和茂名地区为主,广州地区所占比例为20.07%,深圳为12.58%,10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东莞为6.65%,佛山为6.95%,茂名为13.49%;省外地区仅为7.84%,其中专科在省外就业的比例只有2.03%,这与我校专科只面向广东省内招生有直接的关系。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1

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我校于2014年5月—7月期间,通过第三方调查平台,对2013

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成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62份,样本数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81%,样本范围涵盖本、专科所有专业的毕业生。

(一)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及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为95.07%,对目前工作最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专业对口、人际关系融洽、单位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环境、单位性质和规模等(见图5)。

图5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最满意的地方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我校在调查问卷中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收到的用人单位录用通知数量”进行了调查。毕业生收到的录用通知数越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越高,就业能力越强。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仅收到1份录用通知的比例为22.02%,2份的比例为18.65%,3份及以上的比例高达69.33%。

12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图6 毕业生应聘过程中收到的录用通知数量

(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及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为91.58%。在对毕业生进行“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的调查显示(见图7),有52.71% 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多提供社会实践、实习机会”,20.28%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多提供就业信息”,18.41%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多组织校内人才招聘会”,5.96%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网络建设”,2.65%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多请就业专家做专题讲座”。

图7 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3

在对毕业生进行“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你认为学校最应该改进的地方”的调查显示(见图8),有58.06% 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11.6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10.7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高就业服务水平”,10.3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调整专业配置”,9.2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高教学水平”。

图8 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认为学校最应该改进的地方

14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一)落实三大工作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一把手”机制

学校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重视和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每年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学校分别与院(系)党政负责人签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院(系)“一把手”重视抓好本院(系)的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积极发动,明确分工,主动推进就业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2、加强就业工作考核,强化校院互动,落实全员参与机制

学校构建了“学校统筹,院(系)主体,各方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了院(系)抓就业的主体地位与功能。学校坚持开展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活动,调动了全校上下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3年,评选出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3个,达标单位11个和先进个人21人,并对14名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授予“推荐毕业生就业单项奖”,奖金达3.5万元。

3、重视 “双困”毕业生就业,落实就业帮扶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双困”(就业困难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双困”毕业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档案库,材料编印成册,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创造条件逐个落实就业。为家庭特别困难且未就业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切实解决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实际问题。2009-2012年,学校共为1048名家庭困难未就业毕业生发放了300元/人的求职补贴31.44万元。2013年,学校充分贯彻落实财政部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5

《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成功为207名2013届未就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申请到每人5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共计10.35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提供不竭动力

1.完善教育与培训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

在组织好“就业三课”教学的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教学竞赛、讲座、报告和培训班等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2013年,我校首次开设了“创业基础”公选课, 3000多名在校本科生选修了该课程。2013年,我校与茂名市人社局合作开展大学生SYB创业教育,对3000多名学生进行SYB创业培训。同时,有61名2013届毕业生成功申请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2.抓好就业市场培育与开拓,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广阔平台

2013年,学校组织了多支教职工队伍到海南、福建、广西及省内各地联系用人单位近50家,其中包括中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中石化福建炼化、中石化海南炼化、羽博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石化有限公司、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我校毕业生带回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与多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2013年3月,我校举办了2013届毕业生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参会企业达148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2013年,我校主动邀请企业进校举行专场供需见面会,累计超过20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形成了校园招聘的常态化,为毕业生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就业渠道。2013年,我校就业服务网发布招聘信息2186条,提16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供就业岗位约35000多个,供需比约为1:5.6。

学校重视规划和加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已与14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基地囊括了茂名石化公司、中海油惠州基地公司、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广州东芝白云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以及碧桂园集团等知名企业。2014年5月4日,我校与化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签订《筹建100个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协议》,进一步为毕业生拓展了就业创业平台。

3、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功能,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信息平台

就业服务网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网上宣传政策、指导就业,就业网上咨询以及就业信息发布等功能。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加强了学校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人才市场的沟通和信息互通。2013年我校就业服务网全年的网站点击率达20多万人次,影响力与日俱增。2013年10月,我校成功申请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平台账号:广石化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微信号:gduptbys),每天给关注该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发送通知公告、就业信息、招聘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教育等内容的图文信息,深受大学生欢迎。

(三)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创业教学水平,学校选派了6名教师参加国家创业咨询师的培训,并全部获得国家三级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有1名老师通过考核成为了该工种的考评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研究,2013年,共发表了10多篇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论文,并有2人获得了三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7

课题。我校赖新华老师参加首届广东省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暨指导学生创业实训大赛,荣获一等奖;并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全国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第七名)的好成绩,被大赛的承办单位北京华普亿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聘为特约讲师。

(四)以评促建,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和层次

2013年12月11日,广东省教育厅委派的省高校就业工作督查专家组对我校开展就业工作现场督查工作。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察看场地、查阅支撑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环节对我校就业工作开展全面督查。专家组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校在本次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中荣获优秀。

18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五、就业工作的展望

(一)强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工作观念, 提高毕业生“就业力”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已实现了由过去的简单强调员工数量补充,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更加强调能力。因此,从根本上说,就业工作部门为毕业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一种就业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好业的可靠保证。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以及学校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校要树立和强化以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就业工作观,把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开展就业工作的根本着眼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全面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积极开辟就业市场,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要从大力拓展就业渠道着手,力求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就业信息导航,增加成功就业的机会。一是要继续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既要积极请进来,又要主动走出去,深入各行各业拓渠道、挖信息、找岗位,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广开就业渠道。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各院(系)要把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从用人单位中挑选有实力、有用人意向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见习基地,以拓宽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渠道和平台。三是要切实发挥好专业教师的作用,让就业工作紧密贴近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不断拓展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19

就业新兴市场。

(三)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是岗位的创造者。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种体现。接下来,我校要加强与茂名市人社局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为我校青年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孵化基地争取相应的优惠配套措施;要争取各地商会或企业家协会支持,为我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孵化项目;在校内,通过组建青年创业公益导师团,聘请创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家等担任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宣传教育和指导服务。此外,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 崇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