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 其道大光--苏州三中特色办学打造精品教育

三生万物 其道大光

苏州三中特色办学打造精品教育

其道大光

“三生万物”树三生万物”

同声传译教学

阳光少年颁奖

本报记者小方

核心导读:苏州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906年,其前身为晏成、慧灵两所教会学校,到今年正好建校110年。一代代的三中人,秉承“学道爱人”的校训,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学校建有以多语种为龙头的5大课程基地,形成了多语种教学为特质的外语特色、“上天入地(地震科普教育和航天科技教育)”的科技特色和阳光少年为底色的德育特色。经新一轮整体改造,校园精致典雅,更具民国风貌,校园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同时,在当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三中又始终走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沿……

早在1919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三中前身之一——晏成中学题写了“其道大光”四个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特色之道”上打造精品教育,苏州三中目前正朝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名校迈进。

A

文化传承:

百年老校焕发别样芬芳

苏州三中处在千年古城的文化环抱之中,文化浸润了三中,三中又为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据统计,苏州目前尚存180多所百年老校,但在原址办学的却寥若晨星,只有30多所,其中保存古建的学校则更少,只有16所。苏州三中就是其中之一,保存着建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健身房和榆树、樟树。

2013-2016年,学校进行了整体改造,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并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使苏州三中更具文化意蕴。

三中校园里也有“一带一路”。“一路”是指进校门后左转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一带”是指沿这条道路的橱窗宣传带。这“一带一路”串起了三个小园:嘉园-慧园-晏园。嘉园为纪念三中前身晏成中学的创始人麦嘉祺而命名,同时,“嘉”谐音“家”,是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一个挡风避雨的场所,体现了三中“服务好每一个家庭”的理念;慧园之名取自三中前身慧灵女中,慧”下面是“心”字,慧园做心理咨“询室,主要供学生使用,体现了三中“发展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晏园之名取自三中前身晏成中学,晏”由“日”和“安”构成,主要供教师“使用的,我们祝教师一生有梦,日日平安,体现了三中“成就好每一个教师”的理念。

校园重建了“一园一楼”。“一园”是麦兰园,以前就有,这次改造学校将它迁到学校的西北角,面积变大了,环境也变漂亮了。此外,兰亭挂了对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小桥取名为“鱼乐桥”(“鱼乐”“寓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这一切都增添了麦兰园的文化气息。“一楼”是指成林楼。成林楼改造后成为高中多语种课程基地,建有录播室、演播室、同声传译室、四种语言的专用教室和文化长廊,成为三中校园中有一个亮点。

校园景观的另一亮点是“一碑一馆”“。一碑”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碑,迹仿梁启超行书笔迹,因为孙中山为三中题写的“其道大光”即出自《少年中国说》“。一馆”为校史馆,它采用中西融合的方式,以水池为中心,有多个形态不同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庭园,诗意、灵动、开放、悠闲。它展示了苏州三中百十年的光辉历程。

校园里还有别致的“一树一语”。校方将校园改造中发现的一棵造型神奇的老树命名为“三生万物”;将与学校有关的三个校区串连起来,构成学校重要的教育理念:以“善耕”教师,用“晏成”方式,育“慧灵”学生。

一处处精心打磨的文化景观,都无言地印证了三中教育人文化传承的良苦用心,徜徉在校园里,真可谓是既走进了历史,又超越了历史。

B

阳光少年:

苏城德育品牌传递正能量

苏州三中一向注重“做人”教育,校训“学道爱人”即强调学生不仅要做一位“智者”,而且要做一位“仁者”。苏州三中通过文化熏陶、活动引导等途径引领学生的成长。而阳光少年评选则是倡导“学会做人”的典范举措,在全市引起广泛影响。

2006年初秋,香港周氏家族与苏州三中协商一致,决定成立“苏州海外联谊会·周氏(学生)德育奖励金”,评选阳光少年。阳光少年评选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是奖励考分高的学生,而是奖励道德品质有闪光点的学生。这在追逐考分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无疑给苏州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至今,阳光少年已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十一年,阳光少年评选范围从最初的古城区(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发展到园区、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再后发展到吴江区,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阳光少年评选的内涵也不断丰富。2007年增加评选阳光团队,2008年增加评选阳光家庭,形成阳光少年评选系列。此后,又开评十佳阳光少年、十佳阳光团队和十佳阳光家庭;举办阳光少年夏令营、阳光少年公益活动、阳光少年征文比赛和阳光少年形象设计大赛等。

十一年间,活动共评选了3272名阳光少年,302个阳光团队和199个阳光家庭。苏州三中校园中出现了刘净净、陈清清、史佳怡等许多优秀的阳光少年。这些阳光少年,播撒着爱心和阳光,传递着正能量!阳光少年评选已成苏州市著名的德育品牌。

C

多语特色:

静美小巷中深藏的“最国际”

苏州三中承袭了教会学校外语见长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发展外语特色,成为苏州市最早的双语实验学校。2008年创办“苏州三中·新南威尔士国际课程班”,2009年开设小语种,先后开设日语、德语、法语和韩语等语种,2011年增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成为“省字头”中学。

2015年学校建成江苏省多语种课程基地,倡导“生态、体验、融和、创新”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走进基地,录播教室、同声传译室、演播教室、法国文化研究室、茶道教室、日本文化研究室、英美澳文化研究室、德国文化研究室、名师工作室、课程开发中心、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让人震撼。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苏州三中多语种课程基地带动了学校的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慧成实验、慧成计划等一批项目应运而生,倍受青睐。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体系化、语数外课程分层教学、选修课程走班化等改革稳步推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苏州三中的国际化办学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与日本的千叶市立高中、法国的巴托尔蒂中学、法属留尼旺岛圣查理中学、德国的卡滕贝格文理科中学等学校国际交流频繁;澳大利亚“优飞班”、日本的“中日小大使”、德国的“学校:塑造未来伙伴”、加拿大伦敦国际学校、美国南麓私立学校等国际项目,为学生搭建了多元成才的“立交桥”。

数年来,苏州三中多语种办学成绩显著,许多学生在各级语言类竞赛中获奖,许多学生从苏州三中出发,走向欧美、日本、加拿大和澳洲等地。

苏州古城,小桥流水,街巷纵横,给人以典雅恬静之美。很难想象,这么静美的小巷中深藏着一所最国际的学校。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苏州三中的多语种、国际化教育已在苏州家喻户晓,许多市民、学生慕名而来,争相就读苏州三中的多语种教学班。

D

教育信息化:

在教与学创新改革的最前沿

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视察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际,现场视频连线苏州市第三中学未来教室,与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远程视频面对面,了解苏州三中未来教室的功能和特点。苏州三中成为全国首个接受教育部部长远程视察的高中校。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苏州三中始终走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沿。2014年开始,苏州三中就成为苏州市首批全面推广双屏教学模式、运用StarC 软件尝试教学新形式的高中学校,2016年又增加了电子班牌、极课大数据等信息化教育媒介。走进苏州三中的教室,两块超大电子屏和两端的推拉式白板取代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只见老师们的手指在电子屏幕上轻轻一点,教学内容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Starc未来教室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各种教学辅助工具给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授课形式。该平台还大大加强了课堂互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反馈给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信息之间及时互动交流。

瞄准“教学精准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的目标,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中,三中教育人明确提出“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让教育回归人性,关注教育个性化;将小数据变成大数据,让教育尊重规律,走向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在三中,信息技术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切实服务师生、最接地气的好工具、好助手。面对机遇和挑战,三中人将继续建设未来教室,培训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引领教育教学的变革和技术应用的创新,大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