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学庵笔记_词语补释三则

第29卷 第9期2008年9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29 No.9

Sep.2008

  [文章编号]1004—5856(2008)09—0102—04

《老学庵笔记》词语补释三则

王恩建

(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老学庵笔记》是陆游晚年所著的笔记,,字典、辞书,但不准确的词语,不确、义项不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老学庵笔记;词语;[中图分类号]H131[  《》,全书共十卷大量史实与掌故,它不仅对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典章制度以及人情风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与语言学尤其是汉语词汇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宋人笔记中较有价值的一种。笔者在翻阅该书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义不见于权威字典、辞书,或虽见于字典、辞书,但释义不确的特殊词汇,今特捃取数例加以训释,以就教于方家。

看,则未免乖剌不合。因为这同作者所要表达的爱憎倾向大相径庭。据历史记载,秦桧于绍兴间为相,“力持和议,阻止恢复。杀岳飞,窜张浚、赵鼎。一时忠臣良将,诛除略尽,和议遂成。为相十九年,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柔佞易制者。性阴险,如崖阱深阻。察事之卒,布满京城,晚年残忍尤甚”。类似的记述同样见诸《老学庵笔记》一书,如:

例2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

)是非之公如此!(《老学庵笔记》

例3 (毛德昭)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老学庵笔

)记》

例4 蜀人任子渊好谑。郑宣抚刚中自蜀召归,其实秦会之欲害之也。郑公治蜀有惠政,人犹觊其复来,数日乃闻秦氏之指,人人太息。众中或曰:“郑不来矣!”子渊对曰:“秦少恩

)哉!”人称其敢言。(《老学庵笔记》

例5 秦会之问宋朴参政曰:“某可比古何人?”朴遽对曰:“太师过郭子仪,不及张子房。”秦颇骇,曰:“何故?”对曰:“

郭子仪为宦者发其

[2][P831]

一、不了事

例1 秦会之当国,有殿前司军人施全者,

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断轿子一柱而不能伤,诛死。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初,斩全于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声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

)皆笑。(《老学庵笔记》

按:“不了事”一词,近代汉语习见,近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并将例1作为

[1](P167)

书证之一,释为:“不懂事;糊涂。”二者所释单验之于例1似乎皆可通。但若从全书来

  [收稿日期]2008-01-15

  [作者简介]王恩建(1972-),男,江苏赣榆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工作。

先墓,无如之何;今太师能使此辈屏息畏惮,过之远矣。然终不及子房者,子房是去得底勋业,

太师是去不得底勋业。”秦拊髀太息曰:“好。”遂骤荐用至执政。秦之叵测如此。(《老学庵

)笔记》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陆游对于秦会是持坚决否定态度的。如此,例1中的施全激于义愤(并不是岳飞的部将),伏在桥边去行刺一个国人皆曰可杀之人,虽未成功,但其人决非“不懂事;糊涂”。作者之所以言其“不了事汉”当是借观者之口,以戏谑之语表达出自己心中对“(施全)断轿子一柱而不能伤(秦桧)”的深深遗憾。

“不了事”亦见于其他作品中,如:

例6 太山有两主簿,一姓李,一姓王,其人死在王下,,须,可借一用,速宜取之”此人来诣强友云:“被借漆器,。”强友为嘱王侯,久之未决。又闻府君唤李主簿,走去却回,谓亲吏曰:“官家嗔王主簿不了事,转令与觅漆器。此事已急,无可致辞,宜速取也。”其人不得已,将手力来

)取,拣阅之声,家人悉闻。(《广异记》例7 师明朝令沙弥屈法空禅师,禅师应

时来。师呵沙弥云:“这沙弥不了事,教屈法空禅师来,何故屈得守堂人来?”僧参师,师云:“汝是阿谁?”对曰:“法忻。”师云:“我不识汝。”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佛?”师云:“与我将取那个铜瓶来。”僧取瓶来,师云:“却送本处安置。”僧便送本处已,再来问:“如何是本身卢

