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298‘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4期worldJoumal

0f

Int89raledTraditional∞dwestem

Medicine2009,V。1.4。No.4

・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王朝强王艳杰黄泳沈琴邱建忠

【关键词l脑卒中;抑郁/抑郁症;针灸治疗;抗抑郁治疗脑卒中是目前人类死亡率最高三大类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相对于静息性卒中而言)后引发的抑郁症,表现为忧伤或郁闷,情绪低落,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负面情绪反应…。PsD必须有脑卒中这个前提,同时又必须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根据国内外报道,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14%一79%,多在35%一45%之间旧。3J。目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以及论述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现对PSD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一、发病机制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关于PSD的机制研究较多,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尽相同。

1.PSD西医发病机制: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西医研究多集中于遗传、生物学因素、神经内分泌、梗死的部位、性别、年龄等方面的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假

说:①神经一内分泌学说脑卒中病变部位影响到纹

状体一苍白球一丘脑一皮质回路或者引起去甲肾上腺素、5一HT内分泌的变化均可能引起卒中后抑郁状态。李献军等【4】认为PsD患者其抑郁程度与脑卒中病变部位密切相关。Robinson"。也提出大脑损害的部位是决定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抑郁的重要的因素,据神经生理和神经解剖知识可知道人体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神经节到达额叶皮层,当脑卒中患者其颅内病变累及上述部位时,可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一羟色胺能神经的传导通路,导致上述两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下降而发生了抑郁。多数学者认为,优势半球病变和额叶近端损害可导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巾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通讯作者:王朝强,Email:nfhy@nnnu.com

万 

方数据致PsD的发生,而Singh和C硼ion有不同的意

见旧。7。,由此可见,PSD与脑损伤部位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尚处于进一步研究的阶段,还没有较一致的

结论。②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学说:陈敬‘8通过研究

发现低龄和高龄(小于50岁和大于65岁)PSD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原因可能为年龄低的患者多为家庭的支柱,由于此病导致职业、地位的丧失、经济来源无保证,而易出现抑郁。65岁以上的患者,因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功能减退,脑内单胺氧化酶水平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其承受和缓冲躯体精神创伤的能力下降,神经功能缺损,生活状态改变和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症状。文化程度高者PsD的发生则多可能与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丰富、平素从事脑力活动为主的主客观双重因素影响有关。③其他学说shimda等【9J的研究显示,卒中后不同时期病灶与抑郁的关系有所不同,急性期的抑郁与左前半球病灶有关;短期随访中,抑郁与病灶离额极的远近有关;而卒中后l~2年,抑郁与右侧半球的病灶大小及病灶离枕极的远近有关。其次。还有部分学者认为,PSD与脑损伤部位无关[10|。目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PsD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症是忧郁患者不能接受现实,以至于情绪低落,忧思悲伤,肝气郁结不得疏泄,属于中医“郁症”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医经溯回集

・五郁论》云:“风病之起也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

之意。”明确指出气机郁滞不通为郁症之因。《丹溪

心法》提出:“六郁”之说,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

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强调了气血不和在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景岳全书》将病变过程中的内生之郁和因情志所伤郁结成病区分成“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指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4期worldJmml0fIn嘲叫edTmdid∞al皿dwe眦mMedici∞2009,VoL4。No.4

・299・

随着对卒中后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医学对PsD的成因及中风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症”和“中风”的合病,就其因果关系而言,“郁症”为“中风”之变证¨1|,是在中风病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火交搏郁结致使气血郁

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

出现抑郁【l2l,故中风合并抑郁既有郁症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的特点,又有中风的特征,与气血失调、痰瘀互结、上扰清窍、心神紊乱有关【l卜14]。

