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

植入式广告

结课论文

指导老师

崔源

姓名:陈娟

专业:广告1202

学号:[1**********]1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植入式广告学习感悟

人说,一入佛门深似海,其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习。

在未学习广告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我也曾是个“门外汉”,对之了解甚微,经过两年的学习以后才渐趋了解一些关于广告的知识和技能。广告是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国内对之权威的研究成果和著作比较有限,很多东西了解起来,资料缺乏,且良莠不齐,校图书馆也鲜有与广告专业相关的书籍。而植入式广告更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新型广告形式,没有现成的立论和研究成果,因此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只能自己根据需要来编写课件,注重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在影视广告中的所得和收获轮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互相交流,并且让我们分组排演小品,亲身参与植入式广告的制作与置入,这反而是那种理论讲解所不能媲美的。

在每个同学影视广告案例自我讲解中,我受益匪浅。首先,我们要从海量的影视作品中找出自己认为置入比较好和比较失败的作品。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在学着自己赏析和从专业角度来分析植入广告了,这是理论知识所不能给予我们的。然后我们要进行PPT制作,自己组织语言,以自己的角度和专业知识来分析并且传达给每位同学,这个过程既增长和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在众人面前展现自我的胆魄和勇气,这有未尝不是我们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呢?

如果说,影视植入式广告讲析是对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

那么,植入式广告小品的制作和排演就是对我们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排演小品首先要编写剧本,虽然我们学习有广告文案课程,但靠我们自己完整的写出一篇有合理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且在我们表达能力范围之内的小品,难度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大多数小组选择了对已有小品进行改编,在原有故事脉络和情节上融入我们自己的特色和思想,并将其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表演上,则更突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思广益的训练,同时也锻炼个人表现力和在众人面前从容以对,表现自如的勇气和能力。

在植入式广告的理论知识方面,“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这种方式比硬性推销效果更好且更为观众接受。植入式广告的悄然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这既包括广告投放环境的因素,又包括品牌管理的需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媒介环境复杂且投放成本加大,使得广告的效益呈下降趋势。以国内电视媒介的情况为例,电视频道,电视频道和节目播出时间的剧增加速了受众的分化。加上电视媒介赢利模式单一,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各电视频道纷纷以增加广告时长的方式维持收入增长,广告发布环境日趋复杂、环境噪音增大、广告接触率严重下降,形成了广告拥堵的局面,因此广告主急需找到新的优质传播渠道。

2、与媒介环境复杂相适应的是,受众在广告轰炸下,显示出愈来愈明显的离心倾向和逆反心理,充满对广告的不信任感,对各种营

销信息表现得越发麻木和冷漠。具体表现为对广告的逃避和不专注。电视甚至呈现出类似于广播的“伴随化接收”倾向,报纸出现了“读报读半截”的现象,而网络广告一方面没有发挥其“互动”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受到技术性和习惯性阻截,这使得大量的广告媒介投入浪费。广告的强制力与吸引力丧失,导致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接触依赖于轰炸式投放,继而再次加剧了受众拒绝与逃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收费电视无疑是近几年媒介产业的重要话题,大众媒介几乎众口一词表述,“收费频道传输节目不插播广告”。事实上,只要广告投放的原动力存在,广告就不会消失在银屏上:一方面广告主不会轻易放弃电视媒介这一受众面最广、传播方式生动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电视媒介也不会轻易放弃每年200多亿的广告收益。所谓的变化不过是广告将从“显性”向“隐性”转变。可以做一个假设,收费电视如果真能成为电视业的主流,植入式广告必将大行其道。

3、除了媒介方面的原因,植入式广告的盛行还有品牌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广告投入的持续增加,并不能使品牌价值同比例增加;另外,处于成熟期的品牌需要以提醒的方式保持产品的销量和品牌的活力,但硬性的品牌形象广告难以持续地激发消费者的热情,连续地广告投放可能造成消费者的麻木,品牌联想缺少有效地更新,品牌容易被视作“老迈品牌”,失去年轻的消费群。

最常见的主要植入式广告形式有:商业广告、影视、综艺节目、网络文章、图书。植入手法主要有:道具植入、台词植入、剧情植入、

场景植入、音效植入、题材植入、文化植入。

赞助商的追捧,源于植入式广告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这些优势归结为一点,就是能够形成强大的品牌渗透力。

首先,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数量庞大。有报道称,只有上映2万场,上座率在70%以上的影片才能吸引到电影广告(包括贴片广告和植入式广告),这也说明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数量极为可观。以《手机》这样的叫座影片为例,其受众包括影院观众、VCD观众(不要忽略掉数量庞大的盗版市场)、电影频道观众,再加上相关新闻报道的受众,品牌与受众的接触率是极为可观的,其千人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会低于某些大众传媒。

除了接触数量之外,植入式广告更大的优势在于其“接触质量”,也就是说品牌可以争取到现有媒介状况下的稀缺资源--高度专注状况下的受众注意。隐性的广告由于其出现的不规律性以及与情节的高度相关性,很少会遭到受众的抵触与拒绝。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电视频道掌握在观众手中,而当他坐进黑漆漆的电影院时,就不能不接受你的广告”,这反映出植入式广告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广告。如下图所示,植入式广告在受众广告信息接收图谱中处于较高层次--专注接收层.

从消费行为的角度考察,植入式广告对受众消费行为产生一种光晕式影响,特别在电视电影这样声像俱全的媒介中,强烈的现场感,对消费者形成一种行为示范;如成龙片中的三菱汽车与“勇气与冒险”联系在一起,在深化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品牌联想,最

终赢得广泛的认同与品牌价值的提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正是赞助商梦寐以求的。

当然,植入式广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弱点:

品牌的适用性范围较小,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知名品牌,这是因为受众需要在相当短暂的时间内准确识别出商品包装、品牌或产品外型。因此,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是投入植入式广告第一道门槛。相对而言,综艺类节目更有可能利用植入式广告提高某些导入期产品或新进入品牌的知名度。

植入式广告不适于深度说服,特别不适合做直接的理性诉求或功能诉求。港产片《难得有情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剧中舒淇借用吴大维的阿尔卡特手机与前男友联系,不巧手机缺电,吴大维便借此介绍了该手机的优越性能,说道:“因为最近我们公司正在设计这种手机的广告,所以我比较了解它的功能,可以用普通电池替代锂电池,换上干电池--行了。”吴大维一边熟练地讲解着,一边熟练地拆装着手机电池,这种强行植入被评论为“俨然和电视直销现场一样”,这明显是对剧情的一种破坏,让观众感到生硬和不自然。

同时,一些前卫产品的功能性诉求甚至可能被受众当作影片的虚构。因此,品牌诉求一般停留在简单告知与提高特性认知度方面。基于上述原因,广告主可以考虑在同一档期发布硬性广告配合植入式广告,及时将潜在消费者的“兴趣”转化为“欲望”。

在影视剧或节目中,可供植入广告的容量有限,过度使用会引起受众反感。在现实情况下,受众倾向于把所有说服性讯息都理解为

“广告”,他们对于“广告”高度敏感,一旦感觉到这是“广告”,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把心灵之门关闭,最终影响到对影视剧或节目的态度。

商业效益的过分追求,必然导致植入广告的泛滥。

植入广告容易对作品造成的最大伤害是使作品本身主题涣散,又因为这些品牌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唤观众醒感官刺激而带来兴奋点,作品中过多互不相关兴奋点的突兀存在,必然对作品主线原本思路造成影响,降低作品艺术价值,甚至会喧宾夺主使主题不再明显,正因如此,植入广告常常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抱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