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海洋与陆地水

第四章 海洋与陆地水

1、 什么是水分循环?区分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差异。P128-129 答:水分循环: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

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它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又回到地面。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重新产生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差异:水分的内循环是指大陆上(或 海洋上)水分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经凝结成云,产生降水,降落到原大陆上(或原海洋上)所完成的循环。水分的外循环是指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中一部分随着气 流输送到大陆上空与大陆上蒸发的水汽汇合,凝结成云,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除部分被蒸发外,其余均经江河等径流流回海洋,补偿海洋蒸发失去的水分, 这样的海洋与大陆间的水分循环。

2、 水分循环中的三个环节是什么?P128

答:蒸发:指太阳辐射使水分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从植物表面散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 径流: 指进入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在重力作用下以雨、雪和雹等形态降落; 降水: 指降水除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外,另一部分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及地面滞留水,并通过不同途径形成地面径流、表层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江河,流入湖海。

3、 潮汐有哪些类型?P136

答:根据潮汐的周期变化,分为半日潮、混合潮和全日潮三种类型。

(1)半日潮: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低潮,相邻两次高潮或低潮的潮位和涨、落潮的时间相差不多;高潮和低潮间隔时间:6 时。

(2)混合潮:一天虽有两次高潮和低潮,但这两次高潮或低潮潮位和涨、落潮的时间有很大差别;

(3)全日潮:大多数日期一天有一次高潮和低潮。

4、了解各大洋主要洋流和水团运动状况。P139-144 答:主要洋流:

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亲潮)

南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加纳利寒流, 北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暖流(湾流),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南大西洋:南赤道暖流,本格拉寒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

印度洋:季风洋流,赤道逆流,南赤道暖流,阿古拉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其他:南极环流, 大洋水团:(1)南极深层水团沿洋底流向赤道,也绕南极大陆东流影响西风漂流,同时为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提供深层水团;南极中层水团在南纬60°季节性冷却下沉形成南极辐合区;

(2)北大西洋深层水团跨越南极底层水团之上流向南大西洋并直抵南纬60°;南北大西洋中心水团形成于南北亚热带辐合区,流向赤道;从北极辐合区难流的北大西洋中层水团约在北纬20°和南极中层水团混合;地中海水团对大西洋深层水团上部影响强烈(3)太平洋水

团普遍流动缓慢,南极底层水团不断流进南太平洋,部分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水体混合的环南极水团缓慢连续地进入深水层;太平洋中层水团和中心水团由于扩散不易区分;几个远距离水团在赤道形成太平洋赤道水团(4)南极底层水团在印度洋南部范围清楚,红海底层水团同印度洋水团相混合;印度洋浅层水团不清晰。

5、简述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149

答:1) 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2)海洋是太阳能的主要收集者和储积者,其通过与大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

3)海洋热容量和比重远大于空气,使它成为气温重要调节者;

4)洋流与气候关系密切,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叫同纬度地区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则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从低纬度区输送到高纬度的热量,约有一半使洋流完成的。

5)洋流还影响水的地理分布。暖流影响区气旋发育,降水较多;寒流影响反气旋发育,降水较少。

6、 解释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P150

答:河流(stream) ::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水系(drainage system) :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 (watershed,drainage basin):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

7、简述水系的类型及其特点。P150

答:(1)水系通常可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

树枝状:发育在抗侵蚀能力较一致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区;

格状:常出现在岩层软硬相间、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平行褶皱构造区;

长方形:和巨大的断裂构造相联系。

(2)水系按其构成的几何形态划分:

扇状水系:众多支流集中汇入干流;

羽状水系:支流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干流两侧,交错汇入干流;

梳妆水系:一侧直流很多,另一侧支流很少;

平行水系:支流与干流平行,至河口附近才会合;

向心水系;

辐散状水系;

8、河流的水情要素有哪些?P152-156

答:河流的水情要素有:

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的水面高度;

流速:水质点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

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

河水温度与冰情:河流补给特征影响水温,水温随时间、流程变化;

9、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P156

① 停蓄阶段:降水被植物截留和被分散洼地停蓄起来(填洼)

② 漫流阶段: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出现坡面漫流,坡面漫流范围扩大,流向不同河槽

③ 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河

槽集流)。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10、简述河流补给的类型及其特点。P160

① 降水补给 :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 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在春季常形成春汛。

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较有规律。

③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深层地下水补给通常没有季节变化,

浅层地下水补给状况视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无水力联系而定。

④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

4、 人工补给:

11、了解地下水的总矿化度、硬度及其对水分类的影响。P172 答:(1)总矿化度: 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单位为g/l。

根据总矿化度的大小,天然水可以分为五类:

淡水 残渣<1克/升

弱矿化水 1—3克/升

中等矿化水 3—10克/升

强矿化水 10—50克/升

盐水 >50克/升

(2)水的总硬度: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

根据水的总硬度可以把水分为五类:

极软水 <1.5毫克当量(<4.2°)

软水 1.5—3.0毫克当量(4.2—8.4°)

弱硬水 3.0—6.0毫克当量(8.4—16.8°)

硬水 6.0—9.0毫克当量(16.8—25.2°)

极硬水 >9.0毫克当量(>25.2°

12、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哪些?P172-173

答:岩石的水理性质:

溶水性:岩石纳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孔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能。(分为透水、半透水、不透水)

13、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P175-177

答: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1)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特征: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上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主要的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水量不大而季变化强烈;矿化度比较低;最容易受到污染。

(2)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特点:①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 ②绝大多数潜水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③潜水面的位置随补给来源的变化而发生季节性升降; ④潜水面的形状是倾斜的、水平的或低凹的曲面;⑤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3)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

特征:水头高于上部隔水层(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可形成自流水;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水头高于上部隔水层(隔水顶板);单斜构造也可以构成自流含水层 。

14、湖水有哪些性质?P166

答:1)颜色和透明度,湖水一般呈浅蓝、青蓝、黄绿或黄褐色,其透明度与太阳光线、湖水含沙量、温度及浮游生物都有关。

2)温度,最热层位于湖面,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3)化学成分,湖水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却可以因时因地而有较大差异。

15、分析沼泽的形成过程。P168

答:沼泽形成过程: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

水体沼泽化:沿湖岸的水生植物或漂浮植毡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

陆地沼泽化:(1)森林沼泽化:在过湿区域的森林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草本植物大量繁殖,阻碍木本植物生长,同时成为苔藓植物的温床,最后形成苔藓沼泽;(2)草甸沼泽化: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的状态,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造成草甸的过度湿润,以致低洼处水分积聚,土壤中形成嫌气环境,死亡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缓慢分解而形成泥炭层。

16、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及其类型。P178-179

答:(1)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雪粒,称为粒雪(firn)。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使粒雪变得更为密实而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

(2) 按照冰川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形条件分为:山岳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

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17、雪线有什么指示意义?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哪些?P180

答:指示意义:雪线高低变化可反映气候波动,雪线升高,气温升高,气候变暖;雪线高度降低,气温降低,气候变冷.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量、地形

18、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181

答:1、在极地和中低纬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

2、对气候的影响

1、 对地球水圈的水分循环有重要的作用 ,冰盖消融量的增减将直接影响海平面的升降。

4、冰川是河流的补给来源,也是其调节者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