二、临床表现

PS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不仅存在生理上的改变,还有心理以及行为学的变化。D耐usz等对各种症状在PSD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作了统计:情绪低落100%,兴趣丧失35%,体重变化(进食改变)55%,失眠60%,迟钝85%,烦躁40%,无用感40%,负罪50%,注意力分散25%,自杀情绪30%,焦虑70%,无助感45%,忧虑65%,易激惹55%,早醒55%¨引。国内对于PsD临床表现也有类似的报道,衣晶等¨6‘统计结果为:全身症状87.04%,能力减退感85.19%,睡眠障碍70.37%,忧郁情绪66.67%,工作和兴趣减退55.56%,躯体性焦虑46.30%,胃肠道症状42.59%,自杀倾向33.33%。PsD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R)抑郁症诊断标准,按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中轻度为8≤HAMD分值<17,中度为17≤HAMD分值<24,重度为HAMD分值≥24Ⅲ】。轻型仅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过多担心自己的疾病预后,此型患者预后较好。中型表现为明显的情绪低落,夜不能寐,每天睡眠小于6小时,整天过多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健康,担心家人无法生活,不和任何人过多的交流、沉默寡言、愁容满面、兴趣减少。查体发现患者运动迟缓、自制力和生活能力减退、不配合治疗,通过语言交流、心理治疗无法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此型患者约有80%能恢复,预后较好。但20%的患者反复发作,影响预后,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重

型PSD患者多表现为严重的情绪低落,每天在绝望中度过,严重睡眠障碍,每天睡眠时间小于4小时,食欲低下,查体发现精神活动减少,常有自杀行为。

预后差。以上三种类型能相互转变,及早发现并及

早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

能的康复。

三、治疗及预后

万 

方数据1.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本病有较长的历史,现在有传统抗抑郁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天然抗抑郁药物

等,各类药根据药物化学成分或作用机制的不同进

行分类。(1)传统及新型抗抑郁药: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最早用于PsD治疗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末梢对NE和5一HT的再摄取来增加突触间

隙单胺递质浓度,毒副作用常见,易并发心律失常、

心肌传导阻滞,诱发癫痫等,过量还可致死,目前较

少使用。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现临床应

用较多的是以吗氯贝胺为代表的可逆性、高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具有抑酶快,停药后单胺氧

化酶活性恢复快,毒副作用相对小等特点;帅杰

等¨8j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结果表明可明显改善脑血管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对5一HT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5一HT浓度,缓解抑郁。毒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性功能障碍,患者易耐受,此类药物以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舍曲林五种临床研究应用最普遍,舍曲林在SSms中对5一HT选择性较高,作用最强,且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小,建议为老年PsD首选。黄晓新等¨刊在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中的结果表明,两者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燕西汀和帕罗西汀均是有效的杭抑郁药,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④选择性5一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具有5一HT和NE双重摄取抑制及少量DA再摄取抑制作用,典型药物文拉法辛,比SSRls起效快,对抑郁和焦虑同时有效,在治疗重度抑郁时建议不作首选,故用其

治疗重度抑郁伴自杀倾向者应予以关注。谢宪平

等【加1在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中得出结论:治疗后,文拉法辛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少且轻,两组患者的HAND评分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⑤NE能和特异

性5一HT能抗抑郁药(NaSSA),增强NE和5一HT

的传递和特异性阻断突触后5一H他、5一H,13受体,代表药物米氮平,抗抑郁作用强,起效迅速且有明

显镇静作用,对重度抑郁伴焦虑、失眠者较适合。

张桂云等心¨以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通过临

床对照,结果表明其安全有效,且能改善12w末时

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⑥5一HT受体拮抗和再

摄取抑制剂(sARIs)以曲唑酮为代表,是一种新型

的三唑吡啶衍生物,能同时对5一HT神经元有拮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4期worldJoumal0fIntegmtedTmditi∞al∞dw∞temMedicine

2009,V01.4,No.4

和激动作用,药理作用与拮抗5一H12受体有关,并

选择性抑制脑神经突触回收5一HT,对NE和DA几乎无作用,该药同样有较强镇静作用。周刚等心2o在曲哇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观察中得出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

(2)天然抗抑郁药:①圣约翰草提取物(路优泰)是一种从植物贯叶连翘中提取的抗抑郁天然制剂,对5一HT、N和DA再摄取均有明显抑制,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张其相等∞o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得出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显著。②刺五加注射液是中药刺五加提取物,彭从健Ⅲj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PSD疗效优于百优解,其起效快、无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抗抑郁剂。

