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概念

1

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

3、德育的功能(三个:学生、学校教育、社会)

①. 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 ②.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

③.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6、德育的特点:①社会性②历史性③有阶级性④民族性⑤继承性

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8、德育的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道德培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9、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二、德育过程

1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部分。

3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它伴随品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它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2、知情意行的关系:“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德育基本理论

一、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当代最具影响的、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1)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道德定向阶段

2、体谅模式 英国学校的德育家彼得·麦克费尔

于中心地位。体谅关心理论与换位思考、角色互验相似的道德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4、价值澄清理论 美国的路易斯·拉斯、哈明等

总之,认知发展理论重知;体谅关心理论重情;社会学习理论重行。

第三节 学校德育实践

一、德育内容

1、选择的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

2、我国中学的德育内容

①政治教育 ②思想教育 ③道德教育 ④心理健康教育 ⑤法制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针对心里有障碍的学生而言,其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要求。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2、疏导原则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导向性原则

三、德育的途径 :

(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德育的方法:

1. 说服2. 榜样3. 锻炼4. 指导自我教育法5. 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6.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