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题库

第1、2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本位币:金属货币制度下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它是一国流通中得基本通货。

3、有限法偿: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再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4、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金银都是币材,金币、银币同时流通)

5、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形成的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国家法律评价的货币金属的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则这种金属货币就会被收藏、融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则充斥市场。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金银复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2)但是由于金银市场比价经常变动,从而难以保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2、 分析我国人民币制度的特点。 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币是我国唯一法定的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3、 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和信用货币制度各有什么本质特征?

金银复本位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得价值流通进入市场,商品出现金银重价,并受金银市场比价变动而变动。国家法定金银比价,却固定不了金银市场价格,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普遍现象。这就是金银复本位制度的不稳定性。

金本位的典型是金铸币制度,基本特点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另一种是金块本位制。其基本特征是: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发行以一定黄金为基础,但只能兑换金块,且兑换最小数额受到限制。(造成流通中很多银行券在实际中并不能兑换黄金)。再一种是金汇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金币,而用银行券兑换成又黄金保障得外汇,再用这些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其具有不稳定性,表现为:①无黄金的流通②银行券自由兑换受限制③金汇兑本位制本身包含很大危险(本国币值受联系国币值波动影响,各国大量提兑,对联系国货币造成危险)。 信用货币制度基本特征是:以纸币作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其主要特点是:①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力;②不与任何金属货币保持等价关系;③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货币流通以银行信用调节;④是管理货币的制度;⑤流通中得货币=现金+银行存款 4、 简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货币材料得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国家规定一定重量和成色得金属作为货币单位,且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流通货币种类的确定:规定各种通货得铸造、发行和流通过程;对不同种类货币得铸造和发行得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一、名词解释

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进行转移的融资活动。

2、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进行转移的融资活动。

3、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4、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5、可转让大额存单: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6、回购市场: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7、场外市场:场外市场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8、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 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9、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驶这一权利。

10、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11、承兑:承兑(Acceptance)是指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同意按出票人指示到期付款的行为。

12、票据贴现: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或贴现公司(融资公司) 收进这些未到期的票据或短期债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以后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

13、政策性银行: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

三、简答

1. 简要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① 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 ② 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③ 确定价格。 ④ 帮助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⑤ 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2. 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子市场?

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票据与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

3. 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主张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它认为,决定可贷资金供给方面的因素有:①当前的储蓄; ②固定资产的出售收入; ③货币的反贮藏; ④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决定可贷资金需求方面的因素有:①当前的投资; ②固定资产的重置以及折旧与报废的补偿; ③货币的贮藏。利率为总的可贷资金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同时,利率也为可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可贷资金理论比较完整的描述了社会经济中可借贷资金的来源。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类似于储蓄投资理论中的投资,指的是实际的计划投资(实质因素);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需求含义(货币因素)。同样,这种划分也体现出可贷资金理论力图把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相统一的思想。

4.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 流动性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5.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 平均利润率(是一个经济社会利率决定的基础) ② 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③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④ 国际利率水平

⑤ 预期通货膨胀率 四、论述

1. 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答: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①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②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小时;而对总体来说,并非消除了风险。

③确定价格。金融资产均有票面金额。在金融资产中可以直接作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一般来说,其内在的价值就是票面标注的金额。但相当多的金融资产,其票面价值并不能代表其内在价值。

④帮助进入资产的持有者讲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⑤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由于金融市场是从事金融资产价值的评价和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两方面的专业中介,可以使市场的参与者有可能大大降低这方面的支出。同时,众多的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还可以使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不断降低。

2. 分析金融的市场的一般职能作用;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功能的看法。(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答: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主要具有解决短期流动性资金周转需要的功能。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作用是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互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它交易简便,且银行可以直接进行融资。但由于市场参与主题混乱,拆解期限过长,资金用途不当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管制,缩小拆借市场范围等措施;票据贴现市场,只要用于短期融资,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但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工具单一,商业汇票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生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商业汇票承兑授权、授信及审查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CDs 市场,增加的投资的弹性,但在我国由于活期存款也有一定利率,所以此市场在我国并不活跃;短期债券市场则有效的为国家或企业筹集资金,在我国,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都选择国库券市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金融市场的资本市场,以投资盈利为目的,但更多倾向于资本增殖功能。证券发行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已发行证券的市场,它的作用是为初级证券市场提供流动性, 向初级市场反馈信息。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1. 股份制企业不规范,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影响上市制度的公平性;2. 证券发行方式存在弊端。3. 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缺乏动态过程,有效性差。4. 证券市场的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3. 运用你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或金融理论分析为何会产生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史可以知道,银行最原始的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它相当于一个中介机构,是资金短缺者和资金盈余者之间的桥梁。最原始的业务:

存款、贷款业务就是指把社会上零散的资金集合起来提供给资金需求大的客户。从它的以上功能便可知道它产生的原因了,就是为了促进资金的融通。

4. 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同时,货币供给量表现为满足货币需求的供给量,即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决定条件。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由此可见,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区别,在于可贷资金理论注重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变化量的分析,并强调了长期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之

间并不矛盾,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中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

5. 分析利率变动对投资和储蓄的理论影响效应,结合实际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制约这些理论效应的发挥?(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⑴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利率变化——融资成本高低——投资增减

即利率下降,会导致融资成本下降,从而是产业投资增加;反之,则导致产业投资减少。 ⑵对间接投资的影响:

