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14-08-24 22:11:36)

转载▼

标签: 杨立新

人民日报

分类: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用典]

九、【廉政篇】

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原文:

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正衣冠往往一天一次不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引文:(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典: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释义:

上文为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为封建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传》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幸的伶官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一篇合传。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对唐庄宗励精图治得天下、宠信伶人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作者以此告诫当时的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惕重蹈历史覆辙。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为: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扰。接着作者用一句“岂独伶人也哉”拓宽了文章的内涵,使唐庄宗因宠爱伶人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有了普遍意义。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是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的故事。看来,祸患积于忽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杨立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