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政治

姓名:段桂娥 专业:08政行 学号:[1**********]2

浅谈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摘要】由于网络通过电子论坛等提供了网民讨论各种问题的公共空间,网络媒体能够迅速汇集围绕特定话题的相关报道。然而,在网络成为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得以生长并发挥其应有的影响,新的政治力量得以形成和集结,新的政治价值和意义得以显现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对政治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网络政治 影响 策略

大众传媒很早就发挥着自身的政治功能。19世纪初,到美国考察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看到了报纸的力量。他指出:“在美国,报刊分别来说几乎都没有什么权威;然而,定期报刊的权力仅次于人民。”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随着网络的问世而受得更加引人注目。网络自问世之日起,就显示出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权力,无论它掌握在谁手中、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它都成为政治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自由性,网络言语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成为普遍公民参与政治的技术基础,我们必须正视网络的政治存在。

一、 网络对政治的积极影响

1. 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

网络首先是作为一种传媒出现的,从这一层面来看,网络传递政治信息的“中枢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国家政策通过网络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公众的愿望也通过网络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网络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

(2)传递政治信息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当前,诸如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这需要群众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借助具体的“形象”,用通俗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阐明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分析,帮助群众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启发群众适应政策的主动性。网络的这一作用在以往的价格改革、住房改革中已得到有效的发挥。

2.网络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

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公民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方面直接产生影响。网络论政的核心和推力是公共利益、公共事务以及公共意志;网络论政的基本途径是民意表达及竖立其上的强大网络舆论;网络论政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或者公共意志的具体决策活动,实现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达到或者成本很高的参政议政之目的。网络监督的对象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公共事务、公共机构和公共人

物,网络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即可对公共机构具体的规章制度、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看法或者修改建议。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凸显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选择。

2008年是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年,从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到重庆的哥的集体罢运事件给党和政府带来的损失和冲击是骇人听闻的,而引起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公民缺乏有序的政治参与却是个重要原因。而事件发生后往往通过网络手段在第一时间得到报道和反映,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反响,并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最终得到解决。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通过网络形成定期的、制度化的良性互动,会让民众如实反映社情与民意,凭借自己的理性在广泛的背景中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进而有所作为;也让政治精英充分了解民意,这样政府的有关决策就会越来越合理。 3.网络有力地推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与日俱增。但是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公众难以直接参与政策措施的制定,也无法将自已的想法和意见向社会传达。政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公开政府信息后,直接给网民一个讨论交流政府信息的渠道,通过网民的互动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将给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和想法,也使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如,全国人大实现了立法工作的网上全民征求意见,《劳动法》、《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食品安全法》草案今年4月20日公布,截至5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各方面意见11327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反映的意见9556件;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等网站提出的意见1570件,互联网开辟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2004年,浙江省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省长信箱”,每年受理网民信息几千件,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既解决了网民难事,也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

二、网络对政治的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政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从过去的精英政治演变为大众政治,增加了民主政治参与中的直接民主。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正在传播政治价值、影响政治决策、改变传媒格局,互联网言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亟须正视的政治课题。网络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网络为公民基于信息共享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更为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网络政治参与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增加了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网络具有再造和遮蔽功能,网络参与者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了,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大大降低了现实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和风险,从而脱离现实社会的制约。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表达社情民意提供了一个通道。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有一个议程设置的作用。也就是说,网络民意不能左右政府怎么去思考问题,却能左右政府去思考哪些问题。公众通过网络表示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可能促使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同时网络也给公众对政府决策进行监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不能及时准确公布有关信息,公众可能在网络上发布带情绪化的,甚至是猜测的信息和意见等。这样,就可能对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事态的恶化,使事件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2.网络技术下过量信息的提供会引起“盲目决策”。目前,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失误现象多与信息量的不足有关。行政领导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忽视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决策中盲目拍板等现象还较为严重。科学决策需要适量适时的信息的支持。21世纪的中国行政决策领域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但又易导致信息量过多,而信息量过多也会产生盲目决策。这是由于:

(1)信息量过多使方案抉择困难。在过量信息下,多种方案的利弊权衡更加困难,更难决定取舍,决策层由于无所适从,只能闭起眼睛“跟着感觉走”,从而使方案抉择过程呈现较多的随意色彩。(2)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过量信息,使决策者疲于应付。公众对决策层的信息输入,不可避免带有较强的个人倾向性,从而使信息出现偏差。因此,当大量信息汇聚决策中心时,信息中的夸张成份可能使决策者疲于分辨真伪,贸然决策。

