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V20**年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

编 制 人:蔡尊煌、魏接峰、王庭国、官飞、罗兴军 编制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 编制日期:2012年8月10日 审 核 人:魏接峰、邓立 专业负责人:蔡尊煌 系部主任:谢金生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前 言

立足楼宇智能化行业,紧紧围绕楼宇智能化强省建设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产业主题,以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福建省“十二五”楼宇智能化发展规划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楼宇智能化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以培养既了解楼宇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在网络施工与智能化建设、自动控制、楼宇安防、楼宇消防开发等方面为楼宇智能化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和海西经济建设的智能楼宇设计公司、计算机网络开发公司、物联网公司、各类企事业等行业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福建昆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福建省楼宇智能化信息中心、南平市楼宇智能化信息中心、福建国脉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闽冠科技智能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创立“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融“做、学、用”于教学全过程,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入福建新大陆集团、福建国脉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锐捷网络、中国移动公司等知名企业和楼宇智能化信息技术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与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及共享教学资源库;共同打造一支具有“双师” 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满足培养楼宇信息化行业高技能人才要求的“校中厂”、“校联厂”、“厂中校”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领先的省级骨干专业。

在外部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及内部系统化研究与实践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宏观的专业建设到微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改革。现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其核心内容是:

1、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立体化”专业调研,科学进行专业及人才培养日标定位; 2、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创立“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3、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4、学习与工作环境合一,构建“校中厂”一体化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校企共同打造“厂中校”的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本方案由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福建国脉科有限公司、

福建昆仑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编写。主体部分由蔡尊煌、魏接峰、王庭国、官飞编写,附件部分由蔡尊煌、魏接峰、王庭国、邓立、柳佳、官飞、华建祥、叶新颖编写,课程标准部分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写。

本方案聘请福建昆仑科技有限公司的魏接峰和福建新大陆集团邓立等高级工程师担任主审,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目 录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 - 1 - 二、专业定位 ................................................................................................................................... - 1 -

(一)职业面向 .............................................................................................................................. - 1 - (二)岗位面向 .............................................................................................................................. - 1 - (三)职业能力分析 ...................................................................................................................... - 1 -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 - 2 -

(一)人才培养目标 ...................................................................................................................... - 2 - (二)人才培养规格 ...................................................................................................................... - 2 - (三)职业资格证书 ...................................................................................................................... - 3 -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 ....................................................................................................................... - 3 -

(一)学习年限 .............................................................................................................................. - 3 - (二)招生对象 .............................................................................................................................. - 3 -

五、学时和学分要求 ....................................................................................................................... - 4 - 六、课程设置 ................................................................................................................................... - 4 -

(一)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 - 4 - (二)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 - 5 - (三)职业拓展领域课程 ............................................................................................................ - 12 -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 - 15 -

(一)教学时间分配 .................................................................................................................... - 15 -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 ............................................................................................................ - 15 - (三)独立实训项目安排 ................................................................................................................. 19

八、教学保障条件 ............................................................................................................................. 20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20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 22 (三)机制制度保障 ......................................................................................................................... 23

九、考核与评价 ................................................................................................................................. 26 附件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28 附件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报告 .................... 33 附件3:基于“平台+岗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 4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404 二、专业定位 (一)职业面向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已任、以行业为依托的要求,依据专业调研与分析,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为:依托在福建省内有相当业务量的福建昆仑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辉跃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电智能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施工及工程管理企业,以网络智能化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服务海西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主要面向海西城市化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一线,能够胜任智能化管理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二)岗位面向

主要工作岗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员、楼宇弱电系统设计师、智能化安装工程师。次要工作岗位:智能化弱电设备施工与安装调试人员、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电气、消防、安防、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子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工作;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安防、监控、消防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在建筑施工安装企业从事楼宇自动化及其弱电系统的工程技术管理、设备安装工作;在智能楼宇产品生产专业公司从事性能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楼宇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修)和改造工作。相关的岗位包括电气系统管理技术员、电气系统设计助理、楼宇自控工程技术员、安防工程技术员、工程技术文控员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面向智能建筑行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掌握从事智能楼宇弱电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从事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规划实施、综合布线、设备安装调试、楼宇自控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电气、消防、安防、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子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工作;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安防、监控、消防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在建筑施工安装企业从事楼宇自动化及其弱电系统的工程技术管理、设备安装工作;在智能楼宇产品生产专业公司从事性能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楼宇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修)、和改造工作。相关的岗位包括电气系统管理技术员、电气系统设计助理、楼宇自控工程技术员、安防工程技术员、工程技术文控员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1)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及设备英文资料说明书的能力; (2)能应用智能化自控组态软件;

