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1

二 罗斯福新政

一、学习内容分析

1. 专题内容分析:

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前三课内容在于通过美国的个案分析,来解读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四节课结合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变化、发展的共性,对本专题目标进行补充和有效强化。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事件,也是本专题的中心内容。

2.本课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三个键词:内容、特点和作用。着眼点是“作用”,能力要求是“探讨”。注意限制条件是“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也就是说,课标将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定位为资本主义机制的自我调节,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改革(自我完善)。

人民版教材第一目介绍了罗斯福当选及实施新政的“背景材料”,揭示新政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本课的重心在第二目,即新政的实施。人民版教材分六点介绍主要措施,内容详实。有的地方值得引申:如措施中涉及众多法律和机构,立法说明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法制框架内实施的,而众多机构的设置说明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政府的权力有所扩大。教材的第三目,是对其影响的补充说明。

3.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的自我调整,它开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变化的新模式。本课如果从政治学角度看的话,就是在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经济思想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把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联系,必然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复杂的、艰巨的、多样的,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符合本国国情,中国只有找到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

模式,并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4.其他教学资源:

为便于理解本课内容,建议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十一集《危局新政》并阅读这一集的解说词。阅读有关罗斯福的传记等。

二、学习者分析

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么20世纪则是美国的世纪。从世界大战到航天飞机、从NBA到好莱坞„„学生了解的信息非常多,很多人对美国充满了好奇。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学习上,将是有效的学习动力。

通过必修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尤其是通过第1课的学习,了解的大危机以及胡佛政府的应对措施,对危机,以及未能有效应对产生的后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为学习罗斯福新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改革前的准备、改革的系列措施等;依托具体措施分析改革的特点,对比社会主义改革理解其实质;分层次、多角度分析新政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它对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四、教学策略设计

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及国家干预经济为何不能消灭经济危机。

⑵教学活动:

从复习大危机入手,分析危机中美国的状况,从存在的问题引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应对危机、进行社会改革的措施。通过创设情景、搜集和分析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⑶教学方法:

通过预习为课堂学习提供知识支撑,且自主列表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梳理史实合理的能力与习惯;通过检查提问,提醒学生及时巩固旧知、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系列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⑷教学媒体:

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情境,学习的步骤,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及巩固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习

任务:阅读教材,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新课导入

(基本思路: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出发,以旧引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请大家回顾第一课内容,思考:(单个提问)

(1)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和以往相比这次经济危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应该怎样认识?

答案提示:(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中积聚的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特点: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生产的破坏严重。(2)使美国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导致社会动荡,民众对政府和社会制度产生信任危机等。(3)顽固奉行放任自由政策,反对经济干预经济。胡佛政府没有认清危机产生的原因,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不能与时俱进,必然要被时代和人民所抛弃。

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危机,说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出现了严重问题。胡佛没能解决,人民对他失望之极。1932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59:472,人民希望寄托于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3.新课学习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获取以下信息:

(1)罗斯福性格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工作作风?

(2)为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困境,他做了哪些工作?

(激励学生善用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其思维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多肯定。)

(1)罗斯福的个性与作风:直面困难,信念坚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讲究策略等。正如教材所说,罗斯福因其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

(插入思考,解决教材问题)

学习思考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这段演说词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怎样的人格风采?

答案提示: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敢于直面困难(大危机),坦率、果敢,信念坚定、无所畏惧,勇于战胜自我的优秀领导人的人格风采。

(2)相关工作:①组建“智囊团”,确保决策正确无误;②起用一大批有志

于改革的人士;③争取国会的授权与支持;④用“炉边谈话”的形式争取人民的支持等。

新政开始只是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经过预习,大家对新政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两位同学呈现他们的构建的知识结构(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用实物投影投出来供研讨):

方案一:

方案二:

点评:方案一是人教版教材中的表格,不少资料中有,有的学生可能会借鉴,其主要内容列举详细;方案二是依托人民版教材自行整理出来的,内容简明,但框架清晰、要素明确。两者相较,选方案二作为学习的桥梁、探究的辅助。

(1)我们为什么要把新政分为两个阶段?

历史的发展本来是连续的,只是为了研究和学习的方便,我们常常分阶段来把握历史发展的特征。新政的很多措施是前后贯通的,不能因为分阶段而将之隔裂,如农业政策等。

(2)新政的突破口在哪儿?为什么以此为突破口?

突破口是金融领域,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首先是在金融领域开始的,而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枢纽。金融业瘫痪,整个经济就成了一潭死水。

(3)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新政是为反危机而实施的,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表现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它是因为工业生产的失控而导致的。其理论根源在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表现为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

(插入思考,解决教材问题)

学习思考:新政“新”在哪里?

要点提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3)表中列出了相关法律,给你以什么启示?

新政的所有措施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现的,说明它是在资本主义主义民主法制体制内进行的,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是发展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4)如何分析新政的影响?

①原则:论从史出。影响的表述必须有相关史实作为支撑,不能只讲结论。 ②方法:分近期和远期;从对美国和对资本主义世界两个角度;强调积极面,不忽略局限性。

以上我们对几个关键问题作了分析,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通过试题的形式,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

4.深入探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提供新政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下图再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重大措施?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美国的一位农民,新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美国的一位资本家,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后,你是否支持?为什么?

(2)资料展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精读细读材料,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理解历史内在的联系和历史发展规律。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

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从经济政策、采取的方式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一模式对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起了什么作用,对战后的资本主义有何影响?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什么?

(3)观点碰撞

设计意图:通过各方面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了解新政的实质。体会它对当时美国社会所起的巨大作用,及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把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探讨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模式。

仔细阅读下面两则的材料,请回答: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也引起了反响。罗斯福去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进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①如何评价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给予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从新政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学习罗斯福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那么,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发展趋势的大潮下,我国应怎样“以史为鉴”?

5.课堂小结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6.巩固练习

1.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472:59的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胡佛,这一结果说明

A.共和党已经落伍于时代的潮流

的利益

C.美国人民希望于罗斯福的“新政” D.胡佛总统缺乏个人魅力

2.“新政”期间,罗斯福经常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政府的政策与措施,这种“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有利于

A.决策正确无误 B.争取人民的支持

C.争取国会的支持 D.措施的尽快落实

3.美国前总统胡佛在某法案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据此判断这部法案应是

A.《社会保险法》

C.《瞬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D.《农业调整法》 B.民主党代表了广大人民

4.胡佛之所以说“这简直是法西斯!”,是因为上述法案

A.没有经过国会批准 B.总统没有签字

C.规定来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工业 D.导致社会动荡加剧

5.“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就业的措施。其中

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

6.(2007山东文综27)(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上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要点:(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六、反思小结

大危机的发生,尤其是其严重的影响,说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出了问题,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模式。所以本课是个案研究的范例。

罗斯福新政作为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成功范例,其思路与做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着眼于这一角度,罗斯福新政还有很大的命题空间。

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一些对工人有利的政策,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谈判、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应引导学生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这些措施起到了调节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不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深入探究部分提供了三种备选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本课教学需要多媒体设备支撑,否则难以展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