(舍那佛?”师云:“古佛也过去久矣。”《祖堂集

)・卷十五》例8 ……况今边防处置,百事乖方,惟有

择人,最为首务。今北边要害州军,不过十有余处,于文武臣寮中选择十余人,不为难得。各以一州付之,使其各得便宜,如理家事,完城垒,训兵戎,习山川,蓄粮食,凡百自办,不烦朝廷经度。以兹预备,尚可枝梧。至如镇定一路,最为要害。张存昔在延州,以不了事罢去,今乃委以镇府。王克基凡庸轻巧,非将臣之材,而任定州。其余州郡,多匪其人。臣欲乞陛下特诏两府大臣,取见在边郡守臣可以御敌捍城、训兵待

战者留之,其余中常之材不堪边任者悉行换易。

()《欧阳修集・卷九十九》例9 且说清风寨军人,一时间被虏了恭人去,只得回来到寨里,报与刘知寨说道:“恭人被清风山强人掳去了。”刘高听了,大怒!喝骂去的军人不了事,“如何撇了恭人?”大棍打那去的军汉。众人分说道:“我们只有五七个,他那里三四十人,如何与他敌得?”刘高喝道:“胡说!你们若不去夺得恭人回来时,我都把你们下在牢里问罪。”,没奈何,,各执枪

)棒,。(《》》中也

,:“不懂事,不明白事

[](,《初刻》时代文艺出版社校注本释为“不会

[4](P84)

办事”。甚是,可从。再看上面的例子,也是如此,如例6是王主簿被借漆器而无法办妥,所以被责“不了事”,可见是不成事;又,上文“事了即当放”,即事情办完即当放回,从“事了”亦可知“不了事”即办不成事。例7是师令小沙弥去请法空禅师,却“屈得守堂人来”,这在师看来也是不会办事;例8是讲边防处置应该将挑选“御敌捍城、训兵待战”作为首务,但张存昔在知延州时,因为办事不成而被罢免,现在却被委以重任;例9是刘高恭人在军汉护送过程中强人被掳走,虽然是因为“我们只有五七个,他那里三四十人,如何与他敌得?”但这在刘高眼中也是不会办事的表现,而被刘高责骂:“胡说!你们若不去夺得恭人回来时,我都把你们下在牢里问罪。”“不了事汉”亦作“不了事人”或直接省作“不了汉”。如:

例10 昌仪骂曰:“不了事人!我亦不记,

()但姓薛者即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七》

例11 我叫你去湖中,把众贼尽招了来降,今却叫这几个来降,原来是个不了汉,见我

)何为?(《西湖佳话・岳坟忠迹》

二、芒

例12 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老学庵笔记》

按:此句话在清代学者梁同书《古窑器考》

中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二例中的

“芒”义与其常用义迥别,特指“瓷器口部无釉”。瓷器口部无釉而称“芒”,似从“锋芒”义递转而来。因为古人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往往要在半成品表面涂抹一层物质,这种物质古人叫作“油”,清朱琰《陶说・陶冶图说》载:“昔称陶器曰:油色莹澈,油水纯粹,无油水曰骨,油即今之釉也。”它不但能使成品表面光滑而有光泽,而且能达到增加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的效果。相反,有些瓷器则因没有涂釉而边缘变得异常锋利。北宋苏轼《东坡志林・玉石》更是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今世真玉甚少,虽金铁不可近,须沙碾而后成者,世以为真玉矣,然犹未也,特珉之精者者,乃是云。”利,那么,”难理解了《》、《》、《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芒,当补。

(2)人员组成:内侍官;(3)职务高低:位在长贰

之上。

“承受”作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翻检与《老学庵笔记》大致同时的笔记作品,就会发现“承受”官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听到的和看到的事报告给最高统治者,有时甚至“风闻言事”,如:

