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的克服和合理疏导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0一二 ~二0一三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 23126016

学 号 20101xx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业年级 主讲教师 王xx 评分 姓名 xxx 计算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三年级

题目:

学生负面情绪的影响

评分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是日常考勤和期末论文两部分组成, 其中日常考勤占平时成绩的2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额 80%.

一. 日常考勤评分原则

本学期的平时作业共有2次,满分为100分,一次未交作业者扣50分。

二. 期末论文评分原则

本学期期末论文一篇,满分100分。论文按照以下6个方面评分:

1.选题(10分) :选题是否具有前沿性,是否贴近生活,是否具有学术研究性。

2.论述深刻性(30分):考察联系理论的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

及对理论阐述和解释能力。

3.论文格式(20分):论文按照正规论文格式撰写的程度。

4.是否独立完成(20分):论文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5.语言表达(10分):语言的严谨性,流畅性和准确性。

6.字数(10分):8000字标准是否达到。

六个方面分别给出得分后合计期末论文部分的总分

期末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平时作业成绩总分X20%+期末论文成绩X80%=总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题目: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控制

关键字:负面情绪,控制调节情绪,大学生负面情绪

摘要:

冲动易怒导致了故意伤害,妒火中烧导致了投毒,盲目攀比羞耻感丧失导致了援交,心理脆弱,抑郁成疾导致了自杀,这些都是负面情绪导致的后果,大学生负面新闻其实大都比率低于社会上同龄青年的,但是在大学生这样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群体中,一旦出事,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将会非常巨大。

负面情绪也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举负面情绪中的一种:焦虑为例。它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是有利的,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人类面对紧急问题,例如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生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再如,老师的这篇8000字的论文让我这两天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这种适度 的状态致使我这两天查资料,看书,进而紧张的完成了这篇论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种" 治疗" 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场后,往往心情就变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写日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来。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去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为人生的动力去努力奋斗,就会更好地帮你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因为一方面做事的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让你没时间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在你的处境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你的眼界会变得更开阔,从而可能使你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像《致我们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微,想哭就哭,哭累了打韩红的心里热线倾诉一下,然后她又努力的去追寻自己所需要的爱情,最终获得了男友并且摆脱了不良的心里情绪。

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意识到自己比较情绪化,最终选了《大学生心里健康》这门课程,学习了相关内容后,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加深了对于负面情绪的理解和认识,学会了更好的掌握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社会和大学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了更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于是写下这篇论文,记叙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正文: 1、负面情绪综述

负面情绪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把

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

为负性情绪,但是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首先我

们来看情绪的的定义:“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

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

有同样的反应。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

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

应。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

被强化。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

问题提供简单解决方法(如产生恐惧并决定逃离)

[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情绪是一种接近本能

的生物反映,在一些文献中[

2],甚至认为情绪是

最本能的神经反映:“在遇到刺激的时候,第一时

间产生的神经反应往往是情绪,随后才是思维取代

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刺激太强,思维就会退出

主导位置,改由情绪来主持全身的工作。重要的表演中出现笑场,或者明明知道有严重的法律后果还去冲动地伤害他人,都是情绪做的主。”在大部分情况下情绪是积极的,在人类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对人类的进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起源于生物本能,而情绪作为一种特殊的本能,对人格的形成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负面情绪来源于情绪,因此带有情绪的特征,因此负面情绪也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举负面情绪中的一种:焦虑为例。它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是有利的,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人类面对紧急问题,例如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生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再如,老师的这篇8000字的论文让我这两天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这种适度 的状态致使我这两天查资料,看书,进而紧张的完成了这篇论文。

那为什么这一系列的情绪会被称为“负面情绪”?因为这种情绪的度很难把握,时常处在对人有负面影响的程度上,长期过少和过多的这种情绪对身心和日常生活都有巨大的不良影响。

对于负面情绪的度的理解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正面的情绪,比如:开心。开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但是学生在初中有一次很不好的开心体验,刚开始只是开心,后来开怀大笑,最后止不住笑,笑道最后差点差过气,而且实在自习的时候,老师来了,还止不住笑,最后喜极成悲,被老师罚站。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不管什么情绪,都是讲究度的,过度和过少都不是好事,正面的情绪过度了也会变成一种不好的体验,而即使名为负面情绪,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以更好的状态曲面对接下来的事情。

2、控制情绪[注释○1]

为什么要管住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常常出现的很突然,让我们手足无措,而在一些特殊的职业中更是要求人们管住自己的情绪,这些职业包括空中乘务员、发型师、医生等。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要经常与公众接触,必须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即使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健康的[3]。例如医生既不能厌恶患者,也不能被患者吸引。医学院的常规训练会包括情绪中立教育,要求医生在治疗时抛弃个人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明知道当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了不好的后果,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三思而后行”的原因了,在原始社会,或者说接近动物世界的人类生活中,本能的情绪能更好的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生存能力,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一些情绪本能并没有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一些过时的情绪,仍在日常生活中影响这我们,这时我们就需要人为的去控制这些情绪,使得人们更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

高中时曾写过一篇文章,老师给的命题是:环境是否影响心情?当时写了一篇《心情决定环境》 ,获得了接近满分的评分,写的是人在高兴或者失落的时候会跟着觉得这时的环境也是和心情一样, 比如,大一,和一女同学表白,该同学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顿时感觉如坠冰窖,尽管艳阳当空,但仍感觉身体冷飕飕的,现在想来,这种情况其实只是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比如碰到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我们会觉得这世界都是美好的,再如碰到人生四大悲:“ 久旱逢甘雨----- 一滴! 他乡遇故知------ 债主! 洞房花烛夜------ 隔壁! 金榜提名时------ 重名! ”我们会觉得被整个天地抛弃了。