(3)能智维护能化系统集成软件;

(4)能够进行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

(5)会阅读楼宇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说明书,能进行有关资料整理、文档编写的能力; (6)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及使用工程仿真软件; (7)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 (8)有自学和创新能力;

(9)要取得相应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2)能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能制定工作计划;

(5)能查阅工程资料和参考文献。 3.社会能力

(1)能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 (2)能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能有敬业精神和开拓发展的创新精神;

(4)能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5)能有良好的法律、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职业资格证书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习年限

学期年限三年。 (二)招生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或更高学历者。

五、学时和学分要求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职业自我发展能力的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学时:48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修养;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参考学时:64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观察、分析和科学处理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3、体育(参考学时:72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体育锻炼运动知识、技术与技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组标准。 4、大学英语(参考学时:116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能够阅读英文文件资料。

课程目标: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标准。 5、计算机基础与操作(参考学时:56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系统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操作,以及计算机常用软件安装、信息数据处理技能。

课程目标:达到计算机一级标准。 6、形势与政策(参考学时:48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忠于社会主义祖国。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7、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参考学时:36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8、应用数学(参考学时:52学时)

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应用数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熟练进行数学运算。 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合格。 (二)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的知识点由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职业拓展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七、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学时间分配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

16

17

18

(三)独立实训项目安排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独立实训项目安排表

八、教学保障条件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标准

(1)有较高的师德素质: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所教专业,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

(2)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和职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系统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悉任教专业技能操作,对任教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任教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策划、协调和把关作用。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应有一年以上与任教专业相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经历,或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累计时间达到一年以上。

(4)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从事本专业教学四年以上,胜任本专业2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效果好;在专业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所教学生在校内外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参与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研究。

(5)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广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有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应在三年内参加过一次以上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有较强的市场就业、职业岗位用人标准的调研、分析能力,每年有一篇以上的市场调研报告,根据就

业市场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

(6)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对本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进行示范和指导,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1次以上。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教研教改、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本专业最新成果专题辅导报告,讲座1次以上。

2、骨干教师标准

(1)有较高的师德素质: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所教专业,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

(2)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和职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系统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悉任教专业技能操作,对任教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任教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策划、协调和把关作用。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累计时间达到一年以上。

(4)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从事本专业教学2年以上,胜任本专业2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效果好;在专业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所教学生在校内外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参与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在每三年内参与校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1项以上,有教研教改成果,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篇以上。

(5)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广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有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6)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对本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进行示范和指导,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1次以上,教案在校园网上发布,实现资源共享。

本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如下表: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表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1. 校内实训基地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三)机制制度保障

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智能楼宇设计工作室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将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企业订单)引入校园,进行归纳、整理、优化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库和案例库。通过智能化综合布线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平台,组织项目教学与项目开发活动,实施产学结合技能训练。通过工作室协调相关企业,将学生带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组织保障

(1)智能化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 任:谢金生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主任 副教授 副主任:魏接峰 福建昆仑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成 员:蔡尊煌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秘书长)

官 飞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师

华建祥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邓 立 福建新大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罗兴军 南平楼宇智能化信息中心主任 高级工程师

(2)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

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能工巧匠组成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在多层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动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5个要素,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融入职业资格和行业技术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开发贴近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技能考核标准及配套教

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与实际岗位能力的紧密对接,实现从教学培养转向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3)建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工作站

在校内建设由福建昆仑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鸿达电子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南平分公司等企业参与的1个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工作站。企业专家工作站站长由企业专家担任,成员由企业和学院分别指派3~4人组成。

依托企业专家工作站,积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双师结构与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就业、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和承担、横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顶岗实习、员工培训等工作,同时通过深层次、多元化的合作,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具体的企业工作项目置于教学项目之中,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4)建设专业教师工作站

