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文章以企业制度创新的内涵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变革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对策      一、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第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   第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   第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第五,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   二、企业制度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指改变、更新或创造一种新的东西,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的过程或行为。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缺乏是导致经济问题的根源。现代企业的本质是创新,所谓企业创新,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存在方式、经营观念、制度安排、经济行为及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的过程或行为。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诸多内容,其中制度创新是企业活力的基础和保证。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就需要遵循一定规则,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和办事规程,这就构成了企业运行发展中的具体制度。因此,所谓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有关企业性质、地位、权力、责任及相互关系的规定、规范、准则的总和。   三、国有企业制度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本质上都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调整。自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迄今为止,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调整和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阶段、经营机制转换阶段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阶段。   第一,从“国”与“企”关系的改革到企业内部关系的改革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一种公有制天然合理、天然优越、为公有制而公有制的理论,政府的工作重点也一直围绕着如何对国有企业的权力与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围绕着如何促使国有企业提高生产力而进行的。   第二,从分配制度改革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并没有触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仍把企业财产所有权、占有权和支配权掌握在手中,下放给企业的只有使用权。这样,企业只能按照行政部门的旨意使用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营自主权如同虚设,从而使国家留给企业的利润量的规定失去了客观标准,因为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是不能作为获取利润的根据的,利润的获取和分割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和支配权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因此“让利”只能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讨价还价来决定。   第三,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不理想、企业生产经营者缺乏积极性。在企业投资中,无论投资多少,效益如何,决策者不承担风险。于是,政府部门决定采取放权让利的改革模式,使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经营者的利益相关。从这个调整环路来看,放权让利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是,企业为了政府增加投入以推动生产增长,而不把经营重点放在提高产出投入比、提高企业的效益方面。显而易见,这种管理水平低下、损失浪费惊人的改革结果不是政府的初衷,它与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   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度的三个不同层次内容,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关系。实践当中相邻的两种制度之间边界也是难以划分的。一般来说,一定的产权制度决定了相应的经营制度。但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同时,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地进行改进。而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做相应的调整,经营制度的不断调整,则必然引起产权制度的革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正是基于这种思路进行的。从实践过程来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首先始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调整(企业整顿),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引起经营制度的调整;而经营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则要求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新便是企业制度当中以产权制度、经营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指某一单项的制度,而是通过企业而构成的反映新型的生产关系的制度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关系并使之制度化的过程。这些关系主要有:   第一,企业与出资者的关系。出资者向企业提供资本,构成企业总资产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企业向出资者提供资本收益。这种关系要通过建立出资人制度予以明确和固定。   第二,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同时享有按期回收本息的权利,企业则要负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需相应建立信用制度。   第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一方面是企业中国有资本的出资者,依法享有出资人的权益,并对企业负有限责任;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管理者,依法管理企业这样的经济组织与其他社会单位,而不再是企业行政领导者,更不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为此,必须建立企业法人制度。此外,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等均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关系,企业的财产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都要随之而更新。从以上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还要靠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协调推进。

  五、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对策   既然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综合性地解决国有企业适应市场、走向市场的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那么企业制度创新就绝非易事;简单地将国有企业翻牌为公司,“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从目前来看,要突出抓好四个重要环节:   第一,深度推进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政企分开。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却并非易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必须做到政企分开,重新构造国家与企业之间在财产关系上的责任和权利,使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新型财产关系中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现阶段,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出资人到位,防止在国有企业中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试行稽查特派员制度以来的实践表明,有些问题单靠企业自身是查不出来的。要按照最近修订的《公司法》的要求,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理层行为的监督作用,使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后,能够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规范的公司,能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机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也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因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身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竞争中有效的企业制度。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多元化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要加快把国有企业改制为多元化产权关系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运行而言,目的是通过市场竞争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优胜劣汰,形成优者能迅速发展壮大,劣者能淘汰出局的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要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经营者的流动机制、建立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巨钦,吴维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制度演进与制度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1).   2、生连科.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   3、吴志强,赵红梅.浅析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与深化[J].经济师,2003(12).   4、凌绪强,谢方军,高志.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指导[J].企业经济,2002(10).   5、段平利.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J].特区经济,2005(12).   6、郭爱民.企业制度创新的原则和评价[J].企业活力,2005(4).   7、吴高飞.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关键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2).   8、阿斯燕・尼亚孜.浅谈企业制度创新[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4(10).   9、郭利.试论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10、郭明喜,吴长顺.试论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1994(5).   (作者单位:丹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