2.中医治疗:中医对于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中药治疗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PsD进行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是根据经络的理论对PsD进行针灸治疗。

(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七情失调所致,临证多见心脑肾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血脉失养,肾虚髓空,神明失用等临床见证。牛永义旧纠在解郁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中,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百忧解组)、对照组,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百忧解组的临床疗效和HAMD积分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百忧解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得出解郁活血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疗效的结论。王琪等Ⅲ1观察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以中药疏肝解郁法为主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胶囊。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7%有趋势表明治疗组的脑卒中康复好于对照组。结论是疏肝解郁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中风康复有一定帮助。

(2)针灸治疗:目前,中医药治疗PsD主要以针灸疗法为主,辅以中药治疗。针刺治疗PSD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日益得到关注,临床上针灸治疗PSD方法多样,各有差异。

①体针:体针是最常用的针刺疗法。指选取经

万 

方数据穴或经外奇穴针刺的疗法。通常相对于耳针、头针

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刘志顺等悼n调理髓

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以百会、风府、风池、上印堂等为主穴,治疗30例PsD患者,临床治愈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刘国清【2钆采用补下清上、开郁醒神法治疗PsD患者,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神门等穴,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达81.54%。王海荣旧1以醒神开窍法治疗PsD患者140例,取人中、内关、太冲、神门以醒脑开窍,配合疏肝解郁与宁心安神之穴,总有效率为

75.00%。

②头针: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病症的一种疗法。尚艳杰等旧0‘选取头部的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3线、颞前线及颞后线治疗PSD30例,疗程1个月,总有效率为86.70%。王萍等[3¨头皮针配督脉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疗效相仿,且起效更快,观察30例,总有效率90%。李小军旧引以头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百会、上星、四神聪、神庭、眉冲、头维、五处、内关、心俞、神门、三阴交等穴,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80.O%。

③电针:电针即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以小量电

流加强穴位的局部刺激作用。唐济湘等【3纠取百会、神庭或四神聪为主穴,隔日交替,健侧取内关、神门、足三里、太冲为配穴,患侧酌情选穴。主配穴接

D8606一I电针治疗仪,施以短续波,频率1.3—1.6

Hz,疗程1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薛爱国Ⅲo取百会、印堂、太冲、合谷治疗3l例PSD,接G6805电针治疗仪,频率1.3~1.5Hz,治疗30次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侯冬芬等p纠取百会、印堂采用G6805电针治疗仪,点亮6V,疏密波形,频率2Hz,调至患者耐受而穴位局部皮肤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总有效率为90.0%,优于传统针刺组。

④头电针:头电针是以头针的理论、电针的方

式进行针灸治疗。黄泳等m1采用头电针治疗PSD患者,结果头电针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状态都有改善,但头电针治疗组病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也有性腺康复,但其无显著性差异。董建萍等旧71采用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非透穴组和西药组。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d,结果头部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4期woddJ¨nI丑lofIntegraledTmditionaI"dwestemMediciIle

2009,voL4。No.4

・301・

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浆中5一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说明针灸治疗PsD确有疗效,然而综合治疗疗效更佳。

3.中西医结合及其他治疗:目前单用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较少,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药配合中药或者西药配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两种方法为主,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案。中药与西药并用:王萍等∞刮治疗PSD,治疗组30例用疏肝解郁汤(柴胡、白芍、当归、川芎、枳壳、香附、郁金、青度等)合氯丙米嗪,对照组30例单用氯丙米嗪治疗。6w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量表(,IESS)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PsD具有较好疗效并毒副作用较少。张振伟等"刚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治疗组用针刺加西药左洛复,对照组单用左洛复,治疗6周。经HAMD、SDS和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评定疗效,用As—berg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结果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西药,且安全性好。其他治疗方法主要还有心理治疗以及电痉挛治疗等。

4.预后:脑梗死后合并抑郁两者可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影响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延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可能增加卒中的复发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最终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该及早发现并及早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虽然目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尚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其发病机制以及针灸的治疗原理的阐释,尚无较权威

