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

1、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中能成功的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称为适用性,通常称为质量。

2、食品质量:食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可口性,即食品在使用方面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

3、质量控制: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4、质量管理: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或者攻城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和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5、质量情报:反映企业茶品质量和供产销各环节以及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信息,也叫质量信息。

6、产品责任:因企业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身心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7、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新人,表明尸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8、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总之和质量方向。

9、质量目标:企业根据质量反震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0、质量计划:是落实质量目标的具体部署和行动安排。

11、质量监督:为了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顾客或其代表(或第三方)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及质量体系等进行持续的监控和验证,以及对记录所做的分析。

12、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13、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效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14、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时机的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15、国家标准: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同意审批编导的发布的标准。

16、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导的发布的标准。

17、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导、发布,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18、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调和条文强调,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规,是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

19、推荐性标准:即其他标准。

20、工序能力:工序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产品质量的能力亦即衡量工序能够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21、质量策划: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22、质量改进:为向本组织和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在整体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23、质量保证模式:满足给定情况下质量保证的需要,标准化的或经选择的一组质量体系的综合要求。

24、质量认证: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和服务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所给予的书面保证。

25、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正式的全部有机化和有系统的活动。

26、质量功能展开(QFD):研究和倾听消费者想法,确定一个优良的产品特征为起点,通过市场研究,讲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和需求进行分类,根据相对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再

请消费者对公司和市场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和排序,以确定对消费者重要的产品特性,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那些需要改进的产品特征。

27、统计:就是有目的地手机数据,并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制图、列表及数据分析的过程。

28、统计技术: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29、统计工具:则是指简化了的通缉技术,是在无需了解统计方法原理和统计结果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操作方法。

30、7种常用工具: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开发了因果图、排列图、调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和分层法,将其称为质量管理的7种常用工具。

31、7种新工具: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又开发出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矢线图、亲和图法(KJ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和矩阵数据解析法,将其称为质量管理的7种新工具

32、计量数据:是一类可连续取值的数据,如长度、强度、硬度、成分含量等。

33、计数数据:是一类不能连续取值但可以计数的数据,如不合格品的件数、外包装的缺陷数等。

34、样本:抽取的部分产品

35、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36、样品:样本中的每一个成员

37、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样品数目

38、抽样: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的活动

39、随机抽样:就是在抽样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样品)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而进入样本。随即抽样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40、矩阵调查表:就是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多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不合格情况及其数量,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41、不合格项目调查表:为了调查和统计生产中造成的不合格的香木及其占不合格总数的比率,以便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改进和控制措施。

42、不合格位置调查表:用来调查产品各部位的不合格情况,将不合格的位置标记在示意图上,不同项目用不同符号或颜色标出。

43、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把收集来的原石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44、排列图法:将因素按影响产品质量的程度大小,用条形图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

45、因果分析图法:基本格式由特性,原因,枝干三部分构成,首先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原因背后的中原因,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最终查明主要的直接原因。

46、直方图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从而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以便测量工序质量的好坏。

47、弃真错误a:每1000次中可能有3次将本来是稳定的生产状态误判为异常状态,将没有发生变化的工序判断为发生了变化。

48、取伪错误B:生产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总体分布由A变成了B,则在B的样本测定值仍落在控制界限内,有次判断生产状态正常。这样把已经变化的判断为稳定的,把异常判断为正常。这是第二类错误。

49、GMP: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品质保证或制造管理体系。

50、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由HA和CCP组成。

51、生物性危害: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成品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损害人体健康。

52、化学性危害:有毒的化学性物质污染食品引起危害,如农药残留,抗生素、激素、重金属、防腐剂、清洁剂、消毒剂、颜料等。

53、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性危害。

54、挥发性盐基氮(TVBN):食品中的蛋白质被细菌分解产生具有恶臭气味的氮、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他们都具有挥发性和碱性,总称为挥发性盐基氮。

55、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任何可食部分所含有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56、转基因食品: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供体基因植入受体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后生产的食品原料、成品及食品添加剂等。

57、实质等同:如果某种新食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在实质上相同,那么在安全方面就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