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封闭型的,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课堂上往往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对作文“自主”和“自立”的心理需求,有意无意地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因而学生普遍缺乏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

一、起步作文的心思控制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

头疼”的感叹。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要求过高,学生举步维难。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

1、目标控制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主要是进行段的训练。要有效的进行片断训练,命题要小,内容要少,篇幅要短。只要求写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闻一见。

作文的材料必须是儿童自身行为与思维的效果真实的反映。由于生活环境中生理素质,个性的差异,儿童对于生活的感受与认识水平也有强弱、高低之分。因此,命题不能统得过死。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鼓励儿童写放胆文,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写他们之爱写,做到有话可谈,有言可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积极性。

2、内容控制

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导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形象、丰富表象、展开想象。如看图、剪贴、描图、游戏、制作、参观、游览、看表演、听故事、各种竞赛等有趣的活动,然后把自己的最感兴趣,感爱最深的选择记录下来,写成短文,由于他们兴趣较浓,写起短文也就不感费力了。

一、依据教材 不拘形式 激发兴趣

新改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开辟新的作文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如创设“童话作文”(自编童话)、“诗歌作文”(改写)、“应用作文”(纪实活动课)、“美术作文”(绘画比赛)等来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的各种语言都得到了灵活训练,能大大提高写作兴趣。另外,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报上下功夫。尤其是作文前更应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搜索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待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因为这些刊物中的作文全是出自小朋友之手,篇篇都适合小学生的胃口。读得进去,消化得了,能学得来。学生们读后就想一试身手,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联系生活 挖掘素材 唤起灵感

生源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现想象,创造自身语言。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

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兴趣,是作文的先导,学生习作动机是利用大脑平时的生活信息积贮,在兴奋状态下完成的。同学们刚开始写作文时,觉得是件难事。一提起“作文”二字就愁眉,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写作兴趣上来,为学生创设舒畅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欲望。

1、先玩再写。玩,就是学习。让学生在玩中产生写作兴趣。把学习写作与个人、集体的荣辱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直接的近景性的学习动机。结合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去追求超越的自己和他人的进取精神。促进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品质在他们的心灵中萌发。如写《我喜爱的一项游戏活动》一文时,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每次活动后,我并不要求马上让学生写,而是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哪些内容要写出来告诉大家?如果要写出来,应该怎么写?在学生选择好了作文的材料后,我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中着眼于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注意启发性。

2、先做再写。如写家务活动。让学生在周末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一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技能;二则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务,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因为是学生亲自参加的劳动,所以习作大多真实感人。在我们作文里,为了把内容写充实、具体,就是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用“事实说话”。如《我学会了炒菜》一文,我让学生请妈妈教他炒一样菜。妈妈是怎样教的,自己是怎样学的,又是怎样炒的,菜的味道如何,吃着自己亲手炒的菜有什么感受等等。然后再写下来。这样一篇《我学会了炒菜》一文就很容易的成功了。

3、先观察再写。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能力,从而能开阔眼界,提高能力,还可以写通过如何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而培养他们立志改造大自然,树立远大志向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写《可爱的校园》一文时,带领学生来到大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先参观优美的校园环境,操场上师生参加活动的情景,再参观多功能教室、办公室、微机室、实验室等,然后问同学们:你喜欢校园吗?最喜欢校园哪方面?让学生将自己所见所感讲给大家听听。这样学生心中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自然就行之流畅,有话可说了。

4、先说再写。如看图作文,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声像并茂,有声有色,有静有动,音乐信息唤起学生的激情,产生了共鸣,声像创设了意境,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能说出图意。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将图意说给大家听。说时先小组,再大组,后全班,有步骤地进行。通过说,发现问题,及时评讲,修正先入为主,以避免写作无中心罗列材料的毛病。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说和听别人说的过程中对零散的内容进行大略地筛选和梳理,最后再将图上的内容写下来。由于课前有准备,课上有机会,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思维和创造的时空,所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全体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他们主动地说,创造性地写,提高了学生变图为文的能力。

愉快教学使学生感到作文“可亲可近”。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视感、听感,让学生动手。身临其境,体会感受,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的感知过程,使学生有丰富和翔实的主观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玩玩、做做、写写”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师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

三、精心设计,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规律的认识运动,是一个科学的运动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制作到信息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因此,教师要研究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研究作文过程的每一环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精心施教,要重视对作文过程的指导,因课而异“写什么”和“怎么写”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