其实大多数时候,环境和心情是相互影响的,这也就让我们看到了关注自己情绪的第一种方法:改变环境,尝试去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平缓心情,舒缓突然用上心头的不良情绪。

管住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举美国心理学家霍特讲的小故事来阐述如何管住自己的情绪的第二个方法: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这种方法又叫心理暗示。对,暗示自己拥有某种心情,那么你真的会拥有,这听起来有点像童梦奇缘,但是在心理情绪这种非物质的世界里,这是真的,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人类的心理和情绪就是一片拥有神奇特性的奇妙世界,人类对心理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我们会更好的控制和使用情绪。

宣泄会是不错的一种调节方法,在情绪的控制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情绪,合理的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压制情绪体验,如果一味的压制情绪,那么我们会获得另外一种情绪:压抑。 心理学研究表明," 压抑" 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 好脾气" 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所以情绪调节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宣泄,向别人倾诉一段不幸,我们所要获取的常常不是别人的同情,也许,我们仅仅是需要倾诉,这在我和女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她对我说的,也许不需要我的回应,但仅仅是我静静的聆听,她的心情也会舒缓很多。这是上了这门课程我的理解,而当时我却时常打断她,现在想来真的对不起她,以后在和她的相处中要学会聆听。

我们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微,想哭就哭,哭累了打韩红的心里热线倾诉一下,然后她又努力的去追寻自己所需要的爱情,最终获得了男友并且摆脱了不良的心里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不高兴时,我们奋力的奔跑,忘乎所以的玩耍也是一种宣泄的手段。可以看出,第三种方法:宣泄,很常用,而且很管用。

改变环境、心理暗示、宣泄是普通人控制心情的常用方法,而对特殊职业的从业人群,会有一些更细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普适的,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为总结控制自己情绪的

2]起到一点启发的作用,如图3所示,是医学院常教给学生用的五 方法[注释○

种控制情绪的方法。

3、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负面情绪时常导致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负面情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克服掉了或者减轻了许多不良的情绪,使得生活变得比以前感觉的更加美好了一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到了大学都会变“好”。一些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的方面不成熟,在大学的生活中反倒导致了更多的问题。

2009年11月27日腾讯演播室,就“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做的调查中提到:(不良情绪调查)有一个选项是同时受两三项困扰的达到43%,受到这些困惑最多的其实是焦虑,焦虑占22%,抑郁17%,自卑8%,愤怒8%,我们还有一个选项,就是其他选项,可以自己填写的,我看到很多人填写尴尬、内疚,这些情绪从心理学来理解是不是负面的,而且不像前面那些情绪长久。

负面情绪导致了很多负面行为,最终见诸媒体,以至于最近几年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变多了。

案例一:2013年4月16日晚9时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目前,伤人者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已被南京江宁警方刑事拘留。

这里我们看到了“愤怒”这种情绪的身影: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话暴跳如雷;有的因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怒不可遏;有的因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不利处境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不良情绪都是愤怒的具体表现。

案例二: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警方表示,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毒化学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林某已被警方刑拘。

这里我们看到了“嫉妒”这种情绪,对他人成就,出身,感情美好的嫉妒而愤怒,或暴起伤人,

大学生心里健康论文

影响非常巨大。 其实相反的,这些年大学校园内的心理工作做的比以前好多了,就深圳大学来说,在媒体上查询到的最后一起自杀性事件是1990年。

不管是少还是多,各种负面的情绪切实的存在在

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冲动易怒导致了故意伤害,

妒火中烧导致了投毒,盲目攀比羞耻感丧失导致了援

7 大学生心里健康论文

这里引述百度经验中的一段[4]:

1. 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些话语这么说或许会带给别人反感或者愧疚,但是如果用另外方式表达,会让别人更深刻的认识,如何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2. 正当的宣泄我们的情绪。长期的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引起疾病。情绪苦闷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亲朋好友聊聊天,倾诉一下,化解苦衷。

3. 适当的控制。当我们认识到我们自身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不要在火头上做出冲动的事情,比如你生气了,我们可以采取听一下轻音乐,读一篇散文,来化解苦闷不满。

4. 学会自己察觉。在一些过错或者不良情绪即将产生前,我们应该会有意识,这时候我们就要有后顾之忧,察觉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是从根源上扫除不良情绪的方法。5

5. 充实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心胸强大。我们平常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多读书多看报,让这些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注释:

注释○1(p1):我们这里说的控制,是广义的控制,狭义的控制,常常会让人联想起机器、高高在上、不友善等词语和行为这里我们说的控制,是一种广义的控制,是调节和疏导以利于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的方法。

注释○2(p5):我觉得每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是不太相同的,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摸索自己的一套方法。

参考文献:

[1](p1)

[2](p1)

[3](p3) Fox, Elaine. Emotion Science: An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and Neuroscientific Approaches. New York: 微反应 (第一部分) 姜振宇 凤凰出版社 2011. Saarni, C. (1997). Coping with aversive feeling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1, 45-63.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16–17.

8

[4](p7)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7f41ececd6576d593d095cc9.html 大学生心里健康论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