的阐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多临床研

究对治疗效果的评判都是采用HAMD量表,没有中医证候方面的量表评价。②不同专家对该病的发病率、及该病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之间相关性的

研究,所得结果不一致。③诸多学者对该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持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深入探

讨。④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很少有学者将诸多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PsD具

有广阔的前景,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1]矾yteEM,Mul蝴t

BH.P幻哦stlloke

dep唧ioII:epidemiolo—gy,

pa山0phy8iolo日,蛐dbiological嘶丑tme眦[J].B“P8ycIIi—a畸,

万 

方数据2002,52(3):253—264.

[2]Poh

jav锄T,kpPavnoriA,si.蛆I,et

a1.FmqIIency卸d

cIinical缸

tenTIi咖ts

0f

p∞t—s岫bedep帕孵i∞[J].stfoke,1998,29(11):

2311.

[3]K“laM,N咖IllIi肿n

H。wⅫ哪O,eta1.Depre昭ion曲ers仃Dke静

8ults

ofthe

nnn8咖ke8tudy[】].s仃oke,1998.29(11):368.

[4]李献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器质性损伤部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08,lO(4):516—517.[5]Robin∞nRG.Neur叩sychia啊c

corIBeqIlen嘲0f咖吐e[J].加IIme’r

Med,1997,48(3):217—229.[6]singhA,Bl卸k

sE,H以咖m

N,daI.Fhnctional

a巾dI陀山删mat唧k

cor陀1aⅡon8

in

p∞嵋£mke

d印啷8i衄:“咖y—bmok

Bh'止e蚰lcbr

[J].s咖ke,2000,3l(3):637—644.

[7]c删n

AJ,Machale

s,AⅡ即K,e£且1.D印嘟si∞如玛扛础e锄d

8i叩location:a

syslernatic

re咖w[J].【棚cet,2000,356(9

224):122

—126.

[8]陈敬.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附9r7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

杂志,200&,18(14):2049—2

051.

[9]shimdaK,Robin8∞RG.ne陀htio啮hiP

be嗽煳p吲一stroke如

p嘲si∞Ⅻd

l∞ion10cati∞iIl

l帆g—t咖fouw叩[J].B“P8ycIIi—

atry,1999,45(2):187.

【10]1卸aAL,Mm

s,mstoV.et

a1.FmqlI∞cyand

clinicaldete眦i咖t8

0fposts£mke

de畔ion[J].stmke.J998。29(11):2

311—2

3】7.

[11]殷春萍.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00例观察[J].新中

医,2004,36(3):24—25.

【12】苏占清,朱运斋。康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52例l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7):432

—433.

[13]李宝玲。王进生.越鞠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J].山西中医,2003,19(1):ll一12.

[14]马云枝.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63—64.

[15]GawromkiDw.Redj“gMJ.P06t一刮lrlokedepreB8i∞:朋updale【J].

C岍AtIIem∞lerR印.2001,3(4):307—312.

【16]衣晶,李丰升,陈俊红。等.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4):29l一293.

[1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各类精神疾病l临床诊断标准[J].中华

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15):318.

[18]帅杰,刘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J].重庆医学,200l。30(1):18—19.

[19]黄晓新,姚沛旭,林楚生,等.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

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3):7—8.

[20]谢宪平,克纳新,刘汝震,等.艾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

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8(2):83—84.

[21]张桂云,潘玉红.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康

复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4):l“一167.[22]周刚,邵荣,韩伯军。等.曲哇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

能康复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53—254.[23]张其相.畅慧君.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

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35—936.[24]彭从健.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J].实用医

学杂志,2005.2l(7):758—759.

[25]牛永义.解郁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

・302・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4期worIdJ∞malofInlegfaIedTradi6∞且larLdwestemMedicim

2009,VoL4,No.4

中医药学刊,2008,26(9):16一17.

[26]王琪,赵建军.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90例l临床观

察[J].占林中医药,2007,27(2):2

079—2

081.

[33]唐济湘.关念红.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对患者生存质

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3):12一14.