体,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指导“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环境”这篇作文时,从内容入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触发点以创设情境诱导角色,抓典型场面启发想象,抓薄弱环节启发联想,抓特点进行小结谈话为教学步骤,打开了学生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他们的生活经验,发散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写出一篇篇想象,联想丰富的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小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学生能够自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作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只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多加训练,让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这样迂迥曲折的过程,就是提高,就是进步。学生从一点一滴地修正到逐步完善自己的作文,才是真正获得作文能力。

1、教学学生修改自己文章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初学自改作文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只做某些方面的修改,如字、词的修改,或某一段落的修改,再逐步达到全面修改。高年级学生,要求在局部修改的基础上,做全面的修改,要指导学生反复读自己的文章,还可以出声读一读,仔细推敲,加工润色,使文章生动、具体,最后达到“理真情切而意达”的境地。

2、学生习作后,要求学生从“读”中修改。轻声读一遍,改正标点,用词不当,错字等;逐段出声读几遍,听到不顺耳的地方改一改;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通读全文,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看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然后再请同位讨论修改,还可以把此稿放一放,隔一两天,再拿出来读一读,改一改,直到满意时,再把它誊写清楚。

3、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系列化训练。三年级则重以扶为主地教给学生局部修改的技能。如改时要对学生讲清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去,并要说明“为什么”。紧接着出示“范文”与“病文”对照,使学生加深认识,获取能力。最后让学生照样子修改。四年级侧重半扶半放,培养学生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引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地对习作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补充。五年级开始以放为主,适当扶助,重点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审视原作,并通过修改,力求达到较佳的表达。六年级则大胆放手地让学生自改,要求学生从具体内容到展现形式,从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等方面对自己的习作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不但慢慢掌握了自改的方法和技能,也提高了作文的质量,而且增强了思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4、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具备了一定的修改能力之后,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替训练。

①师批生改。由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出评语(眉批或总批),标上批改符号(也可以面对面指点)。然后把作文还给学生,让

学生细看教师的批语的批改符号,体会自己作文的毛病在哪里,然后再进行修改,教师的眉批总批语,要多以建议和鼓励及启发性的语句为主。重在引导学生自悟,语气尽量用商量口气,做到亲切、委婉。可以使学生重新去认真思考而达到真正的修改目的。

②互批互改。让学生结伴,互换作文,互批互改。也可以听取同伴提出的修改意见,自己进行修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提高写作兴趣。

③集体批改。由教师选印典型文章发给学生,先让个人尝试修改,再在班上交流,集体议论,教师进行指点,共同修改。

修改贵在得新知,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逐字朗读、推敲,参照修改提示,认真思考,获得新知。修改要重视对学生咬文嚼字的要求,鼓励更新习作中的语言,写出更新更好的表达语言。叶老曾说:“作文的教学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不让教师改”。这也是我们为师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作文教学要深入改革,从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创新。讲求实效,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审美,教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体

现在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乐学善思,具有极大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要经常召开“观察交流会”,把各自观察获得的好材料在班级中公开讲述,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交流时要注意如下要求:(1) 观察所得材料一定要真实; (2) 观察所得的材料有什么启示;(3)倾听者要有恰当的评议。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对学生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的全过程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做好示范作用

通过示范作用的过程可以产生创新,它能直接促进风格的产生,可见模仿对于创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大

部分是名家名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怎样观察生活,怎样选材、确定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和修辞手法。课上要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让语文课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语言的作用。讲课题,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

这样,学生不仅在语言上获得了营养,而且在写作上也掌握了方法,能够由仿到创,使范文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

让学生充分讨论。出示作文内容后,要让学生对如何谋篇各抒己见,以便互相启发、扬长避短,借助于提问、点拨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路。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促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多样性、观察活动的多样性、示范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库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当他们开动脑筋时,就会迸发出创作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够喜欢作文,可从多侧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和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作文指导中,要突出重点,做到从审题立意到开头、结尾不面面俱到,而是紧扣训练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不加掩饰地、原汁原味地倾吐、表白,真实地反映自

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和苦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不断地鼓励那些思维敏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

作文教学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愿望。”基于这一认识,教师要坚持鼓励为主,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宣读和赞扬。如在班报上开辟优秀的学习园地,组织学生向校广播报刊投稿,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已发表,成功的喜悦会溢于言表。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基础进行分类要求,实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后进生,要提出“低起点、严要求、实训练、上台阶”的要求。

培养良好的作文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写作时虎头蛇尾,有的对自己的习作不愿意推敲,不想修改,也有的学生作文品质和内容表现不吻合。针对这一情况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品质,捕捉有利时机,通过专题讨论、佳作欣赏渠道,运用自改、互改等方法,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如果能把握住情感的变化,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就能促进学生作文与做人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向最优化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闪光之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鼓励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