利率变化——调节信贷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投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即利率的变化能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从而影响投资规模和结构。 ㈡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若利率升高,会是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这样人们就会推迟消费,倾向于储蓄,这时会出现两种可能:一、人们的当期消费降低,总需求就会降低,从而社会的总产出就会减少,这是消费乘数效应;二、国民收入储蓄率升高,从而社会总产出就会增加,这是储蓄乘数效应。所以,当利率升高的时候,若储蓄乘数效应大于消费乘数效应,就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若储蓄乘数效应小于消费乘数效应,就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若利率降低,则结果相反。

影响其理论效应发生的因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国际利率水平,居民收入及投资理财观念,社会福利等方面。

第7、8章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指讲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4、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

5、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

6、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二、简答

1什么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有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代客买卖等业务。 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外投资银行等。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有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2家。

3)外资商业银行。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指讲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主要有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4中央银行发挥“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的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特殊金融机构性质。办理“存、放、汇”,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三个方面。 5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向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准备;制订并监督招待有关金融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6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的特殊金融机构性质。办理“存、放、汇”,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三个方面。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向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准备;制订并监督招待有关金融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7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制约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因素主要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4)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数量,即原始存款总量。

第9、10、11、12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等手段。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中现金两者的总和。

货币供给:指经济主体把所创造的货币投入流通的过程。

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的比值。

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和投资行为而形成的存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此涨彼消置换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可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创造能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二、简答题

1、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内容构成是什么。 答: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和意义都是一致的。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已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选取标准:(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2)可测性。第一,央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第二,有较明确的定义,同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中央银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4)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只有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达到最终目标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3、何谓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并简述其优缺点

答: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缩小或者扩大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其优点有:(1)中央银行能以此项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情况 (2) 中央银行始终于主动地位(3) 可以

进行“微调”(4)可以持续进行操作(5)万一经济形势出现变化,可以进行反向操作 ;主要缺点有;(1)因金融市场上其他民间债券增加而减轻其影响力( 2)对大众预期影响较弱( 3)要求有一个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4)中央银行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政府债券

三、论述

1. 阐述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货币供给模型:M=B•m

B 是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流通中的现金之和,B=C+R,C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 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组成部分,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推动。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但商业银行可从需求方面影响基础货币。

m 是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是一个包含众多影响B 扩张因素的综合变量。。m=M/B=C+D/C+R=(C/D+1)÷(C/D+R/D)。由公式可知,货币乘数取决于下列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1/D),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直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是一个由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外生变量。2、超额存款准备金率(R2/D),是商业银行保有的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3、现金漏损率。由公众行为决定。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如果撇开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则B 、R1/D基本上代表了中央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R2/D代表了商业银行和企业对货币供给的影响,C/D则代表了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活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 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答:M=B•m m=(C/D+1)/(C/D+R/D)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 的决定起作用。

C/D也即通货与存款比例,取决居民的持币行为。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 和超额准备率e 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 ,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 的形成。

对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对通货比产生影响的因素:(1)财富效应 (2)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 3)假若出现了银行信用不稳定的苗头,居民就会大量提取存款,通货比会因而增大 (4)非法经济活动

表征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影响特点的,是他们对资本的需求,进而是对贷款的需求。一般来说,这主要来自两方面:(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2)经营效益的高低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两种行为影响货币供给:(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 (2)调节相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3. 结合中央银行的业务分析其调控货币的基本手段。

中央银行有资产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主要有: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金银和贵金属业务、外汇储备业务等。负债业务主要有:货币发行、经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等。通过这些业务调整准备金、调整利率、发行央票、国债市场正回购操作、窗口指导(也就是告诫银行注意贷款规模和速度),实施一般性政策工具等各项手段。(将各项政策工具展

开分析)

4.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效果。(可以自己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2010年我国有较明显的通货膨胀,我国主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较有效的控制了通货膨胀;(具体各项政策展开分析)

5. 分别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试述通货膨胀的可能成因。

答:(1)需求拉上: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对这种通货膨胀也有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货币。(2)成本推动a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面对高工资,企业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即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b 、利润推进通货膨胀——前提条件是存在者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买主有可能草总价格,以赚取垄断利润。(展开)

6. 试论通货膨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答:影响(1)强制储蓄效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2)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因此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认得实际收入水平会提高。(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温和的通胀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恶性的通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急剧下降则会导致借机冲突的加剧,从而引起政治的动荡。

治理措施: (1)宏观紧缩

a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总需求的宏观间接控制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在经济出现总需求过度,并造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便采用限制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种通货膨胀。(这种政策主要是国家中央银行采取的一些措施。)

b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从而抑制总支出。当财政向银行透支,引发赤字财政型通货膨胀时,需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这种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国家向企业与个人发行公债(国债),既可减少财政赤字,又可减轻市场压力。

c 、紧缩性收入政策

(2)增加有效供给。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减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

(3)指数化方案

7. 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和央行的政策措施。(可以自己分析,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答:目前的通胀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通胀具体原因: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某些行业(如水电)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结构不合理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资产价格泡沫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内突发事故灾难 如雪灾等造成短期物价反弹压力

5)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6) 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7)2009年信贷规模过大

物价上涨的治理要多策并举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集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坚决执行节能减排限制“两高”行业的发展 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以减少对国外能源资源的依赖。推动楼市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防止经济泡沫

2) 加强信贷管理 控制流动性。

优化信贷结构 多向中小企业新兴行业企业倾斜以消化掉相对过剩的流动性。

3) 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以及汇率手段来改善国际贸易失衡局面 如降低出口退税率升值人民币等 改变巨额顺差的局面减少外汇占款 改善流动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