[34]薛爱国.针刺治疗脑梗塞恢复早期抑郁障碍3l例[J].陕西中

医,2002.23(8):73l一732.

[27]刘志顺,刘军,黄漫,等.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l临

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7,9(9):543.

[28]刘国清.针灸治疗多发性腑梗塞性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

灸杂志,2003.22(2):lO—11.

[29]乇海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4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2.1l(4):303—304.

【35]候冬芬,罗和春.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

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8):23—24.

【36]黄泳,夏尔斌.邹军.头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6例临床观察

[J].中国Iff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60一62.

[37]筻建萍,孙伟义,干顺,等.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_《!l}察[J].中国针灸,2007,27(4):24l一243.

[38]王萍,李曦,娄涛,等.疏肝解郁汤合氯丙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

30例[J].陕西中医,2007,28(6):666—667,702.

[39]张振伟,丁敏,李梅.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对照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l003—1004.

(收稿日期:2009一03—23)

[30]尚艳杰,于晓南.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针

灸临床杂志,1999,15(12):5.

[31]王萍,计庆明,霍晓岍.头皮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l临床观察

[J].上海钳‘灸杂志,2004,23(10):15.

[32]李小军.头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

志,2004,23(10):13.

・临床报道-

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45例

黄晓洁

熊禄秦海军王玲玲

症状完全消失,停针1年后未复发者为痊愈;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不影响睡眠者为显效;症状减轻,时有复发,复发后再针仍有效者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45例患者痊愈3l例,占68.89%;显效6例,占13.33%;好转6例,占13.33%;无效2例,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

三、讨论不安腿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休息时两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虫爬、蚁走样的感觉异常和小安宁,槌打、挤压按摩或活动后呵暂时缓解,常常因此而导致失眠、焦虑、紧张等,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其病闪和发病机理均不十分明确,可能山某种代谢产物积聚引起局部缺血缺氧所致。45例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40岁以上发病率高,多数两侧对称发病,昼轻夜重,可能由于休息时肢体血液量减少,局部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蓄所致。属中医“痹证”范畴,为气血不足.正虚邪入,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久累营血所致。眼针疗法属针灸的一种特种针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肢体关节、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靠经络互相联系: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原则,眼针取双侧心区、肾区、脾胃区;根据病位取穴原则取双侧下焦区。本病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乃肾之精气不足所致。故取双肾区以补肾填精;心主血脉,主神志.取双心区,可使血脉通畅,气血运行正常,且有镇静安神之功;取脾胃区可谓是治其本.扶正祛邪;芒针透穴法透刺足一二里、承山、阴陵泉、三阴交.可起到一针多穴、一针多经的作用:诸穴合用可使脾胃调达、心肾相交、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营血调和,可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而病愈。

参考文献

[1]黄晓沽.王建敏,安久云,等.眼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I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8.17(6):17.

(收稿日期:2009一ol一07)

不安腿综合征又名艾克包姆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性疾病,山于病因不明,目前多采用扩张血管、镇静为主的对症治疗,但效果多不理想。我们曾采用眼针疗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总有效率达95.24%,且有即刻效应,但远期疗效不理想,痊愈率仅为52.38%。为寻找远期疗效好的更有效的综合疗法,我们自1999年以来,采用眼针芒针结合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1997年6月一2008年9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38—8l岁,平均53.2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4.5年。其中有家族史者ll例,舣侧发病者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1)眼针取下焦Ⅸ、心区、肾区、脾区,均取双侧;(2)芒针取足i里、承山、地机、阴陵泉、三阴交.均取双侧。针刺方法:眼针选用0.38mm×13mm毫针.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常规消毒后.下焦区采用内刺法,心区、肾区、脾区均采用外刺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小行针。留针期间嘱患者带钊.}舌动舣下肢5—8次,若不得气,采用双刺法加刺l针。芒针选用4.0寸或5.0寸28号毫针.采用芒针透穴法.足三里透承山、阴陵泉透地机透=三阴交,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问休息2cj。治疗次数最少5次,最多3个疗程,平均疗程10次。

