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4期

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汤向俊1,马光辉2

*

(1.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2.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另一方

面公共服务业领域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提出如何化解该矛盾。基于2001-2009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放开公共服务业管制,有利于发挥“竞争效应”,满足消费需求扩张,其中,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的“竞争效应”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减税有利于降低财政支出扭曲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因此,我们应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放开公共服务业的准入限制,降低税负,为去产能和去杠杆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公共服务业管制;消费需求扩张一、引言

在中国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了结构失衡问题,最终消费率由1978年的62. 1%下降到2012年的49. 5%,其中,居民消费率则从1978年的48. 8%下降到2012年35. 98%①。如何启动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业领域存在大量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在医疗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每千人执业医师数由1978年的1. 08人仅增长到2012年的1. 98人,增长不足1倍,每万人床位数也仅增长1倍左右②,以至于“看病难、看病贵”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持续存在。金融部门,小微企业“贷款贵、贷款难”的现象也一直成为各界诟病的对象。这些事实并不支持现有文献所分析的内需不足,如何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现象呢?需要我们从以期对中国结构转型提供更好地理解。

中国服务业,尤其是公共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为什么存在滞后现象呢?原因在于服务业,尤其是公共服务业领域存在较强的供给障碍,管制较多,国有企

业占比较高(见表1)。这意味着当面对需求上升时,公共服务业企业不愿意增加供给。结果,虽然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但是,资源流入仍然较多;公众对于服务业领域需求越来越旺盛,不过,服务业领域却存在资源流入的供给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供给侧改革”,放松公共服务业管制,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扩张。

现有文献从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消费需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1)预防性储蓄

动机增强,造成当前消费不足(臧旭恒,裴春霞,2004;Giles and Yoo ,2004;Chamon and Prasad ,2010;杨汝岱,陈斌开,2009)。(2)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原因(方福前,2009;刘东皇、沈坤荣,2012)。(3)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促使居民消费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袁志刚、朱国林,2002;李实,罗楚亮,2007;陈斌开、陆铭、钟宁桦,2010)。(4)金融市2007)。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于“需求管理”,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角度的进行分析,对于理解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不过,收入水平上升促进消费,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随着居

“供给侧改革”角度探讨对于消费需求扩张的影响,场上的流动性约束(Kuijis ,2005;Aziz and Li ,

作者简介:汤向俊(1981-),男,江苏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增长;马光辉(1981-),男,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增长。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镇化、服务业发展驱动我国消费需求扩张的路径选择研究”(13CJL044)。

。①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②资料来源

1

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供给侧”能够实现资源的流入,以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公共服务业领域长期存在垄断、进入管制,阻碍了供给能力的提高,进而也限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可喜的是,随着长期实施“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政策的着力点开始发生转变,在2015年11月10日至18日9天内,中央领导同志先后4次谈到应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引起学界热议。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对于消费需求的解释集中于需求侧,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探讨如何推动消费需求扩张,拓展了现有文献;第二,本文能够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我国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旺盛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第三,“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应降低税负,本文利用我国2001-2009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业管制放松及降低税负对于消费需求扩张的影响。文章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述评与理论机制,第三部分为

表1项

全国总计制造业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文献述评与理论机制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放松管制及降低税负。在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图1代表性国家公共服务业就业比与居民消费率散点图

数据来源:2013年《国际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数据库;代表性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巴西、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英国;公共服务业就业比为交通运输业、教育、卫生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重。

2011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各行业城镇单位就业比重

国有集体职工比重0. 506980. 1276570. 7442350. 6538780. 3210420. 2972730. 2730470. 3887950. 2260630. 5573150. 7436990. 9064830. 6138040. 9643040. 9681580. 8580090. 991468

其他单位职工比重0. 493020. 8723430. 2557650. 3461220. 6789580. 7027270. 7269530. 6112050. 7739370. 4426850. 2563010. 0935170. 3861960. 0356960. 0318420. 1419910. 008532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2. 8241336. 8358928. 131933. 8461145. 9687267. 0980337. 7890749. 39064107. 746132. 8250623. 338218. 854095121. 63688. 91929411. 038722. 2768812. 269

准入管制方面,我国服务业,尤其是公共服务业进入管制远大于制造业,服务业准入较为严格,民营化程

2

度较低,我们从表1可知,制造业民营化程度已达87. 23%,相反服务业民营化程度仅为25. 58%。从管制程度高。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服务业中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国有集体职工比重在90%以上,说明公共服务业存在严重的进入壁垒。公共服务业的进入壁垒表现在行业资格认证许可证审批以及融资、财税等方面(刘丹鹭,2013)。

