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留白:浅析[白夜行]的叙事方式及其对角色塑造的作用-金涛

文学评论

斑驳的留白

——浅析《白夜行》的叙事方式及其对角色塑造的作用

金 涛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云南昆明 650091

摘  要:《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重要作品,一般认为,这部作品标志着作家由早期的摸索阶段进入中期的成熟阶段,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巨大的时间跨度、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被作家巧妙地熔炼于一炉之中,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白夜行》的叙事方式,以及这种叙事方式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来试图打开一扇进入东野圭吾创作世界的窗户。

关键词: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影响

1.《白夜行》的叙事方式

1.1 叙事时间

作为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成熟之作的《白夜行》在叙事时间的设置上基本是沿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推移的,全书共分十三个章节,作者基本按照时间从过去到现在的顺序来讲述故事。在每个章节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故事的时代背景,但却通过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来告诉读者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如第一章中“这个月初开打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这句话实际已经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起点是一九七三年,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时间基点,此后的故事发展中,无论是相对的主人公的年级与年龄的叙述,还是绝对的重大事件的叙述,都可以使读者轻易地推断出此段故事所发生的年代。

虽然作者采用的是时间上由前而后的故事叙述顺序,但这种顺序却被作者运用分章的手法人为地打断了。小说的整个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而作者却并未逐年讲述这个故事,只是选取了其中的十三个时间片断,通过两位主人公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毕业后闯荡社会的一个个看似割裂的片断,来串联起整个小说的时间线索。而在这些片断之外的大量的空白时间里,两位主人公及其身边的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并未明言,全凭读者自己寻找线索。这种时间上的叙事方式,无疑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从而对故事有着更加透彻的认识。

1.2 叙事视角

视角是讲述故事的方式,作者运用这种方式,向读者展示构成作品叙事部分的事件、背景、人物、对白、行为等。 《白夜行》采用的是小说写作中常见的第三人称叙事模式。虽然是第三人称叙事模式,但这里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他仅仅为我们描述某一片断中特定人物的行为与动机,却并不对此做出评价。这种缺少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叙事方式正是叙事学中所说的“局限性视角”,它使得叙述者可以更好地隐于作品背后,从而给人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在小说的第一章中,作者所使用的“局限性视角”是一个叫作笹垣润三的刑警的视角。作者透过笹垣的眼睛,为读者呈现了旧楼里发生的一起命案和该命案的各种疑点,同时也引出了作品的两位主人公——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视角”的使用,使我们对小说的发展保持一种悬疑感,并顺其自然地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走向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心。

从小说的第二章开始,作者选择的“局限性视角”开始多元化,可以说,他选择了作品中出现的几乎所有角色作为叙述者,冷静地讲述着发生于两位主人公身边及其周围人身边的种种故事,尤

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避免两位主人公充当“局限性视角”的代言人。这是因为,虽然“局限性视角”并非全知全能,但它也是透过一个代言人在讲述一个故事,在这个叙述的过程中,代言人不仅将所看所听忠实地记录下来,也将自己的想法、评价融入叙事当中,如果选择了两位主人公作为代言人,就必然会填补大量的留白,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清楚明白,这就使故事行进过程中应当由读者来完成的任务被作者完成了。从而将导致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悬疑感消失殆尽,叙事中带给读者的保守、冷静、克制的感觉也会被严重破坏。

举例言之,在作品的第一章中,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已经全部登场,两位主人公已经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状态、特殊能力以及从长相中所反映出的细节,但是,直到故事的结尾,作品中始终没有出现两位主人公会面的场景,两人可能有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第三人的见闻与推理表现出来的。如果一开始作者就选择了主人公作为“局限性视角”代言人,那么势必会揭破两人的直接联系,从而破坏故事的张力。

实际上,对两位主人公所作的克制的描写并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因为从存在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并不取决于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而是取决于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换言之,我们只是存在于周围人的视角之中。这种观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像“初音” 这样一个完全虚拟出来的形象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拥有大量的粉丝,或者“詹姆斯·邦德”这样一位充满魅力但却是被虚构出来的特工至今仍风靡全球。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完全避开“主人公视角”,并不影响读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反而会加深我们对主人公的印象。

1.3 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均曾经对叙事结构做出过论述。到了二十世纪,罗兰·巴特试图论证人类叙事具有普遍性,但这种努力后来被雅克·德里达认为在逻辑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这就为小说创作中叙事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不会出现叙事创新之后总能被归结为一种叙事原型的尴尬情景。

叙事结构必然要涉及结构元素,如故事是如何被介绍的、故事是如何被推进的和故事是如何被终结的等都是结构元素的具体内容。

《白夜行》是一部叙事结构非常有特色的作品,这种特色首先表现在角色与环境的介绍上。在作品的开篇,作者通过刑警笹垣的视角介绍了两位主人公所生活的环境,然后是发生在大楼里的命案以及命案的调查过程,从而引出了两位主人公。但是,作者并没有安排命案被这位精明的刑警侦破,而是使它成为一桩悬案,虽然最

37

文学评论

终似乎有了结果,但总留有几丝疑云。这种刑警与主人公在开篇就产生直接冲突的安排在长篇推理小说中并不多见,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感,使读者在阅读快感的刺激下继续阅读过程。

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如前所述,作者截取了十三个时间片断用来讲述故事的发展,这种截取并不是突然的、生硬的,而是被作者通过巧妙的视角切换完成的。在这些时间片断中,两位主人公在其同学、亲人、朋友、同事、男女朋友、警察以及私人侦探等的视角转换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象变得愈加清晰,故事也逐渐走向高潮。这种安排,需要作者对故事有着全面透彻的理解,对人物设置有着全面而巧妙的布局。最后故事随着男主人公的死亡而突然结束,这种戛然而止的突兀感,以及由此带给读者的男女主人公终未会面的意外感,使得故事在这种叙事结构中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1.4 叙事的整体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与叙事结构并不是全然割裂的三个叙事元素,相反,它们的密切配合对于故事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可或缺。如《白夜行》在叙事时间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叙事视角的转变完成的,而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共同构成了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这三者构成的叙事整体才是作品风格的决定因素。