例16 乾道四年,诏尚书右仆射陈俊卿兼提举编修《国朝会要》,每遇提举官开院过局,就本省道山堂聚呈文字,、承受官、主管诸司官,。(《宋朝事

)实・卷九17,或置承受官,

。宣和之初暨中间,,节度使、正使承宣观察

)。(《铁围山丛谈・卷六》例18 祖宗时,诸路帅司皆有走马承受公

事二员,一使臣,一宦者,属官也。每季得奏事京师。军旅之外,他无所预。徽宗朝易名廉访使者,仍俾与监司序官,凡耳目所及皆以闻,于是与帅臣抗礼而胁制州县无所不至,于时颇患

)苦之。(《却扫编・卷中》例19 寇忠愍知永兴军,于其诞日,排设

如圣节仪,晚衣黄道服,簪花。走马承受且奏寇准有叛心,真宗惊,手出奏示执政,曰:“寇准乃

()反耶?”《闻见近录》例20 大观四年,诏诸路:“走马承受公事

使臣,大小行人之职,耳目之任,旧许风闻。庶几边防动息,州郡不法,得以上达。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铡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

(甚夫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能改斋

)漫录・卷十二》上引诸例中,例16、17中作“承受”,例18、

20中作“走马承受公事”,例19中作“走马承受”,究其实,皆为“诸路经略安抚总管司走马

承受并体量公事”之省称,因其全称文字太多,在宋代奏疏、文移、小说、笔记、史籍中,多用其“诸路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公事”、“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走马承受”、“走马”、“承受”等诸种省称。这种省称与正式官称(即职官全称)不同,是属于与全称不同的派生称呼。事实上,在官场交往与书札、笔记、文集中,一本正经地使用职官全称较少,大量而常见的是使用

三、承受

例13 梁师成为秘书省承受,坐于长贰之

)上。(《老学庵笔记》

按:“承受”一词,《汉语大词典》共收列三个义项:“1.接受。2.承担;禁受。3.继承。”以其验之于例12,无一榫合。修订本《辞源》虽然将例13中的“承受”作为一个独立的义项予以收立,但仅仅是将例12引出作为唯一的书证,却未作任何解释:“1.接受。2.宋宣和中,除三省、枢密院、学士院外,皆遣内侍

[5](P664)

官,称承受,长官决事,皆听其意旨。”显然,仅凭例13,我们难以确定其意义所在。但笔者又在本书中找到两个用例,颇能说明问题,如:

例14 宣和中,百司庶府悉有内侍官为承受,实专其事,长贰皆取决焉。(《老学庵笔

)记》

例15 所不置承受者,三省、枢密院、学士

)院而已。(《老学庵笔记》

上引三例至少传达出这样一条信息:“承受”实指官职名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设置范围:百司庶府,唯三省、密院、学士院除外;

[1](P327)

第9期王恩建:《老学庵笔记》

词语补释三则

集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105

职官省称。对历代职官简称之识别并非易事,缘大量职官省称仅截取职官全称中三二字,甚至一字,与职官正称面目大不相同,非娴熟该朝官制者容易误读,如有的点校者,将宋代”走马承受”这一职官简称,错断为“走马”、“承受”:“寇公在长安走马,承受奏其僭侈。”把“走马”当做“遛马”。

综上,“承受”是宋代所设置的职官“诸路经略安抚总管司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的省称,具体职责是把听到的和看到的事报告给最高统治者以供参考。

注释:

①参见:龚延明《宋代职官别名汇释选》,宋史研究

②参见:李心传《旧闻证误》,中华书局,1981年版点校本。

[参 考 文 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86.

[2]臧励龢.中国人名大词典[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

馆,1927.

[3]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7.

[4]凌 初.初刻拍案惊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

社,2001.

[5]陆尔奎.[M].,.

责任编辑:张新潮

anationsof

ofNotesofLaoxueHouse

WANGEn2jian

(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Lianyunggang222005,China)

Abstract:LuYouwrotetheNotesofLaoxueHouseinhisoldage,inwhichtherearesomewordseitherwithoutexplanationsinauthoritydictionaries,orwithinaccurateexplanations.Theresearchonthosewordsandtheirmeaningsmaycompensatetheinadequateexplanationsinthedictionaries.

Keywords:NotesofLaoxueHouse;words;explanation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