服务业的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阻碍了各项生产要素的流入,妨碍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提升,制约了相关行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效应”。放松管制有利于促进竞争,进而提升生产率水平(Giuseppe and Scarpetta ,2003;Poshke ,2010)。周其仁(2008)认为我国医疗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使医疗服务业的价格配置资源的机制无法发挥,造就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例如,在医疗服务居民个人现金支出1978-2005间增加199. 75倍,医疗服务动用的资源———医生、护士、医院、床位———增长却很有限。朱恒鹏(2011)对宿迁医改的评估进一步证实了,在放开医疗服务业管制之后,宿迁医疗资源的供给增长速度和人均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其他城市,而且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垄断和价格的管制,制约了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形成,不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朱恒鹏,2014)。因此,我们提出理论假设1:“供给侧改革”、公共服务业管制放松,公共服务业发展的竞争效应越强,越有利于满足消费需求扩张,反之则反。

财政分权将使得公共品的供给更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偏好(Oates ,1972)。不过,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不仅使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偏差(Keen and Marchand ,1997),而且改变了政府的

分析表明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支出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中生产性支出对于私人消费支出存在挤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支出比率的变化,财政自给率的提升,将使财政支出结构发生扭曲,不利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业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支出比率———减税,有利于消费需求扩张。于是我们提出理论假设2: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降低———减税,财政支出扭曲效应越小,收入效应越高,消费需求扩张越显著,反之则反。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本文使用2001-2009年除西藏之外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公共服务业发展、财政自给率影响居民消费的竞争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部分城市数据缺失严重,我们实际使用261个城市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2。

我们在回归中考察公共服务业管制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在回归中加入核心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模型设定如下,其中i 和t 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

Consump it =C +βi Pubser it +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角度看,服务业准入限制较多,效应。因此,在晋升激励、财政支出分权的背景下,

∑αX

j

j it

+αi +μit

(1)

其中,Consump it 代表被解释变量,表示当年居民消费,下标i 和t (t =2001,…,2009)分别代表第i 个城市和第t 年。Pubser it 代表公共服务业管制因素。αi 表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时,各城市有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效应,X 是一系列控制变量,μ是残差项。为确定固定效应(FE )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之间选择哪个更为合适,我们采用Hausman 检验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关心的被解释变量是居民消费(ln_consump ),我们采用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度,因为没有城市范围的价格统计数据,我们以

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模式(平新乔、白洁,2006)。1999年为基期,采用省际价格指数替代,折算实际傅勇(2010)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值,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本文最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明显扭曲的根源,在于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乔宝云、张晓云、彭骥鸣(2007)进一步指出了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扭曲的根源在于财政支出分权而非财政收入分权。乔俊峰(2008)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认为在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将财政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挤占了政府卫生支出,不利于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王明成

关心的解释变量是公共服务业的管制(ln_pubser ),我们根据表1,选择国有集体职工占比超过90%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ln_envir )、教育(ln_edu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ln _health )作为本文研究的公共服务业,由于无法直接测度公共服务业的管制水平,我们以公共服务业从业人员测度,公共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越快,可以理解为管制越放松。

考虑到居民消费还受到公共服务业管制之外的其

(2012)利用中国28个省市1995-2009年实证数据,他因素影响,我们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刘艺容,

3

2007;雷潇雨、龚六堂,2014)。人均实际GDP (ln_rjGDP ),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居民消费行为与能力。财政自给率(Finsuf ),我们采用各城市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比率测度。财政自给率的变化,反映了减税对于消费需求扩张存在的潜在影响。工业化率

表2

变量ln_consump ln_pubser ln_envir ln_edu ln _health ln_rjGDP Indusrate Finsuf Liqui

观测值[***********][***********]

均值14. 195921. 762563-.94433941. 370930. 300439. 4591320. 95917020. 53899830. 6232856

(Indusrate ),我们采用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率测度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将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层次与结构。流动性程度(Liqui ),我们采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 比重衡量,反映居民通过信贷平滑消费的能力。标准差1. 0082870. 71755680. 88386890. 74332610. 73131980. 77255990. 07247860. 25657850. 2565785

最小值11. 03093-1. 89712-4. 60517-2. 525729-2. 9957327. 7365110. 26030. 00938980. 0093898

最大值17. 782754. 2567472. 1713373. 7588723. 00270812. 619860. 999992. 4738512. 4738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表3回归结果(1)表明,公共服务业管制水平公共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1%,居民消费提升0. 22%。公共服务业管制放松有利于促进消费,说明放松公共服务业管制具有“竞争效应”。表3的回归结果(2)、(3)、(4)分别考察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不同类型公共服务业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影响。从回归结果可