在福建鸿达电子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昆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南平分公司,分别设立的3个专业教师工作站。教师工作站站长由专业教师担任,成员由企业和学院分别指派2~3人组成。其主要任务为:联系学生开展生产实训、承担技术研发和科技推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和双师型教师等任务。学生通过到这些企事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提前融入企业文化圈,使企业精神、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从而形成在企业环境下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新机制。

3、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保障

(1)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运行,学校制订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关于教学日常管理的《教师工作规范》、《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关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实习实训工作管理规定》等;关于教师管理的《专任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学生管理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认定处理办法》等。

(2)顶岗实习制度。顶岗实训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校内教学组织而言,更需规范和管理。为此,学校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评办法》和一系列的作业文件,包括:《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实习单位用)》、《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校内指导老师用)》、《实习周志》、《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学生顶岗实习检查情况记录表》、《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函》、《学生自主顶岗实习申请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鉴定表》、《学生顶岗实习汇报交流记录表》、《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汇总表》、《学生顶岗实习汇总表》、

《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以这些作业文件指导顶岗实习全过程,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3)完善校企人才“共育”合作制度。实施《系主任与企业厂长(经理)联系制度》和《教研室主任与车间主任联系制度》等制度,学院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在职业岗位需求、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技能考核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及配套教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紧密对接。

(4)健全专业与企业共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考核体系。积极引入行业与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有关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文件,形成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资深工程师组成的“三合一”教学团队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教学、社会服务和学生职业指导的激励机制。

(5)建立专业与企业“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根据学院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严格兼职教师的选聘和规范管理,合作企业定期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参与教学,接受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业务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研发服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育机制。

(6)制定专业与企业“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依据学院《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制定本专业相应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使校内实训基地达到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将专业核心技能等企业生产管理要素融入实训内容,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同时围绕职业能力和素养训练、引入国家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制定能力培养标准,研发专业技术岗位群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编写完成5个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手册;并参照有关管理体系,对实训中心人、财、物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益,形成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九、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成绩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应体现:能力本位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考核方式应体现:“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综合评价,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

评价主体应体现:从过去校内评价、学校教师单一评价方式,转向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开放式评价。

1.公共基础课采用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环节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

合,综合评定成绩;

2.其他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核心课采用现场口试、实训报告、观察记载表格、实习总结、考勤情况、劳动态度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现场考核,由教师、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形成“过程+目标”的考核评价方法。两项考核中任何一项不及格,均判为本门课程不及格。

3.顶岗实习:以企业考核为主,学院考核为辅。

(1)校企双重考核学生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其中学生能否上岗就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企业考核占总成绩的60%,若此项成绩不合格,顶岗实习总成绩不合格;

(2)学习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以学院考核为主,企业考核为辅。

(二)、毕业条件

十、其他说明

1、本人才培养方案由自动化工程系与福建鸿达电子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昆仑科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等联合开发。

2、主要撰稿人:蔡尊煌、魏接峰、王庭国、官飞、罗兴军

3、完成时间:2012.8

附件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调研报告

附件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报告

附件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附件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调研

(一)行业发展背景

在福建省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工业化、现代化和居住智能化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福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人们对办公与居住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智能大厦与智能小区飞速发展,尤其是厦门特区,楼宇的智能化系统已相当普及,直接拉动了对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运行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专业人员的需求。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最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专业,由于该专业涉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楼宇智能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建筑基础等多种专业知识,且这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日新月异,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导致目前该专业人才稀缺,福建大中型城市建立了许多智能化小区,但是,由于维护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大量的智能化小区的智能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急需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新兴的从事智能楼宇方面企业脱颖而出,他们最需要从事安装、维修、销售的楼宇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型人才,但从企业招聘的情况看,该专业的人才严重不足,每年大约只能招到计划数的30%。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这个专业旨在培养从事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能源和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及大型物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建筑、机械、热工、电工电子和楼宇智能应用等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如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造与性能、测试技术、调试方法、运行和维护等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智能化楼宇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能力。

高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滞后,对楼宇职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较晚,最近几年才意识到这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不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设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十分有必要,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多培养该专业技术人才。

