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导学案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 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六、教学准备

1、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 2、林语堂《苏轼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赋》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 板书课题:前赤壁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苏洵 苏轼 苏辙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二)作者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 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文艺全才:文------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诗-------苏黄并称(黄庭坚) 词-------苏辛(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苏黄米蔡”(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u并称)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文章写于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

1、听录音: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1、壬戌( rã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â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 jīng)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o ) 12、渔樵( qiáo )13、扁舟( piān )14、匏樽( páo)15、蜉蝣( fúyóu )

16、无尽藏( zàng)17、狼籍( jí)18、枕藉( jiâ )

(三)自读全文,直接体验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理清线索:提问本文有什么线索?可分为几部分?

板书:(情感线索:乐—→悲—→喜)

三部分:月下泛舟(1)、吊古伤今(2、3)、阐述哲理(4、5)

(四)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1、乐(第一自然段)

1段: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

①问:苏子因何而乐?从哪可以看出?

板书:(泛舟游玩—→见景而乐) 描写景物的语句—→可以看出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一句描写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短短两句,就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静,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作者的视线又由江面转向天空。这“徘徊”二字可说是神来之笔,不只写出了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人间美景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却是作者对于冰清玉洁的月亮的无限愉悦之情。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这两句露珠和水色辉映,描绘了一幅苍茫而朦胧的画面,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游人自然心旷神怡,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②事景情融为一体。哪几句描写人物活动,哪几句抒发情感?

2、悲(第二、三自然段)

2段: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① 朗读:点名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中品味读中悟

② 讨论:第1段写了“乐”情之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有几层原因?

板书:(客人吹萧,萧生悲愁;主客问答,人生苦短;还有别的原因吗?)

③ 探究:学生会很快找出两层原因,但往往会忽略苏子由乐转悲的第一层心境。这时需要借助投影,联系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苏子被贬,内心是不快的。泛舟赤壁,见景而乐却不是真乐,而是借此来排遣心中苦闷。所以吟诗也是原因。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杜悼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4.鉴赏句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先是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怨、慕、泣、诉” 四字抓住了箫声幽咽哀怨的特点。箫声起,悲意生。从开篇至此处,情绪变化正是由欢乐转为悲哀。

3、喜(第四、五自然段)

4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① 第4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叙议结合 (主客问答的方式(叙)、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议))

②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而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我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风明月, 则尽情享用。

(3)问:若你是苏子,会一直悲吗?为什么?

板书:(参考:阐述哲理—→转悲为喜)

(五)联系板书,小结全文

1、小结课文

结束语: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成语积累:

(1)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2)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3)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拉谨的样子。

(5)沧海—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7)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8)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

(9)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

****(六)趁热打铁,布置作业

整理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 吟诵青春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必背) 相信未来/食指/9 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10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15 我的四季/张洁/19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23 我的五样/毕淑敏/29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41

◎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荀子/46(必背) 师说/韩愈/47(必背)

◎ 从质疑到创新 贵在一个“新”字/王梓坤/50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 古典的乡愁 采薇/《诗经》/61 奥德赛(节选)/[希腊]荷马/6 我心归去/韩少功/65 ◎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老舍/69 乡土情结/柯灵/73 前方/曹文轩/79

◎ 恒久的烙印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83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86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93 晨昏诺日朗/赵丽宏/96

◎ 感悟白然 前赤壁赋/苏轼/10l(必背)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03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罗/105 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0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