3.网络技术发展中的政治欺骗问题使决策民主受损

当前,中国行政领域正在推广普及“公示制”,这一制度有助于增强政府透明度,便于民众的监督与参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示制”的应用会起到广度上拓展、深度上挖潜的作用。但是,当政治欺骗渗透入“公示制”时,网络化所提供的潜在优势就被行政领域既得利益所取代。所谓政治欺骗,是政治力量采取的一种混淆视听,从而引导民众或舆论支持自身利益与要求的行为。政治欺骗带给民众的是一种经过有意扭曲或选择后的政务公开,这种公开会误导民众的监督与参与。因为“公示制”等提出的行政公开的挑战,在网络的支持下,愈益尖锐。而公开对政府自身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政务廉洁、高效,机构运转有力;另一方面,它又难免给行政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带来工作压力。因此,当行政决策者面对自身或团体利益时,作为经济人,其利益考虑驱动其选择有限政务公开或扭曲性政务公开,而造成的倾向性的有限公开或扭曲公开都是政治欺骗行为,它使网络的触角失去灵敏度,从而错误地引导民众。这种情况下,个人讨论的决策问题由现有的行政权力结构决定,个人意见的反馈条件也是由现有行政权力结构支配,民众的行政决策参与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说,由于利益驱动的存在,行政机构的政治欺骗难以避免,这实际上表现为对公民行政决策参与权的侵吞或造成行政决策民主的形式化。

4.敌对分子利用网络传播反动政治主张。

各种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攻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近年来破坏和干扰政治动员的新动向,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国际上,与人类和平为敌的恐怖组织通过网络既宣扬极端主义观念,又传递屠杀和破坏的恐怖信息。敌视我国的反动势力和分裂分子,也在利用网络从事破坏活动。每当党和国家提出政治动员的方针政策时,这些敌对势力就会利用网络散布大量对立的言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干扰既定方针的贯彻落实。

例如,近年来,邪教势力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构成了对世界各国人权的严重侵害。“法轮功”邪教组织制造邪说,攻击政府和法律,危害国家安定和统一,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练功者的身心健康。而他们传播“法轮功”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传播。他们很善于利用网络进行舆论造势,混淆视听。他们有自己的网站“明慧网”,李洪志在向其成员传播其声音时,首先是将其意旨发布到网页上,送达到其骨干成员的电子信箱里,然后通过网络终端的各地站长,再通过电话等通信手段传达到每一个成员。网络成为他们散布言论,歪曲事实的场所,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的舆论环境。网络成为这些反动言论的嚣张场所。

三、应对网络对政治负面影响的策略

1.要积极利用官方网站,把这些网站建设成为坚强的网上思想舆论阵地。

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充分依托先进的、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和多媒体数据库资源,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党和国家的声音,不断壮大网上正面舆论的声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迅速、互动性强、便于联系群众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及时通过主办嘉宾访谈、推荐网谈话题、刊登网民言论、开展网上调查等形式,做好权威的解疑释惑的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发挥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特点,将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宣传报道内容和各种相关资料整合推出,形成多媒体、多层次、多通道的“网络宣传平台”,用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积极抢占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充分动用网络媒体,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高品位文化的传播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网民心理和需求的研究,善于利用博客、播客、维客、社交网络等新的网络应用,不断丰富网上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贴近性内容,积极开办功能实用、服务便捷的专业频道,实现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域与载体。 2.积极应对互联网突发事件信息。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社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有可能因舆论导向错误和新闻报道失当,酿成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事件。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各级政

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做到“统一、准确、及时”发布信息,还有较大距离。国外学者作过一项实验,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数倍于第一信息的信息量。各级党委、政府掌握了最权威、最全面的资讯,也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进行了处置。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正面信息,最后还是不能让群众满意,甚至造成误解。因此,政府第一责任人应同时对突发事件处理和新闻发布负总责,“主动、及时、统一”发布信息,不断引领主流舆论。把握互联网互动性强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了解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心理,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促使事件更稳妥、更快捷、更有效的解决。

3.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公民参与受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公民参与领域不够广泛、参与程度不够深 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等。要做到有效、广泛的公民参与,除了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以及民主意识的提高外,还必须有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公民参与的程度,不仅仅指公民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制约的程度,而且指当公民有参与的要求时,参与的条件和途径方面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是否充分。因此,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切实维护公民参与 的权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服务者的角色得到强化。电子政务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发布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 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4、网络媒体要确立社会责任意识:(1)必须把“新闻价值”而不是人和别的东西视为新闻采集和制作的首要标准,尽可能全面、真实的报道事件的原貌,忠实地履行“环境监测”的社会政治功能。所谓“新闻价值”指所报道事实本身所包含地足以引起社会各种人兴趣的素质。诸如“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大众传媒有责任让公众迅速、准确、充分、完整的知晓和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挑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网络媒体的工作者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既懂网络技术,又会传播理论。(2)网络媒体合理运用引导舆论的功能。网络媒体应该通过对新闻等各种信息的选择、解释或评论,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上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所以,并非所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应该报道,网络媒体应该通过议程设置把受众的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生活的中心事件和其未来趋势上来,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供舆论性支持。

总之,网络作为一种具有虚拟实在性和交互性等现代性特征的信息传播载体,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新闻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危害到网络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网络新闻媒体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网络传播概论》 吴廷俊、屠中俊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I论文

3.百度网

4.维普资讯网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