福建省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省内经济产业规模最大、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和影响面最广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楼宇智能及网络、移动通信和数字视听三大产业链。福建省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第8位,网络系统集成产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9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逐步深化。

目前,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非常大,是典型的朝阳产业。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Research)预测,10年内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技术将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据福建省信息化局关于《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闽政办〔2010〕142 号》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推进物联网研发及应用,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物联网企业,打造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实施“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物联网应用领域包括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等。到 2012 年,争取福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人才已经成为我省未来10年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近年台湾信息服务业迅速向大陆转移,福建省已成为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福厦沿海地区成为全国台商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的集聚地,形成了海峡两岸信息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产业格局。未来几年福建省将加快推进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楼宇智能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移动通信产品也将进行升级换代。较好的产业发展大环境为福建省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未来几年福建省将加快推进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楼宇智能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移动通信产品也将进行升级换代。预计到2010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省GDP15%以上;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20%以上。

因此,我院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依托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楼宇智能应用与开发能力。在网络施工与网站建设、多媒体应用、软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等方面为福建省楼宇智能化行业和海西建设的网站设计公司、楼宇智能网络开发公司、楼宇智能软件公司、各类企事业等单位培养特色人才,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比较长期稳定的社会需求。是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

(二)人才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看好

按照《中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蓝皮书(1996-2007)》(试行),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1990-1995)、规范阶段(1996-2000)、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等三个阶段。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占到5-8%,有的达到10%。2006年建筑智能化工程产值达到600亿元左右,并且每年以100亿元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事智能建筑工程(消防、安防、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电子工程、机电安装、物业管理)相关企业共计17400多家。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及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家信息化、城市数字化、加入WTO、申奥成功、世博会申请成功、振兴东三省、西北大开发,特别是数字城市的发展,使我国智能建筑的市场容量迅速发展。在福建省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们对办公与居住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智能大厦与智能小区飞速发展,尤其是处于沿海带的大中城市,楼宇的智能化系统已相当普及。福州和厦门尤为突出。2009 年2 月17 日《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印发,目前各地小区智能化的系统配置基本按《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系统配置,这时的智能小区已基本走向成熟。这直接拉动了对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运行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专业人员的需求。

在福建省经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等重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更多的福建本土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福建省基础人才多,实用型人才缺乏,如何适应人才的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为福建经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资源保障,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行业背景

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领域,建筑类型包括民用建筑和通用工业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和住宅建筑,其中住宅建筑又称居住建筑,其余的建筑合称公共建筑。每种建筑类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均包含了智能化集成系统(IIS)、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机房工程(EEEP) 六个系统,但包含的子系统可能有些不同。

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指的是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全面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服务。通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科技功能,以及提升建筑物的应用价值等。

建筑智能行业发展潜力极大,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国为70%,日本为60%,而中国,2006年仅为10%左右, 2012年有望提升至33%左右。

图一 智能建筑面积与新增建筑面积之比

2.楼宇智能应用人才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岗位人才需求

一是信息是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信息化是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的关键,智能家居,智能大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平台越来越快,无线楼宇智能化也发展迅速。新开发的楼宇都需要智能化楼宇方面的人才,智能化楼宇在节能环保,安全方便,为人类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享受。智能化楼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楼宇系统设计人才。

二是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的需求。物联网是新一代的网络技术应用,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1]、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 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据福建省信息化局关于《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闽政办〔2010〕142 号》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推进物联网研发及应用,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物联网企业,打造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实施“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物联网应用领域包括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等。到 2012 年,争取福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人才已经成为我省未来10年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2)楼宇智能化技术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人才需求

大量的新建的楼宇都需要安装对讲门禁系统,消防安防系统,智能照明,智能灯光等系统,旧的楼宇也存在智能化改造也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完成智能化楼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才。

(3)软硬件销售岗位人才需求

智能化楼宇的设备较新,采用大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需要专业的人才完成培训和销售工作。

3.楼宇智能化行业仍是新兴热门行业

中华英才网发布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与楼宇应用相关的就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楼宇智能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发布职位