表3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ln_pubser ln_envir ln_edu ln _health Indusrate ln_rjGDP (ln_rjGDP )

2

以看出,公共服务业的“竞争效应”主要体现在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上,回归系数远大于水利环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对降低预防性储蓄的作用更为显著。表3的(1)、(2)、(3)、(4)的回归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居民收入的上升,进而提升居民消费。

的放松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境公共设施管理业与教育行业。可能的解释是卫生社

公共服务业管制与居民消费

ln_consump

(1)0. 2179182***(0. 0423351)

(2)(3)(4)

0. 0266084***(0. 0090825)

0. 1573315***(0. 0338582)

0. 4569803***

0. 0401566

0. 1679325*(0. 1012142)0. 9896274***(0. 127071)-0. 0029566(0. 0066969)

0. 2882286***(0. 1083091)0. 853778***(0. 1348393)0. 0036799(0. 0070274)

0. 1656342*(0. 1013365)0. 9584269***(0. 1264667)-0. 0003213(0. 0066209)

0. 2472254**(0. 0991357)1. 03003***0. 1223602-.0080618(0. 0064558)

4

常数值R2(within )F 检验值观测值组数备注

4. 556912***0. 62650860. 84332801. 47(0. 0000)2347261FE

5. 53745***0. 65472730. 83989523. 78(0. 0000)2347261RE

4. 785337***0. 61919870. 84302793. 74(0. 0000)2347261FE

4. 805111***0. 58790260. 85062963. 76(0. 0000)2347261FE

注:(1)检验结果通过stata 计量软件分析得出。(2)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3)我们依据Hausman 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表4的回归结果(2)、(3)表明,财政自给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城市财政自给率的提升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提升,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体制下,城市政府财2010),忽视辖区居民公共福利支出。说明在我国现有的晋升激励及地方政府竞争的背景下,降低地方政

表4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ln_pubser Finsuf Liqui ln_rjGDP (ln_rjGDP )

常数值R2(within )F 检验值Hausman 检验值

(P 值)观测值组数备注

2347261FE

2347261FE

2

府财政收入占支出比率———减税,有利于抑制财政支出的扭曲,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同时,减税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促进消费与投资。表4的回归结果(1)、(3)收入假说符合。

政支出结构具有严重的经济性项目特点(傅勇,表明,流动性约束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与持久

财政自给率与居民消费

ln_consump

(1)0. 2374462***(0. 0423934)

(2)0. 2055353***

0. 0420857-0. 1873708***

0. 0374414

(3)0. 2245985***(0. 0423882)-0. 1496171***(0. 0390886)0. 0711457***(0. 0216995)

0. 0956134***(0. 0208045)0. 7815091***(0. 1344482)0. 007214(0. 0070198)5. 676491***(0. 6521351)0. 84472830. 74(0. 0000)

0. 7968038***(0. 1321973)0. 0063963(0. 0069143)5. 822349***0. 65555060. 84502836. 99(0. 0000)

0. 6802461***(0. 136596)0. 0120371*(0. 0071094)6. 318486***(0. 6712987)0. 84582282. 37369. 69(0. 0000)2347261FE

注:(1)检验结果通过stata 计量软件分析得出。(2)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3)我们依据Hausman 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5

为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分别采用差分GMM 和系统GMM 方法,检验公共服务业管制、财政自给率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表5的回归结果(1)和(2)表明,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并显著。表5的回归结果(3)和(4)

表5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L1. ln_pubser Indusrate _P Finsuf ln_rjGDP (ln_rjGDP )

常数值AR(1)—P AR(2)—P Wald chi2检验值

(P 值)观测值组数备注

2

表明,财政自给率的提升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为负,系统GMM 回归结果显著,差分GMM 方法显著性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我们的实证结果不受检验方法的影响,不同计量检验方法下的实证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实证结果稳健。ln_consump

稳健性检验

(1)0. 3766704***(0. 1125887)0. 1366526**(0. 0810444)0. 0676294(0. 1438547)

(2)

0. 3301696***(0. 096892)0. 2038503*0. 1092744-0. 0768516(0. 1513746)

(3)0. 3689805***(0. 1110814)

(4)0. 3731744***(0. 0986511)

0. 0473728(0. 1884235)-0. 0621085(0. 0684423)

-0. 1551498(0. 2253734)-0. 1434988*(0. 0788078)-0. 4297595(0. 7442185)0. 0570338(0. 0414402)8. 122147***(4. 008353)0. 03050. 09406099. 67***(0. 0000)2086261系统GMM

