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略阳县两河口初级中学

“121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在努力迈向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全体教师应遵循“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七年级数学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集中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本学年的工作要点上,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提出了全面推行“121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吹响了决战课堂的号角。现将该模式研究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规则、要求、方式和方法作如下说明:

1.什么是“12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模式内涵:(1)教学过程大体分为“121”三段(传统课堂的40分钟,划分为课中前10分钟、课中20分钟、课中后10分钟)。(2)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环”(自学、交流、反馈)“六步”(重申目标、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总结拓展)。(3)教学载体采用“三案”:教案(教师依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二度创作后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案(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练案(相当于传统的作业卷),三案统一在一份文本上。“121导学案”指教学方法上以“学案、教案、练案”三案为为一体的载体,师生按“三案”实现教与学互动,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师应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限制讲的时间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教师的讲授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要更新一个讲的理念: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由“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要找准四个讲授节点:导学引入时、诱导点拨时、提炼升华时、效果回授时;要明确三大讲的内容: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要讲、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要讲、学生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三”要讲。

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是讨论。其目的是学生主体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获得对基本知识重新建构的能力。要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途径,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到某件事,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你能记住30%;连看边听某件事,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后,你能记住90%。减少讲与听,增加读与做是课堂教学新模式最鲜明的特征。练习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有口头的、有笔做的;从内容表现上来说,有铺垫性练习(预习及引入部分)——要渗透实用性;有巩固性练习——要加强应用性;有发展性练习——要增强实践性;有开放性练习——要注重创造性。

2.如何编制三案

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虽然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侧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常常是自编、自导、自演;学校要求学生要有预习,但往往是学生没有预习的时间、不知道预习的方法(一次调查表明仅有50%的人偶尔预习)。编写三案,就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策划设计出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杜绝教与学的两张皮,实现由“教案型”向“导案型”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学和助学作用。

(1)“三案”的结构体系

三案应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三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2)“三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三案的编制过程应是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编制的三案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张扬个性。切忌不通过集体备课、不落实个体消化、不进行个性链接,拿着别人编的三案就去上课。学校要求备课组应提前一周作好三案编写安排、提前二天编好三案、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三案编写四步程序为:个人轮流主笔→集体讨论修订→骨干把关审核→个性链接补充。

(3)“三案”的五大编写区别

不同的学科因为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功用不同,所以编制时必须紧扣学科特点,既体现共性,又显现学科个性;不同的课型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环节等的不同,也应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我们仅仅针对新授课的编写模式,希望老师们探讨其它课型的编写模式;由于教案、学案、练案各自所具备的鲜明特征,因而三案的编写既要与他们有区别,同时也要能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

三案应区别于教案、区别于学案、区别于练案、区别于学科、区别于课型,要体现融合,立足学科,区别课型,努力做到学科化和个性化。

(4)“三案”的10项基本内容

三案应包括: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网络架构、学法与学习策略指导、课前预习导引、情景创设引入、问题或方法自主探究与讨论、知识升华提炼与示范、课堂练习与反馈、教师个性链接(学生课堂笔记)、教师教学后记(学生学后反思)。

3.怎样使用三案

三案是师生教与学的载体、是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向知识彼岸的航标,正确使用好三案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1)课堂前移,暴露问题——落实预习环节

三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学科自习及公共自习进行预习(确

保10—15分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由科代表随作业本一起上交给老师(可设计专门的预习卡),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三案再作调整,以学定教。这样,学生胸怀目标(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带着预先学习的经验和问题,憧憬着对问题解决的成功体验,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来到了课堂。

(2)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在目标的引领下,在认知冲突的激发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6人左右)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检查。老师要鲜明提出讨论内容、确保讨论时间、指导并提炼问题结论。探究与交流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主动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讲教师该讲的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

(6)课后反思,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日记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是有效性的六个有效指标之一。每天新课预习前学生要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反思性总结,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升学压力逼人的今天,老师们有破坚冰之勇气和雷厉风行之举动,实属可贵,应鼓励他们深入探索、不断完善、由点到面、逐步扩展,以期独树一帜,收获成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