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4.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信息与数学已渐渐渗透到各种科学领域,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数字化和各类资源的数字化研究和应用中,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因素。我国从事楼宇智能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楼宇智能专门人才。

基于上述人才需求分析,大力发展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海西绿色经济产业建设、低碳环保经济建设、现代楼宇智能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从事现代楼宇智能化产业的楼宇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施工、楼宇智能化三维立体仿真库设计与实现等工作岗位的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行业特色人才,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三)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立体化、多途径” 的专业调研,对“海西”区域乃至楼宇智能化应用技术人员职业的分析,该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才主要涉网络工程技术应用、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动慢设计与多媒体应用等领域, 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该岗位群人才熟悉楼宇智能化方面的产品,具备管理与维护楼宇布线,监控、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等技能。具体职业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详见表 2-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附件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报告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基于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精神,在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海西区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企业专家访谈和学生智力特点分析为逻辑起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和师资队伍支撑条件及其改进与完善方案,最后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 2-1 所示)。

图1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示意图

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1.政策依据(教高[2006]16 号文件)

(1) 人才培养目标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岗位群主要包括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该岗位群人才熟悉楼宇智能化方面的产品,具备管理与维护楼宇布线,监控、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等技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可确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物业管理公司、楼宇机电设备专业化服务公司、综合布线工程公司、消防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小区智能化等工程公司以及其它与楼宇机电设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维护及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应把握培养人才的定位,可将楼宇职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楼

宇智能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楼宇智能化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人才培养途径

1.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

由于该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必须保证有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更注重能力的的培养,因此,要强化实践课程。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注重专业技能,勇于开设新课。

2. 形成以培养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学习更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重点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楼宇智能化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理论课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践课较强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3. 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

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必要的实践教学,学生也可利用实训基地进行创新,活跃第二课堂。

4. 形成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和企业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强产教研结合,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和培训,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也可以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

5. 具备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引进专业对口的有丰富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强调“双师型”队伍建设。

6. 具有科学规范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制度

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和学习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教学评价方法。

7.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 “ 双证书 ” 教育

学生毕业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之外,还必须获得至少一个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例如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中级证,智能楼宇管理师证,楼宇智能辅助设计中级证(建筑类)。

2.楼宇智能化行业和海西区域企业环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随着我省信息化行业和海西地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大量的企业分散着大量的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岗位。我省楼宇智能化公司较多,系统集成企业规模一般在 20人到40 人之间,总体而言,这些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很大,但是每个企业可供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尽管如此,随着楼宇智化的普及深入,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楼琮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以骨干企业为主导、联合其它相关企业,搭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

3.人才需求特点

由于规模较小,就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业务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的发展阶段。楼宇智能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对小企业开展网络技术服务仍是网络集成企业的业务主流,但是随着融合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网络智能化技术普及,企业对楼宇智能应用专业职业技术的要求向多技术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企业的业务定位不同,不同的企业的岗位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楼宇智能化行业和海西地区楼宇智能化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明显趋于多方向、个性化的特点。

4.学生智力特点

本专业的学生主体是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同时经验证明,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身体—动觉智力”,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实践为中心,引导学生循序向上,逐步发展。

5.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主要是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 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单项技术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基础上。在培养途径上,首先学会典型的单项技术,再进行课程综合任务训练,然后再在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

6.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状况

通过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和毕业生成长状况调查, 本专业毕业生成长经历一线从事技术管理的技术员到技术骨干进而成为企业部门以上主管或项目经理三个发展阶段。 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本专业合理可行的目标定位为企业部门以上主管或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的比例为 63.5%,而且 57%的毕业生通过 3-5 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很明显,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既具有扎实楼宇智能技术相关的专业技能又有必备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1.“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

基于”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实现“一专多能”培养目标,实现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相统一,为工学结合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构建一个良好的高职教育平台。所谓”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楼宇智能化工作室等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将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企业订单)引入校园,进行归纳、整理、优化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库和案例库;通过网络技术实训中心、楼宇智能化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室、PLC与单片机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平台,组织项目教学与项目开发活动,实施产学结合技能训练;通过工作室协调相关企业,将学生带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基于职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及实施工学结合、个性化教育等培养方式的理念。适应性教育要求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满足整个职业生涯因社会经济发展或转岗而需要;岗位针对性教育要求高职毕业生能较快适应岗位或岗位群工作的需要,“一专多能”教育是指学生在学习一个主要岗位的技术技能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若干辅助岗位,从而也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平台,如图2-2所示。

