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劝学

劝学

荀子(约公元前313-荀子 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 卿" ,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 荀" 与" 孙"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 性恶论"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 性善说" (人之初,性本善)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

本文选自《荀子·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荀子》一书由荀况所著,今共传32篇,它从《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是古代说理文成熟的标志。

原文(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注音:r óu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注音:p 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注音:x ìng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1. 君子:。

2. 学不可以已(y ǐ):" 可以" 是古今异义,可:;以:;已:。

3. 青,取之于蓝: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蓝,

本植物, 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 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 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5. 中(注音:)绳:。绳:。

6. 輮(注音:)以为轮/輮使之然:輮 :,,煣: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以为:把······当作。然:这样。

7. 规:。

8. 虽有(注音:)槁暴:。有,。槁,。暴。槁暴,枯干。

9. 挺:。

10. 受绳:。

11. 金:。

12. 就砺:。砺,。就,。

13. 日参(注音:)省(注音:)乎己:。日:。参,检验,检查;省,省察,反省。乎,介词,于。

14. 则知(注音:)明而行无过矣。知:。明:。行无过:没有过错。

15. 吾尝终日而思矣:我曾经整日的思考。尝:。

16. 须臾之所学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须臾(注音:):。

17. 跂(注音:):。

18. 博见:。

19. 招:。

20. 而见者远:。而。

21. 疾:。

22. 彰:。

23. 假:。舆:。

24. 利足:。

25. 致:。

26. 楫:。

27. 非能水也:水:。

28. 而绝江河:绝,。

29. 生(注音:)非异:。生,。

30. 善假于物也:。于:。物:。

31. 风雨兴焉:兴,。 焉:。

32. 渊:。

33. 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的心境由此具备。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5. 跬(注音:):。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跨两脚为" 。

36. 无以:

37. 骐骥:。

38. 驽马十驾:" 驽马十驾" 后漏说一句,可能是" 则亦及之"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 一驾" 。

39. 功在不舍:。舍,

40. 锲(注音:):用刀雕刻。

41. 金石可镂(注音:):金:。石:。镂:刻。

42. 用心一也:。用,

43. 六跪:。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 跪" 里面。

44. 螯:。

45. 用心躁也:。躁:.

折叠内容鉴赏

文章围绕" 学不可以已" 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开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 恶" 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 终日思" 与" 须臾学" 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 学" 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与"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相比,再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与"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 不舍" 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 不舍" ,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能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与" 蟹六跪而二螯" ,却"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 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 学不可以已" 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写作特点

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 博喻" ,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和"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及"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 六跪而二螯" 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 积" 与" 不积" 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学思想中," 积" 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

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