人物作为视角代言人,并且频繁地更换视角代言人。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方式,使得人物形象在众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真实,也使得读者越来越有代入感。

然而,这样的叙事方式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即有可能让本来清晰的形象变得模糊。比如在唐泽雪穗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前所述,作者在开始时就建立了雪穗世故、精明的形象,而随后的章节中,却再也没有任何有关雪穗直接的负面描写,她表面的形象是善良而纯真的,即使到了故事的后期,在她的邪恶本质越来越明朗时,作者也仅仅用“女强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她。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提到“猫”的譬喻,将雪穗比作一只外表漂亮、内心黑暗的猫,而读者就像刑警笹垣一样,始终无法确认雪穗是邪恶的。也许事实的真相是:这一切只是笹垣的一场误会,雪穗的内心如其表面一样善良纯真。这种使读者在认识雪穗时所产生的分裂感,正是由作者选择的局限性第三人称视角所致。我们也可以对桐原亮司做出同样的揣测。但如此一来,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忽然变得模糊起来,跟读者所祈盼的清晰的故事脉胳背道而驰,如此一来,读者就将自己的理解,无论正确与否,填入到故事的留白当中,从而获得自以为是的阅读经验。但是,这一切有没有可能只是一场误会?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相反,我们认为这样的视角给了人物形象一种多样性。这种从必然世界到或然世界的多样性,正是文学的一种魅力。

2.3 叙事结构的影响

《白夜行》的叙事结构大体上是多角度双线推进的,一条线是桐原亮司的生活,另一条线是唐泽雪穗的生活。即使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也没有将这两条线捏合到一处。虽然整个故事是由男女主人公双线推进的,从头到尾我们都看不到男女主人公有任何直接联系,但是作者通过大量的暗示,以及借助笹垣刑警的推理,不断地告诉我们,男女主人公其实是一个狼狈为奸的犯罪团伙,是一对心理极其变态的罪犯。直到故事的最后,当读者几乎已经确定了男女主人公其实是一直都认识的一对罪犯时,作者却巧妙地安排了男主人公桐原亮司的死无对证,从而给读者带来最后的不确定感。

因此,从根本上说,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从各自的线索推进来看,雪穗聪明而阴暗,为了自己的发达而不择手段;桐原亮司为了雪穗坏事做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雪穗凭借着自己与他人的努力,终于在日本的主流社会站稳脚跟,这本身在女性社会地位不高的日本已经算个奇迹。如果对其做无罪推定,那么她确确实实做了许多恶事,但如果做有罪推定,人们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因为一切证据都随着桐原亮司的死亡而烟消云散。

2. 《白夜行》的叙事方式对角色塑造的影响

2.1 叙事时间的影响

《白夜行》在叙事时间上的最大特点是通篇具有大量留白。虽然整个故事跨度长达二十多年,但作者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选择的十三个片断,每个片断只有几天而已。因此,以这些片断为起点来推理作者在这些留白中的安排就成为了读者的重要任务。由于所选取的片断在时间上具有浓缩性,使得作者对两位主人公的描写必须极其精炼传神,才能给读者打下良好推理的基础,使故事的走向既有悬疑性,又有合理性。

比如在第一章中,笹垣第一次见到只有十岁的唐泽雪穗,就对她在待人处事上所表现的应付自如产生了极深的印象,甚至忍不住低声向同伴古贺夸奖:“很懂事的孩子!” 正是对笹垣“低声”这一细节的描写,衬托出唐泽雪穗的行为与其年龄的不相符。紧接着,作者又通过“门外站有警察会惹来闲话”这一细节表现这个小女孩的世故。可以说,雪穗一出场就被刻画为一个有着与其年龄不甚相符的世故的孩子。不仅如此,除了世故,笹垣还从其它细节推理出这个女孩子“很机灵”。至此,一个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以此为基点,当读到后面章节中雪穗所表现出的“纯真”和“善良”时,就不得不表示怀疑:事情真如表面所显示的这样吗?

男主人公桐原亮司的出场也一样。透过笹垣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手艺精巧却“眼神黑暗”的十岁小男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桐原亮司有着怎样的内心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在后续描写中始终让亮司保持着这样一种形象,与表面光鲜的雪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上可知,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是两个典型的“扁平化人物”,他们的形象、性格从头至尾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无论时代发展如何以及后来二人所受到的教育如何,两人始终保持着出场时的性格。这种“扁平化人物”的塑造与小说的叙事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叙事时间上的片断化,使得作者很难自然地完成他们的性格转变,否则将会使故事变得不合理、不可信。

2.2 叙事视角的影响

《白夜行》采用了局限性的第三人称视角,而为了故事推进的张力,作者必须要舍弃掉两位主人公成为视角代言人的可能。所以,为了全面地展示主人公的形象,作者使用了大量主人公周围的

3. 结语

《白夜行》叙事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在叙事时间上有大量的留白,而由这个特点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故事与人物有着不同于其它作品的魅力。现实世界留给人们的印象很多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因为在现实中,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在这个意义上,作品的这种叙述方式反而与现实靠得更近,人物也更为真实可信,从而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白夜行》东野圭吾著 刘姿君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8年. [2]《文学术语词典》M.H. 艾布拉姆斯著 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3]《叙事学导论》谭君强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4]《新叙事学》戴卫·赫尔曼主编 马海良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