图2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对应职业发展层次,按照“认知递进、技能提高、职业提升、兼顾个性、对接订单”的原则,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按照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实施分层递进式培养(如图 2-3 所示)。 在基本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对应本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入职阶段, 教学围绕着涉及知识相对简单、学习任务难度和复杂度较低的平台模块职业任务展开;第二阶段以各种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应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其涉及的技术面和技术难度较大,是培养学生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阶段;第三阶段对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企业

个性化需求,按照“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员、楼宇弱电系统设计岗位,智能化系统安装”三个方向或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实施职业拓展性能力培养。 基本职业

能力培养 职业岗位平台模块(职业基础课)

楼宇自控设备的编程与实施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监控组态软件编制与实施

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

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岗位 楼宇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智能化综合布线 楼宇供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楼宇弱电系统设计

岗位

对接学生个性化发展 中央空调系统安装与维护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智能化楼宇工程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 智能化系统安装岗位 对接企业

个性需求 企 业 订 单 职业核心 能力培养 职业拓展 能力培养

图3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示意图

2.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途径

(1) 打造“纵横结合”的校企合作平台。福建昆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南平分公司、福建省楼宇智能化信息中心、南平市楼宇智能化信息中心、福建国脉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闽冠科技智能有限公司等长期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直接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考核,定期派资深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参与教学工作,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开展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教育。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在校内进行技术强化训练,在校外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进行跟班实习,承担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环节。形成以校企合作的产品业务为纽带的“学校—企业—终端客户”纵向一条线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横向上,依托学院董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工作站、教师工作站、南平市信息协会等,与企业共同联合面广、量多、规模小的 IT企业或企业信息部门,组建“校企合作联合体”,并以此联合体为平台,建立多家学生跟班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利用教学与培训的优势资源,较迅速地获取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消化并推广企业的新技术,为企业“量身定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才到企业进行岗位的近距离对接;企业提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知实习、跟班实习与顶岗实习,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

图 4 校企合作“联合体”运作模式

(2) 以实际开发项目为载体,从纵深两个方向逐步进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将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企业订单)引入校园,进行归纳、整理、优化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库和案例库。通过校内实训平台,组织项目教学与项目开发活动,实施产学结合技能训练。两个方向进阶是指:一是在学习过程的时间维度进行能力进阶,在把项目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二是从项目本身的深度进阶,从部分项目到完全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详细设计以及规划文档编制的全流程职业技能。

3.“两类课程、三级实习、四级训练”递进式职业能力训练

两类课程:按照侧重点不同将课程分为职业技能课和岗位技能任务课。职业技能课对应典型工作任务,以融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培养目标,引入典型职业情境,实施项目教学;作为职业任务课的学习基础,职业技能课以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主要目标,实施任务教学。

图 5 “分层分级递进式”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示意图

三级实习: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行三级实习模式。分别在第1-3学期安排 3 周的单项技能实习;第4学期与第5学期安排 5周综合技能训练和6周岗位技能训练;第六学期安排6 个月的顶岗实习,使学生逐步与职业岗位对接。

四级训练:实施“单项技能→课程综合→岗位技能→职业强化”实施四级递进式职业训练。将技术技能课划分为两个教学环节:首先,将职业技术技能典型化若干单项技术,以技能掌握为主要目标,实施单体技术训练,然后利用 3-4 周时间综合应用本课程单体技术,完成一项课程综合技术训练任务。第四级训练对应职业任务课,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职业情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实施职业任务项目训练。最后按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按照实际的职业环境进行职业强化训练。

4.按照“封闭→开放→设计导向”递进的方式,实施一体化的任务式教学

对应“单项技能→课程综合→岗位技能→职业强化”四级训练,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利用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不同,按照“封闭→开放→设计导向”三种类型递进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达到学生“会学习、能做事”的目的(如图 2-6所示)。

