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根据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和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在发扬多年来人教版教材科学、严谨、规范等优点的基础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构思和创建的。根据新的课改理念,本册教材的编写在教育观(由“道德培养论”到“道德学习论”)、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到“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功能(由“以讲授为主的文本”到“以学习为主的文本”)、教材任务(由“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更加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培养”)等方面做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改变了以往教材道德说教的面孔,充分保证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彻底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七年级确定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总体框架结构如下页图表所示)。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析

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

1. 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设计“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为自己新的班集体设计班徽,其目的就在于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自己的班集体究竟需要怎样的精神。一方面,让同学们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 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1.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1.6: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一)1.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

1. 主要内容。

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包括三框内容。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设立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如何认识自我的潜能,谈到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第三框“自我新形象”,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谈到初中生对自我的新期待,最后谈到对未来的展望。

“畅言青春新自我”的主题探究,在于引导学生展现青春的活力,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2. 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一)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2.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一)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一)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一)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两课内容和“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

1. 主要内容。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包含两框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和学会调控情绪。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中,第一目“情绪万花筒”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主要是说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其中“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情绪。“排解不良情绪”中,由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谈起,谈到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侧重于从道德教育的角度, 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品味生活》。第一框“情趣与兴趣”,从情趣源于兴趣入手,谈到什么是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在第一框的基础上,第二框主要涉及如何“追寻高雅生活”,其中保持乐

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好奇心,不盲目从众,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追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和要求。最后,课文还写到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在“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中,教材指出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指导学生追求这样的生活,充分展示他们每个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通过这种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设计展开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 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一)1.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两课内容和“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

1. 主要内容。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第九课《保护自我》,从“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是一个总结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通过此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2. 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一)3.4: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3.5: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材的编写特色分析

特色一:以基于发展的理念构建教材体系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信守的价值取向,本套教材以学生成长过程各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基础,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逻辑为逻辑,确立了编写设计思路。基于此,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由“笑迎新生活”(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自我”(适应成长中的我)

到“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调适情绪、追求高雅品质的生活)、“过健康与安全的生活”(面对不同环境,学会保护自我)。表面上,教材的体系结构松散,而内在主线明朗。整个教材体系中交织着学科和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建构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使道德教育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特色二:用新的学习理念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

本册教材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首先创设话题环境,然后引入丰富多彩的过程经历、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引导之下,在多重相互作用(先前经验、课本、同学、教师、社会之间)的活动中,在高层次思维活动(解决问题、创造、反思)中,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相互启发、亲身实践,从而自主建构道德认识,自我体验道德情感,自觉采取道德行动。比如,在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中,教材首先创设了一张“情绪天气图”,画中的学生有不同的情绪表现,那么,这些学生的情绪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情呢?课文由此引入。然后,借助学生的先前经验,引发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课文由此进一步扩张,如情绪词语接龙活动、不同的情境会导致不同情绪的填表活动、关于情绪对两位同学比赛成绩影响的讨论、给小明等同学开处方以摆脱不良情绪、关于喜怒哀乐是不是个人的事的讨论等。其中,教材将课程目标、价值引导功能全部隐含于这些活动,并保持了学生自主建构与教材价值引导之间的必要的张力。至此,教材以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活动等全新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设计、打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

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必将导致各个层面的学习结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有意义的道德认识,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信念、理想、态度、动机、愿望等),并将这些认识和情感落实在可操作、切合个人实际的“产品”中,而且最终通过行动来巩固、强化、深化临场的认识和体验,使即时的学习效果转化为永久的行为习惯,有效防止“听着感动、做着激动、过后原地不动”的状况,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实质性作用。同样,以第六课为例,学生在了解了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观念之后,教材进一步引发学生认识到情绪是需要调适的,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际使用的、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一些技能技巧,以使即时的学习效果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最终使学生在表达情绪时,知道尊重他人。通过这些学习过程,实实在在地影响和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

特色三:以基于开放、互动的主题结构和问题设计来建构教材

根据本套教材的整体构架,七年级确定的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这个教育主题之下,本册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开放的主题结构,如“认识新自我”单元中设立了“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等主题,这些主题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封闭的,这些主题本身即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开放性和个性化。同时,这些主题只是作为话题、例子,作为学生的“学材”,启发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联系、思考自身的生活现实,最终通过自身的建构,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个性化的“课本”。开放、个性化的主题结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建构和创造的空间。

互动开放的问题设计与表达方式,如“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办”“每人至少提出一个现在还不明白的问题,看看全班同学一共提出多少个问题”“除了上述之外,人还可以怎样?试着续写下去”“你还有其他帮助小玉的好主意吗”„„这些设计,为教师构筑了良好的教学平台,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条件,再次开发和创造,设计出适合特定条件下、特定风格的学习教程,从而高效地达到教育目标。而且,互动开放的设计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有效地保证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特色四:以积极、快乐、亲切、人性之美呈现课文

本册教材在语言表述和设计上,不仅一改以往道德说教的面孔,而且改变了过去只站在教师的立场(着眼于教给学生什么和要求学生怎么学),用编者的眼光叙述内容(带有灌输知识的倾向)等语言叙述的方法。教材运用学生的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运用学生经历的事、学生身边的人和物介绍学习内容。这样,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备感教材亲切之美感,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材在相关题材的选择上,还面向古今中外、名人掌故、轶闻趣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情趣,还使他们受到了文化熏陶、美的熏陶和道德熏陶,从心底萌生喜悦、惊异、敬佩、崇高之情,有利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和健康的人格。

教材在版式设计上,灵活、生动、富于个性化,根据不同的主题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不同寓义的图标。这些图标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也使教材具有生动之美。

总之,我们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思想品德教材应是引导学生追求美的载体。所以,本册教材不仅在内容上,通过注重思想性、科学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字里行间渗透着积极、快乐、向上的情感之美,而且在形式上也讲究艺术性,追求形式之美。因为考虑审美要求,有利于改变说教的面孔,使教材人性化、生动化,具有亲和力。考虑审美要求,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它,乐意接受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成长中的少年来说,使道德学习和审美学习结合,教育和生活结合,从而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已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也相应地应该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因此,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是否形成某项技能,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等等。鉴于此,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已从以往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更加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充分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二)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的新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策略,目的在于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三)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时,应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如评价采用多主体、开放性和真实性、协商式评价等方式,采用观察法、角色扮演、成长记录、项目评价、描述性评语、量表法、提倡笔试和口试相结

合的考试等具体的评价方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法”,建立学生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它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记录并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

(四)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根据教材改革的新理念,教材不再是“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功能也由以讲授为主的文本,转向以学习为主的文本。教材设计时,已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鉴于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摈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时,更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等。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感悟课程目标的意义,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的过程。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