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

设计者: 魏文平 单位: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学科领域:物理 适合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1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概述

【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问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光速的测量。因光的直线传播与现实生活和体育运动联系的比较紧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本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1、本人所教学校属于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光学部分的第一节,但是在初中阶段已经有简单的接触,学生有一定得理论基础,但是本节又是一个新的思维的运用,所以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分析中,自己总结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教学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

教学策略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教学资源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图片演示两种日晷。

1、 提出问题:日晷是运用什么原理?

2、 导入新课: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

就一起探究一下关于直线传播的问题。

二、 新课教学

(一)ppt课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教学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过程。

1、光源

(1)光源的定义

(2)图片演示,学生归纳总结光源的分类。

2、光的直线传播

(1)图片演示,提出问题:为什么铅笔折了了?

(2)归纳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动画演示归纳总结小孔成像

(2)视频演示归纳总结影的形成

(3)动画演示归纳总结日食、月食

4、光速

演示(1)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

(2)1924—1927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孙综合菲索和傅科测光速方法的优点,用旋转棱镜法。

(3)现代测速仪

三、 教学目标验收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四、 课外实践

在硬纸板上挖几个形状不同的小孔(如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观察阳光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改变小孔的大小和形状,调整硬纸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光源

(1)定义

(2)分类

2、光的直线传播

(1)为什么铅笔折了了?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介质 ②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的形成

(3)日食、月食

4、光速

(1)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

(2)1924—1927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孙综合菲索和傅科测光速方法的优点,用旋转棱镜法。

(3)现代测速仪

教学后记

这堂课主要是让同学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个别同学理解有困难,画图讲解效果比较好。

通过整堂课的教学下来,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 对于实验的处理。我是先通过自己演示一个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

进而让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缺乏,只可能有一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如果可以让几组同学分别上来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2) 关于小孔成像实验的处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可以更加多

一些,让更多的同学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并且在实验时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来引导学生实验。可以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像

的特点。比如:像的大小,像的倒正情况,还有屏幕上成的是什么样子的像?是蜡烛还是小孔的像?如果有了这样的铺垫,那么对于后面课堂巩固练习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也不会让学生走那么多弯路。

(3) 对于计算题的处理过于粗糙。计算题我只注重了让学生思考和得出计

算结果,在细节处理上,比如说没有给出计算公式的投影,在单位上也没有强调。但在题目的选择上把两道很有代表性的题目放在一起讲,有对比性,效果也很好,这是在题目选择上的亮点所在。

(4) 关于“课堂巩固”最后一题的处理有些不到位。题目是利用小孔成像

的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太阳光斑的例子。由于在小孔成像实验时的处理有些不够,导致了这一题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可以的话用实验来直观的给学生一个答案可能更好。免得学生由于走弯路而留下一些自己的错误的概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