-0. 3774489(0. 7439361)0. 0529404(0. 0426085)7. 397514*(4. 233679)0. 03090. 08805832. 23***(0. 0000)2086261差分GMM

-0. 3988483(0. 7319171)0. 0564649(0. 040869)7. 969282**(3. 914748)0. 03030. 08835907. 06***(0. 0000)2086261系统GMM

-0. 3959914(0. 7398071)0. 0550309(0. 0419076)7. 793194**(4. 148527)0. 03300. 10025450. 03***(0. 0000)2086261差分GMM

注:(1)检验结果通过stata 计量软件分析得出。(2)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占比不断下降,是长期困扰我国结构转型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需求扩张。本文的理论和实证检验显示,公共服务业管制的放松具有“竞争效应”,其中,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业发展的“竞争效应”最为显著;在我国现有的晋升激励及地方政府竞争的背景下,降低地方政——减税,有利于抑制财政支府财政收入占支出比率—

出的扭曲、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同时,减税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

产率,促进消费与投资。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结构转型的迫切性愈发明显。我国一方面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在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服务业领域却大量存在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在这些领域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浓厚,各种生产要素难以进入,亟需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能力。在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背景下,这一冲突愈发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我们应通过放开公共服务业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吸引各项生产要素向公共服务业流

6

动,发挥“竞争效应”,化解该矛盾。这样既可提升公共服务业的生产率,降低公共服务业的价格,促进消费增长。同时,在我国晋升激励和地方政府竞争的背景下,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支出偏向,忽视辖区间居民偏好,为降低财政支出的扭曲效应,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应进行减税。

公共服务业领域管制放松,将为制造业领域长期存在的“堰塞湖”发挥“导流渠”作用。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钢铁、煤炭、船舶、化工等重化工行业在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巨大的产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这些行业产通过放开公共服务业管制,将为制造业领域资源流出提供新的去向,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扩张。基于上述意义,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消费需求扩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Aziz ,Jahngir and Li ,Cui..Explaining China ’s Low Consumption :The Neglected Roleof Household In-come [R].IMF working paper ,2007,07/181.

[2]Chamon ,Marcos and Prasad ,Eswar.Why Are J ].A-Saving Rates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Rising[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010,2(1):93-130.

[3]Giles ,John and Yoo ,Kyeongwon.Precautionary Behavior ,Migrant Networks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ci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Hou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China [J ].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2007,89(3):534-551.tistics ,

[4]Kuijis ,L.Investment and Saving in China [R].Policy Research,Working Paper No.3633,2005.

[5]Keen ,M and Marchand ,M..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 [J ].Journal of Public 1997,66(1):33-53.Economics ,

[6]Oates ,W.E.Fiscal Federalism.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M ].New York ,1972.

[7]Poshke ,M.The Regulationof Entry and Aggre-.The Economic Journal ,2010,120gate Productivity [J ](549):1175-1200.

[8]Giuseppe Nicoletti and Stefano ,Scarpetta.Regu-Productivity and Growth :OECD Evidence [J ].E-lation ,

conomic Policy ,2003,18(36):9-72.

[9]陈斌开,陆铭,钟宁桦.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

费[J ].经济研究,2010年专刊:62-71.

[10]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研——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 ].中国社会科学,究—

2009,(2):68-82.

[11]傅勇.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J ].经济研究,2010,(8):4-15.

[12]刘东皇,沈坤荣.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J ].经济学动态,2012,(10):47-52.

[13]刘艺容.我国城市化率与消费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消费经济,2007,(12):54-56.

[14]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2):111-120.

[15]刘丹鹭.进入管制与中国服务业生产率[J ].经济学家,2013,(2):84-92.

[16]雷潇雨,龚六堂.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14,(6):44-57.

[17]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 ].财贸经济,2006,(2):49-55.

[18]王明成.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J ].南方经济,2012,(8):76-86.

[19]乔宝云,张晓云,彭骥鸣.财政支出分权、收入自治与转移支付的优化组合[J ].财政研究,2007,(10):22-26.

[20]乔俊峰.财政分权、卫生支出比重与政府激J ].改革,2008,(9):69-74.励[

[21]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J ].经济研究,2009,(8):113-124.

[22]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J ].中国社会科学,2002,(2):69-76.

[23]周其仁.病有所医当问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4]朱恒鹏.医疗服务民营化的结果———宿迁医R].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1.改评估[

[25]朱恒鹏.价格松绑会带来多重推动[N ].人民日报,2014-04-10.

[26]臧旭恒,裴春霞.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居民消费计量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4,(12):28-31.

(编辑校对:孙敏

吴洪敏)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能严重过剩、负债率也较高,亟需去产能、去杠杆。新估计[

7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