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设计及反思

健康、社会:爸爸、妈妈不在家

— 活动设计及反思

“爸爸妈妈不在家”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设计这样的一个关于健康及社会领域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来保护自己,遇到陌生人来敲门应该怎样应对怎样回答。但从中班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及是非判断能力来说,应该是清楚怎样才是正确的,怎样才是可行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重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孩子明白怎么样的方法更加合理有效。活动设计时,考虑到活动目标紧紧围绕着健康及社会领域来预订,若活动以谈话的形式出现会有偏于语言领域,因此,活动采用了情境表演,游戏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幼儿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有初步的独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懂得平时生活中要提高警惕,远离危险,保护自己。

3、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个人在家的生活经验。

2、布置活动室一角为家,设置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景;请大班幼儿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活动过程:

1、观看“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境表演,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我们看一个大班哥哥的表演,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

(2)幼儿观看情境表演。表演内容:乐乐小朋友(大班幼儿)一个人在家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可要玩个痛快。”这时,传来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配班老师)问:“请问有人在家吗?”乐乐说:“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收水费的。”

2、集体谈论:能不能开门。

(1)师幼一起讨论:来的是什么人?能不能开门?

(2)师幼一起总结“爸爸妈妈不在家应该怎么做”: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遇到陌生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者让来人留个条在门上(缝)。

(3)师幼一起讨论一个人在家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为什么?

小结:一个人在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不乱动家里的电器插座,特别是不玩火,要学会保护自己。

3、进行情境游戏“爸爸妈妈不在家”,体验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应该怎么做。

(1)教师扮演陌生人开展游戏。

a老师扮演玩具推销商,请幼儿看看他们新颖的玩具,让幼儿开门,观察幼儿的反应。 b假扮是幼儿园的新老师,说是来家访的,让幼儿开门,看看幼儿怎样应付。

c教师假装打电话给小朋友,说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或同事,请孩子开门,并要求带孩子到某一地方,观察孩子有什么反应。

(2)幼儿两两相互设想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交流。

(3)请几组幼儿进行自创的情境表演。

4.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1、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遇到有陌生人来敲门,可以不发出声音,假装自己不在家,如果发现有陌生人在开锁,可以打电话给110,但要说清家里的地址,或通知爸爸妈妈,让大人来应对。

2、一个人在家里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不乱动家里的电器插座、特别是不玩火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组织,相对于上次《我家搬进新楼房》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2.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幼儿思维不再局限在某个狭小范围。

3.课堂常规有了进步,学会了大胆表现与认真倾听,等等。

从教师得教来看:

首先,注重了自身语言的表达,有意有重点有感情的与幼儿交流。

其次,对幼儿的回答有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回应,注重发散幼儿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

再次,值得自己肯定的就是教师在孩子面前能够更加大胆大方的进行活动。

但是,由于在准备工作上做的不够,这次活动存在的问题也表现的很明显:比如,(1)情境表演环节,a在情境创设上,加上些物品的装扮及文字的标明会增强情境感,b 情境表

演可以提前进行演练或者选择幼儿不熟悉的人来表演,效果会更好。(2)活动的结尾部分安排似乎欠合理,导致活动收尾出现困难。让幼儿两两进行互换表演,难度略高,且容易散漫幼儿思维及注意力,改成幼儿间的交流和讨论可能更加合理,在活动最后安排教师的总结点评或活动延伸以便活动顺利收尾结束。(3)活动过程中,教师还是缺乏对课堂常规的培养意识。

在以后的活动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多动脑筋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多总结经验,呵呵,多请教多学习,相信会越来越好,加油,快快成长!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