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月考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季节变化不大 B .植被以森林为主 C .全部为外流区 D .海拔较高

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民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

B .陕西窑洞 A .福建土楼

C .四合院 D

.云南竹楼

4.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福建土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受建筑水平影响

C .四合院反映聚落受交通影响 D .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5.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 )

A .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准噶尔盆地 D .东北平原

6.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两面“镜子”是( )

A .气候和地形 B .水文和植被 C .植被和土壤 D .土壤和气候

7.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主要是什么的差异形成的( )

A .热量 B .降水 C .植被 D .地貌

8.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 .亚热带和热带的界线 B .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读图,回答下面9~10题。

9. 地理界线P 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

10. 图示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水文与植被 C .地貌与气候 D .地貌与水文

11.关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平均气温≥10℃积温低于4500℃ B .植被为针叶林带

C .土壤以黑土最为广布 D .作物可达一年三熟

12、有关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13.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大 B .纬度位置高,日照时数长

C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D .气候干旱、云量少,日照时数长

14.新疆生产的棉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

A .品种优良 B .灌溉水源充足 C .土壤肥沃 D .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二是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

划分图”,图三是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

A .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 .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 .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 .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16.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 )

A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 .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 .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17.不能作为中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 )

A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B .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C .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D .中国对外经贸和海洋开发基地

1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 .淡水资源相当缺乏 B .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C .地形崎岖,交通困难 D .过垦过伐,生态环境恶化

19.适宜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企业是( )

A .资金密集型企业 B .技术密集型企业

C .高原料消耗企业 D .市场指向型企业

20.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 (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

B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C .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技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2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范围为a+b=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b=12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22、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 、 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 、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完成23~24小题。

23.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

A .发展电力工业 B .发展化学工业

C .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 .发展冶金工业

24.“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输入地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国际原油价格又攀新高,人们寻找石油替代品的步伐也在加快。一项将煤炭转

化成汽、柴油的计划,正在我国紧锣密鼓地实施。回答25~26题:

25.我国实施“煤变油”计划的有利条件是 ( )

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B.我国煤炭生产安全事故率低

C .我国劳动力成本较高 D.我国交通条件越来越完善

26.采用“煤变油”技术需要( )

A .增加煤炭生产量 B.减少石油出口量

C .减少煤炭生产安全事故 D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读图5,回答27~28题。

27.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 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因素是( )

A. 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9.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有 ( )

①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②可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③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④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A .②③ B.②④ C .①② D.③④

30.关于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B .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C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

D .有利于南北方向的水上运输

31、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状况

B 、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C 、缓解西部农村因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D 、可以将西部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使之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3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图5 ② ③ ④ ① 28.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

②加强天然气输气管道沿途村镇的资源使用,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停止开发自然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

⑤将西部农村居民全部迁入城市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⑤ D.①②④

读右图完成33—34题。

33.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4.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 .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 .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 .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

区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

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

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据此回答35~36题:

35. 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A 、毗邻港澳 B、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C 、矿产资源丰富 D、改革开放时间早

36. 下列有关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业转移促进了本国和接受国产业结构调整

B 、产业转移促进了本国和接受国产业分工与合作

C 、产业转移一定会使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 D 、产业转移常常会使本国失业人口增加

3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38~40题。

西电东送格局示意图

38.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 B .汽车工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39.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40.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 .①②

二、读图分析题

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区名称是: b

(2)三大自然区界线:a 与b 之间大致以

b 与c 之间以 为界。

(3)填写下表,比较a 、c 两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

B .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③④

42.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5分)

材料1: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

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

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2: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

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

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由于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安徽省人口主要迁往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区;产业转

移则主要受生产成本与原材料分布等的影响。第(2)问,产业转移将促进安徽工业

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未来人口外迁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

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

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

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2分)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

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

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3. 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

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3分)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

源、能源的地区差异。(2分)

水资源分布的差异: ;

能源供需的差异: ;

(4)四大工程中,西气东输和西气东送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2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