二、结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北京100089

通讯作者:黄晓洁,Emdl:huⅫ铲iaojie815@sina.com

万方数据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朝强, 王艳杰, 黄泳, 沈琴, 邱建忠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9,4(4)4次

参考文献(39条)

1. 董建萍;孙伟义;王顺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7(04)2. 黄泳;夏东斌;邹军 头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6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02)3. 候冬芬;罗和春 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1996(08)4. 薛爱国 针刺治疗脑梗塞恢复早期抑郁障碍31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2(08)

5. 张振伟;丁敏;李梅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对照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08)6. 王萍;李曦;娄涛 疏肝解郁汤合氯丙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3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7(06)

7. 周刚;邵荣;韩伯军 曲哇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精神医学 2001(04)8. 张桂云;潘玉红 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康复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7(04)9. 谢宪平;克纳新;刘汝震 艾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08(02)

10. Poh javaara T;Leppavnori A;Siira I Frequency and clinical daterminants of post-strobe depression1998(11)

11. 黄晓新;姚沛旭;林楚生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2004(13)

12. Shimda K;Robinson R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lesion location in long-term follow up[外文期刊] 1999(02)

13. 陈敬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14)

14. Carson AJ;Machale S;Allen K Depression afterstroke and lesion lo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外文期刊] 2000(9 224)

15. Singh A;Black SE;Herrmann N Functional andneuroanatomic correlations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thesunny-brook stroke study[外文期刊] 2000(03)

16. Robinson RG Neuropsychiatric consequences of stroke 1997(03)

17. 李献军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器质性损伤部位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08(04)18. 帅杰;刘勇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01(01)

19. 唐济湘;关念红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3(03)20. 李小军 头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4(10)

21. 王萍;计庆明;霍晓丽 头皮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4(10)22. 尚艳杰;于晓南 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1999(12)

23. Kotila M;Numminen H;Wlatimo O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results of the finnstroke study 1998(11)24. 王海荣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40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2(04)

25. 刘国清 针灸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性抑郁症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03(02)26. 刘志顺;刘军;黄漫 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1997(09)

27. 王琪;赵建军 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9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07(02)

28. 牛永义 解郁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9)29. 彭从健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05(07)

30. 张其相;畅慧君 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8)3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各类精神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1986(15)

32. 衣晶;李丰升;陈俊红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期刊论文]-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04)33. Gawronski DW;Reding MJ Post-stroke depression:an update[外文期刊] 2001(04)

34. 马云枝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2)35. 李宝玲;王进生 越鞠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山西中医 2003(01)

36. 苏占清;朱运斋;康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5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07)

37. 殷春萍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00例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 2004(03)

38. Tarja AL;Irina S;Risto V Frequency and clinical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1998(11)39. Whyte EM;Mulsant BH 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2002(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德平 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近况[期刊论文]-甘肃中医2008,21(7)2. 冀书峰 电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0例[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3. 朱珊珊. 孙建华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概况[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4. 袁云华. 汪代杰. 周梅. 郑文武 脑卒中后抑郁症11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医学2009,30(9)5. 潘秋兰. 王海燕. 张莉梅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6. 陈甦. 林万庆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福建中医药2006,37(5)

7. 齐永乐. 孟红旗. QI Yong-le. MENG Hong-qi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医学2010,31(26)8. 郝海军. 王学员 针灸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

9. 马雁冰. 郭雅明. 李小静. MA Yan-bing. GUO Ya-ming. LI Xiao-jing 智能电针配合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55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

10. 刘佳琳. 杜元灏. 黎波. 熊俊. 胡亚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

引证文献(4条)

1. 冯东泽. 包金云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抑郁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医学信息 2012(1)2. 蒋丽元. 高旸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黑龙江中医药 2011(4)

3. 李东芳. 陈英杰. 张绪欣. 于靳洋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2)

4. 魏英玲. 曲福玲. 段晓琴. 刘忠良. 罗媛媛. 袁望舒. 窦晓丽. 夏玲 大脑左右半球损伤后情绪障碍差异的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zxyjhzz200904030.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