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

文言文训练

文言专项训练

一、虚词专题:

1.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 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则”相同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 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公为我献之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4. 下列句中加点的“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5. 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寡人无复与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6. 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知不可乎骤得

7.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若入前为寿久 A. 若毒之乎? B. 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 其视下矣,亦若是则已矣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 何陋之有?

B.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作师说以贻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是谁之过与

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娘以指叩门扉曰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11. 与“苛政猛于虎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如因而厚遇之 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者出,未辞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为仲卿母所遣 为君翻作《琵琶行》

B.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而况于明哲乎? 知不可乎骤得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戒奢以俭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C. 因击沛公于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移其民于河东

16. 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 D. 成然之

17. 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邠人偷嗜暴恶者 B. 今者项庄拔剑舞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8.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是社稷之臣也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B. 则与一生彘肩 无乃尔是过与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家祭无忘告乃翁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0. 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尔言过矣 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其制稍异于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D. 人非生而知之者。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23. 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皆出于此乎? B.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秦王恐其破璧。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B. 蟹六跪而二螯 剑阁峥嵘而崔嵬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5. 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一项是( )

A. 蒙故业,因遗策 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因招樊哙出 D. 秦军解,因大破之

26. 下列句子与 “壮士,能复饮乎? ”中“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7. 下列句中与“竖子不足与谋”的“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D. 孰与君少长

28. 下面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 )

A. 此天子之气也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他日汝当用之 哀吾生之须臾

D. 臣俱以表闻 虽董之以严刑

29. 下列句子与“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此予之所得也 B. 与其所以失之者

C.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0. 下列句子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为”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为韩王送沛公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 耳得之而为声

3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声呜呜然

A. ①与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D. 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2. 下面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B. 其贤不及孔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则将焉用彼相矣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二、文言句式训练:

1.选出对并于前置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②缚者曷为者也 ③豫州今欲何往 ④宋何罪之有

⑤君何以知燕王 ⑥某一人专心致至,唯弈秋之为听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子何 而往 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⑩唯才是举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 .①⑦/②③④⑤⑧⑨/⑥⑩

C .①②⑦/③④⑤⑧/⑥⑨⑩ D .①②⑦/③④⑤⑧⑨/⑥⑩

2.对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⑥吾不能举全吾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⑧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⑨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⑩初十日,遂被逮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1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4秦王不缶,为一击 。 15刘备,天下袅雄 。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2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3.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将每组中不同类的一项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①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C. 今时为谷中大水冲激。

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② A .予羁縻不得还。

B. 风流总被鱼打风吹去。

C.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D.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③ A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B. 附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C. 古人之不余欺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4、与“操军破,必北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血色罗裙翻酒污。

5、与现代汉语语序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甚矣,汝之不惠 B 狼未之知矣(之,代词)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此余之所得也

三、翻译训练:

.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⑪少却,吾恶紫臭。

⑫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13.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 说林》 ⑪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⑫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⑬读过本文,就“现象与本质”这个话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14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韩婴《韩氏外传》卷九

②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

③ 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

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⑬这位名叫吐的屠夫免去了丑老婆之灾,是因为他从自己卖肉的经验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1. 答案:B ,表修饰。 A. 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 表因果

2. 答案:B ,副词,就是。 A. 连词,表假设,那么就 C. 表承接关系连词,就 D. 表转折 ,却

3. 答案:D 介词,表被动。 A .因为 B .对,向 C .替,给

4. 答案:C 尚且。A. 并且B. 暂且,姑且 D. 将要

5. 答案:C ,兼词,于此。A. 代词,他/句末语气词B. 在哪里/形容词词尾D. 语气助词/音节助词

6. 答案:D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A. 于,在 B. 于,在 C. 于,在

7. 答案: A. 你。 B. 你的 C. 假设 D. 像,如

8. 答案:C ,词尾,“„„的样子”。A.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9. 答案:A ,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 的 C. 音节助词 D. 代词,他

10. 答案:C ,用,介词。 A. 表并列 B. 因为 C. 用 D. 动词,成为

11. 答案:B ,比。 A. 表被动 C. 从 D. 在„„方面

12. 答案:D ,连词 和,跟。A .趁此/因为 B. „„的人/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3.答案: 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句末语气词。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 将,将要/暂且,姑且

14. 答案:B 那些。 A. 被/替 C. 于是/却、竟然 D. 表反问,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15. 答案:D 介词,到。 A. 表并列/表承接B. 表目的,来/表因果,因为 C. 趁着,趁此/通过,经由

16. 答案:B 代词,这样 A. „„的样子。C. 然而 D. 动词,认为„„是对的。

17. 答案:A 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B. 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D. 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8. 答案:D ①②“也”表陈述语气,③表转折,④表递进

19. 答案: C ,介词,比。 A.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人 B. 动词给予,授予/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D. 代词,你的/ 表判断,是、就是

20. 答案:D 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A 、B 、C 都是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21. 答案: D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A. 况且,再说/让步关系。尚且,还。B. 代词,你的/助词,表修饰关系 C. 表示承接关系,就、便/表示转折,却

22. 答案:D 代词,事理/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A. 竟

然 B 代词,它的/表陈述

23. 答案:C 代词,他。A.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B. 代词,他的D. 代词,自己

24. 答案:A 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B. 表示并列关系C. 介词,替,给D. 表原因

25. 答案:C ,副词,于是。 A. 动词,沿袭、继续。B. 依靠,凭借。 D. 因此

26. 答案:A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B.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C. 介词,相当“于”,对 D. 介词,相当“于”,比

27. 答案: B 介词,跟,同 A. 动词,结交,亲附C. 介词,给,替 D. 介词,比,和„„比较

28. 答案: D 用,介词 A. 表判断/句中语气停顿 B. 表承接。译为“就”“便”/副词 表判断,“是”“就是”。 C. 指示代词,这,此/助词,的

29. 答案:C 名词,处所,地方。 A.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B. 与“以”组成„„

的原因。D.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30. 答案:A 介绍的对象。给,替B. 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C. 判断词,是。D. 动词,成为

31. 答案:D ①表示承接关系。就、来②表转折,但,③④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那些”

32. 答案:D 介词 到 A. 表示转折 ,但/表示条件 , “就”“便”。B.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C./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怎

12. ⑪: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⑫: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13. ⑪: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

⑫: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⑬在认识任何事物的时候,一方面不能离开现象去认识本质,不对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就不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现象不等于本质,现象只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向导,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是科学的主要任务。同时,由于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就必须注意识别真相和假象,排除一切偶然起作用的因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求实的精神,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4①:你一生到死不过在屠宰店铺里罢了,为什么推辞呢?

②文:我卖的肉好,只要分量给足,买肉的就去了,我就怕肉少(不够卖)。我卖的肉不好,即使用别的东西附带增加,还是卖不出去。

⑬因为事物之间总有联系,虽有不同处,也有相同处,所以有些事物虽无法亲见,可通过类推的方法帮助我们作判断。不过,屠牛吐的推理也有毛病:不便宜的未必是好的。岂不见当代许多伪劣商品标出高价后反而易于骗得人上当。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