图6 “封闭→开放→设计导向”递进式一体化任务式教学设计示意图

四、“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实施及效果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特点不同,横向上划分为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岗位模块;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楼宇智能应用技术相关岗位的职业发展层次,以培养助理楼宇工程师、中级楼宇工程师、高级楼宇工程师等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纵向上分层次、分阶段组织教学。

“工作室+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中实施,学生满意度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保持在100%,录取分数线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学生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12年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参加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得第“3名(二等奖)”好成绩。

附件3:基于“平台+岗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平台+岗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来源于职业岗位而高于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整体化职业资格研究以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在企业运营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对工作进行整体化分析,构建基于“平台+岗位”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内容改革。

图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多方位与调研与企业实践专家的论证,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能够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岗位群主要包括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该岗位群人才熟悉楼宇智能化方面的产品,具备管理与维护楼宇布线,监控、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等技能等。

表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三、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结构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形成了既有普适性又有鲜明服务楼宇智能化行业企业和“海西”信息化建设特色的课程体系。

1.职业平台课

以单项技术技能掌握和运用为目标,认知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知识与技术,在

工程数学、微机组装与维护、电工电子技术、CAD制图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取从事职业工作必要的技术与技能。

2.职业岗位课

以“会学习、能工作”为目标,综合运用单体技术技能,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根据典型工作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量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在学习中学会工作,真正体会真实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

四、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设计

1.以成果为导向实施教学过程

如图2-9所示,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引出学习任务场景,然后明确学习任务应提交的学习成果,并规定学习成果的质量要求和完成学习成果的过程要求,然后以此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

图3以成果为导向实施教学过程

2.单项技术技能训练教学设计

按照“基本任务→拓展任务→课业任务”线路图,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按照七个步骤实施单项技术技能训练(如图 2-10 所示)。

图 4 单项技能训练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描述如下:

①简单任务引入:覆盖基本技能技术引入基本技术技能任务→②任务分析:引出相关知识和技术,确定任务实施方案→③相关技术讲解:讲解相关知识与典型技术→④任务实施:讲解实施 过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⑤评价与引导:对上述简单任务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进行问题探究 →⑥任务拓展性重构: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实施拓展性任务→⑦任务课业引导:编制任务说明书,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典型技术技能任务。

3.职业任务综合训练和职业强化综合训练教学设计

在职业任务课中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教学。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的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强调学生如何学:选题多为真实,鼓励学生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自己制定方案、自主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大量信息、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并进行归纳、分析。以课业文本的形式引导学生 尽量自主性学习,完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团队协作、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一体,实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如图 2-11 所示。

图 5 基于工作过程职业任务课教学设计

4.顶岗实习教学设计

(1)综合实习设计

依托与企业公司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两个对外服务平台, 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进行跟班实习,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岗位群主要包括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安装、调试、工程预算、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该岗位群人才熟悉楼宇智能化方面的产品,具备管理与维护楼宇布线,监控、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等技能等环节。在综合实习过程中,依据《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管理规定(试行)(闽林院〔2011〕184号)》、《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评办法(试行)(闽林院〔2012〕75号)》进行考核,如遇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将问题提交给企业客服总部技术管理人员。综合实习过程发生的相关旅差费、误餐补贴费按《校企合作协议》从技术服务费中支出。综合实习从事技术服务结束后,学生应该填写《实习报告》,带队教师或工程师应该填写《学生实习情况简报》,并请客户填写《现场支持用户反馈表》提交系方与企业。

通过跟班实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敬业精神,敬业习惯养成,感受企业文化,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2)顶岗实习设计

制定系级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实施“双方管理、三方审定、三元评价”,确保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创 新意识、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学生顶岗实习设计如图 2-12 所示。

图 6 两方管理、三方审定、三元评价”的顶岗实习教学设计

五、教学制度与条件建设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快专业教学改革,突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开放的专业教学平台,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协同发展的机制。 校企先后共建了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校企人才“共育”合作制度、专业与企业共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考核体系、专业与企业“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专业与企业“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等制度。同时围绕

职业能力和素养训练、引入国家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制定能力培养标准,研发专业技术岗位群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编写完成5个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手册;并参照有关管理体系,对实训中心人、财、物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益,形成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