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社交文化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新趋势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要群体,90后被称为“从火星上来的”,可见90后是独具自身个性的群体,90后生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类新媒体信息技术,网络已成为90后群体生活的必备品,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社交、娱乐,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给青少年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生活、思想和安全带来了种种威胁。关注高校大学生社交网络,对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来说,可以使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易提前进行防范疏导,占领网络高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新媒体;社交文化;团学工作;趋势

  根据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涉及的相关内容,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在校64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诸多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交关注网站目的的单一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关注最多的网站主要呈以下分布

  由图表可见,大学生网络社交的主要途径主要是QQ空间和各类微博,以及和熟人、校友联系的人人网等,这些网站社交一般都是存在于认识的人之间,而与陌生人联系的如天涯社区、猫扑等等,关注度明显不高,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大多倾向于与熟人之间,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和对网络社交的不信任。

  另外一个调查题目恰恰验证了以上结果,您使用社交网站的目的:

  维系与老朋友之间的关系 打发时间 结交新朋友 玩游戏 学习知识

  35.1% 22.4% 17.3% 19.7% 16%

  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接受和认可主要原因是维系与老朋友之间的关系,结交新朋友和打发时间的比率并不高,可能源于经常发生的网友见面出现的被骗或人身伤害事件,网络发展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网络交新友的信任度。玩游戏也是目前出现的大学生社交的一种方式,在一些影视剧中也经常穿插着网络游戏的广告,渲染的就是年轻人通过网络游戏结识互助等内容,可见,大学生网络社交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式,大学生接收网络信息的途径也在增加,不安全因素,错误思想如暴力、色情等误导的可能性也都在随之增加。

  (二)大学生对网络设计的依赖程度呈规律性变化

  在“你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这一问题中,问卷调查结果因年级而异,结果如下

  由图表可见,大学生在低年级即大一大二阶段,上网的习惯处于养成期,每天上网不超过一小时和的人数在减少,而每天上网在1-2个小时的人数在明显增加,2-4个小时人数也在增加,可见,大一很多学生对网络还是主要处于陌生阶段,部分学生会上网,从大一到大二的一年时间里,更多的学生学会了上网,并逐渐养成上网的习惯,小部分学生对网络有成瘾的趋势。大三和大四接管变化不是很明显,甚至上网超过4个小时的人数基本没变,可见上网习惯已经形成,到高年级后上网大部分学生呈理智型,而已经上网成瘾的学生依然如故。

  (三)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的法律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仍显较弱

  虚拟的环境下你发现一些新鲜事,你第一时间会以何种途径转告他人,这是一道应激性反映的试题,学生的选择展示了他们的想法

  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 通过博客发表个人日志 打电话、发短信 面对面交流 其他

  44.6% 19.1% 19.1% 8.4% 8.6%

  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已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打电话、发短信和通过博客的形式传播所占比率也不低,打电话、发短信只可能联系到已认识的人,发微博因为关注度的问题相对传播人群也不是特别广泛,可见目前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加之网络打字方便,博客通过手机就能编写还可以发图片等等优势,大学生对此觉得新鲜而刺激,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人群属于能够忍得住一时好奇的学生,其他则应该是对外在事物不太关注的学生。

  “在虚拟环境中你发现不健康的信息,您会怎样对待?”一题的回答结果如下:

  坚决不去浏览 不小心发现就看一下 偶尔在无人发现的时候浏览 经常在无人发现的时候浏览

  46.7% 29.0% 12.7% 11.4%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社交中新闻或者流言的传播具备了一定的受体和传播人群,他们乐于通过网络社交传播和接收信息,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极易导致一些虚假信息被盲目放大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如现在网络上的会被传播的学生群殴信息,虚假的求助信息等等,都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社交中的责任感缺失和法律意识淡漠。

  二、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工作的走向分析

  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活动呈现出日趋普遍的趋势,但在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交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隐患,急需正面引导和监管。高校团委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斗堡垒,对这一问题应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工作开展:

  (一)加强网络责任感、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

  自从周禄宝等一系列网络诈骗罪犯被批捕并判刑后,社会对网络安全开始采取法律措施进行治理,9月9日两高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共10条,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从而规范网络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9月10日该司法解释开始施行。从高校团委工作来讲,应当把这种法律精神传达到大学生当中,强化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法律意识。

  新闻报道中在国外多次出现网传强奸照片致少女自杀的事件是一个警钟,需提前防范,大学生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仍显单薄,日常管理中应加入像采取像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等形式的严肃教育活动,唤醒大学生的网络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建立专门网络监管组织,及时疏导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与腾讯等公司合作,建立学院、班级等微博,目的就是加强信息的监管和反馈,如安徽理工大学团委就曾多次在微博空间看到有学生遇到安全问题或有可能激起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通知学院团委干预解决,避免了多起安全问题的发生。这一形式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对提高高校学生思想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一工作的管理人员只有一人,远远无法满足高校的网络管理需求,因此,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及时做好大学生网络微博、空间等的监管和沟通是当务之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把问题当面说出,很多内心问题,如感觉不公平的情绪,遇到挫折后的悲观情绪,却会在网络的遮掩下暴露出来。因此及时的网络干预和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有的放矢。

  (三)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

  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在不停地换代发展,如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普遍使用的微信,就是另外一个高校工作应关注的地方。微信可以留言,可以搜索附近的人,安全隐患更加明显,因此,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机构,高校团委应加强学习,及时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深入了解相关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则,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要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保持同步或者更加超前。

  综上所述,新媒体社交在大学生中已呈现日益普遍的局面,网络社交文化初步具备特点,高校团学工作应该及时介入,通过有效的举措,促进大学生网络社交文化的良性发展,通过网络触手,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正确抉择,走好自己的人生。用“中国梦”等正面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律、自强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更多健康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柴正武.大学生上网行为管理及引导对策[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1).

  [2] 张立彬,李大伟,单耀军.大学生网络社交安全教育问题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

  [3] 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3).

  作者简介:袁彦(1981- ),女,河北辛集人,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党委委员,团委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